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Table_MainInfo][Table_Title]2016.12.29智能驾驶舱,重新定义汽车人机交互符健(分析师)缪欣君(研究助理)010-59312839010-59312765fujian@gtjas.commiuxinjun@gtjas.com证书编号S0880515040001S0880116100027本报告导读:智能驾驶舱,有望重新定义汽车人机交互。受益于此,前装中控行业增速有望从20%升至30%。对于中控厂商而言,其以中控为切入点实现了产品线的延伸和升级。摘要:[Table_Summary]智能驾驶舱,重新定义汽车人机交互。智能驾驶舱将实现从现在的单一中控交互,到未来“中控+液晶仪表+HUD+后座娱乐”的多屏融合体验,并由一颗芯片提供运算能力输出。其中液晶仪表,有望首先落地。对于新能源汽车和ADAS汽车,智能驾驶舱是必需品。终端创新,往往从运算能力创新(芯片)开始。英伟达,高度重视智能驾驶舱领域,其构想未来汽车两块主芯片分别为智能驾驶舱芯片和无人驾驶芯片,同时其预期两者的未来市场空间相当。空间:智能驾驶舱,蕴含五倍向上弹性空间。智能驾驶舱产业覆盖硬件(芯片、屏幕)、入口和软件(多屏终端、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产业链以传统中控为核心延伸,基于中控而又高于中控。硬件的角度,我们预计2020年智能驾驶舱总价预计为传统中控的五倍。其中液晶仪表售价约为3000元,售价为传统中控终端的1.5~2倍,总体市场规模超过300亿元。软件的角度,无人驾驶场景下,安全性退居其次,智能驾驶舱软件服务的价值=时间。考虑美国人一天中开车出行所用时间大约为智能手机的两倍,我们认为智能驾驶舱软件的远景空间是移动互联网的两倍。时间:2017年,产业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考虑新能源汽车和ADAS2020年渗透率大概率分别达到7%和50%,我们预计液晶仪表作为智能驾驶舱首先落地产品,其2020年渗透率有望达到30%。而2017年,以奔驰C系应用为代表,液晶仪表有望向30万以下中低端车型加速渗透。同时,新锐本土车企和科技系车企带来的产业鲶鱼效应值得期待。根据产业调研,2017年自主品牌近5%产能有望采用液晶仪表,本土新锐自主品牌占比超过20%。2017年主题有望迎来价值演绎行情:考虑智能驾驶舱由一颗芯片提供运算能力输出,我们预计未来产业集中度较高。而以液晶仪表为例,其软件属性又决定了相比传统指针仪表厂商,中控厂商具备显著优势。基于此,我们依次推荐索菱股份、路畅科技、中科创达、四维图新、东软集团。东风科技,亦有望受益。对于中控厂商而言,其以中控为切入点实现了产品线的延伸和升级。考虑相关车型推向市场,我们判断2017年下半年相关厂商有望迎来业绩爆发。风险提示: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智能驾驶舱成本短期内难以降低,渗透推广受限风险。[Table_Invest]评级:中性上次评级:中性[Table_subIndustry]细分行业评级计算机中性[Table_Report]相关报告计算机:《积极关注消费金融和无人驾驶主题》2016.12.24计算机:《牌照资源叠加技术创新,中国民营金融崛起在即》2016.12.21计算机:《千亿解禁,恐成打破均衡的边际变化》2016.12.19计算机:《风险加速释放,静待指数出清完成》2016.12.17计算机:《数据与场景驱动,消费金融数倍空间待释放》2016.12.16行业专题研究计算机股票研究证券研究报告行业专题研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2of24目录1、前言:人机交互,IT终端创新核心......................................................32、产业趋势:智能驾驶舱,定义未来汽车人机交互...............................32.1过去与现在:汽车人机交互=智能手机交互.................................32.2未来:智能驾驶舱,定义未来汽车人机交互新体验.......................42.3智能驾驶舱,有望成为芯片巨头下一个战略重点..........................52.4成本和需求端催化智能驾驶舱有望成为无人驾驶必备.................93、智能驾驶舱,蕴含五倍向上弹性市场空间.........................................103.1智能驾驶舱产业链,基于中控又高于中控.....................................103.2中游:中控厂商占据制高点,蕴含五倍向上弹性空间................113.3下游:智能驾驶舱软件服务,两倍于移动互联的新蓝海............124、2017年,产业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134.1智能驾驶舱,已经在高端车型开始广泛应用.................................134.22016年智能驾驶舱开始从高端向中端下沉渗透............................144.3高端下沉叠加鲶鱼效应,2017年有望成为大众化元年...............154.4汽车电子巨头,正为智能驾驶舱领域积极储备............................175、前装中控行业增长中枢,有望提升至30%+......................................195.1传统前装中控预计保持稳定增长态势............................................195.2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ADAS,智能驾驶舱渗透率井喷.................195.3智能驾驶舱:一片有望达到三百亿元的新蓝海............................216、投资建议:新产业,新机遇.................................................................227、风险提示.................................................................................................23行业专题研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3of241、前言:人机交互,IT终端创新核心每一轮IT创新由终端创新开启,而终端创新又以人机交互创新为核心。