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人群聚集,防止疫情扩散,各地学校停止线下集中教学,未经学校批准学生一律不准返校。学生在家学习,教师开展远程教学,是非常时期的特殊教学形态。病毒可以限制人的活动空间,但不能限制人的精神与思想。疫情之下,教学工作不能停止,学生功课不能荒废,“停课不停学”的口号是正确的。哪怕从最现实的层面出发,学生还是要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初三、高三的学生还要面临升学考,如果较长时间脱离学习状态,已经掌握的知识点也可能逐渐淡忘。这些都意味着教学不能中断、学习不能中断,探索师生非接触的教学方式自有其必要。如果说,在过去在线教育是课堂面对面教学的一种补充,是一种辅助性手段,那么在当下这个特殊时期,在线教育则成为必选项。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而言,这都是不小的挑战。比如,有的学生感觉在家上网课效率不高,缺乏监督与约束,教师在线上授课的时候自己可以恣意“开小差”;有的教师则苦于准备在线教学素材消耗了过多的精力,感觉在家上课比在学校上课更累。有的教师认为,不是每一个老师都适合当“主播”:在网上调动学生情绪,与在课堂里调动学生情绪,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方法和技巧。这些天,有学生还会给老师刷弹幕、做表情包。好玩是好玩,但学生能通过这样的互动收获多少,恐怕是一个未知数。互联网碎片化的信息互动,和教学对知识的系统性传授,本身就存在两种信息传播模式的差别。对于“停课不停学”的理解,教育部已有负责人回应:开展“停课不停学”、做好网上教学工作没有必要普遍要求教师去录播课程。“停课不停学”不是指单纯意义上的网上上课,也不只是学校课程的学习,而是一种广义的学习。这样的回应有助于消解社会上对“停课不停学”的理解偏差,也能改变一些学校对“停课不停学”的错误执行方式。教育不等于上课。在日益发达的技术支持下,实现教师在线上课是简单的。但是,如何维持良性的师生互动,则是疫情给教学提出的更大挑战。其实,不妨把疫情视为探索教学创新的一次契机。在脱离了学校这一教育场景的情况下,学生要养成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也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能力。至少,以往那种照本宣科对着讲义授课的方法,现在看来是行不太通了。虽说学习不能耽误,但实施“停课不停学”,并不是让学生每天上网“打卡”。以往,不少学生都“绷”得有些紧,哪怕在假期中也少不了各种补习班。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他们经历了一个不一样的寒假,也注定是他们有生之年难忘的寒假。如何让他们平稳安全地度过这段特殊的时期,不过度松弛,也不疲劳作战,在教师指导和父母陪伴下保持学习状态,才是疫情期间开展教学工作的应有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