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编制依据1.1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1.1.1XX勘查设计院提供的《XX综合楼二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1.2甲方提供的本工程设计图纸(电子版)1.2、主要规程、规范及标准1.2.1主要规程、规范国家工程测量规范GBJ5026-93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J50086-200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行业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普通混凝土用砂JGJ/T52-92普通混凝土用卵石JGJ/T53-9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055-200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T18-9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T46-88地方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01-21-95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DBJ01-26-961.2.2主要标准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定标准GBJ107-87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1998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建筑施工场地噪声控制GB12523-90二、编制原则2.1安全方面安全是基坑工程施工的首要问题,首先要确保基坑边坡及周边建(构)筑物和管线的安全和稳定。2.2施工工期方面在保障安全的前题下,要尽可能的压缩基坑工程的施工工期,以便为后续的主体结构施工赢得时间。2.3经济方面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充分利用较先进的理论及相关施工经验,最大限度的降低造价,节约投资。第二章工程概况2.1工程基本情况XX综合楼二期位于XX市XX区XX村,北四环路南侧,XX村大街西侧,XX电子城北侧,该项目为地上21层,地下部分5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筏板基础,基础埋深为-21m(相对标高),拟建建筑物南侧与XX电子城地下室的北侧相连。本工程施工包括基坑土方、护坡、降水。2.2地质条件2.2.1工程地质条件根据XX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供的《XX综合楼二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场区地层按成因类型、沉积年代可划分为人工堆积层和第四纪沉积层两大类,场区地层自上而下分别为:表层为厚0.60~10.70m的人工堆积之粘质粉土填土①层及杂填土①1层。人工堆积层以下为第四纪粘质粉土、砂纸粉土②层,粘土、重粉质粘土②1层;粉质粘土③层,粘质粉土③1层;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④层,粉质粘土④1层,粉质粘土④2层;粘土、重粉质粘土⑤层,粉质粘土⑤1层,砂质粉土、粘质粉土⑤2层;细砂⑥层;卵石⑦层,夹圆砾⑦1层及细砂⑦2层;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⑧层,粘土⑧1层,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⑧2层;卵石⑨层,细中砂⑨1层,圆砾⑨2层,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⑨3层,砂质粉土、粘质粉土⑨4层。