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胀冷缩1温度计的秘密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知道摄氏温度的规定,表示符号及读法,常识性了解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关系。3•知道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工作原理。4.会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通过并进式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教学重点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及正确使用。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听今天的天气预报了吗?谁能告诉我今天的气生:20度.师:播音员是怎么说的?生:北京地区今天白天最高温度20摄氏度,今天夜间最低温度12摄氏度。师:气温高说明什么?气温低又说明什么?生:气温高说明天气热,气温低说明天气冷。师:气温高低表示天气的冷热程度,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秋去冬来,气温逐渐降低,当你们看到湖水结冰时,气温在多少度以下?生:零度以下.师:冬去春来,气温回升,当你们看到冰雪消融时,气温在多少度以上?生:零度以上.师:炉子上烧着一壶水,当水“开”了的时候,水温是多少?生:100度.师:随着温度的变化,水可以结成冰;从液态变成固态.固态的冰又可变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又可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些与温度有关的现象叫热现象.在这一章我们将研究这一类现象.2.新课教学[板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师:有一天大风降温,你忘记多穿衣服感冒了,有没有发烧,怎样才能知道呢?生:摸摸脑门热不热.生:用体温表量一量.师:我们常凭感觉,如用手摸脑门来判断温度的高低.感觉可靠吗?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实验1」每位同学桌上备有大约OC、25C和50C的三杯水.请同学们按书第36页图41的方法进行实验.将左、右两手食指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然后先把左手食指放入温水中,再把右手食指放入温水中.师:中间这杯水是冷还是热呢?生。左手觉得热,右手觉得冷.师:看来靠感觉不能准确地判断温度的高低.要准确地判断温度高低需采用第二个同学说的办法,用体温表测量.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今天我们将学习温度计和它的使用方法.[板书3](写在板书1和板书2之间)一、温度计[板书4](写在板书2之下)1.实验用温度计度计的结构挂图或投影片)师:请同学们拿起桌上的温度计,观察它的构造.(展示温度计的结构挂图或投影片)师;请~位同学按从外部到内部,从下到上的顺序描述一下温度计.生:外部有玻璃外壳,下边是个玻璃泡,上边是个内径很细的玻璃管,管上有刻度和字母C.内部有红色(或银白色)液体.师:现在你们用手握住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中液柱在细管中的变化.(停1分钟)师:看到什么现象?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生:看到液柱在细管中上升,液体受热膨胀了.师:手的温度比玻璃泡高,热从手传给玻璃泡,泡里的液体受热膨胀,液面升高,从液面处的刻度就可读出温度值.师:把手松开,继续观察温度计中液柱在细管中的变化.(停1分钟)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生:看到液柱在细管中下降,说明液体温度降低,变冷收缩.师:根据这两次实验,我们能总结出温度计测量温度的道理吗?生: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板书5](1)测温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师:怎样用温度订正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呢?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和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有许多相似之处.大家先回想一下在讲刻度尺使用时的四步程序.生:认、量、读、记.师:只要是使用带刻度的测量仪器,都可以按这四步进行.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时,这四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大家先看课本第38页课文和第39页的插图,然后结合使用刻度尺测量的四步程序总结使用温度计的四步程序.学生看书三四分钟,以问答方式同时板书或利用投影片,总结出以下内容.[板书6」(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认清三要素:零刻线、量移、最小刻度值.使用前①认认清单位:C(摄氏温度)℃摄氏度.使用时②量:(玻璃)泡要全没人,不碰底和壁,放入稍等候,(示数)稳定再读数.③读:(玻璃)泡胃液体中,视线与(液)面平.④记:记录温度值,标明单位.师:请大家继续观察温度计,其中有0度和100度两个刻度和符号C.字母C代表摄氏温度.摄氏度是怎样规定的?它0度和100度又是如何规定的?[板书7」3.摄氏温度(C)(1)摄氏温度的规定(2)单位:摄氏度,符号字母C表示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它是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叫1摄氏度,摄氏度用符号表示.(此板书可直接让学生画在书上或用投影片,以节省课堂时间.)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的秘密》一课共同探究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本课主要探究气体及固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教科书以“自行车轮胎在夏天充足气之后容易爆裂”的生活经验为引子,导出对气体热胀冷缩的现象的研究,再拓展到研究固体热胀冷缩的现象。然后再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了科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夏天,在炎热的太阳下,一位少年骑的自行车突然爆胎。虽然没有文字介绍,卡通画却点明了本课探究活动的主题,即与热胀冷缩有关。暗示学生关注有关现象,自主思考现象发生的原因,自主思考解决问题应该准备的材料。因此,本课的活动准备实际上为学生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说明了本课开放性的自主探究活动,从课前准备中就已经开始了。含着丰富的活动内容,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环节:找出生活中气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教科书中卡通人物的语言“车胎里的空气在被晒热时……”展现了学生交流生活经验的活动。此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列举大量的气体热胀冷缩的生活现象,让学生感知到气体热胀冷缩的现象实实在在存在于生活之中,产生对这些现象探究的欲望,引出探究的问题,并对问题可能发生的原因进行猜想与假设。一活动环节,意在引导学生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实验设计。教科书中还展现了一组仪器:分别装有冷水与热水的水槽、锥形瓶、带弯玻璃管的胶塞、气球、毛巾等。这些仪器只是教科书中列出的范例,不可能将学生能设想到的实验设计中所用到的仪器都列举出来。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自主选择仪器,暗示了实验方法的多样性。己的设计进行实验。这部分暗含在教科书中,没有显现出来,也体现了教科书的空间感。实际活动中,学生设计完实验方案之后,就可以付诸实验。体现了这一交流过程。目的让学生对实验进行总结,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与猜想相对照,得出结论,获得发现。通过实验让学生得出: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加热的实验,提示语言“铜球在受热或遇冷的情况下都能通过铁环吗?”暗含了四层意思:一是先找一铜球与铁环,使铜球刚好能穿过铁环;二是让铜球受热,用酒精灯加热铜球一段时间,用铁环从底部往上套铜球,观察铜球是否还能穿过铁环。结论应该是否定的,因为铜球受热体积膨胀了;三是将受热后的铁环放入冷水中使之冷却,再试着穿过铁环。