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沟通人际沟通(一)什么叫人际沟通?(二)为什么学习《人际沟通》?(三)人际沟通、人际交流、人际关系(一)什么叫人际沟通?沟通:广义的沟通泛指自然界中信息的交流狭义的沟通主要指在社会生活中的人际沟通人际沟通:指人与人之间通过多种方式(语言或非语言)的交流而在心理和行为上发生相互影响的过程。(二)为什么学习《人际沟通》?两点:(1)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有沟通的需要,古代思想家荀子说:“人之生,不能无群”。(2)研究表明,在一个人成功因素中,智慧、专业技术和经验只占15%,而8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三)人际沟通、人际交流、人际关系(1)人际交流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种形态,一种方式。(2)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广义),以心理关系为主的一种显在的社会关系(狭义)。(3)a.人际沟通是人际关系发展和形成的基础;b.人际沟通是形成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相互间形成的心理关系;c.人际关系侧重于研究人与人沟通过程中的心理关系,而人际沟通侧重研究人与人之间联系的形式和程序。第一章人际关系的概述学习目标1.了解人际关系的功能。2.了解人际关系的特征。3.了解人际关系的类型。4.掌握护理人际关系概念、研究内容及意义5.复述护理人际关系的基本规范及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热得交往原则。6.明确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及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第一节:人际关系的概念及特征第二节:人际关系的功能及类型第三节:护理人际关系第四节:人际关系的发展与策略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一、人际关系的概念广义: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所有方面。狭义:人际关系是在社会实践中,个体为了满足自身的发展及生存的需要,通过一定的交往媒介与他人建立及发展起来的、以心理关系为主的一种显在的社会关系。(此定义包括三个方面)人际关系的三个方面:1、人际关系在彼此交往过程中建立及发展。2、人际关系由一系列心理成分构成,反映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的亲疏远近距离。3、人际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如何理解人际关系?相互认知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前提;情感互动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特征;行为交往时人际关系的沟通手段。二、人际关系的特征1.人际关系的互动性:个人性、直接性、情感性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精神及物质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及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交往双方的放映,是人际沟通的结构,表现为人们之间思想及行为的互动过程。2、人际关系的心理性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状态,而这种心理距离状态是由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所决定的。人际关系的好坏一般用心理距离来衡量。3、人际关系的明确性虽然人际关系多种多样,但每一种人际关系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明确的,如果相互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就无法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4、人际关系的渐进性人际关系的发展需要经过一些列有规律的阶段或顺序。如果人们之间的关系没有按照预期的顺序发展,就会引起其中一个或多个当事人的恐慌不安,从而阻碍人际关系。在人际交往中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急于求成。5、人际关系的多面性(多重性)每个人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知识结构、性格、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不同,必然会表现个性心理及行为上的多面性。