2.2.2水文地质条件勘探期间地下水情况一览表序号地下水类型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m)标高(m)1上层滞水6.00~7.4043.98~45.422潜水20.80~22.1028.89~30.583(微)承压水32.00~33.4017.98~18.852.3施工现场情况2.3.1东侧为XX村西区一级开发商办公楼,距离拟建结构约20m;2.3.2南侧南段为即将施工的地铁附属结构(要求不采取桩支护),南侧北段与XX电子城相连(XX电子城底板底标高-19m);2.3.3西侧为西区综合管廊12#坡道,埋深-5m~-10m,同时存在院有坡道施工期间废弃支护结构。2.3.4北侧为现状北四环主辅路,距离拟建结构约40m;2.3.5东侧、西侧、北侧地表下存在雨污水、热力、电缆等地下管线。第三章分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3.1降水方案设计3.1.1设计原则疏干上层滞水和层间潜水,利用水头差将潜水导入降水井外排。3.1.2降水要求基坑实际深度按照21m考虑。槽底标高低于场区内两层地下水的水位标高,将水位降至槽底最深处0.5m以下,其中上层滞水和层间潜水需全部疏干,才能保证基坑的正常施工。3.1.3降水方案的选择(1)根据降水要求和地下水、地层分布及组成的特点,本工程采用管井井点围降法,用管井降水井的深度控制降水范围达到基坑降水目的,用管井降水井的密度阻止地下水流入基坑。(2)由于上层滞水及潜水需全部疏干,降水井在粘土、粉质粘土层不能形成降水漏斗,降水井间形成降水盲区,变层处将有部分残余水难以排净,因此降水井井距不得偏大(基坑外围降水井井距为9m),并配合坑壁插导水管和明沟或盲沟排水加以补充。(3)经过计算本工程地下水涌水量15003/d。3.1.4管井降水设计方案(1)管井降水井布置:布置在基坑四周,基坑支护结构净距1.0m,井点间距9.0m,井深28m,共计33口;同时在南侧XX电子城连接段的基坑内布置8口降水井,此部分降水井结合地下水的抽排情况后期可转换为渗井,同时兼做地下水位观测井。详见附图“基坑降水、支护平面布置图”。(2)管井构造:井孔直径Ф600mm,井管为Ф300mm无砂混凝土滤管,井管与井孔之间填粒径2-4mm碎石滤料。(3)降水井内安装扬程大于40m,出水量5-10m3/h潜水电泵,水泵用钢丝绳(上部3m采用绝缘塑料绳)吊在井内并用塑料管与地面排水管连接。(4)地面排系统结合水量采用架设1Ф150mm钢管或塑料管连续倒抽的方式,抽出的地下水经沉淀池排放到市政雨水井内。3.1.5明沟排水由于粉土与粘土层之间存在难以完全排净的残余水和部分上层滞水,应在坑底坡脚设排水盲沟,将残留渗水引至集水井,再用水泵排至坑外。其中盲沟上口宽300mm,下底宽200mm,高300mm。每隔40m设Ф500mm深1.0m集水井,井内安装潜水电泵将水抽至地面排水管。根据类似工程的经验,明排水沟将水截在坑外,做到坑内无水保持土建施工的干场作业。同时应定时清理排水沟污泥,保持畅通。在水量加大时,原有排水沟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加大排水沟尺寸至350×300×400mm,每个20~30m设置Ф500mm深1.0m集水井。3.1.6基坑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1)基坑降水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初步预测第一层地下水为上层滞水;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管道渗漏水,受补给源的季节性影响其水位、水量变化很大,由于埋深浅,并经年复一年的水位变化,周围土体已基本完成固结沉降,因此不会引起较大沉降。第二层地下水为层间潜水,渗透系数小或不透水的粘性土层将其分隔各自形成封闭状态。(2)防止因基坑降水引起周围地面沉降的措施a、保证降水井井质量,井管接头要接牢,砾料符合设计要求,使管井抽水含砂量控制在1/100000。b、采用分期、分批降水,即边打井边洗井边抽水方法,以使水位缓缓平稳下降,因剧烈水位下降将拉动土颗粒增加沉降量。c、保持连续抽水,防止水位忽起忽落,因水位反复起落每次都会产生固结沉降,次数愈多,叠加沉降愈大。3.2边坡支护方案设计3.2.1边坡支护设计考虑因素(1)场地周边情况;(2)工期较短,支护设计应充分考虑施工的方便性;(3)周边红线外的综合管廊、市政管线、既有建筑等的安全;(4)建设单位在本工程的整体造价。3.2.2、支护设计依据本工程岩土勘查报告所述内容及对场地周边情况分析,本次基坑支护设计依据方向分为五个剖面进行考虑:(1)1—1剖面:-3.4m以上(即原一期结构之上)采用土钉墙支护方案,-19m以下采用土钉墙支护方案。