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病症康复方法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1.临床病症康复的内容和过程•(1)临床病症康复的内容•(2)临床病症康复的过程(1)临床病症康复的内容•康复的治疗对象:主要是疾病或者外伤后自理生活能力和(或)就业能力暂时或永久地部分或完全丧失的人群。即使病因去除,其功能障碍也不一定能自动克服。康复医学是临床医学十分重要的扩充和延续。•康复的治疗范畴:不是造成功能损伤的原发疾病或外伤。而是疾病、外伤后引起的神经系统、骨关节系统、内脏系统等功能障碍,以及疼痛、烧伤、癌症等造成的功能异常。不了治疗内容还是过程,都有别于临床医学的处理。•临床病症康复的内容:早期:配合临床医师治疗同时及早介入,评定功能,制定计划,适实调整。中后期:相关专业治疗师、护士、工程技师、社会工作者等等相互协作,进行全面的功能评定,并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近期目标,远期目标,治疗方案)。(2)临床病症康复的过程•1)收集资料,进行评定•性别、年龄、病史、用药情况、护理记录、工作经历、兴趣爱好、社会背景灯资料。•康复评定,通过评定找出患者存在的问题,拟定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再次评定,调整治疗。•为患者制定回归社会和家庭的康复指导计划。(2)临床病症康复的过程•2)分析资料,发现问题•通过对收集的资料、评定的结果进行全面分析,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还要仔细分析引起这些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和提出最终解决的目标。要充分发挥患者最大的潜能,保存残存的能力,让患者最大限度的回归社会。(2)临床病症康复的过程•3)明确康复治疗目标•康复治疗目标可分为最终目标和近期目标(2)临床病症康复的过程•4)选择适宜康复治疗方法•根据分期治疗目标选择具体的适宜康复治疗方法。(2)临床病症康复的过程•5)康复治疗计划的实施•治疗目标和治疗方法确定后,就可以实施治疗计划。康复计划的具体实施由治疗师来完成。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康复医师要不断地和治疗师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康复进程,指导康复治疗计划的调整。(2)临床病症康复的过程•6)定期评定、修订治疗计划•要定期对患者的治疗进行检查,并和原来的结果进行比较,观察治疗方法是否正确。如未能完成预定目标,要检查原因,修改方法。(2)临床病症康复的过程•7)出院回归社区和家庭的康复计划•出院时计划包括为患者制订家庭训练方案、进行家居环境的评估等。对于重症及问题较多者,可有康复小组进行讨论。§2.病症早期介入康复的原则•(1)病症早期介人康复的重要性•(2)病症早期介入康复的基本目标和内容•(3)病症早期介入康复的原则(1)病症早期介人康复的重要性•早期介入是康复的重要原则之一•康复医学三大理论基础•神经系统伤病及其功能恢复理论•肌肉骨骼系统伤病及其功能恢复理论•心肺系统伤病及其功能恢复理论•康复早期介入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通过积极的康复措施,例如健身锻炼和合理的生活习惯,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从而减少功能障碍的可能性。•二级预防——发病后,需要积极的康复早期介人,以预防继发性功能障碍或残疾的发生。•三级预防——已经发生功能障碍后,可以通过积极的康复锻炼,防止功能障碍的加重或恶化。(1)病症早期介人康复的重要性•从临床医学角度看早期介入康复•康复治疗过程经常需要同时进行临床治•各科临床治疗过程也需要康复治疗早期积极地入,以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功能恢复的程度(1)病症早期介人康复的重要性•早期康复介入的作用•最大限度恢复功能、减轻残疾;•预防DVT、继发性骨质疏松等继发残疾;•预防复发;•缩短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生活质量和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等。(2)病症早期介入康复的基本目标和内容•病症早期介入康复的基本目标•病情稳定后即可介人早期康复•早期康复可以保留身体整体功能,预防原始残疾及并发症,促进功能的恢复,进而预防继发残疾。•由于早期患者的病情变化快,在功能评定的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为以后的系统康复打下基础。•病症早期介入康复的内容•良好肢位的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动作转移训练,适度的主动、被动运动及基本的ADL训练。•必要的床边语言、吞咽、构音训练、心理支持。