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考古学通论(修订版)-2-第一节什么是考古一、“考古学”名称的由来(一)国外Archaeology研究:古代史→一切古迹、古物(二)国内1.北魏:指考证古代事物.《水经注·滱水》“考古知今,事义全违”2.北宋:指研究古器物.金石学,“吉金”(青铜器)和石刻,始于吕大临1092年《考古图》3.清末民初:古器物学≠考古学.4.20世纪20年代:以考古调查和发掘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二、考古学的定义考古学是通过对实物资料的调查、发掘和研究来探讨古代人类社会历史的学科.三、考古学的学科属性和研究对象(一)研究对象:实物资料(或称物质遗存)1.人工遗存(基本).(1)遗迹:人造工程和遗留痕迹,不可移动.例:聚落(村落、城市)、建筑、墓葬、道路、脚印、踩踏面、柱洞、灰坑、窖穴(2)遗物:人类制作和使用的各类物品,可移动.例:工具、武器、日用器具、装饰品研究资料:制成品;废品、废料和废弃物,研究和复原古代手工工艺和技术.例:良渚文化,玉器制作场所,用麻绳和石英砂切割,蘸砂钻孔,属实验考古2.与人类活动有关的自然遗存.(1)动植物遗存,研究食物结构、气候变化.(2)人体化石骨骼,研究人体起源进化.化石产生条件:时间需万年;环境必特殊(3)制作陶器、石器的石料、土料,冶炼金属的矿石,研究本地生产或异地交换.例:日照两城镇遗址,东周积石防盗墓,全取积石并绘图,为知石料来源3.采用自然科学技术手段经实验室分析处理所得到资料.例:陶器器壁残留物化学成分分析,研究大汶口文化陶鬶;孢粉浮选法,研究秦岭古代水旱作业为何种四、考古学研究的年代范围和作用(一)年代范围:古代1.上限:人类诞生,距今250万年,目前所知.(1)中国:距今204——201万年,重庆巫山猿人(2)世界:距今250万年,证据年代,人制造工具2.下限:明末说(《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元末说(易漫白《考古学概论》).(二)作用1.史前时代:没有文字,只得靠考古2.历史时代(1)补史:补充文献资料不足(2)证史:纠正文献资料错误(3)研究边疆史、民族史: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历史很少记载-3-第二节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一、考古学文化(一)定义考古学研究中专用术语,表示考古遗存中尤其是史前遗存中所观察到的共同体,是代表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且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群遗存.(二)命名条件1.必须具有区别于他种文化的一系列特征,伴出一系列有特征的器物,而这些有一定特征的器物不止一次共存出现.2.具有同样特征的遗址不止一处.例:大汶口文化,山东、江苏、安徽3.对这一有共同特征文化的内容有相当充分了解.例:岳石文化,50、60年代平度早,80年代烟台晚(三)命名方法1.以具有特征性的遗迹或遗物作文化名称.(不独有,基本不用)例:彩陶文化、细石器文化2.以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地地名(乡镇名、村庄名)(最常见的做法)例:仰韶文化——河南仰韶村、龙山文化——山东龙山镇2.以遗址名称作为文化名称作为文化名称例:观音洞文化、山顶洞文化4.以某一遗址的某一期典型文化遗存作为文化名称例:庙底沟二期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王湾三期文化、二里岗上层文化注:考古学单位(渐小):文化区(圈)→考古学文化→文化类型→文化小区二、考古地层学含义:借用地质地层学原理科学取得实物资料的方法.(一)考古学地层的含义和形成原理1.含义:考古地层,即文化层,指由人类活动而形成的包含有人类活动遗存的土层堆积.2.形成原理(1)古人居住地,由于特殊人为原因,在原来地面上形成一层含有人类遗存的土层——文化层,如房屋坏之后推倒重建,旧房子墙体等摊平后形成新文化层堆积;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重复这一过程,在已形成文化层上,又会形成新文化层.