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2019考研新传:批判学派的主要知识点-推荐文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法兰克福学派法兰克福学派是1922年由卢卡契和科尔斯首先提出与创办的,得名于它的诞生地——德国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大学社会学研究所。这一研究所是后来学派的组织基础,又称“社会批判学派”,主体机构是1923年成立的社会研究所。该学派与经验学派有着根本分歧,集成了德国哲学思辨传统,集中研究商业化体制下的文化工业以及资本主义的文化统治本质,属于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1.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都以宣扬人道主义异化论而著称)第一代:霍克海姆、阿多诺、马尔库塞、弗洛姆第二代:本雅明、哈贝马斯2.学派代表观点该学派认为,意识形态具有操纵、欺骗和辩护功能,这种观点集中体现在该学派代表人物阿多诺和霍克海默提出的“文化工业”理论中,该理论力图解释资本主义技术统治的本质。哈贝马斯被认为是该派第二代旗手,他的一系列著作揭示了当代传媒如何被注入商业模式、成为制造品牌舆论的工具,他将这个过程称为传媒的“再封建化”。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弥漫着精英主义和悲观主义气息,他们对现在工业文化的深刻批判,表现出他要担当文化救赎的使命,但这种批判仅囿于观念领域而导致实践方面的缺失。尽管法兰克福学派对西方国家文化工业进行了批判,并联系社会思想因素对其加以大量分析,但该学派无意于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及其秩序。二、英国文化研究学派1.学派由来这一学派也称为“伯明翰学派”因其大本营设在伯明翰大学而得名,文化研究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成为“意识形态研究”。该学派是传播学结构主义符号—权力学派中有影响的重要分支学派。20世纪50年代新左派掘起部分开拓了文化研究的空间。媒介文化与亚文化的发展亦成为20世纪60年代文化研究的重要脉络,70年代女权运动及新右派的兴起,对文化研究产生了直接影响。80年代,撒切尔保护主义的盛行,引发了这一学派对种族问题的思考。而到了90年代,*运动登上历史舞台,“同志研究”驱使文化研究再次将研究领域扩展。2.研究方法与内容(1)研究方法:文本分析(textanalysis)和受众调查。由于社会学者的加入,文化研究学派也吸收了实证方法,最突出的是“民族志”的受众研究。(2)研究内容:文化研究学派讨论最多的是“再现”问题,在区分“再现”过程中的真理与谬误,现实与虚构等要素时,形成了二元论的研究倾向。文化学派揭示了大众传媒的利益、意识形态以及受众符号解读的多样性和相对的主动性。3.主要观点(1)大众传播是资本主义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定社会关系、行使政治权力方面发挥重要的意识形态功能,并具相对独立性;(2)大众传播可分为两部分,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前者是“符号化”“赋予意义”的过程,后者是符号解读的过程;(3)讯息符号和一定的价值或意义体系结合在一起。大众媒介的符号化活动,本质上按照支配阶级的价值体系为事物“赋予意义”;(4)受众的符号解读不完全被动(优先式解读、妥协式解读、反向解读或对抗式解读)。4.代表人物代表人物:霍尔、莫利、费斯克。他们的研究都直接延用了阿尔都塞、葛兰西的意识形态理论,可以说意识形态学说为文化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1)意识形态霸权理论:霸权是支配阶级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维护自身利益而行使社会主导权和文化主导权的能力,实现的手段不是通过直接的高压政策,而是通过决定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方向(意识形态),使被支配阶级对现有权力结构和社会关系产生认同(社会合意)和从属意识。(2)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德国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旗手。《公共性的结构转换》《传播行为理论》:主张通过改善“传播的合理性”实现社会变革。资本主义追求的是一种“工具合理性”(扩大对自然的支配和操作能力,强化社会的支配结构和支配关系,导致人的异化),提倡“综合的合理性”(通过扩展没有支配和强制的传播关系来改革社会),建立基于“理性合意”的新型社会关系。此理论有普遍主义和*主义色彩。(3)S.霍尔、D.莫利反对简单的“经济基础还原”论,主张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出发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大大众传播。(阿尔诸塞:大众传媒是从事“合意”的生产和再生产的“国家意识形态装置”,对“文化研究”有重要影响;霍尔等:大众传媒有一种“赋予意义”的独特功能,因此能作为“国家意识形态装置”从事“合意”的生产与再生产)。(4)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斯图亚特·霍尔1973年写的《编码/解码》,分析了传媒产品制作、发行、传播、消费和再生产的四个阶段的生产程序和形式,以及存在条件。霍尔认为,传媒扮演着意识形态的角色,传媒产品生产的四个阶段相互联系,并受制度权力关系的制约。这个思路后来成为批判性分析电视传播的理论前提。霍尔还提出受众对文本的解读有三种方式,即:优先式解读、妥协式解读和对抗式解读。