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思考“加”案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不同看法钟朋荣直言:“政府不应鼓励更多的企业,用我们最稀缺的资源巨额资金到国外去建工厂,特别是到发达国家去。”钟朋荣认为,中国的优势在于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凡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品,应该尽可能利用这一优势,尽可能把工厂建在内地。钟朋荣指出,国家对于在内地生产还是到国外办厂,不仅要考虑微观上的合理性,还要考虑宏观上的合理性;不仅要从经济上考虑问题,还要从社会、政治等方面考虑问题。而中国是一个劳动力严重过剩的国家,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首要问题。在内地办厂、生产产品,有利于增加就业、增加国家税收。但是,钟朋荣并不是一味否认在国外办厂的必要性。在他看来,寻找劳动力成本低、关税壁垒低以及比中国弱的地方建厂,还是可行的。对于在国外建厂,应该向新加坡学习,由政府牵头,与对方政府交涉,建立投资工业园的这种办法。因为这样便于政府间的协调,可以解决单个企业难以解决的许多问题,投资成本也会大大降低。钟朋荣还强调,中国企业外出建厂,对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同一种产品,还应当对企业数量进行有效控制,以防止重复投资,自相残杀,甚至因为中国企业的过度投资,将某些产品的生产能力弄成世界性的严重过剩,这样最大的受害者将是中国自己。(亚博经济04/12/20)1案例:海信的国际化历程海信集团成立于1994年8月29日,拥有几万员工,两个上市公司,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前十名跨国经营的大公司。海信集团国际化开始于1997年,这一年海信拥有了自营出口权,成立了海信进出口公司。进出口公司成立后,海信直接与客户接触,主要客户为印尼、南非、意大利等东南亚、非洲以及南欧等地区的公司。2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以及我国加入WTO,海信国际化逐步由被动转向主动,按照自己的战略意图逐步在有利的区位开始布点:2001年,海信与巴西华侨联合出资成立巴西海信有限公司,重点生产变频空调。2002年,海信与美国LigentInternationalInc.签署合资合同,在美国特拉华州成立合资公司LigentPhotonicsInc.与日本住友商事株式会社签署合资协议,在日本成立海信住商(日本)股份有限公司。3案例:海信的国际化历程2004年,与总部设于美国的FLEXTRONIC(伟创力)公司合作,并在匈牙利设立年产能达100万台的彩电工厂,共同合作开发欧洲市场。同年,海信完成了与巴基斯坦纺织和空调大王AAA公司的合作,在卡拉奇正式建立了产能100万台的彩电生产线。2007年,海信匈牙利电视机生产厂正式投入运营,形成研发、生产、营销一体化经营的海外生产销售模式,面对整个欧盟市场。2008年3月,海信自主品牌推广,以中东核心市场以色列为根据地,进行自主品牌营销尝试,因为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必须要有自主品牌。案例:海信的国际化历程2010年9月中旬,海信集团海外市场整体营业收入同比累计增幅达45%左右,在北美地区增幅更是高达361%;其中海信电视在亚洲、北美的营业收入分别增长了两倍和三倍多;白色家电在澳洲销售额翻了一番。面对金融危机后国际市场的变化,海信重新布局海外市场,从非洲、中东等地区大举进军北美、欧洲、澳洲等全球主流市场,同时在美国建立东部研发中心,支持对北美市场的拓展。根据市场变化,海信依托技术优势积极调整产品结构,目前出口产品九成以上都是自主研发的LED液晶电视、变频空调等高端产品,树立起了高科技企业的形象。5案例:海信的国际化历程2005年6月23日,中国第三大石油和天然气公司中海油以高出对手15亿美元全现金方式向排名美国第九位的石油公司尤尼科(UnocalCorp.)发出了收购要约。然而,这桩单纯的公司并购,却因涉及敏感的石油资源和国家利益而变得复杂起来。2005年6月17日,两位美国联邦众议员致函总统布什,要求以国家安全为由,全面审议这一收购计划。信中称:“美国日益需要将满足能源需求列入外交政策、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的考虑范围。当事涉中国时尤其如此。”一个多月之后,在重重阻力之下,中海油宣布退出收购尤尼科竞争。引导案例:触碰政治风险的中海油收购引导案例:触碰政治风险的中海油收购对于此项并购,有专家预测说:如果收购成功,中海油将凭借尤尼科在泰国、印尼等亚洲国家拥有的油气区块资源将年产量提高一倍以上,而石油储备量也将提高80%。