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困生的成绩【摘要】:“学困生”又名“后进生”,就是进步比较慢、学习成绩比较差或者失去了学习的目标与兴趣的学生。作为教师尽可能地鼓励先进、转化后进,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四有”人才。要解决“学困生”的问题,只有诊测清楚他们落后的原因,对他们不离不弃,使他们获得成就感,能够坚持下去,才能事半功倍。作者【单位】:河北省枣强县马屯镇吉科中心小学【关键词】:分析原因正确理解耐心辅导增加成就感坚持不懈给予关爱【正文快照】“学困生”又名“后进生”,就是进步比较慢、学习成绩比较差或者失去了学习的目标与兴趣的学生。作为教师尽可能地鼓励先进、转化后进,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四有”人才。要解决“学困生”的问题,只有诊测清楚他们落后的原因,对他们不离不弃,使他们获得成就感,能够坚持下去,才能事半功倍。在近十年的教学工作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逐步摸索出一些转化学困生的经验。首先分析出差生自身形成的真正的原因。分析出差生自身形成的真正的原因的目的是,更有效的对症下药。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差生的原因是不同的,大致有几种情况,有极个别是智力有障碍;有学习成绩差,作业经常的不完成,接收新的知识能力差,这类人数较多,智力一般没问题;有留守学生长期不和父母在一起,缺乏正常的家庭关系,加上家庭教育与学校配合不紧密,他们逐渐失去了学习的目标与兴趣而成为“学困生”。再次正确理解,认真对待学困生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如果你讨厌你的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对于学困生不要给予批评和职责,甚至是厌恶自己的学生,而应该冷静下来,仔细分析一下他们为什么如此;什么原因造成的?深层次的原因何在。去理解他们,同情他们,不把他们当作是班里的包袱,反而老师为了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在教学过程中树立起他们的学习信心,要真心地去爱护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他们对老师产生一种信任感和亲近感,愿意接受教育和管理。其实学困生与优秀生相比,他们的自尊心更强,因为学习不好,长期受到冷落、其实,他们一般都很焦虑,对外界的次级反应相当的敏感,外表不善于表现,但内心深处仍然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信任和鼓励。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理解学困生存在的原因,认真细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积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从而坚定信念,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有效的发挥。想提高差生的学习成绩,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一、要一视同仁,耐心辅导以平等的心态与之多交流、多沟通、多鼓励,把他们视为学生中的普通的一员,决不能歧视他们。反而有所侧重,我们应该在“感情投资”上多增加一点;在学习方法上多给予指导,把清每个学困生的脉,对症下药;在锻炼机会上多给一点,只要发现有丝毫的进步,用多种方法给予表扬,比如:老师多用激励性语言表扬,千万不要说“太笨了”、“无药可救了”、“一次也不行呢”等伤他们的自尊,对学习失去信心。让学生为他们鼓掌,进步大些就用“棒、棒、你真棒!”“行、行、你真行”;在耐心上多忍受一点,学生不理解或根本没学会,要有不厌其烦的耐心,一遍不会就两遍,甚至数遍,如果当天没学会,就鼓励他再好好想一想明天老师再给讲。你就会发现,他们中有很多人感动人心,更能体谅老师的良苦用心,他们会努力的控制自己,在学习上表现自己,他们的进步会让你感到吃惊。二、学生比拼,让他们获得成就感从复杂科学视角反思教育研究方法“研究”应面向全体学生,不要他们有自卑的感觉,不要让孩子的学习太紧,让孩子尝到学习成功的滋味,对于简单的问题,让他们自己解决,进而去赞美他们,以鼓起他们学习的信心,发现自己只要努力,还是行的。在小学教学中,对于需要记的内容,如语文上积累的词语、品生上的填空,我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合作学习的前提是进行合理分组,分组时采取分两组,每组三人,组内学生好、中、差搭配,确保同组异质,然后好对好的、中队中的、差对差的进行抢答的比拼。这样和水平相当的竞赛,获胜的机会很大,同时这三人又是一个集体,每组学生赢两次就算战胜对方,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因为他们既不愿输给各自的对手,也不愿自己的小组失败。每次比拼效果都很好,比赛前学生们都用心得去记,比赛过程中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加油声鼓掌声时刻爆发出,现场不亚于知识抢答竞赛。在比赛过程中学生们会尽力、迅速地去想,即使想不起来,别的学生回答出对自己的记忆也有帮助。这样差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每次抢答对一个都会露出自豪的表情,不管是自己胜还是小组胜,他们都会有成就感,通过认真学习自己认识到我还行,下次我会更加努力。在这样热火朝天的学习、竞争氛围下。学困生学起来了。成绩上来了自然会逐渐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三、要有细致入微的发现,鼓励他们坚持下去。