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公共基础部许丽土地荒漠化生态破坏的主要表现物种灭绝森林破坏水土流失亚马逊流域热带雨林大规模开发计划亚马逊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占地球上热带雨林总面积的50%,达65O万平方公里,其中有480万平方公里在巴西境内。这里自然资源丰富,物种繁多,生态环境纷繁复杂,生物多样性保存完好,被称为“生物科学家的天堂”。然而,亚马逊热带雨林却并没有因为它的富有而得到人类的厚爱。人们从16世纪起开始开发森林。1970年,巴西总统为了解决东北部的贫困问题,又做出了一个决策:开发亚马逊地区。这一决策使该地区每年约有8万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坏,1970-1975年,亚马逊地区的森林被毁掉了11万多平方公里,巴西的森林面积同400年前相比,整整减少了一半,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同时巴西东北部的一些地区因为毁掉了大片的森林而变成了巴西最干旱、最贫穷的地方。思考:1、巴西热带雨林大规模开发的前提是什么?2、巴西热带雨林大规模开发的后果是什么?热带雨林开发商当地政府官员世界环保组织官员当地居民亚马逊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协调会主要原因主要危害植被破坏滥砍滥伐、森林火灾等森林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干、洪涝灾害加剧等。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等原因生物资源减少,珍稀物种减少。水土流失与降水、土壤、植被破坏有关。水土流失不但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养分损失,而且破坏了土壤结构。土地荒漠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荒漠化的扩展使可利用的土地面积缩小,土地产出减少,土地养育人口的能力降低,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我们生于斯、长于斯保护它、珍惜它我们责无旁贷只要我们愿意只要我们有心一个举手之劳可以为濒危的地球带来重生可以为燃烧的地球带来希望黄河入海口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大面积的生态破坏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全球性的环境污染[讨论]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哪些?造成的影响是什么?研习要点一全球气候变暖环境问题主要原因影响分布解决措施全球气候变暖燃烧矿物燃料,排放CO2、甲烷等温室气体;毁林•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被淹没•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可能导致自然灾害增加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的技术和效率,采用新能源,植树造林环境问题主要原因影响分布解决措施酸雨蔓延燃烧化石燃料,不断地向大气中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世界:欧洲、北美洲、中国中国:上海、浙江;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四川、重庆、贵州等地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利用等[讨论]1.臭氧层分布在大气圈的哪一层,对地球生物有什么作用?2.观察下图可发现相对于1981年,1987年南极臭氧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有哪些?分布在哪些地区?环境问题主要原因影响分布解决措施臭氧层破坏①太阳活动②人类大量使用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①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业造成破坏南极地区、北极地区、青藏高原地区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参与国际合作保护臭氧层大面积的生态破坏“渡渡鸟的灭绝”渡渡鸟(1681年灭绝)大海雀(1844年灭绝)高加索野牛(1925年灭绝)斑驴(1883年灭绝)旅鸽(1914年灭绝)马里恩象龟(1800年灭绝)袋狼(1948年灭绝)普氏野马(20世纪60年代灭绝)新疆虎(1916年灭绝)高鼻羚羊(20世纪60年代灭绝)台湾云豹(1972年灭绝)白头鹳(灭绝年代不详)豚鹿(20世纪70年代灭绝)镰翅鸡(2000年宣布灭绝)冠麻鸭(20世纪中叶灭绝)小齿灵猫(20世纪80年代灭绝)直隶猕猴(20世纪80年代灭绝)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事故带有突发性,往往使当地居民猝不及防;二是事故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破坏香格里拉生态环境《无极》剧组被罚9万元据新华社北京8月11日电:记者11日从建设部获悉:影片《无极》剧组在拍摄过程中对香格里拉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一事终于有了说法,剧组被处以9万元罚款,香格里拉县分管副县长因负有领导责任被免职。今年5月,针对电影《无极》剧组在云南香格里拉碧沽天池拍摄,对当地自然景观造成破坏的情况,建设部督促云南有关方面进行了调查。具体负责调查的迪庆藏族自治州行政监察局最终出具的调查结果表明:为拍摄《无极》,摄制组在碧沽天池修建了长约100米、宽约4米的砂石路面和长约20米的铺有木条道路,搭建了“海棠精舍”临时建筑物。对《无极》剧组的处罚,体现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生态环境破坏的后果•全球性问题:地球的气候逐渐呈现温室化(温室:气候越来越暖)一旦这种气候一直持续,那么南极和北极的冰山就有可能融化,那是几十亿年前地球演变留下的杰作,一旦融化,整个地球将全部是水,到时候就真的是世界末日了.•构成生物圈的各类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各自的特点,起着特殊的作用,共同维持着生物圈的正常功能,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生态平衡。食物链是指生物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所形成的食物网络关系。如草原生态的食肉动物—食草动物以及昆虫—鸟类等,它们互相制约,共生共荣。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自然和谐的。在非洲大草原,以狮子、猎豹和猎狗为代表的食肉动物专吃食草动物,它们对角马甚至斑马的猎杀是凶残的,但这种残酷的捕杀既是食肉动物生存繁衍的需要,同时也是保持草原植物繁茂和生态平衡所必不可少的因素。•如果没有食肉动物对食草动物的控制,食草动物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当食草动物发展到一定数量,草原就难以承受,草原退化,食草动物也就失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食肉动物对食草动物的捕杀,不仅能控制食草动物种群的数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同时也是提高食草动物的质量。生物学家经过长期的野外考察证明,食肉动物在猎捕过程中,选择的对象往往是病残弱小的食草动物,这无疑有利于物种的优胜劣汰。从这一点说,食肉动物对食草动物的凶残捕杀,就显得自然合理,天经地义了。•食肉动物以食草动物为食,在控制食草动物种群数量的同时保护了草原,各类飞鸟对昆虫的捕食和食肉动物一样,也起到保护草原的作用。而飞禽走兽的粪便则成为上好肥料,促使各种植物的生长。这种以植物为主体,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以及昆虫—鸟类为客体所形成的食物链,对维护草原的生态平衡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草原之一,那儿牧草丰茂,牛羊成群,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可是,历史上由于这儿野狼成群,对牧业的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为了保护人畜的安全,当地牧民曾经组织过大规模的猎捕野狼活动,使野狼的数量锐减,剩下为数不多的狼再也不敢以草原为家,以牛羊为食,统统搬到深山老林里去了。