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非主流?请不要百度,如果你真的不幸进到了百度百科非主流词条,记住一件事,点开历史版本,然后仔细观摩激烈的斗争历史。那是商家营销它的非主流品牌的斗争,那是炒作商操纵小白僵尸的阵地,那是某网络家族吸引会员的首选,那是恶搞讽刺的绝佳位置。本文从反非主流的角度来阐述非主流,为你全面理清易混淆的概念,展示非主流备受诋毁的特点。由于文章很长,列几个问题,带着问题读更快:非主流跟视觉系什么关系?两者特点?EMO是?反非反什么?快速导航一.非主流定义二.非主流时间线三.网络家族四.模仿Visualkei?五.跟哥德次文化关系?六.普遍的青少年次文化现象七.反的是语言系八.反的是视觉系,去性别化九.反的是自恋大头贴,裸露做作十.反的是畸形抑郁悲伤,颓废自残十一.大笑话之:非主流天王杨诚俊十一.非主流的反抗呢?一.非主流定义这里的“非主流”不是指简单语义上“主流”的对立面,是指一种亚文化,是特定时期某些80-90后的穿着,喜好,行为方式等。网路上我们认定谁属于非主流,一般依据什么?外形特征是吧!瞧一眼照片,瞬间雷到,那么你可能就认为此人非主流。而此人属不属于非主流,并不是你一人说的算,于是传播,围观,求鉴定应运而生,最后众口一致,狂喷不已,那他就算是非主流了。注意一个问题,当非主流刚出现时,如引不来关注,也没有人围观争议,那么说明多数人已经接受认可,也即纳入主流。哪天我们不在争论“非主流”了,要么是“非主流”已纳入主流,要么是“非主流”已死。还由于非主流自身不会认为自己是非主流,所以我认为非主流最确切的概念由反非主流来定义更为精准,争论的焦点即为非主流,唾骂最尖锐的观点即为非主流最显著差异于主流的特征,争议最火爆的时候即为最辉煌的时候。二.非主流时间线2005年3月Qzone推出,于此同时《劲舞团》大陆开服内测,这两件事,成了后来非主流的主要应用和阵地。上图曲线就很明确的展示了两条曲线的吻合度。其中QQ空间的推出,决定着非主流的走向。籍着qq庞大的用户群,qq空间迅速风靡网路,年轻态的SNS得以推广,在青少年中备受欢迎。追求酷炫,个性的空间也是由年轻人带起,各种代码站,PS图,非主流文字,空间模板,互踩联盟,刷人气挂等应运而生。追求个性酷炫不单是90后的专享,对比当时大学生实名注册的校内网,就不难发现,那里一样花哨,一样追求酷炫。甚至很少国人玩的Myspace也是如此。SNS的特点就是要人展示个性,拉圈占地。非主流的发展,也正是在此运动中,迎合众多年轻人的一股潮流。各种非主流的网络家族,从社交上满足你人气需求,从视觉上满足你个性酷炫需求,从心理上满足你结群认可需求,这些都是促使非主流迅速风靡的内因。至于非主流本身代表什么?年轻人才懒得追问,不满足操蛋的学校,难道网路上都不能获取认同,是不是?后来网路非主流的现象,由于某些人群古怪的造型,才引起了人们广泛讨论批判,并把此现象带到90后身上,这至少是有一定代表性的。再回顾上图曲线高峰,2008年,80后与90后展开了一场“非主流”争论。起因是一系列的视频,如现实的事件:Youku视频《因为非主流而被打》。还有网友制作的视频:《蠢爸爸反非主流新闻联播》,《80后小资MM笑谈“你全家都是非主流”》(注:最初原视频已删)。而后在回击:《非主流新社会精英反击80后裹布女》当中掀起。【详细请参:“非主流新文化运动”始末。】7月,由于《劲舞团》突然宣布“提倡主流文化和主旋律”,反对“非主流”和“火星文”。致使搜索达到最高峰。无论2008年的争论如何,打击面都是巨大的,把非主流扩展到大多数的90后,此类视频还引发了一连串的模仿暴打非主流文体,还有一些恶搞歌曲:反非主流之歌,无数的PS照片。2009年,一向以猥琐著称的MOP,抛出了众多幽默讽刺的著名反非事件,使非主流人群一如既往的耀眼夺目。请往下看,标题八,九,十的反非事件。反非阵营是巨大的,各种反非主流吧,(Q吧)反非联盟处处皆是,网络暴力经常发生,如组队爆非主流qq空间等。非主流争议仍将持续中。三.