•注意瘫痪迟缓期肩关节的保护,防止上肢下垂过久致肩关节半脱位,防止肩一手综合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积极处理大小便功能障碍(3)病症早期介入康复的原则——脑卒中•1)早期介人康复的目的•早期介人康复可以①改善对躯干和近端关节的控制能力,达到床上翻身、卧坐转移、坐位静态平衡;②保护关节,保持肩胛、肘、腕、手和髋、膝、踝的活动范围;③采用兴奋性促进手法提高瘫痪肌的张力和力量;④改善日常活动能力,加强非受累侧肢体的主动活动和自理;⑤防止各种并发症和二次损伤的发生等目的。(3)病症早期介入康复的原则——脑卒中•2)早期介入康复的时间原则•WHO推荐的脑卒中康复训练开始时间为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小时。•康复医学专家普遍认为,只要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小时后即可开始以运动为主的康复治疗,即脑血栓形成2~3日,脑栓塞3~5日后,小量出血性脑卒中5-7日,中量出血性脑卒中7~14日后康复训练即可介入。•从早期良肢位摆放和被动康复运动的角度考虑,不论脑血栓形成还是脑出血,康复的早期介人可以在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开始。(3)病症早期介入康复的原则——脑卒中•3)早期介入康复的适宜技术选择原则•运动疗法主要是以床旁治疗为主,其中正确体位的摆放可在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刻进行;关节的被动活动、翻身训练可在生命体征稳定后24小时开始。•传统康复的针灸、推拿等可以在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刻介人。•角度渐进性坐起、角度渐进性站立、床站立等可在生命体征稳定后1周内开始。•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加强健侧肢体的主动活动和肌力训练;躯干控制和转换;床上医疗体操;坐位平衡训练;器械活动等可在生命体征稳定后1周内开始。(3)病症早期介入康复的原则——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1)早期介入康复的目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患者恢复体力,增强肌力,增大关节活动度,恢复日常生活活动的协调性等•2)早期介入康复计划制定的原则•必须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三大原则。•个体化原则:•①康复前的评价:由于手术本身直接影响术后康复计划,康复人员必须了解手术的详细情况。假体应按正常解剖位置放入,只有了解假体位置的优劣,才能很好的指导患者活动,因而能避免训练时发生脱位等并发症;•②手术入路对关节稳定性的影响:后入路很少引起髋关节内收外旋位的不稳,前入路较少引起髋关节屈曲时不稳。正侧方入路,特别是关节囊完整者,在髋关节屈伸活动时最为稳定。(3)病症早期介入康复的原则——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2)早期介入康复计划制定的原则•必须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三大原则。•渐进性原则:•①术后当天晚上,在术侧肢体外下方垫人适当厚度的软垫,使髋膝关节稍屈曲,穿防旋鞋避免下肢外旋,并减轻疼痛;•②术后第1天,撤除软垫,尽量伸直术侧下肢,以防屈髋畸形;•③术后第2天即可开始功能锻炼,早期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保持关节稳定性和肌肉的张力,防止出现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④术后第3天,拔除引流管,拍摄X线片,判断假体位置,如无特殊问题,开始髋膝关节被动向主动屈伸旋转、伸直练习和股四头肌的等张练习;•⑤术后1周,患者体力有所恢复,可以下地进行功能康复练习。(3)病症早期介入康复的原则——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2)早期介入康复计划制定的原则•必须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三大原则。•全面性原则:•除了髋膝关节局部的康复训练,气压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肺功能训练预防急性肺炎等康复是全面康复需要兼顾的。。(3)病症早期介入康复的原则——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3)病症早期介入康复的原则——冠心病•1)早期介入康复的目的•除了主要帮助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缓解症状、改善心血管功能外,还强调积极干预冠心病危险因素,阻止或延缓疾病的发展过程,减轻残疾和减少再次发作的危险。