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最全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湘潭县三中卢利●教材简析第五单元的主题是“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中国文化伴随着列强的炮火,西学的浪潮和清王室的衰微,同政治、经济一样,艰难地踏上近代化的征程。在探索的过程中,人们每前进一步,都会经历新旧文化的强烈交锋。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从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末中国近代思想向西方学习发展的渐进过程: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变法思想。这些思想从学造器物到仿行制度,从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到学习社会政治学说,探求强国之路。通过讲授,力图让学生掌握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艰难历程。●重点难点重点:“师夷”与“制夷”的关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2)通过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艰难历程,体验先进人物的忧国忧民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2)使学生认识人生价值的实现不仅取决于个人志向和奋斗,也受社会条件的制约,今天社会主义制度为我们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奋斗进取的精神不能改变,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创新的科学态度。●教法简介历史材料分析能力是历史教学要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本课采用“问题导入--情境体验--合作探究--感悟历史”教学模式,设计注重对历史材料的运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探究活动,以充足的史实材料作铺垫,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在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历史材料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同时深刻理解、切实体验历史。●教学过程【单元导读】【讲授新课】一.“开眼看世界”问题导入:材料一1559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官员在《会典》书籍上查不出有意大利这个地方,就坚决否认世界上有意大利。幸而《会典》上有大西洋国,于是利玛窦只好自封为大西洋国民。材料二因为许多洋人不肯向中国官员下跪,于是许多中国人便认定洋人的腿弯不了,倒下就站不起来。材料三“究竟该国(英国)地方周围几许?……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新疆天山以南地区)有无旱路可通?”——1842年5月道光帝问疆吏大臣材料四:广东在英吉利之东南方,约水程三万馀里。……英吉利国王所居之地,名曰蓝伦,在俄罗斯之西,约海程二十日。……回疆,在英吉利之东南,相距一月。缅甸在英吉利之东,相距四五个月。如由陆路,两月可到,须经俄罗斯过。西藏在英吉利之东,相距两月,须走回疆,无路可通。──林则徐《洋事杂录六》请思考:上述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思维拓展):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沉睡了多年的清王朝,为什么在19世纪40年代会有明士猛醒,要跳出井底看看外面的世界?过渡: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一败涂地,颜面尽失,不得已向蛮夷之邦——英夷,屈辱求和。情境体验: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丧权辱国之下,如果你是清朝统治集团一员,你能容忍吗?准备采取什么措施?过渡:这场战争给古老的中国带来巨大的冲击,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在严峻的现实面前,率先惊醒,开始摆脱与西方隔绝的状态,逐渐走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历程。(引入“开眼看世界”)1、背景:①、晚清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②、西方资本主义崛起——侵略扩张③、鸦片战争——惊醒志士2、倡导者:(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贡献:编译《各国律例》《四洲志》;仿制船炮简介:在广东主持军务期间,积极探求西方军事科学技术,引进西方先进船舰大炮并加以仿制;他主张建立一支“器良、技熟、胆壮、心齐”的新式水师;开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2)魏源:放眼世界的先行者代表作:《海国图志》(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的专著)(思维拓展)“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请结合材料和教材分析魏源向西方学习核心思想是什么?——核心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3、影响: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启迪作用!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合作探究:你觉得早期先进的中国人冲破藩篱,睁开眼睛,看到的是怎样的世界?全面吗?——他们看到了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不全面。过渡:当长期闭目塞听的中国人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时候,他们看到的世界是:中国的制度是先进的,西方的技术是先进的。所以睡眼腥松的中国人面前的世界是模糊的。而且林则徐,魏源观点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响应,中国的统治者仍然夜郎自大,直到“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后,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如李鸿章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引入“中体西用”)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情境体验:(图片显示)请结合上述图片,从统治者的角度概括当时中国的形势?在这种形势下,你认为清政府会怎么办?1、背景:清政府面临的内忧外患2、核心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所谓“体”是指事物的主体本质;“用”是指由主体派生,或为主体服务的表现形式。张之洞(洋务派)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人心,西学应世事,而必无孛于经矣。”(思维拓展)请结合材料和教材概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主要内容、实质?——“中学为体”: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主体、本质);“西学为用”:指学习西方先进的一些东西,为封建制度服务。——实质指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3、目的:维护清朝统治4、实践:开展洋务运动洋务派的措施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湖北织布局等近代海军北洋、南洋、福建三水师近代教育创办京师同文馆、派留学生出国合作探究(阅读材料)材料1: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做事极不容易。