但事情往往不能过于乐观可以看到,无论在何类国家投资,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面临的首要风险是法律化的政治风险。这种风险,从国家环境角度看主要指战争、内乱等引起投资国政治环境的动荡、权力阶层的更迭、恐怖主义的危险以及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等等此外,政治风险还包括投资国政策是否具有连续性等内容,而法律或政策的变动也同样会带来较大风险。其中,政治风险多以法律风险的形式表现出来,对海外并购重组造成重大影响近年来,并购中出现了“安全门”、“反恐门”、“威胁门”等新型的政治阻碍,这在发达国家尤为明显,使得政治风险本身成为跨国并购一种无法确定的成本。因此,企业在跨国并购重组的情况下,对目标企业所在国法律环境和政治环境的考察,及时防范政治风险则显得非常重要引导案例:触碰政治风险的中海油收购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1996年娃哈哈、达能、百富勤三方合资共同组建合资企业1999年达能买下百富勤手中的股份成为合资企业的第一大股东2006年,达能以娃哈哈集团违规为由要求收购非合资公司51%股份,收购金额40亿元。娃哈哈不愿同达能协商双方矛盾激化,达能于07年5月正式启动法律诉讼程序案例1:娃哈哈与达能之争宗庆后:乐百氏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乐百氏被达能收购以后,连年亏损,还大量裁员。国际上本来就有反垄断法,中国海外收购也经常碰壁,为什么我们就不能保护自己的产业?徐工集团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3月,1997年4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120家试点企业集团,是国家520家重点企业,国家863/CIMS应用示范试点企业,2005年实现营业收入170亿元,是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开发、制造和出口企业。主要产品有工程起重机械、路面机械、压实机械、铲土运输机械、混凝土机械、高空消防设备、建筑机械、特种专用车辆、工程机械专用底盘、驱动桥、回转支承、液压件、驾驶室、柴油机、齿轮箱、齿轮泵、工程轮胎等系列工程机械主机和基础零部件产品,其中70%的产品为国内领先水平,10%产品达到国际当代先进水平。产品覆盖工程机械大部分领域的16大类78个系列400多个品种的产品,产品出口至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行业龙头企业。“徐工”2004年获得行业首个“中国驰名商标”,徐工牌装载机2004年获“中国名牌产品”。徐工集团与世界500强的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德国利勃海尔、德国克虏伯公司等国际一流的跨国公司组建了14家中外合资企业。跨国公司对机械行业的并购美国卡特彼勒名列财富500强,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工程机械公司。卡特彼勒的轮式装载机在全球稳居第一,年产量1.2万台,仅次于挖掘机。2004年5月,卡特彼勒开始对国内老牌企业——山东工程机械公司进行兼并重组。2005年用不到200万元人民币收购山工机械这家销售收入10亿元、国内工程机械企业排名第七的国有企业40%的股份,顺利地将其纳入自己的中国体系内。而收购山工40%的股份也只是卡特彼勒的一期并购,卡特彼勒提出有权在未来3年内随时收购山工机械的剩余股份。也就是说,其余60%的股份将在适当时机收归美商的氅下。“美国的卡特彼勒公司从1995年与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建立的第一个合资企业起,就着眼于对中国工程机械的整体并购战略。在完成对徐工的部分控股之后,又兼并了山东工程机械厂。最近,又在试图通过控股投资方式,收购厦门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同时,还在谋求并购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州工程机械集团、河北宣化工程机械集团。如果这一布局得以实现,等于‘通吃’了中国机械工程行业。”经济学家白津夫向《中国经济周刊》表达了其担忧和警告。事实上,白津夫的担忧并非危言耸听,业内人士也认为,卡特彼勒在中国的目的很明确:不仅是要控制中国工程机械的龙头企业,它要吃掉的是整个行业。而卡特彼勒在中国庞大的行业整合计划,对中国工程机械业的生存已经构成了巨大威胁,因为中国目前只有厦工、柳工、三一重工等为数不多的工程机械强势企业,如果没有了他们,中国自己的民族机械产业可能就是名存实亡。