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学说•脏腑—即内脏的总称,按其生理功能的特点,可分为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脏腑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器官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是中医生理学和病理学基础的主要组成部分。•五脏(心、肝、脾、肺、肾)•脏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腑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学体表器官(五官、皮毛、肉•筋、前后二阴)•说精、气、血、津液、神••第一节脏腑•“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素问·五脏别论》•奇恒之腑—形似腑,而功能似脏。•五脏,多为实质性脏器,其共同生理功能主要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多为中空管腔性脏器,其共同生理功能主要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心:位于上焦,外有心包膜。主血脉,主藏神,开窍于舌,其华在面,与小肠相表里。•1、主血脉: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循行,周流全身的作用。•面色红润,舌质淡红,滋润有光泽,脉象和缓有力——心主血脉正常•面色暗,舌青紫,胸闷,脉细涩或结代•——心血瘀阻•面色少华,脉细弱——心气虚•面赤舌红,舌尖芒刺红点——•心火上炎•2、主藏神:指主管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广义的神:指人体的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狭义的神:指人体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的功能.•“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神志清晰,思维敏捷,精神饱满•——心主神功能正常•失眠、多梦、健忘,甚或癫狂、谵妄•——心不藏神•3、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经别络与舌相连。•舌体红润、柔软、灵活,语言流利•——心的功能正常•舌尖红赤,口舌生疮——心火上炎•舌强、失语——热入心包•4、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思、恐”、“喜伤心”•“血汗同源”、“汗为心之液”•“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附:心包络—心之外围包络,有保护心脏的作用。也称“檀中”。•外感热病见神昏、谵语等—“热入心包”。•肺:位于胸中,上通咽喉,也称“华盖”。主气,主宣发与肃降,通调水道,主皮毛,开窍于鼻,与大肠相表里。•1、主气、司呼吸:•主呼吸之气——吸清呼浊,吐故纳新•主一身之气——主持调节全身之气•呼吸均匀,气机通畅——主气功能正常•呼吸无力,少气不足以吸,语音低微•——肺气虚•“上焦升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灵枢决气篇•2、主宣发与肃降:•通过气化排出浊气•宣发使气血津液散布全身•宣发卫气,调节汗液••肃降——促进气和津液的运行和下•降。•咳嗽、气逆、胸满——肺失宣降•3、通调水道:对体内的水液代谢•起调节作用。•“肺为水之上源,肺气行则水行”。•通调水道水液下输于肾气化为•尿•4、主皮毛:宣发卫气和精微于皮•毛,起温养和润泽的作用。•肺气虚、卫表不固多汗、易外感•5.肺朝百脉:指全身的血液通过十二经脉汇集于肺,经过吐故纳新,再将含清气的血液输送到全身.•6.主治节:是指肺脏具有调节全身脏腑及其功能的作用,即通过对气机生降出入的调节达到上述作用.•7、开窍于鼻:•“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临床上外感热病多从口鼻而入。•鼻塞、流涕、喷嚏——肺气不宣•8、肺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忧伤肺”•肺卫有热鼻流黄涕•风寒束肺鼻流清涕•脾:•位于中焦,在五行中属土,主运化、主升清、统血,主四肢及肌肉,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与胃相表里。•1、主运化:指脾具有把水谷运化为精微并输送至全身的作用。••饮食入胃胃的“腐熟”••水谷精微(营养物质)•小肠的“化物”•糟粕(代谢产物)•运化水谷—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运输,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运化水湿—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排泄,需在肺、肾的配合下完成。