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谈读书25生字学习耻矣岂诲谓诵恒窥皆缺chǐyǐqǐhuìwèisònghéngkuījiēquē词语学习耻辱已矣所谓岂止教诲诵读永恒窥视皆知缺点一、论语中阐述读书的方法。敏而好学,不耻下问。hào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zhìzhì作者介绍《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作者介绍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字词解释敏:勤勉。好:喜好。耻:以……为耻。知:同“智”,智慧。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识:记住,这里读zhì。厌:满足。诲:教诲。句子翻译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句子翻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句子翻译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三句话分别是从哪方面介绍的?①谦虚②求实③勤奋二、朱熹谈读书的方法。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作者介绍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与二程(程颢、程颐)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本文是怎样得出“读书有三到”且“心到最急”?作者很好地运用了假设和因果以及反问句式,准确而有力地推断出“读书有三到,且“心到最急。”字词解释谓:说。浪漫:随意。句子翻译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扣难道会不到吗?三、清朝曾国藩谈读书的方法。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作者介绍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字词解释士人:读书人。恒:恒心。下流:下等、劣等。句子翻译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为下等;有见识就会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就没有成不了的事情。这三件缺一不可。读书人对读书有什么要求?①有志②有识③有恒为什么要有志、有识、有恒?有志——不甘为下流。有识——知学问无尽,不满足。有恒——恒心、不放弃,能成功。课后作业一、读拼音,写词语。我们每个人都应(),每个教育者都要()bùchǐxiàwènhuìrénbújuàn不用心()对我们来说()浪费时间?sòngdúqǐbúshì不耻下问诲人不倦诵读岂不是课后作业二、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同“智”,智慧。余尝谓。说。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随意。课后作业三、对号入座。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①学习方法②学习态度③既有学习方法又有学习态度②③①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