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桥边》最新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在桥边》最新教案2016-1-4一、导入新课:我们刚刚学习了《清兵卫与葫芦》,从“小说情节的摇摆”中感受到了人物形象、思想主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在桥边》,看看小说借助“情节的摇摆”为我们展示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主题。二、相关介绍:1、作者其人伯尔(1917—1985),德国小说家,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一位与军国主义格格不入的作家,被誉为“当代德国的歌德”。六年军旅生活在他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鲜血、残骸、废墟等,使他的作品充满灰暗、抑郁的基调。但也有人说,伯尔的作品既弥漫着下层人民同命运抗争的痛苦,也渗透着欢乐的精神。伯尔的小说擅长运用回忆、内心独白、象征、怪诞的联想手法,情节集中、紧凑。代表作:短篇《在桥边》,中篇《列车正点到达》(成名作),长篇《以一个妇女为中心的群像》(巅峰之作)。2、关于背景作品的时代背景为二战之后,表现的是一个小人物在国家重建的大背景下的悲欢情绪。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悲欢?为什么有这种悲欢?这种悲欢中隐寓着一个怎样的思想主题呢?三、内容探究:(学生朗读全文,概括小说情节)问1:小说由哪几个情节构成?试作简括。(10字以内)明确:【开端】(1-3)空洞乏味的工作【发展】(4-5)心悸忘我的暗恋【高潮】(6)突然到来的检查【结局】(7-9)出乎意料的鸿运问2:“我”可能是个什么人?“我”的工作是什么?明确:“他们替我缝补了腿”一句表明,“我”的身份有可能是一位在战争中受伤的士兵或百姓。“我”的工作是数有多少行人从桥上经过。问3:文中哪些句子是写“我”的工作状态?明确:“整天,整天,我的不出声的嘴像一台计时器那样动着,一个数字接着一个数字积起来,为了在晚上好送给他们一个捷报。”这几句写我工作时的情形。2问4:你能不能从这几句话中读出这个工作的特点?明确:两个“整天”、“计时器”的比喻,这些都表明了这种工作机械、单调、枯燥、乏味。整天像计时器一样的工作,让人感到很无聊。问5:“我”的工作态度认真吗?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你能读出“我”的心情吗?明确:“我以此暗自高兴,有时故意少数一个人;当我发起怜悯来时,就送给他们几个……当我恼火时,当我没有烟抽时,我只给一个平均数……”这些句子表明,“我”的工作态度并不认真,因为“我”在故意的制造不准确。这些充满反讽和揶揄笔调的句子,流露了“我”对这个工作的不满和反抗。【补充】为什么要数从桥上经过的人数?战后重建,既验证这座新桥的通行价值,又为恢复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提供数据。问6:是什么改变了“我”的生活?明确:从桥上经过的一位姑娘,是她的到来改变了“我”的生活。问7:从哪里看得出来?“我”的心情怎样?明确:“我那不知疲倦的心跳简直就停止了突突的声音”“我又停止了心跳”“我一个也没有数。这两分钟是属于我的,完全属于我一个人的,我不让他们侵占去。”作者的心情变得兴奋、幸福起来。问8:遭遇检查时,“我”的心情又怎样?明确:接受检查时,“我”的心情一下子变得“小心、紧张”起来,“我像发疯似的数着,一台自动记录公里行程的机器也不可能比我数得更好”。问9:“我”少算的一个人是谁?为什么要少算她?明确:“我”少算的一个人是“我”心中暗恋的那个姑娘。因为“我一辈子也不会把这样漂亮的女孩子转换到未来完成式中去;我这个心爱的小姑娘不应该被乘、被除、变成空洞的百分比”。问10:当被安排去数马车时,“我”的心情怎样?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明确:从“数马车当然是美差”“数马车是我从来没有碰到过的运气”“这简直是交了鸿运”“数马车该多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我”的心情是“惊喜”。数马车的间隙,“我”可以去冷饮店长久地看她一番,并想着在她回家的时候能送她一程,这里写出了“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问11:小说中一共有几次情节上的摇摆?明确:三次摇摆。“我”整天坐在桥边数人,心情甚觉无聊,对现状极为不满。小姑娘的出现改变了“我”的生活,“我”享受着暗恋她的兴奋和幸福,也因此漏数了一些与她同时过3桥的人。主任统计员的突然检查,让“我”变得异常小心和紧张,此时生计和爱情发生了严重的、近乎惨烈的冲突(“我的心都碎了,因为我必须数,不能再目送她过去”),整个故事似乎要滑向悲剧的结局了。结果,“我”居然被主任统计员说成“好人、很可靠”,幸运地逃过了检查,还被调去数马车。这是一个美差,让“我”感到无比惊喜,也憧憬着未来——那样就能更好地接近那个姑娘。【补充】倘若只看开头和结尾,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很简单的,甚至不会引发多少的同情与思考。但正是因为有了情节的一次次摇摆,有了主人公内心情绪的起起落落,才使得小说简单又丰厚,摇曳而多姿。我们通过“情节”这一元素走进了伯尔的《在桥边》,感受了饱受战争创伤的小人物那一点微不足道的悲欢。问12:有人说,这篇小说的主题是关于“爱情”的;也有人说,“姑娘”只是一种象征。你怎么看?明确:小说表面上写的是“爱情”对于一个处境堪忧的小人物的强大吸引力,深层的更在于表现对饱受战争创伤的小人物精神状态的关注。因为主人公的“爱情”,仅仅只是“暗恋”,他甚至并不打算告诉那姑娘,“她什么也不知道,我也不愿意让她知道”。“我”的不满情绪主要源于工作的枯燥、精神的空虚。尽管后来工作由“数人”换成了“数马车”,但改变的只是工种,“我”的处境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他们”(政府官员们)只关注那些“不准确的”数字,并不关注“我”的精神需求。这就是战后德国重建时“关注物质需求而忽视精神需求”的社会现实。这样看来,“小姑娘”可看作“某种美好事物”的象征,小说要表现的是精神需求被忽视的小人物对“美好事物”的守望。四、主题归纳:《在桥边》通过叙写精神空虚的“我”暗恋过桥姑娘的故事,表达了对战后德国“过分注重物质需求、忽视个人精神需求”这种现实的不满,流露出对小人物精神需求的关注和同情。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