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的康复知识与技术赣南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骨科郭伯文1运动损伤康复原则与要素一、运动损伤康复原则1.全面性2.整体性3.个性化4.主动性康复为主5.以功能锻炼为中心运动损伤康复原则与要素二、运动损伤康复要素1.预防2.评估3.目标设定1)短期目标2)长期目标4.实施5.再评估运动损伤康复计划的目标一、伤害预防运动损伤康复计划的目标二、恢复最适功能运动损伤康复计划的目标三、使患者快速安全地重返运动场运动损伤康复的方法一、降低血液循环的方法1.冰敷2.加压包扎3.抬高运动损伤康复的方法二、增加血液循环的方法1.温热疗法2.按摩运动损伤康复的方法三、降低疼痛与炎症的方法1.理疗2.手法治疗3.牵拉4.肌肉贴扎运动康复的训练方法一、改善关节活动度(一)被动方法1.手法被动牵引2.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运动康复的训练方法一、改善关节活动度(一)被动方法2.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第一步:静态牵拉目标肌肉10秒钟;第二部:让目标肌肉做主动等长收缩6秒钟;第三部:再次做被动静态伸展,同时收缩对抗肌,保持30秒。反复做3-5次。运动康复的训练方法一、改善关节活动度(二)主动方法1.牵拉主动牵拉肌肉、软组织2.瑜伽练习运动康复的训练方法一、改善关节活动度(三)注意事项1.避免牵拉力量过度2.避免过度牵拉结缔组织3.避免牵拉水肿组织运动康复的训练方法二、改善肌肉的力量(一)以提高肌肉的绝对力量为主的训练原则特点:大强度,较少的重复次数运动康复的训练方法二、改善肌肉的力量(二)以提高肌肉力量耐力为主的训练原则特点:中等强度,较多的重复次数运动康复的训练方法二、改善肌肉的力量(三)注意事项肌肉力量和体积的增加需要时间,至少6-8周的持续系统锻炼才能有效果。力量和柔韧性是不可或缺的,二者相互影响。17基本概念1.肌力(musclestrength)肌肉收缩时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2.肌肉耐力(muscleendurance)肌肉持续地维持一定强度的等长收缩或作多次一定强度的等张(速)收缩的能力。返回18基本概念3.助力训练(assistedexercise)在外力的辅助下,通过患者主动的肌肉收缩来完成的的训练。主要适用于肌力1~3级。返回基本概念4.悬吊训练(suspensionexercise)利用绳索、挂钩、滑轮等简单装置,将运动的肢体悬吊起来,以减轻肢体的自身重量,然后在水平面上进行训练。为助力训练的一种,能节省治疗师的体力消耗。20基本概念5.主动训练(activeexercise)通过患者主动的肌肉收缩来完成的运动(的训练)。返回基本概念6.抗阻训练(resistanceexercise)患者在肌肉收缩过程中,需要克服外来阻力才能完成的训练。7.渐进抗阻训练(progressiveresistanceexercise)是一种逐渐增加阻力的训练方法,肌肉的能力增强时负荷量也随之增加。22基本概念8.等长训练(isometricexercise)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的长度没有改变,也不产生关节活动,但肌肉能产生相当大的张力,又称静力性训练。动作不复杂、易掌握,能在关节活动受限时进行。返回基本概念9.等张训练(isotonicexercise)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的张力保持不变,而肌纤维的长度发生改变,并产生关节活动的一种训练方法。分类:向心性收缩离心性收缩等张收缩分类向心收缩(concentriccontraction)肌肉收缩时,当肌肉的支点和起点互相靠近时,称为向心收缩,如上楼梯时股四头肌的缩短收缩等张收缩分类离心收缩(eccentriccontraction)肌肉收缩时肌力低于阻力,使原先缩短的肌肉被动延长,则称为离心收缩或延长收缩,如下楼梯时股四头肌的延长收缩26基本概念10.等速训练(isokineticexercise)又称可调节抗阻运动或恒定速度运动。利用专门设备,根据运动过程的肌力大小变化调节外加阻力,使整个关节运动依预先设定速度进行运动。返回基本概念11.肌肉长度-张力关系(musclelength-tensionrelation)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能影响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肌力。