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每一轮IT创新周期都由新的终端所开启。而每一个终端颠覆式创新,又以人机交互创新为核心。如PC终端从代码输入到界面互动、鼠标操作,智能手机从按键输入到触屏交互。人工智能时代,汽车有望成为应用落地的第一个终端。那么,汽车的人机交互创新将以何方式演绎?图1作为人工智能第一终端,汽车的人机交互将以何方式演绎?数据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2、产业趋势:智能驾驶舱,定义未来汽车人机交互2.1过去与现在:汽车人机交互=智能手机交互传统座舱信息与功能碎片化,同时UI设计老旧。仪表盘、中控显示屏、车载信息及娱乐终端等功能分区形成汽车座舱的驾驶操作和信息交互环境,将行车信息呈现给驾驶者。但是,这样功能布局碎片化和复杂操作环境可能造成驾驶者注意力分散,降低驾驶体验。同时,传统座舱UI设计老旧,当前汽车的人机交互正如智能手机前夜的“诺基亚”。图2传统驾驶舱功能区布局碎片化造成信息过载资料来源:NXP行业专题研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4of24汽车驾驶舱的交互现状:汽车HMI(人机界面)被智能手机所替代。传统汽车的人机交互以中控屏为核心,UI设计老旧,按钮和触屏的交互方式安全性低,难以满足行车驾驶需求。这就造成目前汽车HMI(人机界面)被智能手机替代的局面,驾驶员大多通过智能手机来操作车载应用。因此,中控(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厂商)价值被大大低估。图3智能手机成为中心,汽车本身入口的价值被大大低估资料来源:新浪科技2.2未来:智能驾驶舱,定义未来汽车人机交互新体验智能驾驶舱,即以多屏融合(液晶仪表+HUD+中控屏+后座娱乐)实现的交互体验。多屏互动在未来有望由一颗芯片提供运算能力输出,以UI创新设计和CAN总线协议打通为基础,通过液晶仪表、HUD、中控屏及中控车载信息终端、后座HMI娱乐屏、车内外后视镜等载体,实现语音控制、手势操作等更智能化的交互方式。这背后是新科技时代人工智能、AR、ADAS、等技术融入,更是产业IT创新力的释放。图4智能驾驶舱核心在多屏融合,由一颗芯片提供运算能力资料来源:日经技术在线行业专题研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5of24智能驾驶舱的概念,意味着汽车人车交互中枢将重回汽车。未来汽车智能驾驶舱的发展方向是人车交互智能化,智能驾驶舱将为驾驶者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信息操作和交互方式,提升行车驾乘体验,有望成为未来汽车设计寻求突破的重要差异化亮点之一。无人驾驶汽车先行者特斯拉最早对汽车驾驶舱进行大刀阔斧的革新,如配臵17英寸中控触摸屏、数字化组合仪表盘等。智能驾驶舱所定义的多屏融合交互体验下,汽车人机入口价值回归。图5特斯拉ModelX萌生了汽车智能驾驶舱的雏形资料来源:搜狐汽车2.3智能驾驶舱,有望成为芯片巨头下一个战略重点在英伟达的规划中,智能驾驶舱与无人驾驶业务并重。根据芯片处理器巨头英伟达的未来展望,未来汽车芯片主要有两枚,一个是智能驾驶舱芯片,一个是无人驾驶芯片。英伟达预测,未来智能驾驶舱芯片对应市场空间(2020年)不小于无人驾驶,其已将智能驾驶舱与无人驾驶的芯片业务并重。虽然目前智能驾驶舱极少被提及,但已经被英伟达视为未来的战略重点。图6未来汽车两大芯片,智能驾驶舱和自动驾驶图7两块收入预计等同,但前者目前却极少被提及数据来源:英伟达《2016InvestorDayTomorrow'sCarsToday-RobCsongor》、国泰君安证券研究行业专题研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6of24不仅是英伟达,英特尔的智能驾驶舱业务已在中国悄然落地。芯片领域的另一巨头英特尔近期与东软集团展开合作,二者将共同研发智能驾驶舱领域,全新车载芯片项目落地中国。2016年10月,英特尔、东软集团和一汽红旗联合发布了智能驾驶舱平台,该方案采用英特尔的新款车载处理器凌动ApolloLake,支持车内硬件和功能的虚拟化,对座舱内的液晶仪表、车载信息系统中控、后座娱乐TFT多屏互动及ADAS等功能进行整合。英特尔通过此举加速布局汽车行业,抢占智能驾驶舱领域先机。图8合作开发基于英特尔处理器的智能驾驶舱平台数据来源:腾讯汽车终端变革,运算能力先行,芯片厂商暗流涌动。智能驾驶舱的人车交互终端核心是车载芯片处理器,其提供的高性能运算能力将承载车联网应用、高级辅助驾驶(ADAS)、车体数据监控分析、车载信息安全等功能。智能驾驶舱芯片包括以下核心技术:行车环境实时运算能力,机器学习算法,高带宽、低延迟的连接系统,高性能内存和FPGA技术,云端数据平台,人机交互HMI接口和信息安全等技术。在汽车行驶的复杂环境下实现稳定、高速、实时的信息处理与呈现,车载终端才能正常发挥其功能,因此芯片处理器的高性能运算能力是终端创新的基础条件。行业专题研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7of24表1:专为智能驾驶舱设计的车载芯片处理器芯片厂商产品英伟达DRIVECX/PX英特尔凌动ApolloLakeA3900高通骁龙602A/802AARMCortex-R52资料来源:新浪科技,腾讯科技、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智能驾驶舱本质在于硬件虚拟化,GPU加速助力。将车内一切硬件实现虚拟化,集成于嵌入式操作系统,形成智能驾驶舱统一的交互平台和界面,比如液晶仪表增强图像渲染,引入GPU芯片进行加速处理。智能驾驶舱HMI上显示的信息来自车体通信系统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