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研究》结题报告江苏省沭阳县北丁集中学中央电教馆“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专项课题2《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研究》结题报告执笔:吴士春李开科张兰洋(江苏省沭阳县北丁集中学江苏沭阳223600)摘要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教学改革的大方向之一。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帮助研究性学习课程跨越传统教学模式的障碍,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领域。我校组织教师进行的“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研究”的研究与实验,在学生自主选择、查找资料并最终自主确定课题以及公开性评价等方面作出了一定的探索,目前已进入资料汇总阶段。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的新课程改革倡导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本次课改的重要内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广大基层教师正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国家教育部也通过法令的形式予以肯定与推广。同时,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给传统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随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日益丰富,加快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以促进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是学科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宿迁市从2005年起启动“校校通”工程,我们沭阳县北丁集中学作为“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省六有工程示范校”、“市德育先进学校”以此为契机,兴建三口电脑室、两口网络教室、一口多媒体教室并建设了校园局域网,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研究性学习氛围较浓。为适应新中央电教馆“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专项课题3课程改革的需要,发挥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我校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研究”的课题研究与实验。开展“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研究”的研究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新的课程观让我们重新审视延续多年的教学观、质量观、发展观、人才观,深刻影响着教师长期习惯的教学行为。同时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对学校教育教学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宏观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还是微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终都在因之而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开展“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研究”的研究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而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讨论而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特别强调学习环境的创设,并以“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为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创设真实的情境、为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协作提供了许多新的潜在可能性。例如,多媒体技术能更加逼真的模拟出微观世界中的各种现象,在视觉上提供一些能表现真实世界现象、事件和故事的实例,学生能用这些实例进行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展“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研究”的研究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重新形成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学习者的多种能力如学习能力、信息处理技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即是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各学科知识,还要着力培养、提高学生应用信息工具获取、处理、应用、生成、创造信息的能力。在此意义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势必成为最佳途径。所谓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4合,即是在已有课程的学习活动中,全面结合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对相关学科教学体系进行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使学生在获得具体的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信息素养。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不是学科知识的简单地、孤立地拼凑或叠加在一起,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体现了在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必将成为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二、课题界定及相关理论依据研究性学习是一类开放性程度很高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学校素质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五大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在这五个能力的培养中都含有探究能力的培养问题。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将日益网络化,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化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互联网(Internet)应用的迅速发展。Internet是遍步全球的网络的集合,而信息的传输速率高、带宽,又可以实现远程、广域通讯。当这种技术应用于教育时,必将对教育中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至教学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将引起教育体制、教育方式的全新变革。本课题是指运用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能力,探究思维与探究能力,即敢于超越传统习惯的束缚,摆脱原有知识范围的羁绊和思维定势的禁锢,善于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重新组合,产生具有进步意义的新设想、新发现。学生不应当是只会接受教师的传授,只会记忆与背诵前人经验,不善于探究也不敢于探究的知识型人才。三、研究目标(1)、寻求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探5究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2)、形成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较高业务能力和先进教育思想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明显的改变,信息技术的知识有明显的提高,能制作出一系列高水平的教学软件,撰写一批质量较高的教学论文。(3)、将信息技术与各科教学相整合,创设原理性和探究性的情境,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去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并使学生在不断参与的过程中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升情感和价值现.