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追寻革命印记,重温红色精神--记2017年暑假社会实践摘要:学史明志,为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社会实践团前往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嘉兴南湖等浙江省红色旅游景点进行参观调研,以探寻红色足迹,掀开抗战往事,缅怀先烈英魂,重温红色精神,弘扬烈士事迹,继承先烈遗训。关键词:抗战胜利先烈精神红色为积极响应党和团的号召,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部一行五人来到浙江省杭州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旨在缅怀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感受历史画面,重温红色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上午9:00全体暑假社会实践成员在杭州市集合,我们迎着新升的太阳,开始我们的“追寻”之旅。一、红色记忆上之嘉兴南湖南湖因位于嘉兴城南而得名,又名马场湖、东湖,素来以“轻烟拂渚,微风欲来”的迷人景色著称于世。嘉兴南湖不仅以秀丽的风光享有盛名,而且还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胜利闭幕而备受世人瞩目,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是我国近代史上重要的革命纪念地。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会议临近结束,遭法租界巡捕的袭扰而被迫停会,根据上海代表李达的夫人王会悟的建议,8月1日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在这条红船上,会议通过了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章程》,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革命翻开了新的一页。1.南湖革命纪念馆南湖革命纪念馆坐落在嘉兴市南湖之滨,是为纪念中共“一大”在嘉兴南湖举行而建造的一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纪念馆建于1991年建党70周年,由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馆名。南湖革命纪念馆成立于1959年,是中共“一大”嘉兴南湖会址的保护和管理机构。1985年9月,邓小平同志为南湖革命纪念馆亲笔题写馆名。1991年6月,嘉兴人民集资360多万在南湖之滨建成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纪念馆从空中精选俯瞰为一个硕大的党徽图案,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80平方米,展厅布置了《开天辟地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基本史料陈列和辅助专题陈列以及部分革命文物。1997年,南湖革命纪念馆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为了纪念一大在南湖胜利闭幕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和管理好一大嘉兴南湖会址,1959年,在党中央和浙江省委的直接关怀下建立了南湖革命纪念馆。建馆之初,馆址设在湖心岛。纪念馆内有两个展厅。二楼的展厅基本陈列《中共一大史料陈列》。着重陈列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详尽过程。一楼的展厅辅助陈列《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南湖的关怀》,展示了四十多位副总理级以上的中央领导同志视察南湖的照片或为纪念馆题字手迹。1985年,邓小平题写了馆名,现馆为1991年建成的新馆。馆中系统地介绍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而不断探索、抗争以及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直至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一历史史实。其中,着重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过程。此外,还有“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南湖的关怀”两个辅助陈列。2.南湖红船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秘密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一共13人,分别代表全国7个早期共产主义组织,50多名党员。会议进行至中途,遭法租界巡捕的袭扰被迫停会。