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变革论的提出内藤湖南唐宋变革论是由日本“支那学”的开山鼻祖,东洋史学创始人之一的内藤湖南首先提出的。内藤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学者,他一生最高的学历就是在家乡读过两年师范,后来就投身新闻界,工作了20年,一直到42岁,才开始在京都大学主持东洋史第一讲座,在当时人才济济而又特别讲究资历的日本,可谓绝无仅有。我国只有比他年轻十一岁的王国维可以与他相互辉映。两人都没有受教于学院的经历,都是在各自国家的学术转型时期自学成才。内藤提出唐宋变革论,王国维晚年同样也在清华国学研究院成为享有中外盛誉的国学祭酒。无独有偶,王国维在1917年发表《殷周制度论》,指出“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内藤自己的受教育经历,使他较少受到学界的束缚,敢于尝试宏大的课题。唐宋变革论的提出,也得益于内藤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的敏锐的洞察力(觉察到唐与宋在文化性质上的显著差异,提出唐宋之间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和对现实政治的关注(当时正是辛亥革命前夕,中国政治何去何从?民主共和还是君主立宪?一般民众是否有参政的能力?内藤认为中国的平民力量早在宋代就已兴起。)唐宋变革论的提出内藤湖南他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历史与地理》9:5,1910)首先提出“中国中世和近世的大转变出现在唐宋之际”(从唐到宋,不是从一个朝代向另一个朝代的同质变化,而是从中国的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的异质转变,是划时代的巨变)。内藤是从政治史和文化史的角度来观察的,他认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的差异:唐是中世的结束,宋是近世的开始。”具体来说:一、政治层面的变革在于:贵族政治的衰落和君主独裁的出现。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士族凭借九品中正制和地方佐官辟举制控制了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权。(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经济上:依靠品官占田荫客制获得经济特权(一品50顷,荫亲属9族,荫客15户——9品10顷,3世,1户),并且不向国家纳租服役。社会地位上:高人一等,不与寒门联姻、同乘、共坐。士族左右政治特例:王与(司)马共天下。司马睿,刚渡江,没有实力,用王导为谋主,用王敦为扬州刺史,坐镇江南,支撑他的统治。顾荣这些土著大族才纷纷归附司马睿。后来司马睿实力增强后,感到王敦、王导对他是莫大的威胁,想要疏远王导、防御王敦。结果王敦起兵,从武昌杀到建康,杀了晋元帝周围的谋臣,又退回武昌,晋元帝不久死亡。皇室没有士族的支持是不行的。王导的后人做官经历:宋王僧达:尚书右仆射,“自负才地,一二年间便望宰相”。王融:“三十岁内望为公辅”.王俭:18岁为秘书郎,28岁尚书右仆射。清华贵重的官职,都被高门士族所垄断。经济上:西晋大族何曾日食万钱,还说“无下箸处。”其子何劭日食2万钱。任恺每餐2万钱。广占庄园土地,富有各种产业。石崇在河南有别庐,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金田十顷,羊二百口,鸡猪鹅鸭之类,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生产与消费机制。婚姻:士庶之间,实自天隔。时王导初至江左,思结人情,请婚于(陆)玩。玩对曰:“培塿无松柏,薰莸不同器。玩虽不才,义不能为乱伦之始。”导乃止。(《晋书陆玩传》)初,巨伦有姊,明惠有才行,因患眇一目,内外亲类莫有求者,其家议欲下嫁之。巨伦姑赵国李叔胤之妻,高明慈笃,闻而悲感曰:“吾兄盛德,不幸早世,岂令此女屈事卑族!”乃为子翼纳之,时人叹其义。(《魏书崔巨伦传》)侯景初降,梁武帝竭力笼络他。