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职院校专业服务地方产业的内涵和措施郑春禄耿玉香(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北沧州061001)[摘要]提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的内涵是课程建设,包括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开发、课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提升能力措施的重点是五个对接。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基于地方支柱产业人才需求、课程体系的构建基于地方支柱产业岗位群工作过程、师资队伍建设基于地方支柱产业生产力和技术力量。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基于“理实一体”和“学做一体”。针对地方产业的特点,在“四个基于”下有效服务产业。[关键词]内涵,五个对接,地方支柱产业,有效服务,做中学鲁昕副部长提出的“五个对接”,为校企合作的改革、开拓、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即“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地方院校专业设置是地方产业需求与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服务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但更重要的是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涉及地方产业特征和需求研究、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等众多问题,需要进行综合研究与实践。换种说法就是专业如何与地方产业对接。我们认为专业建设的核心是课程,也就是说提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的内涵是课程建设,其相应的内容包括按支柱产业制定培养方案、按支柱产业的岗位群工作过程和职业教育规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按支柱产业的生产设备和工艺顶岗培养教师和聘用企业技术人员兼职任课、按支柱产业的职业标准和生产项目开发课程,理实一体,实施“基础学中做,专业做中学”模式。一、主动寻求与地方产业的有效对接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责无旁贷。但如何服务好、如何实现对接、校企如何对接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多年来我们根据地方产业需求和特征,积极务实探索专业与地方产业对接点。1.院系两级积极寻找校企对接处学院将“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作为办学的基本思想。多年来,围绕沧州及其周边地区的产业布局建设学院专业和专业群,形成了适应沧州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五金机电、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的高职专业群。我们首先形成了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副院长、教务处、就业处、系主任、系党总支书记、系副主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构成的专业调研梯队,深入沧州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五金机电、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群调研高端技能专业人才需求、研究分析岗位能力要求和工作项目,分析探讨高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与产业决策层和管理层共同探讨宏观对接处,解决专业与企业层面的对接措施。其次形成了系主任、系副主任、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构成的课程建设调研梯队,深入支柱产业的典型企业分析研究产业生产设备和工艺(工法)、生产(研发、维修、经营、管理)项目、观摩了解生产(研发、维修、经营、管理)任务的执行过程,与产业企业的执行层研讨微观对接处,解决课程与岗位层面的对接措施。2.县域产业特征决定人才特性沧州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五金机电、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沧州的开发区和各郊县,其产业特征为:(1)呈现新的工业开发区地理特点,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取决于企业元素。企业主观上愿意接受大学生,但由于企业的地理位置、生活环境等因素,致使大学生留不住,订单培养实施难度很大。(2)大多企业为民营。大多企业采取“高薪聘请国内行业高端技术人才+当地农民工操作”的用人模式,没有长远的人才培养规划,长期人才培养投资意识淡薄。(3)产业集群中各企业互挖高端人才和操作工,订单培养变得意义浅淡。二、高职专业与地方支柱产业对接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层次是高端技能型人才。我们对沧州支柱产业的高端企业以及中小规模企业的高端技能层次人才的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需求进行研究分析,结合县域产业特征分析,探索实践了以下对接点。1.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是专业课程设置的核心。获得高级工职业资格是教学基本要求,是高技能人才的最低标准。如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要求高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获得率100%、特种电工上岗证获得率100%。以《国家维修电工职业资格标准》为基本要求,构建了由《电工电子线路分析与装接》、《工厂电气控制设备安装与维修维护》、《电机应用与维修》、《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基于PLC自动化单元应用》、《供配电系统应用与维护》的理实一体课程体系以及对应的《电工电子实习》、《中级电工实习》、《电机维修实习》、《变流技术实习》、《PLC实习》、《供配电课程设计》、《高级维修电工实习》的实践课程体系。以国家安监局的特种作业电工考试大纲为依据开设了《安全用电》课程,采用安监局系统编制的教材,安监局组织的考试成绩在课程总成绩的权重占50%。2.根据支柱产业特性设置专门课程。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支柱产业,而且存在多种支柱产业,这就需要根据产业的生产设备和工艺的特点设置专门课程。根据多产业多企业通用的项目内容设置专业主干课程;某产业特用的项目内容则通过选修课程设置专业方向课程。如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端技能人才在各支柱产业均有需求,针对各产业的共同需求设置《变频器应用》、《基于MCS51自动化单元应用》、《自动生产线与机器人应用》为主干专门课程。同时针对五个产业自动化控制类型设置了机电控制和过程控制两个专业方向,在必修课程保证专业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就业意向,设置按机电控制和过程控制两个专业方向的限定选修课程组。3.高度重视国家技术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引入按产业分类的工艺(工法)。从课程标准制定到教学实施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熟悉技术标准或规范,熟悉企业成熟的工艺技术。