根据上海代表李达的夫人王会悟的建议,“一大”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会议首先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经过无记名投票,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三人组成党的全国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张国焘分管组织,李达分管宣传。下午六点多钟,会议完成了全部议程,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会议结束后,代表们先后悄悄离船,当夜分散离开了嘉兴,他们把革命的火种带向全国各地,中国的历史从此写出全新的篇章。为了纪念中共“一大”在南湖游船上胜利闭幕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央和省委的关怀、指示下,1959年仿制了一条当年“一大”开会的游船(当年南湖的游船已经在抗战时期绝迹了),作为“一大”会议纪念船,停泊在烟雨楼前水面上,向人们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场景。1964年4月5日,“一精选大”代表董必武同志视察南湖,仔细察看纪念船后欣然题诗“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彭真同志1991年3月18日登临纪念船,深情地说:“这船不大,但前途远大,有了这艘船,才诞生了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条“一大”纪念船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南湖红船”是一艘代表中国共产党的红船。3.英雄园嘉兴革命烈士陵园,亦名英雄园,始建于1969年,原址为市区三塔,是建国后为纪念曾经为嘉兴解放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而建的。整个园区的改造成共分为五个部分,入口,纪念碑,广场,烈士墓区,陈列馆和周边环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陵园入口:入口道路宽十米,采用花岗石块铺设,入口处立有一块黄石,上面雕刻“英雄园”三个毛体大字,周围为休憩花坛,花坛两侧种有龙柏。纪念碑位于英雄广场的北侧,是整个园区改造的重中之重。底座四面的浮雕以嘉兴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重大事件为背景,表现各个时期英雄人物为嘉兴的解放和发展而英勇献身的精神。碑体由人物群雕组成,分别代表不同历史时期人物的代表形象。烈士墓区:又名人民英雄革命烈士纪念园,为合葬区,现安葬53位革命烈士。四周用花岗石砌成花坛并种上地龙柏。合葬区前配置一块用红色花岗岩制作的艺术化英烈碑,用箔金镌刻烈士的名字。合葬区前建造小型祭扫广场。园区的西面是革命历史史料陈列馆,馆中陈列着自1840年至新中国解放期间的嘉兴地方革命史及嘉兴籍的革命烈士。带着一份崇高的敬意,我们开始了对南湖风景的游览,听着导游对每个景点的详细叙说,观看着记录历史遗迹的文字照片,仿佛历史又在重新上演。在简单的参观之后,我们开始了分发设计问卷。在完成一系列任务之后,我们去联系了馆中的负责人,向他询问了一些有关于这个景点的历史问题,他也很热心的为我们一一解答,一起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早晨。4.南湖游客问卷调查团队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对嘉兴南湖游客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南湖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问卷48份,其中有效问卷48份。下面是调查的数据统计及分析:精选(1)游客的性别与年龄统计结果显示,南湖游客以男性居多占70%左右。而年龄则大多在20-60岁之间,为中青年群体。(2)游客的政治面貌在调查样本中,普通群众占据多数,党员其次。结合后面调查所得其游览南湖的目的,我们不难发现普通群众也对革命历史有着深厚的情怀。(3)对景点相关红色知识的了解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游客对嘉兴南湖的相关红色历史还是较为了解的。有近90%的游客答对了半数及以上的题目,其中更有25%的游客全部答对。说明来嘉兴南湖旅游的人们对那段艰苦岁月下中国共产党的艰辛历程还是十分关注的,因为这不仅仅是对昔日历史的铭记,更是对当下生活的勉励与警醒。(4)来嘉兴南湖的目的统计结果显示,60%的游客是为南湖光辉的革命史所吸引而来此游览。秀丽的风光固然是南湖的一方面,昔日仁人志士的足迹才是其真正动人心魄的所在。说明南湖这个红色景点的价值方向并未偏离正轨,其红色的印记吸引着一批批游客来此探寻、来此缅怀。(5)对革命历史的接触与学习调查发现,多数的游客在不是必须的情况下还是会偶尔去主动学习革命历史的,而且有20%会经常学习,这对于现在社会人们繁杂而快节奏的生活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而至于接触途径,很多人是通过电影电视剧等娱乐性节目了解的,虽然其还原历史的真实尚有所欠缺,但它实实在在地赋予了革命历史以新的活力,让其变得生动起来。不过,在这个互联网愈发强大的时代,其额度不应仅仅只占20%左右,网络应该被更好地利用起来。二、红色记忆之下--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精选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杭州西子湖畔的云居山上,北连吴山天风,南邻万松书院;东眺钱江浩荡,西瞰湖光山色,是杭州市十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11日清晨,实践团来到云居山脚下。