培养出具有较强信息能力、探究能力、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群体。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和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4)、取得有一定影响的一定量的教科研成果,包括教师论文、CAI软件库、实验研究报告等。。四、主要观点(1)研究性学习是一类开放性程度很高的探究学习。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超媒体技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2)以学生为主体,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3)通过合作方式进行学习活动也是当前国际教育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在支持合作学习方面可以起重要作用。(4)利用计算机管理教学过程的系统包括计算机化测试与评分,学习问题诊断,学习任务分配等功能,利用电子文档支持实现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改革。五、研究内容本课题着力在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1)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探究活动的研究。将根据各学科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多媒体教育形式丰富教学情景的创没、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教学评价等过程,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活6动,改善其学习方式。(2)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探究活动的研究。将根据学科特点,学校及社会条件,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丰富其活动形式,提高活动质量。(3)利用信息技术培育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将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和实践活动,以交互的、远程的,虚拟的信息技术支持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和特长发展。六、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以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个案研究法和调查法等方法。(1)准实验研究准实验研究与实验研究一样包含一个或多个实验变量。但是,与参与者被随机分配的实验处理不同,研究中被试是被自然地分配组别,成员进哪个组是自我选择的。准实验研究中,也是运用包括实验处理在内的单一被试设计。在教育中更经常地使用准实验研究。准实验研究要有明确的实验目的,要进行实验设计(要有实验假设),要对实验过程进行控制,要收集有关信息和数据,要对实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提炼,形成实验结果,以验证假设。(2)、行动研究行动研究的具体步骤是:(1)陈述所关注的问题;(2)规划问题的解决方案;(3)寻求可能的合作对象;(4)采取行动实施方案;(5)反馈与评价;(6)发表与呈现教师专业成长的行动研究证据。(3)、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变量是现有自然情境中的变量,在教育研究中,很多研究工作都可以置于调查的名下,调查研究涉及教育变量中的事件、分布和关系。在教育研究中,许多研究都可以使用调查研究的方法,例如教育信息化的概念与内涵、教育信息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教育信息化与师生信息素养等。(4)、个案研究7准实验研究中的单一被试研究就是个案研究。在教育研究中,许多类别的研究都可以将个案研究方法作为整个研究的部分,借助个案研究,以使研究更加具有说服力。七、研究措施(1)加强硬件建设与软件开发与管理硬件建设:我校把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近年来,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充实有关设施设备。先后继“三机一幕”配齐的基础上,装备了多功能多媒体教室。新建了高标准、高品位的50座多媒体网络教室,购买了高档的数码照相机、摄像机,为教师的信息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为推动教育现代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软件开发与管理:为满足教学需求,我们不断丰富图书和音像资料,购置了相当数量的现代技术教育软件,加大素材库的建设的力度。同时积极开发多媒体课件,加快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库,不断完善教学、科研管理的信息服务功能。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重视课件的开发,使多媒体课件真正具有灵活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共享性。同时我们加大了管理力度,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现代技术教育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杜绝闲置现象。使学校教育资源不损坏、不散失、不浪费。(2)狠抓常规管理,提高研究实效加强管理力度,规范课题研究保证课题研究投入:学校专设有面积约20平方米的办公室一间,有3个宽大的资料柜,课题研究的各项资料,都分门别类有序规范地进入专用柜进行管理。并配备了一台专用电脑及打印机等办公设备,除进行常规资料的管理外,还可以借助它上网查阅下载资料,加强与网络的对接和交流,为教育科研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强化制度建设,抓实过程管理:首先,我们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努力做到目标、要求、管理和考评的落实到位,保证了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其次,抓过程管理的有效性,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情况的调研活动,强调要求实施过程做到“十有”,即“有8完全的课题立项材料、有阶段性研究计划、有活动记录、有大事记、有理论学习资料、有完整的原始资料积累、有阶段性研究报告、有论文集、有优秀设计和课件集、有课堂质疑实录、有学生优秀作品集(小论文、手抄报、插图等)。第三,建立了课题研究网络:(如下图)然后又细化了研究网络结构,从而确保研究过程的正常有序开展,具体结构如下图:此外,我们设计了“学期课题研究实施计划”、“课题研究按月活动记录反馈”、“课题研究活动情况记录表”、“学习摘记”等多种资料表册,规范课题研究,进一步完善现代技术教育工作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工作制度。并注意资料积累,期末归档成册。重视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认真学习《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等现代教育技术专刊,以及李伟明主编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探索》,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祝智庭的《网络教育应用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结实验成果、表彰实验教师主持人(校长)教科室设计编撰资料汇总课题研究理论学习制订方案教研组骨干年级组成员业务培训组骨干培训组课题组各学科子课题总课题实验班级各学科骨干教师92001年版;[美]BeverlyAbbey主编的《网络教育——教学与认知发展新视角》,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美]诺顿等著,吴洪健等译的《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四川省平昌中学周平儒的《研究性学习》培训材料等,不断探求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提高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上网查找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的做法,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教改实验信心。学习先进地区成功的教改经验,观看优质课录像实况,组织议课、评课,吸收先进经验。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要求听课老师回校后进行总结反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