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民银智库20181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I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2018年12月I课题组成员组长:黄剑辉(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成员:应习文王静文袁雅珵任亮孙莹张雨陶伊楠外聘专家(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李凯张荣刚伊丽娜梅怡章守颖李欣然曹樱任大明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I内容提要一、研究背景与目的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更好地了解各地区的发展形势,有针对性地解决地区不平衡矛盾,需要准确地衡量当今中国各省级区域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为此,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组成课题组,在总结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指数(GCI)、国家统计局综合发展指数(CDI)等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筛选了生产力水平、经济结构、基础自然资源、基础设施、财政、金融市场、知识经济与创新等12大类指标(归纳为“要素驱动”、“效率驱动”、“创新驱动”三种类型),对我国31个省级区域的发展水平进行了全面横向对比分析,并将各省的指标与全球平均水平、全国平均水平进行对比,进而提出政策建议,形成《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2018)》报告。本报告与《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2018)》一起,构成了研究系列,可为各地方政府找准在全球、全国的定位和差距、制定未来改革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二、中国各省级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及问题1.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当前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总体来看,2017年我国地区经济运行展现出一定韧性,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中西部地区支撑作用愈发增强,东部地区经济基本平稳,东北地区经济触底修复。但也要看到,目前国内经济形势稳中有变,各种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交织,我国区域发展差距依然较大,区域分化现象逐渐显现,尤其是南北分化问题日益凸显,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中西部地区支撑作用愈发增强。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均占到全国的20%左右。近年来,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与“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政策叠加效应显著,中西部地区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全面增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区域增长新动能不断集聚。2017年,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连续9年超过东部地区。中西部新兴区域增长极加速形成,成渝、长江中游、中原、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带动相关板块融合发展。东部地区经济基本平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传统引擎作用依然显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II著,在改革创新、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方面先行先试、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引领全国高质量转型发展。从经济总量看,广东、江苏和山东三省构成我国区域经济“第一阵营”,从人均看,北京、上海、天津三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1万元。从增速看,福建省领跑东部,浙江、广东、山东、江苏等省份增速高于全国水平。东北地区经济触底修复。2017年,辽宁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4.2%,较上年回升6.7个百分点,黑龙江、吉林两省同比分别增长6.4%、5.3%。传统产业复苏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强支撑地区经济企稳回升,积极因素在不断积聚。未来东北振兴政策还需持续加码,继续以转变政府职能、国有企业改革、民营经济发展为重点,优化地区投资营商环境。同时,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快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南北地区分化问题日益凸显。2017年以来,我国地区分化问题进一步突破四大板块的限制,南北区域差异显著。南方地区经济总量占到全国的六成以上。广东、江苏等南方发达省份创新驱动发展、产业升级成效明显,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日益突出。受东部地区新兴经济带动和产业转移的积极影响,贵州、云南、重庆等西南地区省市成为全国经济增速最快的地区。而北方省份普遍面临经济增速下降、传统产业收缩、传统动力减弱、资源能源瓶颈突出、生态环境压力凸显等问题。山东省作为北方经济第一大省经济总量与广东、江苏差距拉大。全国有8个省区市经济增速低于全国水平,均来自北方地区,其中内蒙古、天津、甘肃三省区市经济增速仅为4.0%、3.6%、3.6%,较上年分别下滑3.2、5.5、4.0个百分点。2.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提高,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由于各地区经济特点和所处工业化阶段不同,经济结构和服务业占比存在较大差异,服务业地区发展不平衡特征显著。2017年,全国仅10个省区市服务业比重高于全国水平,其中,北京和上海服务业比重分别达到80.6%和69.2%,位列全国前两名,远超全国其他地区。东部地区率先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培育,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对经济增长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在“互联网+”发展战略带动下,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服务业成为推动当地甚至全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引擎。而中西部地区多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产业结构偏重偏旧,产业升级进程缓慢,加上当地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多数地区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比重均偏低。2017年,在服务业占GDP比重低于50%的18个省区市中,15个为中西部省区市。随着中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服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III务业还有很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3.