同治年间起始的自强运动,虽未达到目的,然而能有相当的成绩,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倘若当时没有恭亲王等在京内主持,没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在京外推动,那末,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以后的中国还要麻木不仁,好像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一样。——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2:“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子,由裱糊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等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李鸿章材料3: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本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国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德国首相俾斯麦思考:你认为只学“西用”不学“西体”能否真正让中国走出困境?5.评价①有进步的一面:冲击了传统的保守观念,进一步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②有保守的一面:仅停留在学习西方物质文明的层面。结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地主阶级进行道路选择的前提,也就是说他们总想把西方先进的军事、经济技术来稼接到落后的社会制度上来,这种努力是注定会失败的。三.维新变法思想问题导入:材料: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体也。轮船、火炮、洋枪、火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意为:艰难勉强地跟着走),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请思考:跟洋务派相比,郑观应在“富强之本”的认识上有什么新的看法?为何会发生变化?——①思想变化: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的新观点——②原因:有识之士觉察到洋务运动的弊病,认识到局限于“器物层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涉及到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领域。(引入维新变法。)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1)背景: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②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不断传入③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2)代表人物——转化中的资产阶级的新型知识分子王韬郑观应(3)主张:经济上:主张发展工商业,商战救国;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4)评价:积极: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更没有付诸行动。情境体验:(图片显示)假设你是当时一位资产阶级爱国者,请问你会为改变中国的命运做些什么?过渡:岁月如逝,到了19世纪90年代,中国似乎清醒了,因为他们看到的世界比原来清晰多了!2、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⑴背景: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阶级上: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2)代表人物:◆康有为材料:“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思考:请结合教材和材料归纳其主张.思想主张:向西方学习,立宪法,开国会,建立君主立宪制宣传方式:①办万木草堂讲学②著书:《新学伪经考》把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尊崇的古文经典斥为伪经;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孔子改制考》孔子是改革之师是民权、平等的倡导者,借助于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思维拓展)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思考:从这句话能看出维新变法思想宣传呈现什么特点?为什么呈现这样的特点?——特点: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结合——原因: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②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借其可以减少变法阻力;③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温故知新:A请结合所学知识,西方思想发展史上有类似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吗?B康有为尊孔变法和我们今天纪念孔子目的是否一样?◆梁启超材料: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思考:请结合教材和材料归纳其主张.——思想主张: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顽固派;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代表作:《变法通议》◆严复材料:封建君主是“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思考:请结合教材和材料归纳其主张.——思想主张:民主君仆、主权在民——意义:用民权否定君权,直接动摇了君权论的基础(3)实践:戊戌变法(4)影响: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提倡新学,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思维延伸】感悟历史:看→变→用延伸思维:国人真的清醒了吗?这些学习有没有给中国带来根本的改观?依你看原因何在?小结:西学东渐是一个不断探索、艰难渐进的过程,就各阶段而言,这些主要观点都有一定进步性,对当时的西学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有时代的局限性,因而,我们应科学地对待。我们学习和了解历史,就是要寻找历史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为我们所用。我们在历史中沉思,我们在历史中预知未来,我们更应当在历史的沉思中警醒、奋起!【课堂演练】●教学反思一般来讲,学生在学习“思想文化史”内容时,常常感到其知识枯燥乏味、理论性强、深奥抽象、难于理解。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力求做到深入浅出、举重若轻呢?我一直思索着,怎么才能把新课改理念下的历史教材讲活,把课堂气氛带活,把学生思维激活呢?围绕着《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的设计,我试着做以下努力,从新课标出发,突出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思路清晰;二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