当肌肉收缩时肌肉处于适宜的预先拉长状态,才能产生最大肌力。肌肉收缩时初长度已处于缩短状态或过分拉长状态,其收缩效果下降。29影响肌力大小的主要因素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生理横断面越大,产生肌力也越大。2.肌肉的初长度肌肉被牵拉长=1.2倍静息长度时,产生的肌力为最大。返回影响肌力大小的主要因素3.肌肉的募集同时投入收缩的运动单位数量越大,肌力也越大。4.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一定的成角可增强肌肉的收缩力。315.肌肉的收缩方式及收缩的速度向心性收缩、离心性收缩所产生的肌力不同。6.杠杆效率肌肉收缩力受运动阶段杠杆效率的影响。7.年龄和性别男性肌力比女性大,尤其以握力和垂直跳的力量最为明显。8.心理因素在暗示、大声命令及有积极的训练目的时,受检者所发挥的肌力比自主最大收缩力大20%~30%。影响肌力大小的主要因素返回32肌力减低的常见原因1.神经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损伤,都会影响到受损神经所支配肌肉的运动募集,导致肌力下降。2.废用性肌肉萎缩制动及无功能状态所产生的肌原纤维的减少。返回33肌力减低的常见原因3.肌源性疾病主要是因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等疾病所致。4.年龄增加儿童少年时期肌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强。20~25岁达最高水平。25岁后平均每年最大力量下降1%。返回34肌力训练方法的分类1.按照不同训练目的增强肌力训练增强肌肉耐力训练2.按照不同肌力大小传递神经冲动训练助力训练主动训练抗阻力训练渐进抗阻训练3.按照肌肉收缩的方式等长训练等张训练等速训练35肌力训练的基本原则与临床应用肌力训练的基本原则肌力训练的基本方法肌力训练的其他方法临床应用返回36肌力训练的基本原则1.抗阻训练原则施加阻力是增加肌力的重要因素2.超量恢复原则肌力或肌群适当训练后产生适度疲劳,肌肉先经过疲劳恢复阶段,然后达到超量恢复阶段疲劳度原则肌肉训练时要引起一定肌群的适度疲劳,可产生超量恢复频度原则肌肉训练时要掌握适宜的训练频度,有利于肌肉疲劳的恢复返回37根据手法(徒手)肌力评定分级分类(一)传递神经冲动训练1.适应证肌力0~1级2.训练方法引导患者作主观努力,以尽力引起瘫痪肌肉的主动收缩。肌力训练的基本方法返回38(二)助力训练1.适应证肌力1~3级时2.训练方法(1)徒手辅助主动运动(2)滑面上辅助主动运动(3)滑车重锤的主动运动(4)浮力辅助主动运动肌力训练的基本方法返回39肌力训练的基本方法(三)悬吊训练1.适应证肌力1~3级2.训练方法将运动的肢体悬吊起来减轻肢体的自身重量在水平面上进行训练返回40肌力训练的基本方法(四)主动训练1.适应证肌力达3级以上2.训练方法取正确的体位和姿势肢体置于抗重力位防止代偿运动返回41肌力训练的基本方法(五)抗阻训练1.适应证4级以上肌力2.训练方法利用徒手、滑车、重锤、弹簧、重物、摩擦力、流体阻力阻力作用的方向与主动运动方向相反返回42肌力训练的其他方法按照肌肉收缩的方式分类(一)等长训练1.适应证2~5级肌力2.训练方法徒手等长运动肌肉固定练习利用器具返回43肌力训练的其他方法(二)等张训练1.适应证3~5级肌力2.训练方法基本方法渐进性抗阻练习法向心练习离心练习返回44肌力训练的其他方法(三)短暂最大负荷练习1.适应证同等张训练2.训练方法等张收缩和等长收缩相结合返回45肌力训练的其他方法(四)等速运动1.适应证根据肌力恢复的程度,选择不同的训练模式。2.训练方法①等速向心肌力训练②等速离心肌力训练向心收缩/离心收缩离心收缩/离心收缩③短弧等速肌力训练返回46等长、等张及等速运动比较项目等长运动等张运动等速运动速度固定不动变化,不易控制任意选定,选定后速度恒定阻力可变,顺应性阻力受杠杆作用影响可变,为顺应性阻力运动幅度无全幅或半幅全幅或半幅方便性不受环境限制不需要贵重训练仪器须昂贵的仪器、大量时间不需要特殊仪器返回运动康复的训练方法三、改善本体感觉本体感觉来自于肢体深部的肌肉、肌腱和关节等处的组织结构,主要是对肢体的空间位置、姿势、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向的感觉。运动康复的训练方法三、改善本体感觉本体感觉感受器主要存在于膝关节和踝关节,是调节平衡的重要结构。