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保持较快增长,但区域内出现分化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问题较大,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而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逐步缩小与东部发展差距,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完善,公路、铁路、通信网络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对增强当地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中西部地区内部省份之间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出现了较大的分化现象。具体表现在:公路建设方面,2017年,全国公路网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49.7公里,比上年增加0.8公里。重庆、河南、安徽、湖北、湖南、贵州等6个中西部省市公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00公里以上,分别排在全国第1、3、6、7、12、13位,其中重庆、安徽和湖北公路建设较上年的增长量分别达到每百万平方公里6.1、4.1和5.0公里,公路密度和增长量均大幅高于全国水平;而黑龙江、甘肃、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等6省区公路网密度却低于全国水平,分别为每百平方公里36.7公里、35.2公里、17.4公里、11.3公里、11.1公里和7.4公里,与上述6个中西部省市公路建设水平差距悬殊。铁路建设方面,2017年,全国铁路网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1.32公里,比上年增加0.03公里。其中重庆、宁夏、江西、陕西、湖北铁路网密度均在每百平方公里2公里以上,较上年的增长量分别达到0.07、0.06、0.16、0.17和0.04公里,铁路网密度和增长量均双双超过全国水平。而甘肃、内蒙古、四川、云南、新疆、青海、西藏等中西部省区排全国后七位,铁路网密度均低于全国水平,其中,云南、新疆、青海、西藏等4个省区甚至不足每百平方公里1公里,较上年增长量也低于全国0.03公里的水平。通信水平方面,作为移动网络建设的洼地,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在电话尤其是移动电话普及率方面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17年,所有中西部省市电话普及率实现稳步增长,其中重庆、内蒙古、青海、甘肃等省区提升幅度最大,较2016年分别提高12.6、12.9、11.7和12.3部/百人,是全国提升幅度的两倍以上,分别达到124.9、121.6、119.9和108.7部/百人。而河南、广西、湖北、云南、湖南、安徽、江西等中西部省份排全国倒数后七位,电话普及率均低于100部/百人,其中,湖北、云南、江西三省较上年的提升幅度也小于全国5.3部/百人的水平。4.基础公共服务进一步改善,地区间差距较大我国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各级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但资源配置不均衡、服务水平差异较大等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IV医疗资源方面,2017年,全国每万人执业(助理)医师数同比增加了1.3人,全国每万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增加了3.5张,31个省区市每万人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每万人病床数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总体来看,西部地区医师数量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在万人拥有医院病床数方面则普遍高于东部、中部地区,凸显医疗资源在不同板块的分配仍不均衡。教育资源方面,2017年,全国万人专任教师数为92.8人,同比增加1.6人。四大板块在不同阶段教育各具优势:东部地区高等教育师资力量较强,中部、西部地区初等教育(小学)和中等教育(初中、高中)阶段师资力量较为充足。具体来看,2017年,北京普通高等学校万人专任教师数为32.1人,领先全国其他地区,是位居末位的青海的4.1倍;新疆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阶段万人专任教师数为116.1人,位列全国第一,是位列末位的上海的2.5倍。5.人口自然增长率增速放缓,人口文化素质持续改善2017年,全国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上年减少6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3‰,比上年下降了0.52个千分点。受此影响,201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32‰,比上年下降了0.54个千分点。2016年开始实施的全面二孩政策未能遏制住生育人口数量的下滑趋势。分省看,人口自然增长率下滑的10个省区市中,东部占4个,中部占2个,西部占3个,东北占1个;黑龙江、辽宁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为负,其中辽宁降幅进一步扩大。21个省区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小幅上升,其中,广东人口自然增长率已连续多年提升,由2013年的低点6.0‰提高至2017年的9.2‰。人口文化素质持续改善。2017年,全国文盲率继续小幅下滑,高中以上学历人口比重、大专以上学历人口比重和万人在校研究生人数均有所增加。从四大板块来看,东部地区人口文化素质仍显著好于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在区域之间的差距仍然明显。6.财政收入增速加快,地区间财力差距较大2017年,全国财政运行总体平稳,财政收入增速加快。全年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7.4%,其中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0.7%,比上年分别加快2.9个、6.3个百分点,扭转了近年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税收收入增速逐年放缓的态势。从四大板块来看,板块间财政收入指标差距较大,东部、西部财政收入占比和税收收入占比普遍高于中部、东北地区占比,四大板块内部也存在分化现象。财政收入占比方面,2017年全国前十位省区市中,东部占5个,西部占4个,中部占1个;同时,东部地区的江苏、福建、河北、山东四省财政收入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的河南排最后一位。税收收入占比方面,2017年全国前十位中,东部占6个,西部占3个,中部占1个;同时,东部地区的江苏、河北、福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V建、山东税收收入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的河南、湖南并列最后一位。7.人口红利进一步减弱,劳动收入地区差距有所缩小2017年我国适龄劳动人口比重降幅进一步扩大,较2016年下降0.71个百分点,降幅扩大0.21个百分点。全国除贵州、云南、福建和宁夏4个省区适龄劳动人口比重增长外,其余27个省区市适龄劳动人口均出现下滑,其中上海、山东、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降幅较为明显。长期来看,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企业用工成本加速上升,企业负担进一步加重;劳动力转向买方市场,工资收入水平快速上升。从劳动力成本看,2017年,全国平均工资和最低工资水平分别增长9.99%和6.37%,涨幅均较上年同期有明显提升。分地区看,区域间的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平均工资增幅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增幅前十位的省区市中,中西部地区占到8个,增速均在10%以上。最低工资方面,增幅前十位的省区市中,中西部地区占到7个,广西、四川、西藏等地增速均在15%以上。中西部地区收入水平的明显改善,说明我国区域间收入

1 / 9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