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册教学总目标1.能够用感觉器官借助工具感知事物功能与性质;能够根据事物的性质与功能对事物进行分类;能够用图形辅以文字的形式记录感知结果;能够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能够对现象进行猜想或假设。2.对科学课产生兴趣,体验合作的好处,在学习中尊重事实。3.知道人体基本组成和所需营养;常见的动植物的名称;土壤的基本组成和我国的水源分布概况;能理解土壤、水、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4.认识到爱护其他生物、保护水资源、土壤及自身健康的重要性,能够提出简单的改善环境的方法,能够描述生产某种物品的基本过程。1.亲历科学(1-3课时)教学目标:1.能从为什么会这样地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2.能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3.能对周围常见的现象产生好奇。4.开始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5.能从周围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教学重点(难点):1.引起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2.培养提问题的意识,训练提问题的方法教学准备:电吹风、乒乓球、纸片、饮料瓶自制的漏斗、自来水龙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谈话:科学课是学什么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亲历科学。(板书课题)2.学习新课(1)认识图标:书上都有哪些图标,他们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汇报。演示实验:用电吹风向上吹乒乓球。看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指导学生学习提问板书指导读图:第二页的3幅图表现了什么自然现象?小鼠标提出了什么问题?是用什么方式提出的?指导提问:观察每幅图的自然现象,你又想到了什么有关的问题?用为什么会或是怎么回事儿的方式提出了,写在记录本上。巡回观察发现好的问题。课堂交流汇报: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问题,肯定、鼓励发言者。2表扬积极参与者,表扬能写出三个以上问题的学生。(2)通过认识电视机,练习提问题。关于电视,你产生过哪些问题?你知道哪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的进行讨论,把问题写在记录本上,问题越多越好。巡回指导。学生回到讨论结果,肯定和表扬各组成绩,表扬优秀小组。(3)指导学生尝试科学探究出示制片学习实验方法:向2片纸中间吹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1:学生实验吹纸片,指导学生记录。指导猜测:请你猜1猜可能有什么现象发生?把你的猜测写在记录本上。实验验证:发放材料每人做三至五实验,比较试验结果与自己的猜想是否相同。巡视指导。课堂交流,检查实验结果,进行实验操作个别指导,保证成功率。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对这个实验,你产生了什么问题?把问题写下来。提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为什么2片纸不是分开而是靠拢?尝试解释实验现象:你能试着说1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实验结果吗?把解释写在记录本上。进行简单交流,不进行对错评价。3.课后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课后反思:2.认识自己(4-6课时)教学目标:1.能借助工具完成观察人物。2.能用勾画、填充轮廓图的形式记录观察的结果。3.能意识到观察是要认真仔细,抓住事物的显著特征,发现合作的好处,能说出人体的4大组成部分。4.能根据生活经验辨别出人体的遗传特征,能指出指纹识别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难点:观察身体轮廓,人身体的组成部分,学习抓住事物的显著特征。教具准备:画笔、纸、尺、绳子、体重计、放大镜、印泥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谈话:你了解自己的身体吗?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吧?2.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进入观察自己的身体。你有什么办法观察自己的身体有几部分构成?学生讨论,把想到的方法写在记录本上,汇报讨论结果。学生观察记录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在纸上用笔画出身体的轮廓。画好后请你观察,你的身体有哪几部分组成?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比一比,小组中谁最高?谁最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谁最高,谁最3重?把测量的结果标的轮廓图上。学生讨论,汇报交流结果。(2)指导学生观察身体的显著特征。世界上有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请大家互相观察自己同学有哪些不同之处?看谁找到的多?把观察到的特征标在轮廓图上。学生观察比较活动,汇报观察结果。讨论:想1想,在每个人的一生中,这些特征哪些是会改变的,那些是不会改变的?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展示自己的轮廓图:说一说自己观察和测量的结果,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猜出是谁的轮廓吗?学生分组进行交流。让学生保存课堂上自己观察和测量的材料。(3)指导学生观察指纹。小组活动:将每个组的同学将右手食指的指纹印在书上。请你们比较小组每个同学的指纹,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把你小组成员的名字写在书上,把你们的发现也写在书上。汇报小组观察比较结果。讨论:每个人的指纹都不同,指纹的这种特性能帮助人们做什么?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关于指纹更多的知识,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清你保存好自己的轮廓图,并且记录自己每年的成长情况。3.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认识事物的方法?表扬学生上课的情况。4.板书设计:2、认识自己头颈人的身体分为:躯干四肢课后反思:3、寻找动物和植物(7-8课时)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用感官认识事物。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观察动物和植物的方法教具准备:放大镜、尺子、线、画笔、画纸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4教师谈话: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动物植物,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去找一找,认识认识哪?学生回答。教师讲述: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去寻找身边的动物植物。(板书课题)2.学习新课:指导学生制作观察计划要向观察得细致、成功,首先,我们来制定观察计划。教师讲述:观察计划大致包括:寻找地点、带什么工具、怎样观察、小组成员如何分工等等。(学生分组研究,用什么方法、怎样找制订研究计划。)小组讨论:研究观察方案。教师提示:不认识的动物画下来。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去寻找动植物。教室讲述安全事项:注意安全、细致观察。指导学生填写观察记录卡、观察报告教师讲述:刚才,我们都可到操场上分工找到了一些动物植物,下面将我们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观察记录卡上,并且填写观察报告。学生填写观察记录卡、观察报告,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小节填写情况。语言训练:课小组用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方法,找到了什么的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观察结果。3.