运动康复的训练方法三、改善本体感觉膝关节和踝关节本体感觉包括关节位置觉和运动觉,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关节位置的静态感知能力,关节运动的感知能力,反射回应和肌张力调节回路的传出活动能力。平衡的定义平衡(balance,equilibrium)是指物体所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使物体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即牛顿第一定律)。人体平衡比自然界物体的平衡复杂得多,平衡是指身体所处的一种姿势状态,并能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一种能力。50返回平衡的分类•静态平衡:指的是人体或人体某一部位处于某种特定的姿势,例如坐或站等姿势时保持稳定的状态。•动态平衡:包括两个方面:(1)自动态平衡:指的是人体在进行各种自主运动,例如由坐到站或由站到坐等各种姿势间的转换运动时,能重新获得稳定状态的能力。(2)他动态平衡:指的是人体对外界干扰,例如推、拉等产生反应、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51返回平衡反应及其形成规律•平衡反应是指当平衡状态改变时,机体恢复原有平衡或建立新平衡的过程,包括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平衡反应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6个月时形成俯卧位平衡反应,7~8个月形成仰卧位和坐位平衡反应,9~12个月形成蹲起反应,12~21个月形成站立反应。52返回53保持人体平衡需要三个环节的参与:•感觉输入•视觉系统•躯体感觉皮肤感觉和本体感觉•前庭系统半规管•中枢整合•脊髓、前庭核、内侧纵束、脑•干网状结构、小脑及大脑皮层•运动控制•踝调节•髋调节•跨步调节返回协调的定义•协调(coordination)是指人体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的能力。所完成运动的质量应包括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节奏,采用适当的力量和速度,达到准确的目标等几个方面。协调与平衡密切相关。协调功能障碍又称为共济失调(dystaxia)。54返回协调的分类•小脑性共济失调•大脑性共济失调•额叶性共济失调•顶叶性共济失调•颞叶性共济失调•感觉性共济失调55返回协调的维持机制•感觉输入•中枢整合•运动控制56返回协调的评定指鼻试验、指-指试验、轮替试验、食指对指试验、拇指对指试验、握拳试验、拍膝试验、跟-膝-胫试验、旋转试验和拍地试验。57平衡功能训练58返回影响平衡训练的因素•支撑面积•平衡的条件•稳定极限•摆动频率•与平衡有关的感觉的作用•与平衡有关的运动控制系统•机体应付姿势变化的策略59返回平衡训练的基本原则•支撑面积由大变小•稳定极限由大变小•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逐渐增加训练的复杂性•从睁眼到闭眼•因人而异,循序渐进60返回平衡训练方法-训练顺序截瘫患者: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肘膝跪位→双膝跪位→半跪位→坐位→站立位。偏瘫患者:仰卧位→坐位→站立位。61返回平衡训练方法仰卧位桥式运动分类:双桥运动、单桥运动。桥式运动方法:完成伸髋、屈膝、足平踏于床面的动作。桥式运动训练:治疗师可将一只手放在患者的患膝上,然后向前下方拉压膝关节,另一只手拍打患侧臀部,刺激臀肌收缩,帮助患髋伸展。62返回平衡训练方法-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适合截瘫患者,是上肢和肩部的强化训练及持拐步行前的准备训练。患者取俯卧位,前臂支撑上肢体重,保持静态平衡;然后治疗师向各个方向推动患者的肩部,进行他动态平衡训练;最后进行自动态平衡训练,患者自己向各个方向活动。63返回平衡训练方法-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适合截瘫患者,是上肢和肩部的强化训练及持拐步行前的准备训练。患者取俯卧位,前臂支撑上肢体重,保持静态平衡;然后治疗师向各个方向推动患者的肩部,进行他动态平衡训练;最后进行自动态平衡训练,患者自己向各个方向活动。64返回平衡训练方法-肘膝跪位此种训练体位同样主要适合截瘫患者,也适用于运动失调症和帕金森综合征等具有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