6、人际关系的动态性人际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此期间无论是人海是人际关系都不可能停滞不前。相反,由于人在发生变化,人际关系也会随之发生变化。7、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人是有自然属性及社会属性组成的统一体。复杂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因素导致了个人的复杂性,二有两个以上的人所组成的人际关系将更复杂。人际关系的复杂性表现为交往动机、交往心理、交往方式等多个方面。一、人际关系的功能第二节人际关系的功能及类型2.社会性功能净化社会心理气氛,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空间提供信息、调节情绪增进团结增强合力,优化群体的整体效应,提高效率1.人际关系的个体功能发展健全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调节促进个人社会化增进身心健康促进行为改变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与周围现实关系的认识,并由此对自身的一切思想、行为与潜力所采取的自觉态度。健全的自我意识是自我完善的最重要条件。自我意识是在人际关系中发展和形成的:(1)自我意识的评价依靠人际关系(2)自我体验依靠人际关系(3)自我调节受人际关系的影响(1)发展健全的自我意识:人只有通过人际关系,才能掌握特定社会环境的语言,并从中了解及获得社会知识。通过与他人交换意见、思想及感觉,增加增加的社会知识及能力,接受并履行相应的社会行为规范。(2)促进个人社会化:通过人际间关系的建立,特别是关系双方的沟通,人们可以述说自己的喜怒哀乐,促进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加个人的安全感,消除个人的孤独、空虚情绪,化解人的忧虑及悲伤,从而使人精神振奋,维持正常的精神心理健康。(3)增进身心健康:人在交往过程中,彼此相互作用,相互模仿。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会对另一个人的行为起很大的暗示作用,从而促进其行为的改变。(4)促进行为改变:人际关系的社会功能:1、净化社会心理气氛,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空间。2、有利于提供信息,调节情绪,增进团结。3、增强合力,优化群体的整体效应,提高效率。二、人际关系的类型1、根据交往发展的缘由分类(1)血缘关系:家庭关系、亲属关系、姻缘关系(2)地缘关系:邻里关系、社区关系、城乡关系(3)业缘关系:同事、同学、主客关系(4)泛缘关系:朋友关系、路人关系第二节人际关系的功能及类型二、人际关系的类型2、根据人际关系的控制程度分类(1)互补性人际关系(2)对称性人际关系(3)平行性人际关系二、人际关系的类型3、根据人际需求分类(1)包容的需求:相容-主动,相容-被动(2)控制的需求:控制-主动,控制-被动(3)感情的需求:感情-主动,感情-被动二、人际关系的类型4、根据人际关系的倾向分类(1)合作型(2)竞争型(3)应酬型(4)混合型二、人际关系的类型5、根据人际关系的发展程度分类(1)亲密型(4)维持型(2)团结型(5)冲突型(3)和睦型(6)决裂型人际关系的心理距离-4级-3级-2级-1级零级+1级+2级+3级+4级宿敌劲敌冤家对手过客初次相识普通朋友好朋友知己二、人际关系的类型6、根据人际关系存在的过程及状态分类(1)维持时间长短分:持久型、短暂型(2)发展速度的快慢:急速型、缓慢型(3)变化的大小:平稳型、波动型(4)在关系主体之间的交往频率上:频繁型、间歇性(5)在关系主体之间交往的前后变化上:先好后坏型、先坏后好型一、护理人际关系的概念护理人际关系:指临床诊疗康复和预防保健活动中所形成的病人、保健对象(及其亲友)与护理人员(及其所属单位)之间的人际关系。第三节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二、护理人际关系的类型1、护患关系(1)技术性关系(2)非技术性关系2、护理人员与其他医务及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1)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2)护理人员与医师之间的关系(3)护理人员与医技科室人员的关系(4)护理人员和行政后勤管理人员的关系3、护理人员与相关社会人员之间的关系三、护理人际关系的特征(一)专业性(二)时限性(三)多面性(四)复杂性(五)协作性(六)公众性四、建立良好护理人际关系的意义1.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效率2.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健康服务氛围3.有利于陶冶护士的情操4.