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在教育过程中,老师要时时存有一颗捕捉后进生身上“闪光点”的耐心。对后进生一时表现出来的好思想、好行为等积极因素,要抓住不放,并及时表扬。因为,后进生的上进表现,大多具有非稳定性,常常是“一闪念”,如果此时得不到强化,便会很快陷回到消极的泥潭中去。而教师适时地表扬、鼓励,将使他们燃起希望之火,鼓起继续前进的勇气,使这种“闪光点”成为名符其实的向好的方面转化的转折点。后进生的闪光点有时表现得可能比较突出,有时也可能是微弱的。他们的闪光点的表现也是各方面的,有的表现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中,有的表现在他们对“三好学生”的羡慕之情。因而,一旦意识到这种闪光点的出现,不管动机如何,背景怎样,都应竭力扶植,使它由小到大,由点及面,直至成功。若后进生心中始终燃烧着不灭的上进之火,成才就有希望。及时地点亮拨大他们身上的上进之火,并且让他们始终如一的坚持下去,发现他们松懈或放弃,就用激励语言鼓励他们,如“老师相信你”“你最棒”、“你很聪明”等。四、要关爱学困生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学生要倾注爱心,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的桥梁。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父母外出打工,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年迈的父母身边,或托付给亲戚或雇佣“保姆”来照管孩子,因此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出现:性格孤僻内向、自卑心理情绪、产生反抗或逆反心理,这样造成的学困生更需要加倍地关爱他们的学习、生活。1、以爱打动留守儿童。必须亲近留守学困生,用爱去打开动他们,同时,在处理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时,要不急、不火、不粗暴,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了解最真实的情况,倾听他们心底的声音。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个人卫生差了,帮他们梳洗;天气变冷嘱咐该加衣服了,以防感冒;生病了,用母爱来关心他们,弥补他们亲情上的缺陷。1、每个学生都有长处,不过这种天赋能否被挖掘取决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取决于学校丰富多样精神生活的创设。教育的职责是培养人才,教师必须亲近留守学生,用爱去打开动他们,同时,在处理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时,要不急、不火、不粗暴,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了解最真实的情况,倾听他们心底的声音。没有真诚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只有真正热爱留守儿童的人,才能把这种关爱落到实处,得以升华。2﹑细心理解信任留守儿童每个孩子都具有独特的个性,所以我们要细心理解留守儿童,对他们不应有偏见,而需要给予指导和帮助。要了解他们家庭背景及性格特征,更要了解个别差异,才能尊重、理解他们。作为老师,不仅应在本职教学中注意到这一点,而且应该和其他任课教师、班内同学尽可能多的交流沟通,了解情况,制定出适合每一位同学的个人学习方案。有时老师一句体己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信任的微笑,一个尊重的姿势都能唤醒学生的意识和潜能,使学生天性中闪光的东西发挥出来。3﹑关爱要持之以恒。教师要善于引起并维持留守儿童的积极情感,使其愉快接受教育,这样有利于他们良好品德的形成。学生的问题往往不是一次两次、一年两年就可以解决,而需要我们长时间的教育、影响、感化。这就要求我们有恒心和耐心,不能因为一两次的失败就对学生失去信心。4﹑以诚相待感化留守儿童。以诚相待感化留守儿童,和留守学生之间保持平等的关系,真心诚意地指出他们的不足,肯定他们的优点。以心换心,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这样有利于师生间更好的进行思想交流,融洽师生关系,消除隔阂,掌握学生学习和思想动态。对学生是一种无形的鼓舞,有利于树立他们的信心,激发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更加活泼、健康地成长。实践证明这些做法是行之有效的,对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确实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材施教并具有伯乐的眼光是老师所必须具有的品质,对每个学生不抛弃、不放弃是老师的职责。确实做到让家长放心,用自己的热情与付出让差生不再差,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成绩。参考文献:[1][美]奥舒伯儿等著,余墨南译:《教育心理学一认识观点》,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3月第一版。[2]李洪元陆士杰著:《后进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3]王道俊王汉谰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4]《班主任之友》1999.2000.2001.2002版[5]杨廷英:浅谈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转化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1999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