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白居易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西湖景区一下景点构成。一山(孤山)两堤(苏堤、白堤)三岛(阮公墩、湖心亭、小瀛洲)十景(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花港观鱼、苏堤春晓、双峰插云、三潭印月)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明末山阴人。明亡后隐居,著述。著有《西湖梦寻》《快园道古等。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平述。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检查预习:毳()衣雾凇()沆砀()()铺毡()打更()......cuìsōnggēngzhānhàngdàng崇祯zhēn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余拿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砀hàng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中影子,惟长堤dī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è,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余:我。俱:都。绝:消失。是:这。拥:围裹。惟:只。一:全。芥:“叶”。而已:罢了。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往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翻译课文..明崇祯五年十二月,我正住在西湖边。下了三天大雪,湖上人影、鸟迹全无,寂静的什么声音也没有。是日,更定日,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有两三粒而已。.......这一天,初更以后,我划一条小船,裹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沿途之见大雪覆盖湖山,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上下全是一片白色。湖上较清晰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上二三个微粒一样的人影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nán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焉:哪。得:能。强:尽力。强饮:痛饮。其:他们。客:客居。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来到湖心亭,竟然看见还有两位游客,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见到我,他们喜出望外,说:“在这个时候,在湖上怎么会碰到你这样的人呢!”随即拉我共饮。我很高兴,硬喝下三大杯而后告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下船时,船夫自言自语地说:“别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1“看雪”的时间是?地点是?2写雪大的句子是?写冬雪寒冷威严的句子是?(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余往西湖)“绝”:消失,只从听觉上表现冬雪的威严.3写“余”去看雪,什么时间去的?(更定矣)指夜深人静之后,作者独舟去看雪.4写湖心夜景其总的印象是()特写景物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堤亭舟人,痕点芥粒全景广漠特写渺小5来到亭上,看到了什么?()人6那人对我的态度是()拉余同饮热情好客充满惊喜7我的态度是()余强饮三大白硬喝下因为偶逢知己而无限喜悦8舟子对作者的评价是哪个字?()痴为什么?(有独自冒寒看雪的雅兴和孤寂的情怀)看雪寒夜独舟环境:湖中人鸟声俱绝景人全景——广漠特写——渺小炉旺酒沸拉余同饮(大)(小)(热)(冷)情景对比情景对比(孤独)(巧遇知己)抒发:怀恋之情隐逸之趣朗读课文,讨论写法,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1、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说说景物的特点及描写手法。2、找出能文中体现出作者游湖看雪心境的词语,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雪景描写:3、这个张岱啊,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痴”人。大家再自由读两遍,咱们讨论一下,他哪些地方表现出特别的“痴”了?4、孤独的张岱,去湖心亭看到了怎样的雪景呢?请读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前一句和后一句所描写的雪景有什么不同?5、三个“与”显得拖沓,应去掉,你认为呢?不能去掉,三个与字显示了天空与云层山峦湖水混朦一片,举目皆白的天地苍茫的景象。痴行6、“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改成“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好不好?为什么?借这缩小的量词来表现人、物的渺小,与苍茫浩大的天地形成对比,寄托了作者的人生渺小的感叹。7、我们笔下的雪景:“雪来了!她憋足了劲地下,纷纷扬扬的大雪漫天飞舞,悄然无声的下;细小的似棉絮,大片的像鹅毛,她们随风飘舞,奔跑着,旋转着,一刻也不停。”比较一下,这段描写雪景的文字和张岱写雪景的句子有何不同?像张岱这样用简练、直白的手法写景写物的人还有很多。如:清朝的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zūn酒,一人独钓一江秋。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作手法叫白描。8、张岱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天地之浩大苍茫,人物的渺小轻淡,人似乎完全融入天地之中,真是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妙境。张岱在自然中如此忘情,表明他对自然有什么感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景)作者写景采用白描手法,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不作丝毫的修饰,而是朴素的再现,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将事物的神韵展现了出来。1、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说说景物的特点及描写手法。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采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写作中是一种描写的方法,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在写作上: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简练朴实的文字,只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方法。•不施浓墨重彩,不加烘托渲染.少用形容词,和修辞,只抓住描写对象与众不同的地方,作如实的交代。奇景上下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独—与众不同喜—知己之乐痴—醉情自然雅趣湖心亭看雪白描抒发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同时天涯遇知音的喜悦又化解了作者心中淡淡的愁绪。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描写手法《湖心亭看雪》白描手法,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烘托手法,景为人设。表达情感《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你心中的雪景是什么样的呢?描写手法表达感情《湖心亭看雪》白描清高自赏淡淡愁绪《江雪》烘托怀才不遇的孤独感白描手法写人“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的眼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鲁迅《故乡》“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唐弢《琐忆》写景是游记的表现重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景物最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含情。本文写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点,作者以他准确的感受体会到简单背后的震撼力,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景物因此有了内容。叙事是行文的线索,须用俭省的笔墨交代,如文中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交待了作者的游踪。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由从景的角度写景转变为从人的角度写景,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人的参与,给有可能显得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而人与景的融合,正是本文的特色。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有读者认为柳宗元是个钓鱼迷,不然怎么会写大雪天独自钓鱼呢?那他到底是不是痴迷钓鱼呢,清朝的朱字荆却读懂了他的心境,他有文写到:寒江鱼伏,钓岂可得,此翁意不在鱼也。如可得鱼,钓岂独翁哉!明显可以看出柳宗元之意不在鱼。那张岱雪夜出游意仅在于雪景吗?9、清高孤傲、痴迷自然的张岱寒夜去看雪,万万没想到会碰到像自己一样的人。他们这一相遇,心情如何?10、问姓名答地点是何道理?痴心(思念故国)11、不是知己吗,为何不互留姓名?他只愿融入自然中,和自然为友,而不愿进入世俗的生活,这就表明张岱的孤高情怀和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高雅之趣这样看我们现在来看最初我们发现的那个矛盾,是张岱数不清楚人数吗?是张岱一不小心犯了一个可笑的错误吗?如何理解“独”字?“独”字不仅写出了数量,更写出了张岱与众不同的心态与情趣,反映了作者的孤傲清高的性格。研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一处前后内容明显矛盾的地方,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独往湖心亭”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2、同学们再继续找一找,文章中哪一个字最能概括张岱的为人?“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高雅之趣。“痴”观痴行赏痴景品痴心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高雅之趣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他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清兵南下后,他深感国破家亡的沉痛和悲愤,“披发入山”,表示对清统治者的不满与抗议,尽管布衣素食,甚至到了“断炊”地步,也不后悔。抚今追昔,颇有“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之感。于是他以追忆的方式,写成《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以及记录明代史事的《石匮书》,其文多缅怀往昔风月,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痛和沧桑之感,以寄托故国之思。练习题1、作者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3、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如何理解“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这句话?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喜悦之情,特别是“强饮”表现了作者豪迈的心情。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赞,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古代文人,他们在现实中被压弯了腰,透不过气来,于是,只有在大自然中来舒展自己。他们宁愿自己是山是水是树是花是草是一朵云是一片冰。他们寄情于山水,在山水中来寻找心灵的依托。雪是其节,冰是其志,苍茫天地是其归宿,凌寒独立是其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