网络家族要理解非主流,不能不谈网络家族。玩过网游的人对家族都不会陌生。大多数的网游,你要是没加入个家族,帮会,工会之类,简直是没法混下去的,拉帮结派,分享资源,划分势力都是家族才有能力完成,群劈,洗城,霸服经常发生,你不得不投靠个帮会,有帮会罩着,才好游戏。家族跟懒散的组队有什么区别呢?顾名思义,家族自然有族长,族规,分辈份,统一的姓。网络家族也是按此操作。与那些以兴趣汇集成的网络圈子有点不同,非主流网络家族在组织上是十分严密的,发展起来有点像《浪潮》描述那样,迅速,貌似个性,其实相当去个性化,统一是必须的,而后发展成偶像崇拜。非主流很在乎榜单,像qq空间排名,360圈型男女榜,51空间等。所以非主流家族主要影响占据着,年轻态的SNS,论坛贴吧,门户,fans阵地。非主流家族一般以视觉,空间代码,游戏联盟,PS等为招牌,吸收成员,通过Q群等组织扩张交流。通过搜索引擎,你会经常发现各类“网络家族”排行榜,如下表:名次(仅供参考)网络家族名称谷歌搜到的条目数1杀马特9,640,0002Smile家族1,500,0003残血家族299,0004H.B.集团459,0005清诱家族11,500,0006邪势力の家族394,0007諻謿╱/.家族6,4508_瞳祭閣’家族6,4909M.冥謿ㄨ家族3,74010韩流界家族372,000以排名考前的杀马特和残血为例,我们再来认识下家族的特点。有时候我都怀疑创始杀马特的人比传销的都牛逼!它们有组织,有纪律!能迅速抢占所有小白据点。首先是初期宣传,拉人,造神:视觉为先,阵营统一,吸引注意。创始人,一定要大力宣传,包括族长级人物也要选好。树立风格,抢占排行榜。入会:比如残血的吸引入会手段:注册成功后,然后你就可以免费拿取本家族社区(因为本社区所有模块地址都是要注册会员才可以拿到的)所有模块的地址啦~,让你的空间漂亮起来~组织管理审查:下图为杀马特的规章成员人数:非主流家族人数众多,例子可参残血的网站,几百个Q群:残血家族群网,残血QQ空间社区。我还到杀马特的QQ风云榜截了张图,人数雷惨了,数字虚的吧:收入:在杀马特家族官网了解到,可花钱买推荐,靠拉票拉流量,广告等获利。现在搞红一个家族的,多是网吧或公司所为,靠此带动品牌,拉流量,赚人气,然后再想尽办法从中获利。也许里面还有更大的收益产业,要不网络家族怎会如此繁荣,怎会有人不断去做。像这些网络家族,内部搞蛊出什么流派,某某魔系,高层出走自创门派的,太狗血不细查了,看得乏味无意义。我也没给杀马特配图,珍惜眼睛。总之家族是庞大的,有组织的,讨论非主流时不容忽视的。四.模仿Visualkei?Visualkei(视觉系)这词来源于日本视觉系摇滚祖师爷XJapan口号:“PsychedelicViolence:CrimeofVisualShock”(迷幻狂乱:视觉震击之罪)里的VisualShock。由于视觉系装扮对乐迷很有吸引力,许多女生都会在演唱会模仿她们喜欢乐队的装扮,因此视觉系随着视觉摇滚乐队在日本得到发展。非主流们宣称他们是模仿的视觉系,玩的是视觉系,其实他们不了解。有的还把VR也当做视觉系,VR是指visualrock(视觉摇滚),而众多的非主流根本就不是摇滚乐迷,甚至都不玩音乐。再看日本视觉系的一些特点:1.画黑眼线,假睫毛2.把头发染成不同颜色3.混合朋克和哥特着装4.多套几个环非主流从中模仿到了一些特点,但丧失了美得感受,也没有自己的文化。用句话讲,不是哪张杯罩都适合你,得看你有没有那个size。这就是生搬硬套的绝佳例子。在日本,绝大部分视觉系乐队都是男性,加之发展出的装扮越来越女性化,妖艳化,所以也受到众多的贬损。视觉系经常遭人们混淆,像cosplay是不能称为视觉系的,模仿ACG里的人物才能称上cosplay。而各punk,goth,lolita的造型也不属于visualkei,那么你会问如何区别呢?你只要记住以上的视觉系特点,加上最重要一条“去性别化,显双性化”就可以了。非主流就是学到了这点,学活了这点。例子参下图:看到视觉系去性别化的装扮了吗?有男人味吗?没看出来?我靠,瞟到最右边着吊带袜的小受,身都酥了。