这时会发现,铜球又能顺利穿过铁环;四是学生交流实验中的发现,得出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提出了研究的问题,即“其他固体是不是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或“其他固体在受热和遇冷的情况会怎样?”然后设计验证性实验。图中实验桌上摆放了一些实验材料,这些材料根本不可能满足实验的需要,仅是为学生提供一种指向,应该让学生根据实验的需要自主选择实验的材料。“试试能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吗?”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实验方法,即利用实验桌上的材料,进行硬币在受热和遇冷的情况下是否能穿过两个钉子间的实验。当然,实际活动中,学生也不一定非要采取这种方法,只要能利用不同的固体进行实验,获得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即可。对实验进行总结与交流,获得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一组图片:利用热水修复瘪了的乒乓球;铁轨之间留有缝隙;夏天,架得较松的电线;水泥路面上留有缝隙。目的让学生先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再结合掌握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个放入冷水中,过一会儿取出来,试试哪个鸡蛋好剥。目的就是让学生利用热胀冷缩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放入冷水中的鸡蛋因蛋壳受冷,与内部相脱离,容易剥开些。1.能针对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通过大量的气体与固体实验,获得科学结论,认识到科学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2.能针对生活中气体或固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提出想知道的问题;通过物体热胀冷缩的实验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愉快,乐于用热胀冷缩的科学道理改善生活。3.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会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很大,所以很难提出让学生准备哪些材料,活动准备就显得极为开放。课前,教师可以先将本课探究的主题提出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探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自主准备充足的材料。这样,既能为课堂探究作好充足材料准备,又将探究活动提至课前,给学生提供了自主的空间。瓶、水槽、冷水、热水等,同时准备生活中人们根据物体热胀冷缩现象进行制作或建筑的视频资料,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裂的情景。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列举出类似的事实,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夏天容易爆胎?继而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可能是因为气体受热膨胀的原因。”学生的设计进行适当的指导与点拨,开阔学生的思路,尽量让学生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不同小组的实验方法有些区别,利于学生归纳总结,获得结论。结果,得出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冷缩的性质?”,然后,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探究实验结果。活动可以是完全放开的,不需要教师特别指导,对个别理解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重点指导或与其一同实验。但是,实验之前,教师要提醒给铜球加热时,时间要长一些,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如正确使用酒精灯,不要碰到加热后的铜球等。在利用其他实验证明固体也有热胀冷缩性质时,体现自主与开放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物体及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本课的活动一、活动二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得出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师对学生的结论进行科学的归纳:物体在一般情况下,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将气体、固体有无热胀冷缩的性质提出来,就可以顺势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专题并进行实验探究,再通过实验后的汇报、交流,最终获得科学结论。相关联的活动。为活动的目的。可以采用抢答的方式进行活动,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设计中应该注意到哪些问题,等等,让学生考虑到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并针对物体的特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可以评一评哪些同学的处理方法最科学、合理。比实验,让学生充分感知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利用。还可以进行一些其他的相关活动,以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利用科学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课题1、土壤里有什么课型新授教法讲授法教学目的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能用简单器材作简单的观察试验,并做实验纪录,会查阅书籍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2、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知道土壤的基本构成。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土壤的基本构成,能用简单器材作简单的观察试验,并做实验纪录。难点: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主备人教具姜翠青酒精灯、滤纸、放大镜、烧杯等授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土壤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土壤,可是你了解土壤吗?想不想知道土壤的秘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土壤。板书课题:1、土壤里有什么二、学习新知:活动一:师:同学们你们想怎样了解土壤?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师:下面我们就根据你们的设计,来做实验。请同学们在作实验时一定要仔细观察,必要时可借助于放大镜,最好把从土壤中发现的东西分类放好。注意课过程用酒精灯的方法。学生开始试验。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学生汇报。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来归纳自己所观察到的东西。活动二: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发现,你们能设计一个实验弄明白土壤里面有什么吗?学生设计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师:那个小组来汇报你们的实验结果?教师和学生一起概括总结。自由活动:这一活动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去观察校园里的土壤。拓展活动:学生根据搜集查阅关于土壤形成的资料,摘记其中最感兴趣的部分,自制一份资料卡。板书设1、土壤里有什么土壤由固体、液体、气体三类物质组成。固体: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微生物等计液体:土壤中的水分气体:存在于土壤中的空气教学反思课题2、土壤的种类课型新授教法探究法教学目的1、能用简单器材作简单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