但他提出要请婚于王、谢两族,却无法答应,因而说: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中书舍人弘兴宗为文帝所爱遇,上谓曰:“卿欲作士人,得就王球坐,乃当判耳,若往诣球,可称旨就席。”及至,球举扇曰:“君不得尔。”弘还,依事启闻。帝曰:“我便无如此何。”先是中书舍人纪僧真幸于武帝,稍历军校,容表有士风。谓帝曰:“臣小人,出自本县武吏,邀逢圣时,阶荣至此。即时无复所须,唯就陛下乞作士大夫。”帝曰:“由江敩(xiao)、谢瀹,我不得措此意,可自诣之。”僧真承旨诣敩,登榻坐定,敩便命左右曰:“移吾床让客。”僧真丧气而退,告武帝曰:“士大夫故非天子所命。”《唐会要》卷三十六《氏族》三年。高祖尝从容谓尚书右仆射裴寂曰。我李氏昔在陇西。富有龟玉。降及祖祢。姻娅帝王。及举义兵。四海云集。才涉数月。升为天子。至如前代皇王。多起微贱。劬劳行阵。下不聊生。公复世胄名家。历职清要。岂若萧何曹参。起自刀笔吏也。惟我与公。千载之后。无愧前修矣。《唐会要》卷三十六《氏族》苏氏议曰。创业君臣。俱是贵族。三代以后。无如我唐。高祖八柱国唐公之孙。周明懿隋元真二皇后外戚。娶周太师窦毅女。毅则周太祖之婿也。宰相萧瑀。陈叔达。梁陈帝王之子。裴矩。宇文士及。齐隋驸马都尉。窦威。杨恭仁。封德彝。窦抗。并前朝师保之裔。其将相裴寂。唐俭。长孙顺德。屈突通。刘政会。窦轨。窦琮。柴绍。殷开山。李靖等。并是贵胄子弟。比夫汉祖萧曹韩彭门第。岂有等级以计言乎。太宗的21个公主,所嫁绝大多数是关陇集团成员江南士族:侯景之乱中遭到毁灭性打击。山东士族:北魏六镇起义、北齐灭亡中遭到打击。关陇贵族:武则天废王立武事件后,遭到毁灭性打击。(唐宗室被杀的数百人,高祖、太宗、高宗诸子,除武则天所生者外几乎被诛杀殆尽;大臣被杀的有数百家;唐初在朝内做官的主要是关陇贵族,武则天诛杀的主要是这部分人)。唐宋变革论的提出内藤湖南此外在安史之乱、唐末农民起义中,残存的士族之家更受到毁灭性打击,韦庄:“天街踏尽公卿骨,朱门甲第无一半。”贵族政治彻底崩溃。贵族政治崩溃后,皇权失去了制约,所以皇帝的权力得到空前强化,形成了独裁政治的格局。宋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空前强化(唐初,皇帝与宰相是坐而论道;宋代宰相立而上奏)。再到明清,皇帝利用独裁权力,曾经大肆实行”胡蓝党狱”和“文字狱”等冤案,这些都是君主独裁强化的表现。那贵族政治的垮台是不是一件坏事?唐宋变革论的提出内藤湖南贵族社会中,政治、经济、社会都缺乏流动性,既不公平,也缺乏社会发展之动力。贵族政治衰败后,虽然一方面君主独裁兴起了,但是另一方面,平民的力量也兴起了。皇帝由以前的与士族商议国事,成为宋代的皇帝与士大夫中的精英——官僚共治天下。宋代科举出身的新官僚中,绝大多数出自平民,父祖皆没有官职。所以宋代的官僚政治是一种精英政治,始终能把最优秀的知识分子吸纳进政权中来。官吏的选择机制公平,社会流动性大。唐宋变革论的提出内藤湖南内藤之所以得出宋代是中国的近世,其中平民力量的兴起是一个重要的依据。对于近代的时代内涵,有一个必须要弄清楚的条件,如果不考虑这一点,即便简单地说中国的近代,那也并不清楚近代的内容是什么。在近代的各种内涵中,有一点就是平民发展的时代。正是基于宋代以后平民发展的认识,内藤很早就指出中国辛亥革命后,应该走民主共和的路。立宪派认为中国民智发展不充分,人民无参政之能力。黄宗羲苦于君主独裁,想要回到贵族制时代。近世以来,独裁君主制度由于贵族的式微而加强,近世的基因——平民主义——早在千年之前的宋代已存在,这一早熟的近世文明只是因为进入了昏聩老年,从清代中叶开始显现了衰败。但是,像中国这样的国家,数千年来,人民的“巨大自发力量”和“国情的惯性”已超越了操控统治他们的大人物;宋代以来的历史发展潜流具在,清末民初的演变由来有自,共和政治的结局实属上千年来“大势之必然,自然之所成”唐宋变革论的提出内藤湖南经济层面的变革:钱的需求大大增强,宋代货币经济比唐代繁盛得多。北宋每年的铸币量后来增加到500万贯,为唐代的20倍。宋代2年铸的钱比明朝276年的总和还要多,这是一个商品经济极其繁荣的时代。内藤认为:唐代货币的使用量不多,丝织品和瓷器等产量不多,主要供应上层社会;宋代是货币经济,空前的铜钱经济,纸钞和银子的使用量也越来越大,丝织品和瓷器产量大增,进入百姓之家。宋代的商品经济为何如此繁荣?宋代商品经济极其繁荣,说明人们对市场的依赖性很强,这与政治、社会层面的变革是有关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主要过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活,不需要依赖市场。