4.课程内容与生产项目对接。通过地方产业企业岗位调研,将生产项目引入不同课程的教学项目,将课程项目分解成教学性工作任务。如《工厂电气控制设备安装与维修维护》除引入各种切削机床控制外,将管道装备产业的弯管机控制、五金产业剪板机、冲床等控制项目引入。再如《自动生产线与机器人应用》将轧管机组引入。5.课程实习项目与企业生产项目对接、顶岗实习与企业生产岗位对接,以解决工学结合之难题,同时缓解企业用工之压力。如08级电气专业毕业设计课题以沧州金祥节能科技的76套不同型号的配电柜生产项目为载体,从模拟设计、装配、调试各环节强化了学生技能,提高了专业综合能力,同时保证了企业按时完成合同任务,获得公司“学以致用认真实践作风严谨素质过硬”赞誉。6.教师顶岗学习或兼职工程师锻炼,产学研合作。教师熟知了产业企业工作所需,同时教师实践能力有效提高,企业与学校技术力量互补。如相关课程教师到河北宏业、河北宏润、华海炼油、金祥科技等企业顶岗学习或兼职工程师锻炼,将产品生产设备和工艺引入教学,同时利用高校优势与企业联合申请科技攻关项目或中小企业高新项目,已有6位教师获得市级科技成果,教学水平明显提高。教学项目针对性进一步提高。7.利用企业技术人员兼职授课或指导实践课程。我院电气专业近几年建设了一支由5名高级电气工程师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承担专业课程和来自企业1名技师指导实践课程。8.利用学院职业教育资源,为产业企业培养职工。主要包括新项目培训、新员工上岗培训(如特种作业上岗证)、老员工提高培训(如职业资格晋级)等三种类型。培训形式有单一企业员工培训和多企业联合培训。多年来我们为当地产业员工培训做出了显著贡献。三、“基础学中做、专业做中学”课程教学模式按照“工学结合”、“做中学”、“做中教”的基本思想,结合我院资源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基础学中做、专业做中学”的课程教学模式。即专业基础课程借鉴项目课程模式,以知识框架为主线,引入典型工作项目,在掌握知识前提下,通过“做”相关任务全面训练职业能力,专业课程及集中实践课程借鉴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以岗位工作项目的执行为主线,在“做”学习性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获取相关知识,全面训练职业能力。基础指基本素质和关键能力培养的公共文理课程以及技术基础课程。学中做是指以学习相对完整知识体系为主线,引入实际的典型工程项目和生产任务,以密切联系生产,掌握必须的知识,训练实践能力。专业指专业课程及其配套的集中实践课程,做中学是以工程项目为主线,在执行生产或设计任务中获取相关知识,全面训练实际工程实施能力。1.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在深入沧州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机电五金、炼钢炼铁等企业调研基础上,以管道制造、机械制造、石油化工、钢铁冶金、五金制造、电子信息等企业的实践专家为成员组成专业能力剖析专家组,对包括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的职业专门能力、职业关键能力和基本素质进行归纳,能力体系中突出专业能力,注重职业关键能力和基本素质,以保证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根据沧州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机电五金、炼钢炼铁等产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基本素质、关键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的四级课程平台。具体学习领域(课程)、配套集中实践环节(课程)、相应的技能(能力)证书考核体系,确保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必修课程实职业关键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必需,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主线。选修课程是岗位对接的需求,拓展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的需要。集中实践课程是技能水平提高的途径,综合能力提高的必需。课外教学活动和科技社团是全方位育人的必需,特长和综合素质提高的途径,拔尖人才培养的措施。2.课程开发设计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为培养重点,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参照国家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通过岗位调研,与企业共同按岗位能力确定岗位人才培养规格,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按典型工作任务需求选择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反映国家、行业和企业职业标准。按地方产业企业生产设备建设实训车间(引入地方产业企业投资或利用距离近优势直接利用企业生产设备),以企业产品设备和工艺为载体,企业工程师或能工巧匠为指导,企业管理制度为管理方式。学生在学校完成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学习,一个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积极探索顶岗实习学生成绩考核方法,加大企业评价权重,并采用企业负责指定岗位师傅认真对待考核和学校制订企业考核指标的指导意见,以增加企业考核信度。3.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构建“初学阶段学中做、提高阶段做中学、熟练阶段做中学、科技社团培育尖子”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项目化课程+多元行动环节(实验、实训、实习、设计、技能鉴定、技能比赛等”课程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于一体。在初学阶段,为学生提供了实用、切合专业发展方向的教学项目,通过项目化课程教学让学生“学中做”,有简单到复杂,掌握基本技术;在提高阶段,通过配套的实习或设计、高级维修电工技能鉴定及技能比赛等集中实践环节,让学生实现“做中学”,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隐性知识和技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熟练阶段,通过学生在顶岗实习单位的相关岗位的实习锻炼以及撰写相关科技论文的过程。对于精力足和对自动化技术兴趣浓的学生,通过业余时间组织科技社团和每年一度的创新大赛等项目,使得部分学生得到进一步培养,促其个性化成长。在2010年全国大学生电子信息类实践创新作品评选中我院成绩优异,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最实用产品奖1项。在2010年挑战杯河北省高职创新比赛中获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各1项。获国家专利一项。在2010年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河北省预赛中获三等奖3项。多名学生成长为沧州地方支柱产业的技术骨干和创业成功者。我们的学生具有职业功底厚,上岗适应快的显著特点,深受地方产业企业的欢迎。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教职成[2011]6号[Z].2011-06-30.[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Z].2011-08-31[3]郑春禄,“做中学”与“学中做”的选择[J].机械职业教育,2010-3期[4]郑春禄,高职顶岗实习的创新与完善[J].职教论坛,2009年12(下)期作者简介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