•腹胀、便溏、纳差、疲•倦、消瘦•脾失健运•湿、痰、饮、水肿•“脾(胃)为后天之本”•“有胃则生,无胃则死”•2、主升清:•水谷精微借脾气的上升而上输于心、肺和头目。脾气的正常生发可防止内脏器官的下垂。•疲倦乏力、头晕目眩、•腹胀泄泻•脾不健运•内脏下垂:如脱肛、胃•下垂•3、主统血:•指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正常运行,防止逸出脉外的作用。•便血、尿血、崩漏、肌衄——脾不统血•4、主四肢、肌肉:•脾气健运——肌肉丰满有力•脾失健运——肌肉萎软、倦怠无力•5、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失健运——食欲不振、口淡乏味•湿热困脾——口甘、口腻、口舌生•疮•脾虚日久、气血虚弱——口唇淡白•6、在志为思、在液为涎•“思伤脾”——脾失健运•思虑过度可影响脾胃气机的升降出入,导致不思饮食,脘腹胀满等症状.•唾液中较清稀者称为“涎”,古人也称“口津”肝:位于下焦,在五行中属木,主疏泄、主藏血、主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与胆相表里。••1、主疏泄: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流畅的作用。•肝为刚脏,具主生、动、散的生理特点,以条达为畅,因此对气机的调畅有重要的作用。(1)对气机的影响:•肝疏泄功能正常则气血调和、经脉通畅各脏腑功能正常。•肝失疏泄胸胁、乳房、少腹胀满•或胀痛,甚或徵积。•疏泄太过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或吐血、咯血(2)对脾胃运化的影响:•肝的疏泄有助脾胃的运化和升降(3)对情志的影响:•肝失疏泄泄泻、呕吐、嗳气、•胃脘胀痛•肝气郁结情绪抑郁、急躁易怒•(4)对生殖的影响:••男子排精、女子月经的周期与肝疏泄功能的正常密切相关•肝失疏泄排精不畅、月经失调•2、主藏血:指肝有贮藏、调节血液的功能。•“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肝血不足头晕目眩、面色少华•3、主筋、其华在爪:•“肝主身之筋膜”——肝血滋养•肝血不足肢体麻木、手足震颤、•屈伸不利、抽搐拘挛、•爪甲软薄、色泽不华。•4、开窍于目:•“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肝受血而能视”。•肝血不足两眼干涩,视物不清;•肝火上炎目赤肿痛;•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肝风内动两眼斜视,上翻。•5、在志为怒、在液为泪•“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飨泻”。•“怒则气上”。肝阳升泄太过•肾:•位于下焦,在五行中属水,主藏精,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与膀胱相表里。•1、主藏精:指肾有贮藏精气的生理功能。••广义之精:泛指一切精微物质•如气血津液•狭义之精:生殖之精来自父母•或自身形成•先天之精——来自父母•来源•后天之精——来自水谷精微•肾精的生理功能:(1)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葵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葵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葵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2)调节机体的代谢和生理活动。•通过肾阴和肾阳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作用,对人体的代谢和功能活动•进行调节。•肾阳虚——腰膝冷痛、形寒肢冷、•神靡阳萎、早泄、遗精•闭经、月经紊乱、不孕•肾阴虚——腰膝酸软,潮热盗汗,•失眠烦躁•2、主水:指肾脏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津液代谢的生理功能。•胃的摄入脾的运化、转输肺的宣降•膀胱气化三焦通道肾阳蒸腾•尿汗、呼吸•肾气不充——遗尿•肾虚——尿少、尿闭、水肿•或见尿量增多,小便清长•8、肾主纳气:指肾有摄纳肺吸入•清气的作用•“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肾气虚弱,失于纳气——“肾不纳•气”•呼多吸少,动则气喘•4、主骨、生髓,其华在发:指肾精具有促进骨胳生长、发育和资生骨髓、脑髓和脊髓的作用。•肾藏精,精生髓,髓充于髓腔中滋养骨胳•肾精充盈髓腔得以充养•骨骼发育健全•肾精不足髓海失养•小儿发育迟缓•成人腰膝酸软,牙齿早脱•“齿为骨之余”“肾为先天之本”••肾虚精血不足毛发早白、脱发•4、开窍于耳及二阴•肾虚精气不足:耳鸣耳聋、遗精、早泄、遗尿、尿频、尿少•肾阳虚不能温运脾阳五更泄泻•5、在志为恐,在液为唾•“恐则气下”、“恐伤肾”•唾为口津,唾液中较粘稠的称为“唾”,中医认为属肾精所化生。•附:命门——位居两肾之间,为全身元气之根本。