如果你还是不明白,我再赐张图,你能分清VR的男女吗?这就是双性化特征,非主流模仿到了。五.跟哥德次文化关系?哥德次文化(Gothic,又译哥特)是什么?既然是次文化,当然由哥德文化衍生出来,那些模仿传统歌德形式的各类型次文化,都能称之为歌德次文化。像哥特建筑,哥特字体,哥特文学等,这些都是早期塑造哥特风格的形式,如此庞大根本无法介绍,所以谈次文化,只能从视觉入手,那是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艺术家MeganBalanck将哥德按视觉效果的类型分为二十一种:(1-7)(8-14)(15-21)传统歌特自信活泼歌特金属党歌特浪漫主义歌特消沉歌特吸血鬼哥特赛博歌特死亡摇滚歌特EMO哥特恋物歌特蝙蝠宝宝歌特怪胎哥特嬉皮歌特上班族歌特Gothabilly日本歌特维多利亚歌特夜总会哥特铆钉头/工业歌特中世纪歌特蒸汽朋克哥特显然,划分这么多类型是哥特fans才会做的,而任何汲取了哥特艺术养分的类型,都能将它们涵盖一起。那如何确切区分谁属于哥特次文化?哥特的流派细分,并没有掩盖它们的共同特征,我们就靠识别共同特征了解哥特,区分哥特。视觉特征:吸血鬼,红黑,深色系,黑眼影,死亡气息,恐怖,怪诞,很少打钉,银饰典型装扮特征如下图:这里有一点必须强调,虽然哥特看起来黑暗,但哥特精神是非暴力的,也没有自残一说。非主流们常常混淆,拿自残,血等充当哥特,认为吸血鬼见血兴奋乃想到自残,这是十分愚蠢和伤害自身的事情。吸血鬼文化影响根本无自残,它真正发展出来的次文化是SM。如下图:演变是越来越性感的装束和sm文化,自残的请不要站到此队列,包括受非主流追捧的ck沉珂。哥特无自残文化。还有一个经常被人混淆的是哥特洛丽塔,它是由传统的歌德—现代版—发展到日本结合Lolita的版本,视觉上就是以红黑为主的蕾丝膝裙。现在你能很好区分哥特和视觉系了吧!两个都打扮成黑色系时,那个不男不女的定是视觉系。综上,有可能哥特造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非主流,但非主流并非属于哥特。因为从流传的影响上看,是哥特首先影响了华丽摇滚,然后才产生视觉系摇滚,最后才有视觉系。非主流跟哥特毫无瓜葛。六.普遍的青少年次文化现象你会问上面提到的跟非主流有屁关系,对,嘛关系都没有,绝大多数人是看到别人玩,朋友玩,自己也跟着玩,而不至于落队,显得out了。这其实才是普遍的青少年次文化得以发展的根源。非主流也是青少年次文化现象中的一员,虽然以山寨成分为主。到处都有这些青少年次文化现象,以下就是两个实例:1.MK人(picvia)MK是指旺角(MongKok),而“MK人”并不是特指旺角的人。由于旺角是香港的潮流地,那些盲目追随潮流,又不得其意,整得不伦不类的人,称其为MK人,是贬义。MK人的着装叫MKlook,作为一个名词,指一群14-25岁的青少年,有独特的衣著文化,并在香港有一定的影响范围。香港网络大典这么形容mk人的特征:1.经常穿著过小的奇怪服饰2.身裁瘦弱却扮大支3.纹身4.吸烟5.性格暴躁6.自创潮语、缩写7.愤世嫉俗的价值观反MK主义哪代的非潮流青少年不是面对着汹涌的口水成长起来,MK人的贬义其实就是反MK者贴上的标签,身为MK人肯定不自知,争论随之而来。wiki上这么说:香港的主流价值观不太接受MK主义,而反MK主义就是另一个极端。反MK主义者会认为MK人完全不能接受,MK人任何的举手投足均被反MK主义者视为厌恶性之行为。尤甚者甚至以符号学作为判断MK人与非MK人之严格介定,如部份反MK主义者声称染发为不能接受之MK行为,或将任何穿耳环之男士均视为MK等。追根究柢MK文化与反MK主义均为社会新旧价值观不协调所产生的价值观冲突,社会人士应多加注意以作多方面协调。更有部份人带贬抑性质地以MK人统称他们,指责他们贪慕虚荣或只爱盲目追逐潮流,并且归类他们为无所事事的不良少年,言行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