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A工法总结详细一、浅埋暗挖法特点1.浅埋暗挖法避免了大量拆迁、改建工作,减少了对周围环境影响,对交通干扰小。2.浅埋暗挖法最大的不足就在于受地下水的影响很大。采用浅埋暗挖法要求开挖面具有一定的自性和稳定性,以便为随后进行的临时支护的施作提供必要的时间。地下水的存在将导致洞周土体的强度被极大地削弱,无法维持足够时间的稳定,很难顺利施工。3.在浅埋松散软弱地层条件下,大断面的洞室自稳能力差,常需将大断面洞室以多分部形式分割成相对较小断面的洞室,即形成众多中隔壁、仰拱等临时支护,施工工序复杂,临时支护拆除浪费工程量大。多分部形式施工对地层多次扰动,临时支护拆除时仍导致支护结构受力再分配,故常导致地层的较大变形和地表的较大沉降,甚至不能满足地表建筑和地中埋设物对地层不均匀沉降的要求。二、PBA工法概述“PBA”工法的物理意义是:P-桩(pile)、B-梁(beam)、A-拱(arc0,即由边桩、中桩(柱)、顶底梁、顶拱共同构成初期受力体系,承受施工过程的荷载;其主要思想是将盖挖及分步暗挖法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在顶盖的保护下可以逐层向下开挖土体,施作二次衬砌,可采用顺作和逆作两种方法施工,最终形成由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组合而成的永久承载体系。三、PBA的起源与发展PBA(PileBeamArch)工法又称为“洞、桩、墙”暗挖逆作法,由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著名的地下工程专家崔志杰等同志发明的修建大型地下空间的方法,获国家专利。PBA法首次应用于北京地铁天安门西站的设计与施工中,PBA法在北京地铁天安门西站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后,北京地铁5号线宣武门站和北京地铁10号线苏州街站的结构设计中均采用了类似天安门西站的施工工法。但有些不同的就是苏州街站的横断面结构为双层双跨结构。从需要破除和废弃工程量的角度考虑,PBA工法的工程量较大,今后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同时要注意PBA工法和其他工法的结合使用。四、PBA的施工顺序与要点1.首先在车站周边选择合理位置开挖临时竖井,通过横通道,进入车站主体。2.第一步:超前预注浆加固地层,台阶法开挖下导洞,并施做初期支护。开挖导洞时,相邻导洞错开开挖,纵向错开距离不小于20米。3.待下导洞开挖长度均不小于30m后,超前预注浆加固地层,台阶法开挖上导洞并施做初期支护,相邻导洞错开开挖,错开距离不小于20米。4.小导洞完成以后,进行基底承载力检验合格后,在下导洞内施做条基、底纵梁,上导洞内进行边桩、钢管柱,然后进行冠梁、边导洞格栅预埋、回填及顶纵梁施工。5.打设中跨拱部超前支护,进行中跨扣拱施工,并设置顶纵梁间钢拉杆,钢拉杆纵向间距3米。6.纵向分段拆除中导洞钢管柱一侧部分侧墙,施工中跨拱顶防水及二衬混凝土;同进施做两边跨超前支护,等中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的80%后,两边对称施做两边跨初期支护。7.纵向分段对称拆除部分边导洞侧墙,施做边跨拱顶防水层及二衬混凝土。8.纵向分段开挖站厅层中板以上土体,桩间喷射混凝土,施做车站结构站厅层防水层,二衬,中纵梁、中板。9.纵向分段开挖至站台层小导洞顶部土体,桩间喷射混凝土,待中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顶梁之间钢拉杆。10.开挖中跨土体到底板底,施做封底结构,并拆除部分中下导洞结构,施做底板防水层及结构。11.待中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开挖边跨土体到底板底,施做封底结构,破除下层小导洞,施做防水及结构。12.待底板强度达到设计的80%以后,可以施做站台层内部结构,如小矮墙、站台板等。五、PBA工法的特点或优缺点1.桩、梁、拱、柱先期形成,首先形成了主受力的空间框架体系,后面的开挖都是在顶盖的保护下进行,支护转换单一,不但安全,而且大减小了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同时节省了大量的圬工;2.“PBA”工法施工灵活,施工基本不受层数、跨数的影响,底部承载结构可根据地层条件做成底纵梁(条基)或桩基。3.小导洞施工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由于各导洞间具有一定距离,故可同步进行导洞施工,施工干扰小,各导洞内的柱、纵梁也可同时作业。4.扣拱后内部一般无需进行地层加固等辅助措施,施工空间开阔,可采用机械开挖,作业效率高,整体施工速度快,精度高,施工中也便于地下水的处理。5.直墙式结构内有效净空大,节省了曲墙及仰拱结构工程投入。6.“PBA”工法因需在两侧施作灌注桩而提高了造价,且在一个十分狭窄的小导洞内完成一系列的钢筋、立模、浇注、吊装等操作,作业环境恶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