•野狼不见了,畜牧业空前发展,在牛羊种群不断增加的同时,野兔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野兔和牛羊争食牧草,草原难以承载,导致草场急剧退化,使草原面临沙化的危险。事实使人们认识到,食物链的任何一个环节一旦出现了问题,灾难也就快要降临了。野狼在饥饿的时候,固然偷猎牛羊,但在正常情况下,野狼是以野兔为食的。从这一点上说,是野狼控制了野兔的繁殖和发展,避免了野兔和牛羊争食的现象,保证了草原的正常生态环境。当牧民认识到这一自然规律后,对野狼也就宽容了许多,再也不谈狼色变、见狼就打了。•人类不仅是生物圈中的一部分,而且对生物圈中的各个生态系统起支配作用。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保护各个生态系统,促进生态平衡;人也能够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掠夺资源,破坏生态平衡。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类不能超自然而存在,保护生态平衡,也是保护人类自己,一旦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危及整个生物圈,人类自身也在劫难逃。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任务与对策探索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朱广庆二○○九年九月八日一、生态保护基本形势二、生态保护对策措施生态保护界定——生态保护涵义: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宣教手段保护自然生态要素、系统和区域。——生态保护领域:环保部门的生态保护定位是实施统一监督,做好组织协调、指导和服务工作;领域包括——区域生态、生物多样性和农村生态。——与生态建设的区别:生态建设主要是采取恢复与重建的技术措施,解决己造成的生态破坏问题,重在于治;生态保护是通过采取严格的监管和积极的保护措施,防止和减少造成新的生态破坏。一、生态保护基本形势生态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和部门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生态恶化趋势得以遏止,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社会公众生态保护意识和参与度提高人口基数大,人均生态资源占有率低①我国人均耕地0.093公顷,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一半。②人均森林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5,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人均蓄积量的1/8。③人均占有草地面积约为世界人均值的1/2。④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世界排名第121位,被列为世界上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生态环境现状评价长期以来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系统退化严重、生态服务功能削弱,严重威胁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①土壤侵蚀量大面广,治理任务艰巨;②森林总体质量仍呈下降趋势,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下降;③湖泊、湿地在萎缩、调蓄洪水功能衰退,海岸带破坏现象突出;④草地退化、沙化问题突出,石漠化不断扩展和加重;⑤地下水超采现象普遍,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不断加剧;⑥生态系统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江河断流严重;⑦生物栖息地丧失与破碎化加剧,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问题日益突出,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程度还在加重。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农村生活污染突出。城市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趋势加剧。饮水安全和土壤污染总体形势严峻畜禽养殖业污染加重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业生产废弃物污染仍然严重工作条件和基础薄弱传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短期内难以改变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投入力度不够,机制不健全监管手段、能力建设、技术力量不足二、生态保护的对策措施国家生态保护重点战略——“三区”推进•一是对重要生态功能区实施抢救性保护。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的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监督区、江河洪水调蓄区、防风固沙区和重要渔业水域等,对保持流域、区域生态平衡,确保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措施是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二是对重点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实施强制性保护。明确水、土、草原、森林、海洋、生物、矿产等自然要素的生态功能,加大立法和执法力度,强化监管,防止重要自然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新的生态功能衰退。•三是对生态良好地区生态环境实施积极性保护。通过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生态市、生态省的建设,积极引导,实现生态环境良好地区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对策任务一行动1:以自然保护为核心,全面构建国家生态安全框架行动2:强化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大力提升国家生态系统服务机能对策任务二行动3:以生态承载力为基础,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行动4:以环境影响评价为手段,调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过程行动5:以生态功能为导向,实施重大生态工程整合对策任务三行动6:以生态资产为核心,建立国家生态监测与预警体系行动7:分层次实施生态补偿制度,逐步建立区域生态公平机制行动8:以生态文明为核心,大力构建国家生态和谐政策体系生态保护主要工作•生态调查、生态功能区划、生态保护规划•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环境优美乡镇及生态村建设•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与管理•自然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监管•自然保护区综合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物种资源保护、生物安全管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畜禽养殖及面源污染防治、秸秆禁烧•土壤环境监管、有机食品发展、有机食品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