•冠心病康复涵盖心肌梗死、心绞痛、隐性冠心病、冠状动脉分流术(CABG)后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康复治疗措施会影响其周围人群对冠心病风险因素的认识,从而有利于尚未患病的人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达到预防该病的目的。所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康复的措施可扩展到尚未发病的人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早期康复一级预防。(3)病症早期介入康复的原则——冠心病•2)早期介入康复解决的问题•(1)循环功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往往减少体力活动,从而降低心血管系统适应性,导致循环功能下降。这种心血管功能衰退只有通过适当的运动训练才能解决。•(2)呼吸功能:长期心血管功能障碍可导致肺循环功能障碍,使肺血管和肺泡气体交换的效率降低,吸氧能力下降,诱发或加重缺氧症状。呼吸功能训练是需要引起重视的环节。•(3)运动功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缺乏运动均导致机体吸氧能力减退、肌肉萎缩和氧化代谢能力降低,从而限制了全身运动耐力,而运动训练的适应性改变是提高运动功能的重要环节。(3)病症早期介入康复的原则——冠心病•2)早期介入康复解决的问题•(4)代谢功能:脂质代谢和糖代谢障碍,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脂肪和能量物质摄人过多而缺乏运动是基本原因。缺乏运动还可导致胰岛素掘抗,除了引起糖代谢障碍外,还可促使形成高胰岛素血症和血脂升高。•(5)行为障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往往伴有不良生活习惯、心理障碍等也是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治疗的重要因素。(3)病症早期介入康复的原则——冠心病•3)从适应证和禁忌证看康复介入的原则•适应证:•①Ⅰ期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心绞痛,安静心率110次/分,无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血压基本正常,体温正常。•②Ⅱ期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运动能力达到3代谢当量(METs)以上,家庭活动时无显著症状和体征。•③Ⅲ期临床病情稳定者,包括陈旧性心肌梗死、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隐性冠心病、冠状动脉分流术和腔内成形术后、心脏移植术后、安装起搏器后。过去被列为禁忌证的一些情况,如病情稳定的心功能减退、室壁瘤等现正在被逐步列人适应证的范畴。(3)病症早期介入康复的原则——冠心病•3)从适应证和禁忌证看康复介入的原则•禁忌证:•凡是康复训练过程中可诱发临床病情恶化的情况都列为禁忌证•包括原发病临床病情不稳定或合并新临床病症。•稳定与不稳定是相对概念,与康复医疗人员的技术水平、训练监护条件、治疗方案理念都有关系。•此外,患者不理解或不合作也不宜进行康复治疗。§3.选择适宜技术的原则•(1)适宜技术•(2)选择适宜技术的原则(1)适宜技术•“适宜技术”的来源•又称“合适技术”,最早出现在经济学领域,1969年由诺贝尔奖获得者Atkinson和Stiglitz提出,它被用于解释不同国家之间的实际收人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20世纪80年代后一些领域才逐步引人适宜技术这一概念。•如何理解康复适宜技术•康复适宜技术是指符合康复卫生资源分布和患者需求的情况,适用于治疗神经系统、关节系统、内脏系统伤病的疾病,也包括疼痛、烧伤、癌症等方面功能障碍的康复技术;它具有安全、简易、成熟,价廉、易推广、疗效好及可持续性等特征;它的推广是个系统工程,依赖于需求分析、技术遴选、人员培训、技术评价等环节的支持。康复适宜技术主要集中在常见病症的康复治疗中。(1)适宜技术•康复适宜技术及其特点•康复适宜技术是指在病症引起的功能障碍的不同时期,最恰当、最易推广开展的低成本康复治疗技术。•康复医学适宜技术具备的特点康复医学适宜技术具有:技术的安全性、成熟度、易掌握性、低成本和高效性等特点。具体来说就是,康复适宜技术是指能够提高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的评估与治疗水平,保证康复技术质量,适宜康复机构应用的先进、成熟、安全、有效、经济的技术及技术产品。(2)选择康复适宜技术的原则•按需的原则•安全成熟的原则•个性化原则•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原则•医患沟通原则•密切观察原则•精益求精原则•因地制宜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