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给维.伊.卡.查苏利奇的复信》预习报告祥凤芝13思政2班1302010232一、背景(一)历史背景马克思给查苏利奇的回信写于1881年3月8日,第一次发表于《马克思恩格斯文库》1924年俄文版第一卷。1881年2月16日,查苏利奇代表俄国“劳动解放社”的同志们,请求马克思谈谈他对俄国社会发展的前景,特别是谈谈他对俄国农村公社历史命运的看法。为了慎重对待这一严肃的东方社会问题,马克思草拟了四个草稿,把这四个草稿综合起来,就以一个内容极其丰富的关于俄国社会,尤其是关于俄国农村公社历史命运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最新篇章。(二)逻辑背景1877年,俄国伟大的革命家、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首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俄国是应当像它的自由派经济学家们所希望的那样,首先摧毁农村公社以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呢,还是与之相反,发展它所特有的历史条件,就可以不经受资本主义的一切苦难而取得它的全部成果?1881年,查苏利奇再一次提出了这一问题并向马克思请教。二、内容(一)思想要点马克思首先指出两点:(1)《资本论》所揭示的西欧其他一切国家正在经历着的资本化的运动,是有范围限制的,“我明确地把这一运动的‘历史必然性’限于西欧各国。”因此不能教条地、无限制地应用于东方社会。(2)不能把所有的原始公社混为一谈,就像地质的形成一样,在这些历史的形式中,存在着一系列原生的、次生的、再次生的等等的类型。在草稿二稿中,马克思基本上保持了初稿的观点,即认为只要俄国能够有效地汲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肯定成果”,就有可能发展并改造它的农村公社的古代形式,而不必加以破坏。但在二稿中,已较多地表现出马克思的某种忧虑,即在国家和资本家的破坏下,公社前途从现实方面来讲并不是很乐观的。威胁着俄国公社生命的一方面是国家的压迫,另一方面乃是深入公社内部的,也是由国家靠牺牲农民扶植气啦的资本家的剥削。在草稿三稿中,马克思不仅保持了一稿、二稿的主要内容,强调了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而且对公社的各种前途作了更为审慎的思考。所不同的是,马克思进而对公社内在的革命性表示了某种担忧:俄国农民虽然习惯于劳动组合,“可是公社受到诅咒的是它的孤立性,公社与公社之间的生活缺乏联系,而正是这种与世隔绝的小天地使它至今不能有任何历史创举”。(二)内容结构马克思草拟了四个草稿,把这四个草稿综合起来,就以一个内容极其丰富的关于俄国社会,尤其是关于俄国农村公社历史命运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最新篇章。三、意义在复信草稿中,人们能清楚地看到马克思的思想轨迹,这里第一次出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又一重要概念---历史环境。这些草稿是我们学习马克思理论、立场、观点、方法的极其重要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