中唐以后,士族垮台了,处于统治阶层的是通过科举制上来的官僚。他们不象以前的士族广有土地,他们主要依靠俸禄生活,需要到市场上购买自己的生活所需。另外,两税法以后,普通平民因为纳税的关系,也与市场脱不开关系。此外,随着市民阶层的扩大,平民消费力量兴起,他们也会依赖市场供给。甚至皇室也不能脱离市场,唐代宫市就是皇室依赖市场的集中表现。此外,皇帝独裁的体制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有影响。独裁皇帝要想维持自己的统治,就需要能供应一支庞大的军队,光靠农业收入是不行的,要靠工商业税收和专卖收入作补充。所以宋朝政府不像以前的政府一样,重农抑商,打击商人;而是与商人分利。支撑政府的军事开支和行政开支。土地制度:魏晋南北朝:士族地主庄园式大土地所有制(依附性极强的部曲佃客制),唐代均田制(依附于国家的佃农)中唐以后是庶族地主的庄田式土地所有制(契约式的佃农制)。在土地经营方式的变化中,农民的依附性减弱,自由流动性增强,这也是平民力量兴起的反映。赋税制度:从唐代的租庸调变到两税法,从“税丁”向“税地税产”转变,这也是有利于平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减轻和赋税负担的减轻。也是平民力量兴起的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要依附于世家大族,才能免受征夺(坞堡坞壁,免受战乱之苦)。唐代以后只要向国家交税,就可以保有其土地资产,对庶族地主和平民是有好处的。从国家的角度而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族虽然广占土地,但是是免除租调徭役的。庶族地主,按照两税法以后的税制精神,从税人向税地税产转变。有产者要向国家交税的。这对中央集权是有利的。要形成君主专制,需要一整套官僚机构和军事机构运作,这需要一大笔经费。两税法以后向有产者征税的机制,有效地保证了国家税收。唐宋变革论的提出内藤湖南学术层面的变革:在经学上,从汉到唐,一直是汉学占据主导地位,汉学主要是章句训诂之学,注重的是按照老师代代传授的知识,解读儒家的五经著作。学生不敢擅自理解,也没有自己对经义的独立思考。(魏晋南北朝的世家大族,标榜其学术家风,门生故吏遍天下,学术是拓展社会关系的工具。掌握知识的人不多,权威学霸)宋代以后,疑古疑经之风大行,学者们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解经。(学术下移,不再被垄断,去除名利后,真正地思考学问)如王安石变法期间,就规定参加科考的学生不能按照以前《五经正义》的解释答题,要按照王安石重新注释的《诗》、《书》、《周礼》进行答题。到元明清时代,考试用的是朱熹的《四书集注》。不论是荆公新学,还是四书集注,都是宋人自己对儒家经典所作的解释(学术不再仅是技术层面,应付科举考试,而是更加注重其中的伦理价值,道德修养)。唐宋变革论的提出内藤湖南文学上,由注重形式格律的六朝隋唐时代的骈文,变为生动活泼、形式自由的古文。在这方面,唐宋八大家都作出了相当的努力,使得文风更适合于表达丰富的内容。使文学由贵族产物变为平民爱好。隋文帝诏书:往者魏道衰敝,祸难相寻,周、齐抗衡,分割诸夏。突厥之虏,俱通二国。周人东虑,恐齐好之深,齐氏西虞,惧周交之厚。谓虏意轻重,国逐安危。欧阳修《六一诗话》:京师辇毂之下,风物繁富,而士大夫牵于事役,良辰美景,罕获宴游之乐。其诗至有“卖花担上看桃李,拍酒楼头听管弦”之句。音乐上,隋唐时代,以格调高雅的乐舞形式为主。特别是高雅音乐,在宫廷特别流行,唐玄宗本人就有极高的音乐天赋,杨贵妃也是自编自演的舞蹈天才。但是欣赏乐舞需要较高的艺术修养,对观众的要求极高,所以宋元以后,乐舞逐渐退化。更受一般平民喜欢的是简单易懂的说书、唱戏等,大为流行。瓦子是一种有着固定演出地点的大型综合性的商业娱乐场所。里面有勾栏(杂技、弄虫、歌舞、说书、唱戏)、酒肆、茶楼。东京的瓦子以东角楼最集中。其中又以桑家瓦子最大最著名。里面有大小勾栏五十座。其中最大的勾栏可容纳数千人。瓦子里有卖药的、卖卦的、赌博、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唐宋变革论的提出内藤湖南内藤的观点是富有创见的发明,他通过总揽中国历史的全局,考察中国历史的变迁,得出了唐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