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单元目标:1.能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让学生体会到可能有不同的摆法。2.能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让学生体会到有些摆法的确定性。3.在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单元重点:能根据看到的平面图形按要求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单元难点:1.能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经过想象与推测,拼摆出这一组立体图形。2.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体拼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课题:观察物体教学内容:第2页例1、例2。教学目标:1.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在操作和交流中,让学生体会可能有不同的摆法,但2有规律可循,从而体会到摆法的多样化。2.能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体,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知道还原物体时,可以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拼搭,在此过程中可不断进行调整,最后通过验证加以确认。3.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从而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根据看到的平面图形,想象、拼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教学难点:根据从三个方向观察看到的图形,借助空间想象还原、拼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第二课时课题:观察物体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一第3页、4页内容。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体,并能摆出多种摆法,且有规律可循。2.进一步巩固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小正方体推测或摆出相应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感受摆法的确定性。在练习中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3.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3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单元目标:1.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能举例说明。掌握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学会用列举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2.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3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准确判断2、3和5的倍数,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3.了解质数(素数)与合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质数与合数,并能熟练判断20以内的数哪个是质数,哪个是合数。4.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建立概念、运用概念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数学的抽象能力与推理能力。5.了解奇数与偶数,能准确判断奇数与偶数,通过探索奇数、偶数相加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奇偶性),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6.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渗透分类的思想。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单元重点:1.掌握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单元难点:1.掌握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4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课时安排:七课时第一课时课题:因数与倍数教学内容:第5页例1。教学目标:1.通过对除法算式进行观察、分类,引导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并能举例加以说明。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及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3.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抽象和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体会因数与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二课时课题:找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教学内容:第6页例2、例3。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掌握用列举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2.结合实践操作,借助集合图,使学生初步体会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引导学生概括出一个5数的最小因数、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分别是什么。3.在抽象概括、总结数学结论的过程中,渗透从个别到全体、从具体到一般的抽象归纳思想方法。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能有序、熟练地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第三课时课题: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内容:第9页例1。教学目标:1.利用百数表,通过画圈、画框、观察、发现、总结,在经历探究2、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正确、迅速地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者5的倍数,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奇数还是偶数。3.在学习活动中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概括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掌握奇偶数的概念。教学难点:灵活运用2、5的倍数的特征和奇偶数的概念进行综合判断。第四课时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内容:第10页例2。6教学目标:1.利用百数表圈画数,根据提示,通过观察、思考、猜测、验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归纳举证得出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2.在活动过程中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及概括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交流、合作与竞争意识,提高合情推理能力。3.通过学习,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教学难点:归纳举证3的倍数的特征。第五课时课题:2、3、5的倍数的特征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三第6-12题。教学目标:1.通过基础练习题,进一步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熟练应用2、3、5的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2.会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和有条有理的思考习惯。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在审题中,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74.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熟练应用2、3、5的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教学难点:会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第六课时课题:质数与合数教学内容:第14页例1。教学目标:1.学生能找出1-20各数的所有因数,再按照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从而理解和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把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2.学生能自主选择方法,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制成质数表,能够辨别质数和合数。3.经历质数和合数的认识、辨别过程,体验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教学难点:会辨别质数和合数。第七课时课题: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教学内容:第15页例2。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举例、说理、图示等自主探究活动,知道两数之和的奇偶性。82.能借助几何直观,认识两数之和奇偶性的必然性。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积累观察、猜想、归纳等思维活动的经验,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重点:在探索两数之和奇偶性的过程中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难点:认识两数之和奇偶性的必然性。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目标:1.在学生已经能够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通过实例,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建立1m³、1dm³、1cm³以及1L、1mL的表象,会利用单位间的进率进行换算。3.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单元重点: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2.通过实例,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³、1dm³、1cm³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9单元难点: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课时安排:十三课时第一课时课题: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内容:第18页例1、19页例2。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操作、推理、探索等数学活动,探索出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理解长方体长、宽、高的含义,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表象。2.通过动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想一想,学生能自主探索并发现长方体顶点、棱、面之间的关系。掌握求长方体棱长总和的方法。3.在自主探索长方体特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难点:培养空间观念,形成长方体的初步表象。第二课时课题: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内容:第20页例3。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想、操作、推理、探索等活动,得出正方体的610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所有的棱长度相等这一特征。2.引导学生从顶点、棱、面三方面比较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异同,揭示并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3.在操作和探究过程中,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教学难点:培养空间观念,形成正方体的初步表象。第三课时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内容:第23页、24页例1、例2。教学目标:1.利用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展开图,让学生在剪一剪、比一比等活动中,知道长方体的上下、左右、前后面的大小相等,根据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自主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2.能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空间想象力。3.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和推理能力;通过动手操作,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理解表面积的概念,探究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应用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空间想象力。11第四课时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六第5题、第6题、第8-12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2.根据生活实际,对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进行判断,并求出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知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练习、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应用意识,激发其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学重点:根据生活实际,对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进行判断和计算。教学难点:根据实际,会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第五课时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内容:第27页、28页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故事—实验—比较”这一线索开展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体积的意义,在实物比较中揭示体积的概念。2.利用比较两个不容易直接看出大小的长方体的体积,体会统一体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借助直观教具和学具,帮助学生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实际大小的表象,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12位。3.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培养学生的概括、类推和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