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第二单元整体解读、要素细化、教学规划人文主题与文本阅读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革命岁月”,编排了四篇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四篇课文分别是毛泽东的《长征·七律》、沈重的《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和王愿坚的《灯光》。从导语页可以看出,学习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要能跟着课文讲述的故事“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要“了解课文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前者是要通过课文学习渗透的思想教育主题,后者是本单元要落实的阅读训练要素,也就是单元重点阅读学习目标。“了解课文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这一阅读训练要素有两个关键词,一是“点面结合”,指名了要从课文中了解的表达方法,一是“场面”,指名了方法应用的对象。“点面结合”是文章写作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一般用于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当中。“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既有整体,又有局部,就能表现出人事景物真切的形象状态,将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场面”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有五种解释,其中第2种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由人物在一定场合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情景”,第4种是“泛指一定场合下的情景”。本单元阅读训练要素中的“场面”,可以理解为包括这两种意思。在文章写作中,还有一个常用概念“场面描写”,一般解释为“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从这些解释中可以看出,“场面”是发生在“一定场合下”的,是可知可感的有画面的情景。之所以用上面一大段话来理清“点面结合”和“场景”这两个概念,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单元课文落实单元阅读训练要素。一般情况下,单元内的选文都可以直接对应阅读训练要素的落实,但也有特殊情况,比如本单元中的《长征·七律》。这首七律,首、颔、颈、尾,起承转合,是很容易看明白的,其中首联是概括描述,颔、颈两联是有匠心地承接“万水千山”和“不怕难、只等闲”,选择描述了几处难以翻越的山和难以渡过的水是如何“只等闲”的,尾联既是对颔、颈的进一步承接,同时又与首联呼应,给人一气呵成的痛快感觉。诗中有长征征途中关键事件的描述,却没有“一定场合下”具体情景的“描写”,所以,也就不能用“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来分析诗歌的写法。有人将首联解读为“面”的描写——实际上是抒发诗人内心的豪情,将颔、颈、尾解读为“点”的描写——实际上都没有“描写”,这是十分牵强的。教师解读文本,一定要尊重文本事实,不能牵强,不能误读。对《长征·七律》的误读,大概是受单元阅读训练要素的影响。所以,使用统编版教材,既要重视“语文要素”,抓住“语文要素”,认真落实“语文要素”,但也不能被“语文要素”所困,不能教条,不能“唯要素是从”。《长征·七律》,不是为落实“了解课文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这一阅读训练要素服务的,除了以诗歌的方式学好这首诗,主要是为落实“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中”这一人文目标服务的。落实“了解课文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这一阅读训练要素,要利用好的是《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三篇课文,尤其是《狼牙山五壮士》和《开国大典》。《狼牙山五壮士》中的场面描写,主要有痛击来敌、顶峰歼敌和舍身跳崖三个。以“痛击来敌”为例,先描写的是“面”,即五个战士痛击敌人的概况: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般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接着描写的是“点”,即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等细节,对五个壮士逐一描写,生动地展现各自不同的特点。这种点面结合,使得英雄的群像和个体的形象相互映衬,互为补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开国大典》中点面结合的写法相对丰富复杂一些,如写“典礼”,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一连串场面,这些场面,有的重在“面”,有的落在“点”,“点”集中在毛泽东主席身上。“阅兵”这一场面,先用的是介绍性的语言介绍组织情况,然后用一句话写“面”:“受检阅的部队就由聂将军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接着特写各个方阵,这是“点”的描写。最后,又落到“面”的描写上:“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流动。”结构上,先面后点再面,效果上,以面衬点,表现出阅兵式的壮观和震撼。《灯光》是一篇叙事散文,“点面结合”的写法,集中在对那次战斗的描写中。其中,对战斗场面的描写,是“面”;对“微弱火光”的描写是“点”,以面衬点,突出了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从整篇文章来看,这个“点”,还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郝副营长点燃的不仅仅是引导部队找到突破口的书本,点燃的还是他自己的理想。教师如果能联系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也会发现,关于“点面结合写场面”,只提到了《狼牙山五壮士》和《开国大典》,没有提到另外两篇课文。纵观统编版教材,关于场面描写的了解和体会,只有这一个单元以“阅读训练要素”的形式涉及了。