受众分别以此与文本制作者对文本赋予的意义进行“意义空间中的阶级斗争”。三、政治经济学派1.政治经济学派由来这一学派是英国影响较大的一个西方马克思主义分支。传播政治经济学派传承了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的学术精髓,试图将传播现象放在更广泛的历史、经济和社会背景下来研究,探讨媒介和传播系统如何强化、挑战或影响现有的阶级与其他社会权力关系。其代表是英国李斯特大学大众传播研究中心的默多克、戈尔丁、威斯特加特等。2.政治经济学派观点与研究不足(1)政治经济学派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观点,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主要研究两个方面的问题:传播体系所有制结构、传播媒介市场约束力运行的方式。该派学者认为,应将传播机构视为经济制度的一部分,所以它和政治制度联系紧密,为了扩大传播媒介市场,传播媒介需要传播多种不同的信息内容,这取决于传播媒介的拥有者和决策人的经济利益。政治经济学派偏重于剖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垄断化的传播体系及其带来的社会后果,集中研究传播媒介作为一种经济形式如作为产业的形式,并由此延伸到信息内容的分析,提出传播媒介也在“制造受众”的看法。(2)研究不足:研究传播媒介的经济结构有余,涉猎传播理论与思想不足,试图从所有制关系和经济结构上来揭示资本主义大众传播的内在矛盾和制度的非合理性,如同缘木求鱼,从这派研究方法上来看,他们普遍对市场调查测定过于迷信,而市场测定本身相当复杂,这也制约了他们的研究视野,很多工作通过实证工作是难以解决的。3.政治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1)英国政治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格雷厄姆·默多克和戈尔丁,主要作品《呼唤大众传播的政治经济学》和《媒体政治经济学》阐述了该学派的主要观点。默多克和戈尔丁从媒体的所有权和拉制权入手分析,认为大众传媒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生产部门,统治阶级获取了对知识、信息和社会形象传播的控制权,因此他们要通过媒体来保障利益和带来这种利益的社会制度。(英)G.默多克、P.格尔丁。依据马克思的观点,从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出发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大众传媒支配与控制的现状,关注的焦点是现代传媒高度集中和垄断的趋势及其带来的社会后果。从所有制关系和经济结构上揭示资本主义大众传播的内在矛盾和制度的非合理性,对传播内容本身关注不多。(2)传播政治经济学在北美的开创者是加拿大学者史麦兹和席勒。美国、加拿大等国政治经济学派学者的研究视角又可以划分为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制度经济学等三大类型。史麦兹认为,在资本主义的传媒制度下,以广告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媒介所生产的商品不是新闻和广播电视节目,而是受众这一特殊商品,即观众被当做商品卖给广告商。席勒认为大众传媒紧紧联系着政治和经济权力的中心,美国当权者利用媒介对安抚国内民众,对外实行文化霸权。他的影响力著作批判了新技术与权力扩张之间的关系,认为美国媒介只是为跨国大公司出售产品、服务的工具,也是政府用以维护社会规范、社会制度、社会秩序以及搞全球霸权的工具。4.政治经济学派与文化研究学派同属于多伦多学派多伦多学派这是北美影响的一个批判学派,该学派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加拿大,创始人是的媒介研究学者麦克卢汉和英尼斯,追随者有柯克霍夫等。这派学者的研究兴趣大多集中在对媒介功能的研究以及媒介文化的分析之上,主要观点集中在麦克卢汉和英尼斯的著述中,特别是麦氏的理论对今天的网络时代媒介功能的认识仍具有启发价值。四、结构主义派别1.阿尔都塞:他认为媒介促使人们以可以接受的方式自然地思考和行动,使话语的统治权力合法化,因为概念和词句在不断地复制和重组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意识形态(这里指人们有意无意中共同接受的规范、传统和社会关系的认识)2.巴尔特:法国结构主义思想家巴尔特以对符号的研究体现了泛意识形态的观点,即媒介是意识形态的工具。他将被符号固定了的内涵称为“神话”,而符号学就是要“去神话”,揭示符号的实质意义。他以《巴黎竞赛画报》的封面照片作为例子:一位穿着出*服的黑人士兵正在敬礼,仰望着一面法国三色国旗。如果放在抽屉里,这张照片什么都不是,而安排到杂志封面,就具有了意识形态的内涵:法兰西是一个伟大的帝国,它的所有子民,不论肤色,都在其旗帜下忠心耿耿。3.福柯:认为任何权力的行使都离不开知识的提取、占有、分配与保留,通过知识的创造和传播获得行使权力的权利,因而权力是具有说服效力的,知识和真理在某种意义上是与权力联系在一起的。4.布尔迪厄:提出了“媒介场”的概念,用以分析电视的传播行为。他认为,电视新闻场比其他的场域更容易受外部力量的作用,甚至比政治场更容易受市场、受众的控制。5.梵·迪克:荷兰符号学家梵·迪克对“新闻”这种传媒上最常见的信息进行了文本分析和语境分析。①新闻话语的多层级结构特征,决定了受众一般只能得出既定结构所提供的解释框架,其他的解释框架会被使用到反面的解释中。②他在研究了诸多记者的采写过程后指出:记者在以职业的新闻价值标准制作新闻时,实际上不断复制着社会的话语,无形中将与事实相关的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价值观内涵其中。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