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对制度一.医嘱查对制度目的:保证病人安全,防止事故发生。适用范围:处理医嘱,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一)日常医嘱小查对1.处理医嘱时,应查对医嘱是否符合规范,对模糊不清、有疑问的医嘱应明确澄清后方可执行。2.当日执行的医嘱必须做到班班查对,查对项目包括:电脑医嘱与病历医嘱单、执行单、白板是否相符。3.白天的医嘱由白班二人核对;上夜班产生的医嘱由上夜班、下夜班负责核对;下夜班产生的医嘱由下夜班、白班护士负责核对。(二)每周医嘱大查对1.每周大查对医嘱两次,查对项目包括:所有在院病历医嘱单、电脑医嘱、执行单、白板、床头卡、一览表是否相符。2.护士长每周至少参加大查对医嘱一次。(三)医嘱查对后登记及反馈1.医嘱查对后均需在查对登记表上进行登记,小查对注明查对床号,大查对注明查对人数,签名完整、清晰。2.查对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复核和向相关人员反馈,并及时纠正和记录。二.标本采集、给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一)标本采集、给药、注射、输液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八对:对姓名、床号、住院号、药名、剂量、浓度、时间和用法,并注意用药后反应。标本采集前中后应特别增加查对采集方法、时间、剂量、所用材料是否正确。(二)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水剂、片剂有无变质,安瓿有无裂痕,瓶盖有无松动,有否过期,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三)摆药后必须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四)易致过敏的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核对护理安全警示牌。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五)发药或注射时,患者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检查,核对无误,方可执行。(六)发整盒口服药时,必须请患者或家属签名。(七)输液瓶加药后要在标签上注明药名、剂量,经另一人核对后方可使用。三.手术病人查对制度(一)手术室接病人时,应查对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手腕带、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部位(左右)及其标志,术前用药、输血前八项结果、药物过敏试验结果与手术通知单是否相符,手术医嘱所带的药品、物品(如CT、X线片)。评估病人的整体状况及皮肤情况,询问过敏史。(二)手术护士检查准备手术器械是否齐全,各种用品类别、规格、质量是否合乎要求,病人体位摆放是否正确,尽可能暴露术野和防止发生坠床和压疮。(三)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参照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执行)(四)书中用药、输血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四.输血查对制度(一)抽取交叉配血1.认真核对交叉配血单,病人血型验单,病人所在病区、住院号、床号、姓名、性别、年龄。2.抽血时要有2名护士(一名护士值班时,应由值班医师协助),一人抽血,一人核对,核对无误后执行。3.抽血(交叉)后须核对后在试管上贴条形码,便于进行核对工作。4.血液标本按要求抽足血量,不能从正在补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5.抽血时对检验单与病人身份有疑问时,应与主管医生重新核对,不能在错误检验单和错误标签上直接修改,应重新填写正确化验单及标签。(二)取血查对1.到血库取血时,应根据输血申请单认真核对血袋上的姓名、住院号、性别、床号、血袋号、血型、输血数量、血液有效期,以及保存血的外观,必须准确无误;2.血袋须放入专用取血盒内取回。(三)输血查对1.输血前病人查对:确认病人输血前九项检查已查后,由2名医护人员共同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上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量,核对供血者的姓名、编号、血型与病人的交叉相容试验结果。核对血袋上标签的姓名、编号、血型与配血报告单上是否相符,相符的进行下一步操作。2.输血前用物查对:检查血袋的采血日期,血袋有无外渗,血液外观质量,确认无溶血、凝血块,无变质后方可使用。检查所用的输血器及针头是否在有效期内。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勿振荡,勿加温,勿放人冰箱速冻,在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过长。3.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交叉配血单)共同到病人床旁核对住院号,询问病人姓名,查看床头卡,询问血型,以确认受血者。4.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继续输注另外的血袋。输血期间,密切巡视病人有无输血反应。5.完成输血操作后,再次进行核对医嘱,病人住院号、床号、姓名、血型、配血单、血袋标签的血型、血编号、献血者姓名、采血日期,确认无误后签名。将输血过程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放入病历,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五.饮食查对制度每日查对医嘱后,核对病人床前饮食标志,查对床号名、饮食种类,并向病人宣传治疗膳食的临床意义。(一)发放饮食前,查对饮食种类是否相符。(二)开餐前在病人床头再查对一次。(三)对禁食病人,应在床旁设醒目标志,并告诉病人或家属禁食的时限。(四)因病情限制食物的病人,其家属送来的食物,需经医护人员检查后方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