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区域地理复习课件:中国地理(中国气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的气候教学目标考点:1.掌握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2.掌握我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成因。3.了解我国温度带及于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4.认识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1、中国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读一月等温线图注意:•①0°C等温线——秦岭—淮河•②等温线的疏密(与7月等温线比)•③几处等温线拐弯处:横断山山河相间处:山谷等温线向北凸,山岭等温线向南凸;雅鲁藏布江谷地:等温线向上游凸兰州附近河谷•④地形对冬季风的影响: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台湾难以受冬季风影响。•⑤最低温处——漠河冬季(1月)气温分布特点:①冬季等温线密集,南北温差很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②东部等温线与纬线比较接近平行,西部则等温线比较弯曲,而且一些地方等温线出现闭合。特点①成因:一受纬度因素(太阳辐射)影响较大,因为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越往北不但太阳高度角小,辐射弱,而且白昼时间短,南北方接受太阳辐射热量差值大。二受冬季风影响,因为北方比较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势力强,影响大,降温幅度大,而南方远离冬季风源地,并且经过重重山岭阻挡削弱作用,受冬季风影响降温少,又进一步加大了南北温差。特点②成因:东部地势较低,地表起伏小,地形对气候影响小,纬度因素起着主导作用,所以等温线分布大致与纬线平行。而西部地势高,地表起伏大,地形因素对气候影响作用大,成为主导因素,因此温度分布与等高线分布比较一致,所以等温线比较弯曲,甚致出现闭合(盆地或或山地)。(2)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读七月等温线图注意:①汾河、渭河、黄河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等温线弯曲原因②吐鲁番盆地高温、闭合原因③台湾岛、海南岛等温线闭合原因夏季(7月)气温分布特点:①夏季等温线稀疏,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②东部等温线与海岸比较接近平行,西部则等温线比较弯曲,而且一些地方等温线出现闭合。特点①成因:一是因为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越往北白昼越长,虽然北方太阳高度角比南方小,辐射相对较弱,但是北方的白昼较长,太阳照射时间长,使南北方接受太阳辐射热量差值变小。二是南方夏季阴雨天多,北方晴天多,导致南方太阳辐射削弱多,北方削弱少,也使得南北方热量差值变小。特点②成因:夏季由于南北不同纬度获得太阳辐射量差异小,使纬度因素作用减弱,导致海陆位置作用增强,特别是夏季东部季风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控制,加强了海陆因素的作用而成为主导因素,所以东部等温线与海岸比较接近平行。西部因地表起伏大,地形因素成为主导因素,山地因海拔高而成为冷中心,盆地因海拔相对较低和盆地热效应而成为热中心。所以等温线比较弯曲,而且一些地方等温线出现闭合。2、中国温度带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与发育的主要因素。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为此,可把≥10℃的持续期,视为农作物的生长期。把≥10℃持续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做积温。积温反映了一个地方生长期内的温度高低和热量多少。根据积温的多少,我国自北向南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见下图)各温度带的积温和作物熟制温度带范围≥10℃积温作物熟制寒温带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1600℃一年一熟。早熟的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中温带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1600---3400℃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玉米、谷子、高粱等。暖温带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3400---4500℃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复种早熟糜子、荞麦等,或冬小麦复种玉米、谷子、甘薯等。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4500---8000℃一年两熟到三熟。稻麦两熟或双季稻。双季稻加冬作油菜或冬小麦。热带滇、粤、台的南部和海南省>8000℃水稻一年三熟。高原气候区青、藏、川西<2000℃可种早熟的青稞3、中国降水分布特点①空间变化: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3、中国降水分布特点①空间变化: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4—5月在两广,5—6月在江淮,7—8月在华北、东北,9月南撤,10月结束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南方降水较多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北方降水较少②时间变化: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③成因-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推移规律:(一般正常年份)5月(春末)夏季风开始在南部沿海登陆,雨带(锋面雨)位于华南地区;6月(夏初)夏季风进步增强北进,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节);7月中旬(盛夏)至8月雨带北移到华北和东北地区(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出现伏早)9月冬季风增强南下,夏季风开始南撤,雨带随之迅速南移;10月冬季风频频南下,夏季风在大陆上消失,雨季随之结束。夏季风的进退受太平洋西部副高控制,而太平洋西部副高的兴衰常常是不稳定的,势必导致雨带推移出现异常,而造成我国南北方大面积的水旱灾害。一个地区当水分收入大于支出时空气湿润,反之,水分收入小于支出时空气干燥。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把我国划分为:四类地区。发即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4、中国干湿区干湿区干湿状况分布地区植被农牧业湿润地区年降水量>800mm降水量>蒸发量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北三省东部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森林水田耕作业为主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400mm降水量>蒸发量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森林草原旱作农业为主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400mm降水量<蒸发量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草原畜牧业、灌溉农业干旱地区年降水量<200mm降水量<蒸发量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多荒漠畜牧业为主、绿洲农业、灌溉农业5、中国气候特征及其成因5、中国气候特征及其成因①气候复杂多样。这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形成多种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组合,加上地形的多样性,特别是高海拔的山岭和高原都增加了气候的多样性。