卡特彼勒徐工山工厦门工程机械三一重工柳州工程机械宣化工程机械中国机械行业19952005三一集团创始于1989年,主营工程机械,在行业中名列三甲,在工程车辆行业异军突起,另有租赁、金融、房地产三方协同。2005年实现销售额58亿,利税7.6亿,集团净资产达33亿。下辖三一重工等七家子公司,并在海外设有分支机构。凯雷集团投资者主要包括富有的个人、家族及机构投资者。美国前总统布什、英前首相梅杰、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等人先后在其中挂职,拥有深厚政治资源,管理的资产超过300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私人股权投资基金之一。徐工卡特彼勒凯雷集团(2004年9月29日)摩根大通(2004年9月29日)3.86亿美元摩根大通基金愿意以人民币31.94亿元的对价(‘收购价’)收购公司现有普通股中85%的股权。为清晰起见,在此仅指收购老股。“拟通过收购徐工机械增发新股和收购徐工集团持有徐工机械部分国有股的方式,最终持有85%徐工机械全面摊薄后的股权。其余股份由徐工集团继续持有(包括政府考虑给予管理层的股份奖励)。”“凯雷集团为此拟投入3.7亿美金的现金,我们计划以此价格一次性投入现金以增资扩股和收购部分国有股,以解决徐工机械历史遗留问题。”3.7亿美元徐工凯雷集团三一集团2005年10月25日,徐工集团与凯雷集团签订正式协议:凯雷集团出资3.75亿美金、收购徐工机械85%的股权,交易完成时支付3.15亿美金的首期付款,其中2.55亿美金收购旧股,6000万美金作为新股(新股中3000万美金为增加注册资本金,3000万美金计入资本公积),其余6000万美金新股增资的支付条件是徐工机械2006年的EBITDA(指不包括非经常性损益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达到10.8亿元以上。06年6月,湖南民企老总、上市公司三一控股总经理向文波在他的个人博客上发出了质疑外资并购徐工集团的博客文章。他以个人博客的形式,向徐工发出收购要约,就已结束两轮竞标达19个月之久的凯雷徐工并购案,喊出“在美国凯雷公司出价基础上再加1亿美元”、“再加2亿美元”的新价格,迅速成为全国关注的06年7月11日,三一集团执行总裁向文波在博客中表示:收购徐工是愿望而不是动机。他的武器仍然是:如何在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和并购中兼顾国家的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即使徐工改制不被批准,也不与三一进行合作。凯雷收购徐工5项重大调整(06年10月16日)收购比例降至50%;收购价格有所提高(18亿元的价格,正与凯雷当初对徐工机械的竞价估值吻合,当时,凯雷在竞标过程中,对徐工机械100%股权的评估就为36亿元);取消对赌协议;董事会成员双方各占一半;董事长由中方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二OO六年第10号令2006年9月8日起施行外国投资者并购定义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系指外国投资者购买境内非外商投资企业(以下称“境内公司”)股东的股权或认购境内公司增资,使该境内公司变更设立为外商投资企业(以下称“股权并购”);或者,外国投资者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并通过该企业协议购买境内企业资产且运营该资产,或,外国投资者协议购买境内企业资产,并以该资产投资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运营该资产(以下称“资产并购”)。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认定第九条外国投资者在并购后所设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中的出资比例高于25%的,该企业享受外商投资企业待遇。外国投资者在并购后所设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中的出资比例低于25%的,除法律和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该企业不享受外商投资企业待遇,其举借外债按照境内非外商投资企业举借外债的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机关向其颁

1 / 4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