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3010501010C课程中文名称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英文名称TheTheoryofTeachingChineseasaForeignLanguage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汉语开课学期第四学期总学时48学时总学分3先修课程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对外汉语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特点、学科地位,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理论、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学类型,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等主要方面。本课程包括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论、基础论、过程论、阶段论、课型论及研究论等六大章内容,体现出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有机结合的特点,从而为指导学生今后的教学实践打下理论基础。建议教材陈昌来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参考资料[1]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2]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内部资料),北京:国家汉办,1996[3]周小兵、李海鸥,对外汉语教学入门,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并掌握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所涉及的诸多基本理论知识和教学法,以提高学生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修养,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语言教学实践,为今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打下基础。通过有关内容的讲授和讨论,使同学们全面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为将来开展对外汉语方面的研究工作打下初步的基础。除了讲授和讨论有关的具体内容以外,本门课程将贯穿着观察问题、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思想方法。同时,将对一部分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2三、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1对外汉语教学学科论(6学时)教学内容要求程度(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基本掌握几个语言教学有关的基本概念: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母语和外语,本族语和非本族语,目的语等;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和内容、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重点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理解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名称内涵,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和结构。(2)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和内容(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和结构(4)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历史(5)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和趋势2对外汉语教学基础论(6学时)教学内容要求程度(1)第一语言教学与第二语言教学基本掌握第一语言和母语、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关系,第二语言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的概念,第二语言和第一语言教学的的异同;了解第二语言教学法的主要流派,重点了解自觉实践法和交际法,分析他们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重点掌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特点(优势及难点),尤其是难点;理解对外汉语教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尤其是与语言学和教育学的关系。(2)第二语言教学法的主要流派(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特点(4)对外汉语教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对外汉语教学过程论(8学时)教学内容要求程度(1)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基本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方法和程序(明确教学类型、分析教学对象、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原则等方面),对外汉语教学的教材评估和选用原则,测试的类型和质量保证等;重点掌握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对外汉语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理解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原则”,“交际性操练的方法”。(2)对外汉语教学的教材评估和选用原则(3)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特点和要求(4)对外汉语教学的测试和评估(5)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培养和评估4对外汉语教学阶段论(8学时)教学内容要求程度(1)阶段划分的基本原理基本掌握初、中、高级阶段教学以及速成教学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重点掌握各阶段的教学原则,尤其是初级阶段的教学原则,速成阶段的特点和原则;理解阶段划分的基本原理。(2)初级阶段教学(3)中级阶段教学(4)高级阶段教学3(5)速成教学5对外汉语教学课型论(10学时)教学内容要求程度(1)听力教学基本掌握各门课程的特点、过程、方式和课堂练习方法;重点掌握听力的过程、阅读的本质和过程;口语课程中的改错纠偏;理解听力、阅读、口语、写作以及综合课教学的理论依据及各门课程如何体现侧重。(2)阅读教学(3)口语教学(4)写作教学补充综合课教学6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论(6学时)教学内容要求程度(1)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研究基本掌握对外汉语教学法和课堂教学技巧研究,包括对比分析法、偏误分析法、话语分析法等,以及课堂教学技巧的概念及构成,汉语水平考试的基本情况等;重点掌握对比分析、偏误分析和中介语理论的关系;理解几种影响较大的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2)对外汉语教学法和课堂教学技巧研究(3)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研究(4)中介语理论研究(5)汉语水平考试研究7总结与复习(4学时)五、考核方式采用期末考试和平时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总成绩为100分,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出勤、课堂表现等)占总成绩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