“站在阶梯下,看着指引牌上写着的‘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几个大字,望着那浓密的大树遮掩下的甬道时,我们的心情许是苍凉,许是肃穆。一步步走在台阶上,我们心中是从未有过的冷静,远处是西湖,可此时浮华早已淡出我们的思绪,留有的更多的是思考。”实践团的一位成员这样描述到。此时的实践团突然由之前的喧闹宁静下来,没了那么多言语,很安静地怀着朝圣般的心情沿着山路蜿蜒向上,终于来到隐藏在密密山林中的纪念馆。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壮观,虽然朴素,但透露着一丝威严,洁白的墙面似乎诉说着烈士们高洁的品质,坚硬的石碑仿佛昭示烈士们不屈的意志。看着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团员们兴奋而又紧张,没有多余的语言,大家踏着坚定而又沉重地步伐走进馆中。纪念馆是以历史为线索,穿插革命烈士的事迹的形式展示了2500多名英烈的英勇事迹。从而让参观者在回忆历史、缅怀烈士的过程中,也经受一次心灵的洗礼。馆内陈列一共分为七个部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纪念馆广场上,实践团神情肃穆地向汉白玉制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行了鞠躬仪式。随后参观了烈士纪念馆。馆内的烈士陈列厅,以文字、实物、照片等形式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前后各个历史时期以及杭州360位革命烈士的光辉事迹。1.革命烈士陵园杭州市革命烈士陵园于1961年建立,坐落于杭州著名的风景点玉皇山的南麓,南山陵园内,烈士陵园是先烈英魂的安息地,安葬烈士430名。烈士陵园是先烈英魂的安息地,安葬烈士130余名。其中有西镇农民运动领导人沈老虎、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上海中国职业妇女俱乐部主席茅丽英;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一二·一”民主运动四烈士之一的于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牺牲的特等功臣罗煜、一等功臣戴辉等著名烈士。先烈们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冲锋陷阵,一往无前,在敌人的监狱和屠刀下,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在制服歹徒、抗灾抢险中挺身而出,舍己为人。他们的业绩,光照千秋,永垂青史。精选2.浮雕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刻在墙面上的七个大字:“浩然正气垂青史”。在字的周围同时雕刻了烈士们意气风发的头像,他们目光如注,用一种足以让敌人胆颤的目光注视着,团员们心中满是敬意,以一种近乎崇拜的姿态瞻仰着这幅浮雕壁画。接着大家继续参观广场,壁上有有各种烈士们的生平介绍,有大小战役的场景介绍等等,然而令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副展现抗战时红军们前进路线以及战争信息的浮雕地图,这本并不会引起我们过多的注意,然而一个细节吸引到了我们,那就是旁边站着一个老人——八十多岁的样子,眼睛注视着这幅壁画,目光跟随着图中的线条游走,在他的眼神里,我们能看出兴奋与激动。出于好奇,我们走了过去。老人看到我们身着北京理工大学实践团的统一服装,便向我们介绍起了这幅画。从他的语言中我们听出他应该是参与了这些战争,而且每个不同的战役都给他带来了不少回忆。尽管他年事已高,话语中还带着口音,口齿也早已不再伶俐,很多故事很多经历我们并没有听清,但这段宝贵的经历会一直留存在我们心中。3.纪念馆游客问卷调查当然我们来到这馆中也带着任务,就是分发我们之前准备设计的问卷。在馆中分发问卷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上海交通大学来这儿进行社会实践的同学。在与他们交流之后,我们发现了不少自己的不足之处。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在之后进行改正的。接着观赏完馆中藏品之后,我们也没有忘记来时初衷,我们去联系了馆中的负责人,他也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之后我们向他咨询了纪念馆的历史,规模等基本信息,他也为我们一一解答。同样的,团队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对杭州革命烈士纪念馆的游客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5份,回收问卷52份,其中有效问卷51份。下面是调查的数据统计及分析:(1).访客的年龄段及性别统计结果显示,78%的访客为男士,仅有22%为女士。其中以小于40岁的壮年、青年居多,20岁以下的访客占55%。访客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家长或老师带队的青少年,可见人们还是比较重视革命烈士精神对青少年的教育意义的。(2).游客的政治面貌精选在调查样本中,共青团团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