制度类型:企业制度-实施类/执行类制度名称燕山石化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规定制度编号QZ/YSSH.AJ.057.2014制度文号燕化企〔2014〕389号制度版本2014版主办部门安全监察部所属业务类别健康安全环境管理/HSE管理/HSE体系管理会签部门生产管理部、炼油事业部化工事业部、机械动力部监督检查者安全监察部审核部门法律事务部信息部企业管理部解释权归属安全监察部签发日期2014年7月11日废止说明《燕山石化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规定》(燕化企〔2012〕136号)届时废止生效日期2014年7月11日制定目的选择适宜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方法,辨识危险源、评价风险,以便采取措施消除和减少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为建立目标指标、实施运行控制和改进业绩提供证据制定依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1)、《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标准》(QSHS0001.1-2001)适用范围燕山石化公司所有活动(包括生产经营、检维修、新、改、扩建项目实施、服务过程管理等活动)和设备设施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约束对象公司范围内所有活动和设备设施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管理涉及的相关制度燕山石化变更管理规定业务类别健康安全环境管理/HSE管理/HSE体系管理所属层级变更管理业务制度-实施类/执行类1基本要求1.1规范内容的界定1.1.1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1.1.2危险源辨识是指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1.1.3风险是指发生危险条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1.1.4可接受风险是指根据组织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容许程度的风险。1.1.5风险评价是指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1.1.6事件是指发生或可能发生与工作相关的健康损害或人身伤害(无论严重程度),或者死亡的情况。(事故是一种发生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死亡的事件。)1.2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原则1.2.1动态管理原则当发生《燕山石化变更管理规定》中涉及的工艺技术变更、机械设备设施变更、管理变更时,应及时组织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确定控制措施。1.2.2分级管理原则根据风险的程度不同,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等级,并采取措施,优先控制高等级风险。1.3本规定按专业分级管理。2各级管理职责2.1HSE管理委员会负责审核确定公司级重大风险及其控制措施。2.2管理者代表对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负领导责任;负责组织各部门、各单位落实重大风险的控制措施和隐患治理措施。2.3安全监察部是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制定、修订本管理规定;负责组织各部门、各二级单位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负责新、改、扩建项目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并组织制定、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和隐患治理措施;负责监督检查各单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开展情况;参与审核公司级重大风险控制措施和隐患治理措施;负责编制公司级重大风险清单;负责监督检查各单位公司级重大风险控制措施和隐患治理措施落实情况。2.4生产管理部、炼油事业部、化工事业部分别负责组织、监督公用工程、炼油、化工系统生产技术运行、重大开停工、产品储运过程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并组织制定、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和隐患治理措施。2.5机械动力部负责组织设备设施运行、维护保养、检修、物资供应等方面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并组织制定、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和隐患治理措施。2.6除以上范围的其他活动由相应主管部门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并组织制定、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和隐患治理措施。2.7二级单位安全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单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形成本单位《重大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组织制订相关的控制措施;负责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的监督和检查。3管理事项与程序3.1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准备3.1.1成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小组评价小组成员应具备一定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知识和能力,由本单位的负责人、技术、设备和业务主管组成。必要时,可邀请相关单位或有关人员参加。应鼓励全员参与危险源辨识与风险的评价工作。各二级单位单位要召开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布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相关工作,会议记录要在安委会会议纪要中体现。3.1.2确定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范围公司所有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包括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作业场所的设备、设施、车辆、安全防护用品;丢弃、废弃、拆除和处置;企业周围环境(如公司与其他单位之间、厂与厂之间等)等。3.1.3确定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对象在确定评价范围后,按生产流程的各工段、地理区域或部门、装置/设备/设施、作业活动确定评价对象。对确定的评价对象,可按作业活动进一步细分,以便对危险源进行全面辨识和风险评价,同时应对工作活动的相关信息有所了解,主要包括:(1)所执行任务的期限、人员及实施任务的频率;(2)可能用到的机械、设备、工具;(3)用到或遇到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4)工作人员的能力和已接受任务的培训;(5)作业指导书或作业程序;(6)发生过有关的事故经历、作业环境检测结果等。3.2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组织3.2.1一般情况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要求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单位每年2月上旬组织进行一次,于3月31日前将相关电子表格报公司安全监察部备案,4月30日前将电子表格上传到HSE管理系统中。