(图1-1)(2)遇到水患、地震、战争等天灾人祸,更换居住地,原居住地便成废墟,这废墟很可能由于自然力量(如杂草枯竭腐烂、尘土覆盖、水淹)和人类活动(如取材、平整翻耕)而进一步破坏和掩埋起来,从而形成新文化层堆积。后代人们通常又会选择这片废墟之地作为居住地,若干年后又形成新文化层堆积,甚至再次变为废墟。古今人类共同需求,居住地兴废交替,往复不断.(二)地层关系含义:即层位关系,指遗迹、文化层之间先后关系.1.叠压关系含义:两个或两个以上文化层相互重叠.同一地点文化层,如果未经扰乱,下层形成年代必然早于上层形成年代.2.打破关系含义:晚期形成遗迹破坏早期形成文化层和遗迹.在具有打破关系遗迹单位中,打破者形成年代晚于被打破者形成年代.(三)地层学作用-4-地层学是考古发掘中科学获取实物资料的基本方法,也是考古学基础研究方法之一,正确识别和划分文化层是做好考古发掘工作的前提条件.三、考古年代学(一)相对年代1.含义:文化遗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和共时关系.(注:共时关系主要运用于聚落考古中)2.方法(1)地层学(旧石器时代:地质年代学)先定各文化层先后次序,再以各层所含文化遗存断定各层绝对年代.(2)类型学(旧石器时代:古生物学)1)含义:将同类遗存(遗迹、遗物)按其形态差异程度不同进行排比,研究其相互关系和演变序列,从而判定相对年代。归纳与演绎结合.2)原则:①同类遗存.②以“地层学”为依据,断定此“系列”中最前一段和最后一段的遗存.例:海岱龙山文化陶鼎的足:铲型→鸟喙型→侧三角型→“V”字型(两侧三角)(二)绝对年代1.含义:文化遗存形成时所距今的具体年代.年代单位:年、百年、万年.2.方法(1)历史考古学文献记载和碑碣、墓志、铜器铭文、甲骨简牍以及其他各种器物纪年铭文.(2)史前考古学借助自然科学测定年代法,如放射性碳素断代(C14),树木年轮断代,古地磁断代,铀系法断代,热释光断代.1)C14测年法原理:生物死亡后,体内C14衰减,周期5730年,适用范围为7万年.与真实年代存在差距,年代越早偏差越大,以木材、木炭为最佳标本,测年标本不得经人为污染,故取时不可用手触碰,碳-14年代必须与树轮年代校正,接近于真实年代。2)树木年轮校正法原理:同一气候区,同一种树木,树木年轮匹配和重叠,可将年代推至史前四、聚落考古学(一)含义以聚落为单位来研究社会关系以及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考古学.(二)内容1.单个聚落形态及其内部结构研究.聚落内同一时期房屋的功能,房屋与房屋,房屋与遗迹的关系,聚落的总体布局及功能2.聚落分布和聚落间关系研究.同一区域或同一考古学文化,同一时期聚落分布、聚落关系3.聚落形态历史演变研究.同一区域或同一考古学文化,不同阶段、先后考古学文化,聚落形态历史演变.-5-第三节考古资料的获得和整理收集实物资料主要手段:科学田野调查和发掘一、考古调查(一)考古调查的含义和形式1.含义:通过实地勘察,寻找和发现古代遗存状况,并进行全面、科学地观察和记录.2.作用(1)了解古代遗存概况,为现存文物古迹保护、研究或发掘提供科学依据.(2)进行考古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知其分布范围,发掘知其文化内涵3.主要形式(1)普查:对某个地区所有现存的具有研究价值的遗存,不分时代、性质地进行普遍调查.(2)复查:为进一步了解某些文化遗存内涵,进行再次或多次调查.是普查工作基础之上有重点、有深度的调查工作(3)专题调查:为解决某个学术课题或其他专门目的,进行单一性调查.(二)考古调查的实施1.调查前准备查阅有关古文献和考古书刊,并摘录有关材料;充分利用地图和地名学的研究成果,以便得到各种遗迹、遗物线索,并在地图上标出记号,便于重点调查.2.调查时首先要查看当地文化馆或博物馆,询问相关遗存调查出土地点和情况;其次要向当地居民了解附近有什么古迹和出土过什么古物;在此基础上,决定调查路线,调查路线一般沿河流或大陆为主干线,划定每天的调查范围.3.实地勘察时要特别注意地形,仔细观察地面上现象;要充分利用沟沿、路边、山崖、人工坑穴和河流等各种断面,寻找遗物和遗迹露头,了解文化层情况,若有必要,进行钻探、试掘.4.