有利于贯彻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5.有利于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五、护理人际关系的基本规范1.同情体贴,热情负责2.尊重人格,平等待人3.诚实谦让,文明礼貌4.竭诚服务,不谋私利5.实事求是,不弄虚假6.恪守信誉,保守秘密一、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一)人际关系的发展1、定向选择阶段2、情感探索阶段3、情感交流阶段4、稳定交往阶段第四节人际关系的发展与策略(1)是确定交往对象的心理阶段。(2)包括对交往对象的注意、选择、认同及初步沟通等多种形式的心理及社会活动,是人际关系的起步及准备阶段。(3)双方人际状态是从零接触状态过渡到开始注意的定向阶段(4)双方由彼此无关,到开始察觉到对方的存在,相互注意对方,并选择对方作为知觉及交往对象。(5)这种定向选择反映个体的需要倾向、兴趣特征及个性心理特征。一般只有当对方的某些特征能引起个体的共鸣时,才会引起注意,将对方纳入到知觉的知觉对象中。(6)此阶段是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的前提。1、定向选择阶段:(1)是双方在进一步的接触中寻找共同的心理领域,形成初步情感联系的过程。(2)注意逐渐转向情感探索、情感沟通的轻度心理卷入阶段,双方开始建立初步的心理联系,从角色性的接触发展到探讨彼此共同的情感领域。(3)未进入对方的私密性领域或隐秘敏感区。(4)双方可以友好相处,但没有情感上强烈的吸引力。一般许多人际关系终身会停留在这阶段。2、情感探索阶段:(1)是交往双方在建立信任感的基础上具有较深情感卷入的交往过程。(2)逐渐产生了情感上的依赖和融洽,标志着人际关系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双方人际安全感及信任感已经确立。(3)双方心灵上有较多的相交,彼此间的沟通设计更深更广的领域。(4)尚未达到两心如一,难分难舍的程度,情感依赖性大,而共同的认识不足。3、情感交流阶段:(1)是情感交流进一步稳定深化的阶段,是人际关系的最高层次。(2)具有深度的情感卷入。(3)彼此间建立了稳固的信任关系。(4)双方不仅有共同的活动,强烈的情感依赖,而且在观点、态度、志向目标上趋于一致,并有情感上的高度共鸣。(5)相互吸引为知音。(6)一般仅限于至交、爱侣等少数亲密的人际结构中4、稳定交往阶段:1、分歧阶段2、收敛阶段3、冷漠阶段4、逃避阶段5、终止阶段(二)人际关系的恶化过程(1)以双方的共同情感逐步消失,差异逐渐显现为特征。(2)分歧正是情感消失的开始。(3)分歧意味着双方集中关注点扩大,人际关系开始疏松,心理距离不断增加,彼此接纳性下降。(4)一般人际关系的差异来自个体间的态度、意见、兴趣、行为、个性及朋友、亲人、同事等诸多与自我属性相关的部分。(5)双方交流互动减少,在知觉及理解上感到难以准确的判断对方。1、分歧阶段:(1)双方沟通减少,说话会高度注意、高度选择,并力图减少彼此的紧张和分歧。(2)双方表面仍试图维持良好的关系。(3)交往更加谨慎,试图回避一些危险的话题,使交流更受阻,问题逐渐积累,任何话题都可能成为关系恶化的导火索。(4)如果第一阶段的问题没有解决,导致双方较长时间以回避、收敛的方式交往。2、收敛阶段:(1)以一方或双方的冷漠为特征。(3)交往的一方将彼此的关系视为一种负担,在心理上出现压力感,并伴随交往活动出现一系列的痛情绪体验。(4)人际双方开始放弃增进沟通的努力,关系逐渐冷漠。3、冷漠阶段:(1)以关系双方的逃避及疏远为特征。(2)关系的一方在痛苦情绪基础上,进而产生对双方人际关系的反感甚至厌恶倾向。(3)从冷漠开始的人际关系转为疏远的具体行为,并渗透到彼此关系的各个方面。(4)双方的关系又回到了人际关系的初始阶段,形成了远距离甚至是零距离的接触状态。(5)双方的所有表现已表明人际关系难以维持。4、逃避阶段:(1)以人际关系的结束为特征。(2)双方完全失去联系。(3)双方将相互间的关系视为一种强加的额外负担,对关系的任何想象都会产生焦虑、烦躁不安、痛苦等负性情绪,并将这种关系的厌恶情绪完全付诸于行动,千方百计的终止关系。(4)关系的终结信号首先是向对方传递保持距离或在身体及心理上建立起不沟通的屏障,各自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将差别作为终结的唯一理由。5、终止阶段:二、人际关系的交往原则(一)交互原则:强调人际关系行为倾向的相互对应性(二)互利原则:在人际交往中,关系主体的双方都能得到一定的精神或物质利益,满足各自的身心需要。(三)自我价值保护原则自我价值自我价值保护第四节人际关系的发展与策略(四)情境控制原则(五)信誉原则:在人际关系中讲求信誉,遵守诺言(六)相容原则:将心比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大事清楚,小事糊涂第四节人际关系的发展与策略三、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1、孤僻心理:不热心与人相处,沉默寡言,内心封闭自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