3.2.2新建、改建、扩建项目3.2.2.1项目可研阶段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主要体现在安全预评价报告中;项目实施阶段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主要体现在施工方案中;项目验收阶段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主要体现在验收评价报告中。3.2.2.2因施工导致生产单位作业环境发生变化,由工程项目主管部门组织施工所在的单位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3.2.2.3施工单位要组织本单位人员对施工作业活动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3.2.2.4项目投产后由项目所在单位组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3.2.3检维修作业各二级单位安全主管部门组织本单位和施工单位对检维修作业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施工项目属地单位应用安全检查表法对项目中所涉及的工艺、设备和作业条件等,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以及规章制度进行危害、危险辨识,制订控制措施并将结果书面告知施工作业单位。3.2.4当发生《燕山石化变更管理规定》中涉及的工艺技术变更、机械设备设施变更、管理变更时,在变更实施前由变更主管部门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3.3选择危险源辨识方法3.3.1主要考虑的因素(1)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的目的;(2)活动性质;(3)工艺过程或系统的发展阶段;(4)危害的复杂程度及规模;(5)潜在风险度大小;(6)现有资源的状况;(7)信息资料及数据的有效性;(8)法律法规要求或相关方要求。3.3.2危险源辨识的主要方法:(1)安全检查表法,即SCL法;(2)工作危害分析法,即JHA法;(3)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法,即FMEA法;(4)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法,即HAZOP法;(5)预先危险分析法,即PHA法;(6)故障假设分析法,即WI法。(各类辨识方法简介见附件5.1)3.3.3危险源辨识方法的选择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小组应根据所确定的评价对象的作业性质和危害复杂程度,选择一种或结合多种方法对具体对象进行危险源辨识,同时将辨识结果填至相应的危险源辨识记录表内。3.3.3.1对作业环境、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源辨识可采用安全检查分析(SCL)方法;3.3.3.2对组织机构和人员变更、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工艺操作等危险源辨识可采用工作危害性分析(JHA)方法;3.3.3.3对于关键装置、要害部位,特别是之前经常发生事故的或其它类似装置、部位发生过如火灾、爆炸、人身伤亡等重大事故的危险源辨识,可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分析方法。3.4危险源辨识3.4.1应考虑的因素:3.4.1.1物(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工艺缺陷、设备缺陷、保护措施和安全装置的缺陷和误动作。3.4.1.2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不采取安全措施、不按规定的方法操作,某些不安全行为。3.4.1.3可能造成职业病、中毒的劳动环境和条件:包括物理的(噪音、振动、湿度、辐射),化学的(易燃易爆、有毒、危险气体、氧化物等)以及生物因素。3.4.1.4管理缺陷:包括安全监督、检查、事故防范、应急管理、作业人员安排、防护用品缺少、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管理。3.4.2危害因素的分类:3.4.2.1物理性危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危害、运动物危害、明火危害、高温物质危害、低温物质危害、粉尘危害、气体物质危害、液体物质危害、作业环境缺陷、信号缺陷、其他物理性危害因素。3.4.2.2化学性危害因素:易燃易爆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危害因素。3.4.2.3生物性危害因素:致病微生物、传染性媒介物、致害动植物、其他生物性危害因素。3.4.2.4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他心理生理缺陷。3.4.2.5行为性危害因素:指挥错误、操作错误、监护失误、其他行为性危害因素。3.4.2.6其他危害。3.4.3危害产生的后果一般包括:机械伤害、车辆伤害、触电、物体打击、爆炸、起重伤害、火灾、中毒和窒息、淹溺、坍塌、灼烫、高处坠落、职业病、泄漏等其他伤害和财产损失。3.5确定风险评价准则3.5.1评价准则确定的依据(1)国家有关HSE的法律法规和标准;(2)行业的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3)中国石化集团公司HSE管理标准和技术规范;(4)燕山石化公司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5)燕山石化HSE管理制度及相关要求;(6)工艺流程图;(7)设备设施设计说明和使用说明书;(8)操作规程;(9)以往发生过的事故案例等资料。3.5.2评价准则的管理3.5.2.1风险评价准则由公司安全监察部组织有关职能部门拟定,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生效。3.5.2.2评价准则是动态的量化标准,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及企业HSE管理制度要求的变化而变更。3.5.3评价准则风险评价采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风险的大小。即风险度(R)=危害及后果发生的可能性及频率的量化值(L)*危害及后果的严重性量化值(S)3.5.3.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频率(L)评价发生危害事故、事件的可能性,重点考虑危害发生的条件(比如正常、异常或紧急状态发生),现场有否控制措施(包括个人防护品、应急措施、监测系统、作业指导书、职工培训),事件或事故一旦发生,是否能发现或察觉,同类事故以前是否发生过以及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参见附件5.2)。3.5.3.2评价危害及影响后果的严重性(S)确定所识别的危害影响的严重性,重点考虑法律法规要求、伤亡程度、财产损失以及对生产的影响和对本企业形象的影响程度(参见附件5.3)。3.6风险评价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小组应对所辨识的危险源依据风险评价准则、法规和其它要求进行评价,确定风险等级(具体参见附件5.4)。风险度可按量化值分为五级,即:(1)不可容忍的风险(25≥R≥20);(2)公司级重大风险(16≥R≥15);(3)厂(中心)级重大风险(12≥R≥10);(4)中等风险(9≥R≥5);(5)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4≥R≥1)。3.7风险控制风险程度的大小是制定控制措施的依据,各单位应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参见附件5.5)。3.7.1在确定控制措施或考虑变更现有控制措施时,应按如下顺序考虑降低风险:3.7.1.1消除,从根本上和源头上消除危险源所导致的风险,即改进工艺设计以消除危险源,如使用安全物质替代危险物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