•对各脏腑组织起温煦生化作用,与生殖和性功能密切相关,故也称“命门之火”。•胆:为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1、贮存和排泄胆汁:•“胆者,中精之府”。•有赖于肝疏泄功能的正常•肝失疏泄胆汁排泄不畅••胸胁胀满、食欲不振•厌食油腻、腹胀便溏•胆气以疏泄下降为顺•胆气上逆呕吐苦水•胆火上炎发热、口苦、黄疸•2、主决断:•“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气虚怯失眠多梦、善惊易恐•胃:又称胃脘,位于中焦。•1、主受纳、腐熟水谷:•“胃为水谷之海”——对水谷进行腐熟•脾胃失于健运脘腹胀痛、纳呆厌食•2、主通降、以降为顺:•胃失和降嗳气、呕吐、呃逆•小肠:位于中焦。•1、主受盛和化物:指对经胃消化过的食物进行进一步的消化。•2、分清别浊:清者,水谷精微;浊者,食物中的糟粕。•大肠:位于中焦。主传化糟粕,形成粪便。•大肠传导失常则排便异常。•大肠湿热腹痛下痢、里急后重•大肠津亏大便干结•膀胱:位于小腹中央。主贮尿和排尿。•“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湿热尿频、尿急、尿痛•三焦:是上、中、下焦的总称。•1、通行原气:原气运行的通道。•2、运行水液:•“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上焦:心、肺和头目,主宣发、敷布水谷精微和津液。•“上焦如雾”。•中焦:脾、胃、肝、胆。主消化、吸收,运输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中焦如沤”。•下焦:大肠、小肠、肾、膀胱、女子胞及前后二阴。主分清泌浊,排泄糟粕和尿液。•“下焦如渎”。•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因其形态上似腑而功能上似脏,因此称为奇恒之腑。•脑:“头者,精明之府”。“脑为髓海”。脑主精神意识和感觉。•女子胞:主月经和孕育胎儿。•第二节气、血、津液•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既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产物,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属阳,具有温煦和推动的作用;津液和血属阴,具有濡养和滋润的作用。•精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精,泛指一切精微物质,包括气、血、津液、水谷精微等。狭义之精,即通常所说的生殖之精。•一、气: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存在于人体脏腑组织之中,通过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而反映出来。•1、推动作用:••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气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2、温煦作用:•维持人体正常的体温,以保证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和血、津•液的运行。•3、防御作用:•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且能与入侵外邪相争,驱邪于外。•“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4、固摄作用:•对血、津液和脏腑有固护的作用。•气可摄血防止血液逸出脉外。•气可摄液调节汗液、精液、月经•气可固护维持脏腑的正常位置•出血、自汗、尿失禁•气虚泄泻、滑精、早泄•子宫下垂、脱肛、胃下垂•5、气化作用:指气能促使精、气、血、津液的新陈代谢和相互转化。•元气:•也称原气,是人体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生成:由肾中精气化生,以先天之精为基础,后天水谷精气培育而成。••分布:通过三焦分布于全身,内至脏腑,外达肌肤,无处不到。•功能: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激发、温煦和维持各脏腑组织的正常生理活动。•宗气:是积于胸中之气。••生成:由呼吸之气和水谷精气结合而成。•分布:聚于胸中。•功能:行呼吸,行气血。•营气:是与血共行于脉中之气,常称“营血”。•生成:来自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分布:血脉之中。•功能:为全身脏腑、经络提供营养。••卫气:运行于脉外。•生成:来自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由水谷精气中的剽悍部分化生而成。•分布:行于脉外,皮肤、筋膜之间。•功能:护卫肌肤,温煦机体,调节汗液,维持体温。•二、血•生成:主要由营气和津液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