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课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不懈,不怕困难。迎难而上,不退缩。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汉族民间传说之一。此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御寇,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相传是战国时期的道家代表人物,思想家,寓言家,文学家。著《列子》。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性质。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太行(háng),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rèn)。本在冀(jì)州之南,河阳之北。方:方圆,指面积,这里是周围的意思。高万仞——形容极高。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河阳——黄河北岸。阴: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阳: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译文: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chéng)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yū)也。且——将近。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惩:这里是“苦于”的意思,以……为苦。.塞:阻塞。迂:曲折、绕远。译文:北山有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面对着大山居住。他苦于大山北面交通不便,进进出出都要绕远路。聚室而谋曰:“吾与汝(rǔ)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聚:集合。室:全家。而:表承接。谋:商量。室,家。汝:你。毕力:尽全力。平:铲除。险:险峻的大山。指,通“直”,一直。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汉阴——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汉阴,汉水南岸。献疑:提出疑问。以——凭借。杂然,纷纷。许,赞同。译文: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成。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zéng)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以:凭。如…何:把什么什么怎么样。损:——削减。曾——连……都……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开封县陈留镇境内。丘——土山。置——安放。且——连词,况且。焉——疑问代词,哪里。译文: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hèdàn)者三夫,荷(hè)——挑。担夫——成年男子。译文:众人纷纷说:“我们可以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几个人,叩(kòu)石垦壤,箕畚(jīběn)运于渤海之尾。叩:敲,凿。垦:挖。箕畚: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这里名词作状语用。于:到。译文:凿石挖掘泥土,用箕畚装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孀妻:寡妇。遗男:遗孤,孤儿。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龀,儿童换牙齿,乳齿脱落后重新长恒齿。这里始龀表示年龄,约七八岁或换牙。)始:才。龀,换牙。寒暑易节:冬夏换季,指一年的时间。易,交换。节,季节。反,通“返”,往返。焉,语气助词。译文: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才七八岁,刚刚换牙,也蹦蹦跳跳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河曲(qū,弯弯曲曲的意思,而qǔ只用于歌曲)智叟(sǒu)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huì)。以残年余力,曾(zéng)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河曲(qū):古地名,因河水弯曲而得名,在今山西省芮城县西。叟:老头。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这是“汝之不惠甚矣”的倒装句,先说“甚矣”,有强调的意味。甚矣,太过分了。惠:通“慧”,聪明;不惠,指愚蠢。一毛:一草一木,地面所生的草木,这里指山的草木。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译文:河湾上一位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并制止他干这件事,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衰残的年龄和剩下的力量,连山上的一棵草都不能损坏,又能把这两座大山上的土石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chè),曾(zéng)不若孀妻弱子。长息:长叹。心:思想。固:固执。彻:强行开辟,开。译文: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虽,即使。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译文:即使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wú)以应。.穷匮:穷尽。苦:愁。亡:通“无”,没有。译文: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然而山却不会加大增高,何愁山挖不平?”聪明的老头没有话来回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操,持,拿。其,代愚公。已,停止。帝——神话中的天帝。感,被……感动。负——背。译文: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愚公他们不停地挖下去,将这件事告诉了天帝。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负着两座山,一厝(cuò)朔(shuò)东,一厝雍(yōng)南。自此,冀(jì)之南,汉之阴,无陇(lǒng)断焉。.厝:通“措”,放置。陇断——陇通“垄”,高地。断,阻隔。即垄断,山冈高地。译文: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在雍南。从此,冀州的南部,(到)汉水南岸,没有山冈高地阻隔了。知识归纳:通假字解释:⑴、“反”通“返”,回来,返回。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⑵、“惠”通“慧”,智慧,聪明。甚矣,汝之不惠!⑶、“亡”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⑷、“厝”通“措”,放置。一厝朔东,一厝雍南。⑸、“陇”通“垄”,高地。无垄断焉。一词多义:其:1、其土石如何(加强反问语气那么多)2、惧其不已(代词,他)之:1、跳往助之(代词,他)2、虽我之死(的)3、以君之力(助词,的)焉:1、且焉之土石(哪里)2、始反一焉(语气助词)固:1.汝心之固(顽固)2.吾义固不杀人(本来)亡:1.今亡亦死(逃走)2.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而:1.面山而居(表修饰)2.聚室而谋(表承接)词类活用:1.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2.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3.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4.感:被……感动古今异义:1、河阳之北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2、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2、达于汉阴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3、指通豫南指: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连-----都-------,今义:曾经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古义:负荷,今义:荷花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9、虽我之死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10、惧其不已也已:古义:止,今义:已经11、无陇断焉陇断:古义:山川阻隔,今义:把持独占12、何苦而不平何苦:古义:愁什么,哪怕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课文分析: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2愚公移山的目标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3愚公移山的人员是: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4愚公移山的工具是:叩石垦壤,箕畚运5愚公移山的结果是: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6表示愚公移山的主张得到全家拥护的句子是:杂然相许。7表现愚公移山艰难而路途遥远的句子是:寒暑易节,始一反焉。8课文从哪几方面表现愚公移山之难?①山之高:高万仞;②山之大:方七百里;③人之老:年且九十;④人之少:子孙荷担者三夫;⑤工具简陋;⑥路之远: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⑦他人的不理解和嘲笑。9愚公认为两座大山可以搬走的理由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10愚公对智叟是先斥后驳,“斥”的一句是: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11标志愚公和智叟辩论取胜的一句是:河曲智叟亡以应12“帝感其诚”的“诚”是指: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毅力.13愚公是个什么样的人?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14本文写太行、王屋的高大,愚公的年迈,移山人力缺乏,运土路程的遥远,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有何作用?(本文从哪些方面衬托愚公移山的决心、信心、恒心?)衬托愚公移山的决心、信心、恒心。15法国寓言家拉·封丹认为,寓言有“身体”和“灵魂”两部分,“身体”就是寓言故事,“灵魂”则是它的寓意。那么,这则寓言的“灵魂”是什么?反映我国古代人民克服困难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16从课文看得出来,“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作者这样给他们命名,用意何在?智叟与愚公形成鲜明对比。智叟之“智”在于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这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目光短浅,实是愚。愚公之“愚”在于他决定毕生平险、挖山不止。这是造福子孙的大事,愚公目光长远,且认为子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为明智之举。智者实愚,愚者实智。显而易见,这样命名不仅加重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从而突出了愚公形象。17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对愚公移山都提出了异议,他们的话中有什么不同?1.态度不同。其妻只是“献疑”,并不反对;智叟不但反对,而且嘲笑、制止。2.出发点不同。其妻是关爱丈夫,是忧虑;智叟是显示自己的“智”,嘲笑愚公的“愚”。3.称呼不同。其妻称“君”,是敬称;智叟称“汝”,是一种不客气的称呼,用于上对下,长对幼。4语气不同。“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是疑问句,表示询问语气。“甚矣,汝之不惠!”是感叹句,语气本已强烈,又是“汝之不惠甚矣”倒装,倒装之后,语气更加强烈。“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是反问句,语气更加强烈,况且又用“其”字加强语气。18为何写智叟这一人物?用智叟的不智不勇和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对比反衬愚公,从而显示愚公的大智大勇和有发展的眼光以及敢于与困难作斗争的气魄。19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理解: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不同。20.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备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将有千万座“太行”、“王屋”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如果我们缺乏这种精神,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只能是纸上谈兵,一事无成。21创编故事片断参考题目1、运石途中2、智叟被抢白之后3、山神告状4、移山之后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