大体上,我国的东部地区为典型的季风气候,由北向南分别有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为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则形成了独特的高山气候。②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原因是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洋西岸和最大的大陆东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风向的季节变化大,冬夏季风的性质差异也就很大。在典型的季风环流控制下,冬季我国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带最冷的地方;夏季我国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带(除沙漠地区以外)最热的地方。因此,我国大部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偏大,而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也都较大,说明我的季风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点。③雨热同期。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具有雨热同期特点。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6.我国的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我国气候的三大特征影响我国的农业生产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类型复杂多样①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使喜温作物-水稻、玉米等种植地区大大向北扩展;②雨热同期,有利于树木、牧草、农作物生长①降水过分集中在夏季,春旱、夏涝现象严重;②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③寒潮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台风造成水灾、风灾①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②利于发展农业的多种经营;③农业发展回旋余地大存在大面积的高原、干旱气候区,制约农业经济的均衡发展有利不利有利不利7、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含义说明如下:立春春季的开始。雨水开始降雨的意思。惊蛰是说天气转暖,渐有春雷惊响,冬眠的昆虫(蛰zhí虫)开始活动了。春分春季昼夜长短等分的一天。清明天气晴朗明洁,草木复生的意思。谷雨雨生五谷的意思。表示从此以后,降雨增多,有利于谷物的生长。立夏夏季的开始。小满表示冬小麦籽粒逐渐饱满,快要成熟了。芒种表示带芒的农作物进入夏收夏种时期。夏至至是最的意思。夏至是夏季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小暑进入暑热的时期。大暑夏季最炎热的时期。立秋秋季的开始。处暑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从此以后,暑天将终止。白露表示露色发白,天气渐凉了。秋分秋季昼夜长短等分的一天。寒露表明气温下降,露色由表面的白,变寒。霜降开始降霜的时候。立冬冬季的开始。小雪开始降小雪的时候。大雪降大雪的时候。冬至冬季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小寒进入冬季寒冷的时期。大寒冬季最寒冷的时期。以上二十四节气,是自古以来,我国黄河流域劳动人民长期摸索一年中气候变化,以及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而总结出来的。这是很有价值的经验总结和创造,一直流传并使用到现在。由于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气候和农业生产的情况不一样,但是二十四节气的演变规律大体相似,各地多因地制宜,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参照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及时安排农业生产和生活。二十四节气的成因与四季的成因相同,是一年中地球绕日公转时,由于地球在公转轨道(黄道)上位置的变化,地面所受光热有时多,有时少。这样就引起了地面气候的逐渐递变。人们把一年中气候变化的情况,分为24个阶段,每段约半个月时间,在阳历的每个月里有两个节气。一年共有二十四节气(见下图)。每个节气开始的日期,在阳历中几乎不变,上半年的节气都在每个月的6日和21日前后;下半年的节气都在8日和23日前后。因此,人们编了一首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来六十一,下半年来八十三。这首歌诀可以帮助我们对二十四节气名称、顺序和日期的记忆。节气在农历中是没有固定的日期的。8、中国主要气象灾害(1)寒潮①形成:每年秋末、冬季和初春,常有强冷空气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侵入我国。这种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现现象,这样的冷空气过程称寒潮。寒潮的标准各地标准不一,如长泰寒潮标淮是48小时内平均气温下降7℃以上或过程降温≥9℃,而且过程中最低气温降到≤6℃,称为一次寒潮。②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受到寒潮的影响,只有西藏、云贵地区受寒潮影响较小。③危害:寒潮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它带来的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对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常造成危害。一强烈的降温会使农作物受冻害,尤以春季和秋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寒潮对南方冬季过冬作物的危害也较大;二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三严重的大雪、冻雨可压断电线、折断电杆,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等。④防御:一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使海上船只在大风到来前返港;二醒有关部门事先对农作物、畜群等做好防寒准备,将可大大减少损失,例如建塑料薄膜温室大棚、田间灌水或制造烟雾、包褁等保温措施。(2)台风①形成:台风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强大气旋。我国民间习惯把热带气旋统称为台风。按照国际规定,热带气旋按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的不同强度分成几种级别:中心附近最大风力6-7级叫热带低气压,8-9级叫热带风暴,10-11级叫强热带风暴,12级以上叫台风(台风又分为12-13级称台风,14-15级称强台风,16级以上称超强台风)。②分布: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的海域。台风从这里形成后,向西北方向移动,因此,我国每年夏秋季节受台风袭击比较频繁。(注:亚洲东部其他国家,以及亚洲南部、北美洲东海岸的一些国家也频受台风影响。产生于印度洋影响南亚和产生于大西洋影响北美洲东海岸国家的台风称为飓风)。台风在我国的登陆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我国沿海其他省区也都受到过台风的袭击。③危害:台风是一种灾害性天气。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灾害最为严重的几个国家之一。台风灾害主要是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所引起的。台风中心附近的风力达到10级大风就能拔树倒屋,若超过12级,具有可怕的摧毁力;特大暴雨(日降雨量可达500-1000毫米),往往造成洪水灾害;特大风暴潮更会毁灭性的灾害。④防御: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一些对台风的监测手段,除常规的气象观测外,还有布设在沿海地区的测台雷达网和卫星探测资料,大大提高了台风的监测和预报能力。⑤评

1 / 5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