调查过程中要做好文字、绘图、照相和测量(海拔、比例图)等各种记录,并采集标本,以供在室内作进一步分析研究.二、考古发掘(调查基础上科学取得实物资料的主要手段)(一)选择发掘工地1.基建工程紧迫的和考古学上亟待解决问题相关的.(①基建类.②科研类.)2.古代名城遗址3.遗存丰富且典型的.4.有被自然力毁灭危险的5.工作方便与否.(二)发掘前准备工作1.向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申请发掘许可证.2.制定发掘计划,编制预算.3.组织发掘队,确定领队.4.准备发掘工具.5.测绘遗址或墓址地形图.(三)考古发掘中地层学的运用1.依据土质、土色和包含物的变化,划分文化层遗迹范围.2.平剖面结合控制地层变化.3.遵循由晚及早的原则,逐层(坑内分层)予以揭露.按1/2,1/4发掘.4.按最小单位采集并存放遗物.-6-(四)遗址的发掘——探方法、探沟法1.探方法——适用于大面积发掘(1)含义:将发掘区按正方向(磁针方向)划分为若干相等正方格,以方格为单位进行发掘.1)探方:每探方面积一般为5×5平方米,对于地层简单又以大型建筑为主,或无文化层的单纯墓地,可以用10×10平方米大探方.2)隔梁:发掘时,每探方先在其东、北两边各留1米宽隔梁,隔梁部分暂不进行发掘,目的为控制地层剖面,便于发掘期间运土和通行,5×5平方米探方,实际最初发掘部分只4×4平方米.3)关键柱:探方东北隅1平方米位置,即两条隔梁交汇处叫“关键柱”,一般不发掘,检查地层的最后依据.(2)发掘步骤1)确定遗址基点和布方.①遗址基点:为测量和统一布方而定.②布方:按正方向(磁针方向)确定每一探方位置并编号;近年来,布方一般在遗址平面图将整个遗址一次性布方,即从基点测出遗址范围,按适当比例绘制图纸,按正方向向遗址纵横引出基线,按布方面积划出方格网,每个方格代表一个探方,再依次编号;若遗址面积过大,或有自然分割,可用分区法编号【注:考古遗迹名代号——H灰坑,J井,Z灶址,Y窑址,G壕沟,F房址,L道路,D柱洞,M墓葬,W瓮棺】2)铲除耕土层或表土层.按文化层的叠压和遗迹打破关系逐层清理,按最小单位采集并存放遗物,及时用文字、绘图、照相和录像等记录;若某些重要遗迹或地层现象未完全包括在探方内,则需适当扩方.3)核对地层剖面(统一地层),按一定比例绘制地层剖面图.4)清理隔梁,若无特别重要遗迹现象,关键柱部分一般不清理,留作最后地层凭据.2.探沟法发掘平面为狭长矩形,探沟长、宽依需要而定,一般宽1或2米,长5米或5的倍数.应用情况:(1)以查明地层情况为目的的小面积试掘,试掘探沟一般呈正南北向.(2)解剖观察大型遗迹,探沟长边壁与遗迹走向垂直,探沟壁反映遗迹断面实际情形.(3)在城墙上寻找城门,探沟长边壁与城墙走向平行.(五)墓葬的发掘1.一般土坑竖穴墓(1)找墓口、边界.(春秋末之前墓无封土,不树不封.)(2)发掘墓坑中填土.(3)清理墓室.1)葬具及其痕迹,棺、椁.2)人骨架葬式.3)随葬器物位置及相互关系.2.大型坟墓的封土。方法——十字四分法、平行长条法3.重要而又保存较好的洞室墓(不发掘封土,从墓道墓门而入清理墓室,如画像石墓)三、整理资料和编写报告(一)整理资料1.清洗复原器物.2.遗物分类统计和绘图.3.参照地层资料对遗存尤其是遗物进行分类排比.-7-4.确定遗存的年代.(二)编写报告1.分类(1)报告:发掘工作完毕,应立即着手编写正式报告.(2)简报:若发掘工作要持续几年完成,或正式报告要几年后出版,应在工作告一段落后先发表简报.2.内容(1)序论:遗址地理位置、前人工作、发掘情况.(2)正文:地层堆积,按时代对遗物和遗存进行分类介绍,确定到某个遗迹、遗物,具有典型意义者要进行特别说明.(3)结论:年代与分期,遗留建筑遗存性质,最常见或特别珍贵遗物,断定时代论证,本次发掘意义.(4)附录:各种遗存鉴定报告和遗迹遗物统计表.第二章旧石器时代的考古第一节概论一、旧石器时代及其基本特征1.旧石器时代(1)标志: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VS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2)时间:距今250万年(证据年代)——1万年(地质年代)(3)人、猿本质区别:制作使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