虽然“点”在某些具体文章内容中,也可以看做“细节”的描写,但这里的细节,与写人的文章中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心情、精神面貌等的细节描写,不完全是一回事,所以教学时尽量不要与在五年级学习的,表现人物特点的细节描写联系起来,以确保学生能更好地聚焦“场面描写”。(能够联系起来的,只有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如果从“怎样把事物写清楚”的角度来看,从三年级开始,就有这样的阅读训练要素。描写活动,首先是要写清楚,再在此基础上考虑表达的策略,比如“点面结合”。这样细致思考后,就可以将阅读训练要素细化为单元阅读学习目标了——1.阅读有关“革命岁月”的诗文,感受革命者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知道“点面描写”是既注意整体面貌的勾勒,也注意局部细节的刻画,并将二者有机结合的一种描写手法。3.通过品读、勾画和批注的方法关注整个场面的描写和细节描写,从而体会点面描写既能整体感受又能突出个体特点。4.结合课文和相关资料,学习革命先烈的美好品质,进而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铸就坚韧向上、追求理想的品质。表达训练要素解读与目标细化本单元的表达训练要素是“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很显然,这个单元,是一个“读写结合”的单元,阅读训练要素与表达训练要素指向是一致的。写“活动”,五年级没有涉及,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记一次活动,把活动过程写清楚”。与四年级的相比,要落实的表达训练重点不一样,写出来的作品,带给读者的体验效果也不一样,四年级只是让读者看清活动的过程,这次要能让读者看到活动的场面和场面表现出的特点。这次习作,安排在“交流平台”的学习之后,会更有利于学生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下面是对表达训练要素的目标细化:1.结合本单元的阅读体验,回顾自己的活动经历,有用文字表达自己印象深刻的一次活动的意愿。2.习作时,把活动过程写清楚,把活动中印象深刻的部分写具体;写活动场面时,能够借鉴模仿《开国大典》等课中的方法——点面结合,既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把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写出来,语言描写时,能够用不同的词汇表达“说”;写出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主动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能从“活动过程是否写清楚、印象深刻部分是否写具体”等角度对他人的习作进行欣赏与评价;根据他人的意见,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口语交际训练要素解读本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演讲”,训练要素有两点,一是“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二是“演讲时利用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这次口语交际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初步的演讲能力,要激发学生对演讲的兴趣,要让学生感受到演讲价值和自己在演讲中的积极角色意义,所以要求不必过高,能围绕一个主要意思,把自己的想法、观点、期待讲清楚,语言比较流畅,语气语调有关注,态度比较大方,表现比较自然,即可。至于两点训练要素,教师在评价引导中,结合学生的具体表现,多做正面引导,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信心。要素的目标细化如下:1.能够根据文稿不同的情感基调、态度等,选择不同的语气和语调。2.演讲时,着装得体,目视观众,能有眼神交流。3.通过观看演讲视频等方式,学会运用停顿、重复和动作,来强化情感和重点内容的表达,增强演讲的表现力。教学规划板块一:整体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文主题(将“日积月累”融入学习过程中)将《长征》作为人文主题的开启,奠定人文教育目标基调。这首七律,首、颔、颈、尾,起承转合,是很容易看明白的,其中首联是概括描述,颔、颈两联是有匠心地承接“万水千山”和“不怕难、只等闲”,选择描述了几处难以翻越的山和难以渡过的水是如何“只等闲”的,尾联既是对颔、颈的进一步承接,同时又与首联呼应,给人一气呵成的痛快感觉。长征·七律》,不是为落实“了解课文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这一阅读训练要素服务的,除了以诗歌的方式学好这首诗,主要是为落实“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中”这一人文目标服务的。精心补充有关长征的资料,引导学生联结阅读过的有关长征的诗文,了解长征,感受长征精神,同时学习“日积月累”。板块二:学习后三篇课文,领悟点面结合的写法(将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第一题融入过程中)落实单元阅读训练要素。可以利用表格的方式,让学生梳理“勇歼来敌”“典礼”等部分的“点”和“面”,体会点面结合写法的作用。《开国大典》这一课教学时“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主要体现在“典礼”和“阅兵”。关于“典礼”写的最多的是谁?再判断哪些是点?哪些是面?写了一连串场面,这些场面,有的重在“面”,有的落在“点”,“点”集中在毛泽东主席身上。“面”在群众的表现上。“阅兵”这一场面,先用的是介绍性的语言介绍组织情况,然后用一句话写“面”:“受检阅的部队就由聂将军率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灯光》是一篇叙事散文,也是一篇略读课文。让学生快速默读全文,思考:作者怎样回忆了一件什么事?这位郝副营长哪些地方让你感动?朗读令自己感动的地方。可以让孩子畅谈“点面结合”的写法,集中在对那次战斗的描写中。其中,对战斗场面的描写,是“面”;对“微弱火光”的描写是“点”,以面衬点,突出了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从整篇文章来看,这个“点”,还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郝副营长点燃的不仅仅是引导部队找到突破口的书本,点燃的还是他自己的理想。最后让孩子们学习阅读链接,畅谈自己发现的点和面。板块三:融合“交流平台”,点面结合,写一次活动(将“词句段运用”第二题融入学习过程中)板块四:紧扣目标,写演讲稿,开展演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