(2)2—2剖面:基坑南侧地铁对应段-10m以上采用土钉墙支护方案,-10m以下采用桩锚支护方案。(3)3—3剖面:12#汽车坡道埋深-6m至-10m,-6m以上采用土钉墙支护方案,-10m以下采用桩锚支护方案。(4)4—4剖面:马道处-10m以上采用编织袋回填方案,-10m以下采用桩锚支护方案。(5)5—5剖面:除以上所列部位以外的其它部位,均采用此剖面。-5m以上采用土钉墙支护方案,-5m以下采用桩锚支护方案。※1—1剖面南侧与XX电子城连接段,两建筑之间高差为1.2m,结构净距0.7m,一期结构上部覆土厚度3.4m,此两部分采取土钉墙支护方案,下部土钉墙施工完毕后的土钉墙墙面直接作为防水外墙。下部施工参数土钉钢筋采用Φ20螺纹钢筋,水平间距为1.2m,呈梅花型布置,长度为6.0m。a、喷射砼面层砼强度等级为C20,厚度200mm;b、坡面铺设6.5@200mm双向钢筋网,Φ16@1500mm双向加强筋。c、孔径80-100mm,角度为10-度,注浆材料为水泥净浆,注浆压力不低于0.5Mpa。上部施工参数土钉钢筋采用Φ20螺纹钢筋,水平间距为1.2m,竖向间距分别为0.8m、1.0m、1.0m,呈梅花型布置,长度分别为6.0m、5.0m、3.0m。a、土钉墙按1:0.1放坡。b、喷射砼面层砼强度等级为C20,厚度200mm;c、坡面铺设6.5@200mm双向钢筋网,Φ16@1500mm双向加强筋。d、孔径80-100mm,角度为86度,注浆材料为水泥净浆,注浆压力不低于0.5Mpa。※2—2剖面-10m以上采用土钉墙支护设计方案土钉钢筋采用Φ20螺纹钢筋,水平间距为1.5m,竖向间距分别为1.0m、1.2m、1.4m、1.4m、1.4m、1.4m、1.4m,呈梅花型布置,长度分别为7.0m、9.0m、12.0m、9.0m、7.0m、6.0m、5.0m。a、土钉墙按1:0.2放坡。b、喷射砼面层砼强度等级为C20,厚度100mm;c、坡面铺设6.5@200mm双向钢筋网,Φ16@1500mm双向加强筋。d、孔径80-100mm,角度为10°,注浆材料为水泥净浆,注浆压力不低于0.5Mpa。-10m以下采用桩锚支护设计方案a、采用φ800钢筋砼灌注桩,桩顶标高-10m,桩底标高-10m,桩长16m,嵌固深度5m,桩间距为1.6m,配筋12Φ22(-11m至-23m基坑内侧增加2根Φ25),箍筋φ8@200mm,固定筋Φ16@2000mm(详见桩剖面图),砼强度C25。b、锚杆为两层预应力锚杆,第一道锚杆位置在-10.3m,一桩一锚,自由段长6m,锚固段长20m,采用4根7Φ5钢绞线,锚杆倾角15°;第二道锚杆位置在-14.5m,一桩一锚,自由段长4m,锚固段长20m,采用4根7Φ5钢绞线,锚杆倾角15°。c、冠梁:尺寸800mm×500mm,顶标高为-10m,配筋8Φ22,箍筋φ8@200mm,砼强度C25。※3—3剖面12#坡道位置-6m以上采用土钉墙支护方案,-10m以上采用桩锚支护方案。-6m以上采用土钉墙支护设计方案土钉钢筋采用Φ20螺纹钢筋,水平间距为1.5m,竖向间距分别为1.0m、1.2m、1.4m、1.4m,呈梅花型布置,长度分别为7.0m、9.0m、6.0m、5.0m。a、土钉墙按1:0.2放坡。b、喷射砼面层砼强度等级为C20,厚度100mm;c、坡面铺设6.5@200mm双向钢筋网,Φ16@1500mm双向加强筋。d、孔径80-100mm,角度为10°,注浆材料为水泥净浆,注浆压力不低于0.5Mpa。-10m以下采用桩锚支护设计方案a、采用φ800钢筋砼灌注桩,桩顶标高-10m,桩底标高-10m,桩长16m,嵌固深度5m,桩间距为1.6m,配筋12Φ22(-11m至-23m基坑内侧增加2根Φ25),箍筋φ8@200mm,固定筋Φ16@2000mm(详见桩剖面图),砼强度C25。b、锚杆为两层预应力锚杆,第一道锚杆位置在-10.3m,一桩一锚,自由段长6m,锚固段长20m,采用4根7Φ5钢绞线,锚杆倾角15°;第二道锚杆位置在-14.5m,一桩一锚,自由段长4m,锚固段长20m,采用4根7Φ5钢绞线,锚杆倾角15°。c、冠梁:尺寸800mm×500mm,顶标高为-10m,配筋8Φ22,箍筋φ8@200mm,砼强度C25。※4—4剖面-10m以上在土方收坡完毕后,进行编织袋装土回填。-10m以下采用桩锚支护设计方案a、采用φ800钢筋砼灌注桩,桩顶标高-10m,桩底标高-10m,桩长16m,嵌固深度5m,桩间距为1.6m,配筋12Φ22(-11m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