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ppt1-北师大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课标: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1.含义“百家”:“争鸣”:泛指数量多(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论和诘难战国七雄春秋五霸2.百家争鸣的背景⑴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⑵经济:井田制崩溃⑶阶级关系:“士”的活跃⑷思想文化:私学兴起,“学在民间”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重大变革时期(根本原因)一、百家争鸣1.含义2.背景3.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A.道家创立:老子春秋晚期思想学说哲学思想道是万物的本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百家争鸣1、含义2、背景3、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A道家创立:老子春秋晚期思想学说哲学思想道是万物的本源朴素辩证法思想一、百家争鸣1.含义2.背景3.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A道家创立:老子春秋晚期思想学说哲学思想道是万物的本源朴素辩证法思想政治主张无为而治,老子的无为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不为所欲为。小国寡民评价:老子的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但是其政治主张具有消极悲观的态度;以柔克刚小国寡民“道”是本源现实社会中,哪些观念能找到老子思想的影子?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恬淡朴素、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一代圣哲,横空出世,弘道布德,修身、修家、修天下;五千精妙,涵古覆今,继往开来,法天、法地、法自然。天下第一一、百家争鸣1.含义2.背景:3.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A道家创立:老子战国时期发展:庄子思想学说哲学思想相对主义顺其自然、安于现状处世态度“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巧者劳,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蔬食者遨游,泛若不系之舟。”一、百家争鸣1、含义2、背景:3、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A道家B儒家创立: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学说政治主张“苛政猛于虎也。”教育思想材料1材料2子曰:“仁者爱人。”——《论语·雍也》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颜渊》请根据以下材料归纳孔子的政治主张一、百家争鸣1、含义2、背景:3、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A道家B儒家创立: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学说政治主张“仁”(核心)和“礼”“为政以德”(民本)“性相近”(伦理观)“苛政猛于虎也。”教育思想文化贡献阅读材料,理解孔子“仁”的思想。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1)“仁”基本内涵是什么?“爱人”(人与人的关系)(2)分析“仁”的实质是什么?通过内修,形成美德。(3)“仁”的思想提出有什么意义?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孔子的“仁”和“礼”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1)礼的实质是什么?礼是周的统治秩序。(2)达到礼的方法是什么?正名(贵贱有序)(3)如何看待礼?保守(4)仁与礼是什么关系?“仁”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内“仁”方能外“礼”,外“礼”有助内“仁”。阅读材料,理解“礼”的思想一、百家争鸣1、含义2、背景:3、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A道家B儒家创立: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学说政治主张“仁”(核心)和“礼”“为政以德”(民本)“性相近”(伦理观)“苛政猛于虎也。”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学习态度教学精神学习方法文化贡献孔子如何阐述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④“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⑤“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培养学习兴趣实事求是,严谨治学学思结合及时复习,温故知新一、百家争鸣1.含义2.背景:3.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A道家B儒家创立: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学说政治主张“仁”(核心)和“礼”“为政以德”(民本)“性相近”(伦理观)“苛政猛于虎也。”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学习态度教学精神学习方法文化贡献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创办私学德配天地道贯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大成至圣先师“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史记·孔子世家》一、百家争鸣1、含义2、背景3、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A道家B儒家创立:孔子发展:孟子战国中期主张“春秋无义战。”请根据材料概况孟子的思想主张,你如何看待?材料一: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材料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滕文公上》仁政民贵君轻剥削有理积极:有利于抑制暴政,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生产的发展;消极:孟子的政治思想具有阶级属性,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一、百家争鸣1、含义2、背景3、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A道家B儒家创立:孔子发展:孟子战国中期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民本)“性善论”(伦理)“春秋无义战。”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冯友兰认为孟子是儒家的理想主义代表。朱元璋读《孟子》,一看到不称心处就骂:“这老头要如生在今日,岂能放过他!”一、百家争鸣1、含义2、背景3、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A道家B儒家创立:孔子发展:孟子战国中期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民本)“性善论”(伦理)荀子战国末期主张“君舟民水”(民本)“性恶论”(伦理)王霸并用,德治与法治相结合(通过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荀子曰:“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仁义)冯友兰认为荀子是儒家的现实主义代表。仁义和王道孔子仁礼孟子荀子仁政义(舍生取义)理想派仁义,王道以礼治国,趋向法治现实派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孔子孟子荀子时期仁的思想民本思想人性论爱人为政以德性相近仁政仁义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善论性恶论春秋末期战国中期战国末期同异奠定基础体系完整,成为大宗目的:孔子——孟子、荀子——维护奴隶制为目的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一、百家争鸣1.含义2.背景:3.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A道家B儒家C墨家(墨子)战国初期“兼爱”、“非攻”主张“尚贤”“节俭”材料:……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墨子》“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徙役”。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学术思想不同D、谈论的问题不同B一、百家争鸣1.含义2.背景:3.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主张法、术、势相结合,以法治国变法革新(战国末期)“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材料: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守株待兔“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以法为本,法不阿贵。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请思考:以上材料反映了韩非的治国主张是什么?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韩非子变法革新(改革观)以法治国(法治观)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集权观)主张把君主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趋势意义“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秦王借法家思想振兴国家,实现统一大业。统一后,秦始皇继续厉行法治,结果呢?——天下大乱,15年便灭亡。历史启示?法家打天下(进取),儒家守天下(守成),道家养天下(休息).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儒家——法家——道家——请问:如果你是信奉儒\法\道的老师,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的现象?儒家:法家:道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等学生自我觉悟。“德治”“法治”“无为而治”一、百家争鸣1.含义2.背景:3.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4.特点:①儒家思想较为完整,但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②没有严密的理论,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思想方面的治国原则;③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而遭冷遇。一、百家争鸣1.含义2.背景:3.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5.影响:A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B大大促进了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C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实质)4.特点材料主张学派“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刑过不避不臣,赏善不遗匹夫。”仁政(民贵君轻)儒家兼爱墨家无为而治道家法治法家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简表派别人物主张儒家孔子“仁”与“礼”,德治孟子“仁政”、君轻民贵荀子“仁义”“王道”“君舟民水”性恶论道家老子辩证法思想、“无为”、“小国寡民”庄子“道”为世界最高原则、万物都是相对的法家韩非子加强中央集权,法治,改革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等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材料一“为政以德……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地方方百里而可以为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贯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之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也。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1)据上述材料,概括围绕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这一中心问题,先秦主要学派各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儒家重德化、礼治,主张施行仁政;墨家主张尚贤事能;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严刑重罚,实行法治。(2)上述主张中哪家学说在战国时期更能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结合当时社会背景简析原因。法家。适应了建立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古为今用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儒家的“仁政”•法家的法治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墨家的兼爱、非攻“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全民教育、素质教育等——平等博爱、热爱和平、

1 / 8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