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永恒的主题爱国主义是永恒的主题锤炼忠于祖国的品格,是革命军人思想品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大家知道,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也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作为建设祖国的忠诚卫士,我们必须自觉锤炼忠于祖国的品格,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并把这种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行。●第一节爱国主义是革命军人崇高的道德准则;第二节新时期革命军人爱国主义的特征和内容;第三节怎么样化爱国之情为报国之行。下边讲第一节。●第一节爱国主义是革命军人崇高的道德准则这一节有三个大问题,我们先讲一下第一个大问题:●一、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民族情感什么是爱国主义?●列宁曾指出●:“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说爱国主义是“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是因为它高于一切个人感情。人的感情是很多的,如与父母儿女的骨肉之情,男女之间的诚挚爱情等等,但是在爱国主义这种深厚的民族感情面前,这些个人感情都显得微不足道了。●1936年8月1日,敌人将赵一曼押到两年前她经常活动并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的地方--珠河县。此时的赵一曼,清醒地意识到自己面临的是什么。●在押解的火车上,她深情而镇定地写下了给幼儿的遗言:●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生前是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1936年8月2日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从这封信中我们可以看到,赵一曼是何等的深明大义。父母与儿女之情是难舍难分的骨肉之情,更何况这位赵一曼仅有这一个儿子。但她深知爱国比爱子更重要,毅然决然地走上了为国献身的道路。说爱国主义是“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是因为为了祖国人们可以抛弃自己的一切,包括荣誉、事业、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等。建国初期,许多旅居海外的科学家,甘愿放弃自己在国外的一切,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被美国海军次长金波尔称为“抵得上5个师”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花了5年时间,冲破重重阻挠才回到了祖国。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导弹核武器的研制成功,美国用了13年,而我国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这一成就震惊了世界。●美国一位专栏作家这样说:“金波尔的话说错了,钱学森在科学上的价值岂止只抵三、五个师的兵力,他替中共研制的飞弹,不但完全平衡了中共与美国之间战略武器的差距,也使中国对苏联的威胁产生抗衡。同时,在美、苏两大军事强权之间,中国以其飞弹实力,加上10亿人口,与苏、美形成了鼎足之势,简直是以一人之力换一国之力。”像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还有许多(钱三强、李四光、华罗庚、邓稼先、王淦昌等)。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光辉业绩,祖国永远也不会忘记。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科学家们为我国航天事业所作的光辉业迹。说爱国主义是“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还因为人们对祖国爱得是那么的深,至死不变,忠贞不移。●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曾写过一首《桔颂》,歌颂桔树那种●“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一志兮”的品质,以此表达自己忠于祖国的深厚感情。当时,他面对强大的秦国对楚国的步步逼进,力主改革楚国的弊政,主张联合齐国一起抵抗秦国的攻击,进而统一中国,可是却遭谗言被楚王流放,但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终日忧国忧民,写下了《离骚》等爱国诗篇,●他说:“乌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意思是说,飞禽走兽还不忘自己的故土呢,何况是人。当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后,屈原不甘做亡国奴,以自投汨罗江的壮举为后人描绘出了一幅与国家生死共存亡的慷慨画卷,开创了后世英雄儿女永恒的主题。●大家都知道,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历史上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但不知大家是否读过文天祥的这首诗●:“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日,化作啼鹃带血归!”这首诗是文天祥在被俘押往元朝蒙古人的都城(今北京)途中写的。意思是说,这次我告别江南父老,可能就一去不复返了。但即使我死了,也要变成啼哭出血的杜鹃,飞回南方的故国!后来,文天祥在北京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死的时候他要求面向着南方跪下,以表示自己对故国的忠诚。总之,爱国主义就是这样一种深厚的民族感情。那么,人们为什么会对自己的祖国产生这样一种深厚的感情呢?这是千百年来人们对个人与祖国依存关系不断认识的结果。爱国主义是由乡土之情升华而来的。远古时期,人们告别了游牧生活,长期相对稳定地生存、繁衍在一方水土之上,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依恋、热爱这片故土,热爱故土之上具有相同血缘关系的亲人这样一种朴素的感情。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在一定范围内的居民形成了民族。什么是民族?●斯大林曾经指出:●“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随着私有制的出现,又产生了国家。●国家有两重含义:一般意义上的国家是指具有一定的民族的、疆域的、政治的、文化的社会共同体;政治意义上的国家就是统治阶级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工具。那么,生活在同一民族和国家的人们,就逐步形成了共同的经济生活、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和心理。这时,以往那种热爱故土、依恋亲人的朴素感情,就逐步上升为热爱民族和忠诚、报效祖国的深厚感情。这种感情在各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中,逐步系统化、理论化,并渗透到政治、法律、道德、文化之中,就成为民族大多数人所认同的、国家和民族所推崇和褒扬的爱国主义精神了。●二、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传统的民族。千百年来,爱国主义象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爱国心田,塑造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道德风貌。●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所谓历史的范畴,就是说它是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时代内容和表现形式。