巩固:教师讲述:今天,我们学习来寻找动物植物,同学们在下课注意留心周围的事物,看谁发现多、记录的多。(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记录,培养学生记录的能力。)4.拓展活动:学生看图。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图中这些物体?汇报讨论结果。(复习巩固,使课上知识得到拓展延伸。)板书设计:3、寻找动物和植物日期地点观察报告:方法找到了有趣的现象课后反思:4、蚯蚓(9-10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蚯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观察蚯蚓,了解蚯蚓的外部特征以及生活习性。53.学习用简单的工具进行观察测量的能力。4.培养合作精神。5.向学生进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用感官和工具认识蚯蚓的能力。教具准备:蚯蚓若干条、放大镜、纸、尺、玻璃瓶、长方形纸盒、干土、湿土。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谈话:在上节课我们已经用感官认识一些动植物,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观察蚯蚓。板书课题。2.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学习观察蚯蚓提问:我们怎样观察蚯蚓?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让学生动脑思考研究观察蚯蚓的方法,并且做好观察记录。)按照学生讨论的方法观察蚯蚓。填写观察报告。汇报观察结果(2)教师小节:我们大致看到了球员的身体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什么样。下面我们继续研究蚯蚓喜欢生活的什么环境中。(3)指导学生研究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让学生猜想: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学生设计实验证明: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条件下?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汇报实验结果:蚯蚓喜欢生活在医院潮湿的环境中。(4)教师小节:我们用这种方法观察其他小动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证明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中,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5)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提问:蚯蚓对我们人类有哪些好处?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提问: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小动物?3.布置作业:回家观察几种小动物,并写出观察记录。阅读有关小动物的资料,或上网访问科学在线网站,了解有关小动物的知识。板书设计:4.蚯蚓颜色:棕红色形状:圆筒形,头在大环的近端喜欢生活环境:阴暗、潮湿课后反思:65.凤仙花(11-1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凤仙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了解凤仙花植物体的构造。3.教会学生用测量工具观察植物。4.培养合作精神,填写观察记录。5.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教学重点难点:1.培养学生运用感官认识事物。2.运用简单工具认识事物。教具准备:画笔、尺、绳子、纸、放大镜、投影仪、投影片、幕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提问:我们在上节课认识了蚯蚓,谁能说1说蚯蚓这种小动物有什么特征?教师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种植物—凤仙花。板书课题。2.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凤仙花讨论:怎样观察凤仙花?汇报讨论结果,学生分组观察,记录观察的现象。汇报观察结果。(2)教师小节。(3)学生通过观察凤仙花,了解其外部特征及其构造。出示投影片:各种花学生间的认识一下各种花的名称。用笔标出花的构造。(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找到各种花和草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其他几种植物的器官形状有那些相同和不同?向学生进行爱护花草树木的教育。(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进行品德情感教育。)教师讲述:花草树木能使我们的环境更清醒更美丽,我们应该怎样爱护他们呢?学生分组讨论,分组制定小组计划。汇报讨论结果。3.巩固应用:教师概述: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掌握了花的观察方法及其构造,懂得了爱护花草树木的道理。4.布置作业:采集土壤板书设计:4.凤仙花根7茎叶花果实种子课后反思:6.观察土壤(13-15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2.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观察实验,发现土壤的特征。教具准备:分组观察材料:土壤、水、烧杯、玻璃棒、纸、放大镜。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检查学生带来的土壤。(课前检查上节课的任务,并布置本节课要研究的课题。)出示课题:6、观察土壤2.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土壤提问:什么是土壤?学生讨论后回答。(2)教师小节:土壤是地球上能够生长植物疏松的表层,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生活的家。(学生通过讨论,大体上知道了什么是土壤。)(3)指导学生通过运用各种感官认识土壤的成分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能够认识土壤?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看、摸、闻。学生分组观察,记录观察结果。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学生讨论决定用什么方法来认识土壤,并引导学生观察,填写观察记录。)(4)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找出沙和粘土学生选择材料设计实验。学生分头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汇报实验结果。(5)教师小节:土壤是由空气、砂、粘土、腐殖质、水等构成。(学生通过实验能够发现沙和粘土是土壤中组成部分,并且能够区别。8学生复述。)(6)学生猜测。学生动手实验。填写实验报告。讨论:能腐烂的垃圾堆土壤有什么作用?对植物有什么作用?不能腐烂的垃圾对土壤有什么影响?对植物有什么影响?怎样处理不腐烂垃圾?(学生通过讨论,发现垃圾的益处和害处,并且从小学会保护周围环境,处理垃圾的能力。)汇报讨论结果。3.教师小节。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土壤是有几种成分构成课后反思:7.土壤的保护(16-18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交流自己的想法,能够参与与讨论。2.能够用《土壤小报》的形式将自己的土壤知识表达出来。3.知道土壤为我们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认识人类行为对土壤的影响;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4.意识到土壤对人类的重要性,能够感激土壤并且能在自己的行动上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土壤为我们人类所做的贡献,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教具准备:教师准备:有关土壤的资料,记录纸若干。学生准备:收集自己进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资料和卡片教学过程:活动一:讨论土壤为我们做了什么?同学们,经过这段时间我们对土壤的亲密接触,相信大家对土壤已经有了挺深的认识。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