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时代内容和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古代的爱国主义、近代的爱国主义和当代的爱国主义。我们先讲一下古代的爱国主义。●(一)古代的爱国主义古代的爱国主义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维护统一,抵御入侵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在祖国的统一和分裂不断交替、民族融合和冲突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虽然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上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但主流、主导的趋势是联合,是统一,这些大家学过中国历史都知道。●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乃至清朝的康熙皇帝等,正是符合各族人民的统一意志并得到了人民的支持,才为国家的统一创造了不朽的业绩。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具有深厚的民族情感和历史基础。中华民族是一个酷爱自由,勇于反抗侵略的民族。面对外来侵略,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奋起反抗,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诗篇。●西汉爱国将领霍去病,为抗击匈奴对中原的侵扰,衣不解甲,马不卸鞍地在疆场上奋战了一生。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府弟,但他却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继续卫国杀敌,终因劳累过度,病死军中,年仅24岁。●民族英雄岳飞,早年投军抗金,奋战沙场,屡建奇功,后来遭到秦桧之流的陷害,含冤而死,但他那气壮山河的《满江红》,他那“收复失地,还我河山”和“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的豪迈誓言,不知激励了多少爱国志士。特别是明清时期,我国人民在抗击东洋、西洋侵略者方面,更显示出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精神。●明将戚继光,面对倭寇的侵扰,组织了“戚家军”,“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经过10年的征战,终于扫清了东南沿海的倭患,使人民安居乐业。●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赶走了荷兰殖民者,使沦陷了38年的宝岛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2、反抗压迫,推进历史在阶级社会里,反抗阶级压迫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革命意义。●特别是历代的农民起义,如●陈胜、吴广、赤眉、绿林、黄巾、李密、黄巢、方腊、朱元璋、李自成、太平天国等起义,每一次都推动了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的进步。●3、改造山河,创建文明这方面的事例更是不胜枚举,有物质文明的,也有精神文明的,●如李冰父子带领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李春设计、营造的,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张衡研制的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而元代郭守敬研制的浑仪,则是更为先进的测天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灿若群星。●(二)近代的爱国主义近代的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这是近代中国爱国主义鲜明的时代内容和最突出的主题。因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矛盾。帝国主义的侵略,迫使中国人民不得不起来反抗。●反抗侵略,保卫祖国有两方面的力量:一方面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反帝爱国斗争。从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到太平天国农民英雄痛打“洋鬼子”、“洋枪队”的斗争;从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到义和团的反帝运动,无不显示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爱国主义精神。另一方面的力量是清军中的爱国官兵。象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林则徐、关天培、陈化成等,都是抗英名将、爱国英雄,他们的斗争表现了维护祖国尊严,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1883年12月,中法战争爆发时,年近七旬的冯子材已退役在家休息。但他时刻关注国家的安危,主动请缨,率领一支自己招募的军队开赴了前线。当清军主帅潘鼎新临阵脱逃后,他被众人推为前线指挥。战斗中情势危急,冯子材身先士卒,手执长矛,率领自己的2个儿子和大刀队近千人,冲入敌阵,和敌人展开了肉搏战,打得法军全线崩溃。紧接着,他又指挥反攻,连克谅山等地,重伤法军统帅尼格里。镇南关大捷的消息传到巴黎,发动这场战争的茹费理内阁也倒台了。但是,正当中国军队准备乘胜进军时,清政府却一连下了9道诏令命冯子材停战撤兵,重演了南宋发出12道金牌命岳飞班师的历史悲剧。随后,清政府与法国政府签订了和约,使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消息传到前线,广大将士骂声连连,爱国诗人悲愤地写道:“十二金牌事,于今复见之,黄龙将痛饮,花目忽生期。”中国近代史上就是这样,尽管爱国官兵英勇奋战,也改变不了最后签约妥协,割地赔款的结局。这就迫使中国人民去另找救国的道路。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第二个方面的表现,就是变革图强,振兴中华。甲午战争以后,变法维新成为一股社会思潮。康有为作为一个平民老百姓,竟敢冒杀头的危险,置清政府“不许士民干政”的禁令于不顾,7次上书皇帝,直言变法,其胆其识,可敬可佩。变法失败后,慈禧大肆搜捕维新人士,梁启超等人劝谭嗣同一起出走,但谭嗣同却坐以待捕,决心为变法而牺牲。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后来,他血染菜市口。临刑前还大声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变法失败,使人们认识到“改良不能救国,救国必须革命。”于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吹响了反清革命的号角。●为了革命,为了救国,孙中山数度流亡,奔走海外。●据统计,孙中山一生曾四次横渡太平洋,四次横渡印度洋,六次横渡大西洋,七次到檀香山,四次到美国,四次到英、法,七次到越南,八次到新加坡,十多次到日本,足迹遍布全球,航程达20万里,等于绕地球转了五圈,真是不辞辛苦,不远万里。为了革命,为了救国,他一次次地发动武装起义,单是辛亥革命前他就组织领导了10次起义。起义,失败,再起义,再失败,屡败屡起,愈挫愈坚,终于在1911年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果实被帝国主义支持下的袁世凯所窃夺。“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中国近代的爱国主义就是这样,一次次地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动地的历史活剧,但其结果却是既悲壮又悲惨的。●(三)当代的爱国主义当代的爱国主义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特别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爱国主义。●江泽民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