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之变激发电信业全面变革FMC(固定移动融合),代表着电信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和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信息化潮流席卷全球,融合也因此成为信息产业的主题之一,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网络设施,整合各种网络优势,构建一个融合性的通信网络是人们的目标之一。FMC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运营模式和业务种类,但同时也给传统电信管理方式带来不小的影响。如何适应FMC发展需要,成为整个电信业面临的重大挑战。IMS并非万能钥匙谈到融合,人们首先就会想到IMS,认为IMS是一把实现融合的“万能钥匙”。对此,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在日前举行的“2007中国通信技术年会”上表示,实现FMC,IMS是可行的方案,但并不一定是最理想的方案,IMS不是万能的。邬贺铨认为,传统的互联网并不需要控制层,而IMS引入却是在传统互联网上引入控制层,通过IMS才能访问服务器。“从网络构架看,IMS是叠加在原有电路域和分组域网络之上的网络,这就意味着IMS与固定融合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此外,现在有很多应用不是基于SIP的,比如P2P、IPTV、短消息、彩铃等,而这些应用也都不是IMS所擅长的。可以看出,IMS是一个非常好的网络融合支持技术,但不能因此就认为IMS是万能的。”邬贺铨说。邬贺铨表示,尽管电信界总是希望有一个综合的网络能一网打尽,但历史的经验表明,这一愿望恐怕在一定时间内是不现实的。实际上业务的融合,并不一定要求网络在物理上完全融合,尽管IMS是FMC的良好起点,但非IMS必然需要,业务融合还有很多技术问题有待解决。“事实上,业务融合,特别是三网融合更亟待深化电信体制的改革与广电体制的改革。”邬贺铨说。电信监管也要“融合”FMC将会给电信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首先必须要面对的是现有的电信监管体制。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副局长鲁阳认为,在不远的将来,我国电信企业全业务经营应该是大势所趋,这也是FMC发展的前提条件。但在全业务情况下,尤其是在全业务发展的初期,各家企业的网络规模、用户数量会有所差异,可能出现企业利用自身的网络优势进行网内、网间用户的差别对待,这就会发生一些不正当竞争的现象。“在全业务的环境下,如何对经营主体监管,尤其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这些对监管部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鲁阳说。在资源配置方面,以号码资源为例,长期以来固定网、移动网号码资源都是分别规划和核配,两类号码是相对独立的,但在未来号码的规划和配置上,电信监管部门必须要统筹考虑FMC带来的影响。在资费管理方面,从FMC发展来看,多种业务捆绑销售的模式,采用统一的资费体系,将有利于用户提高对FMC的感性认识。“但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对固定网、移动网业务分别执行不同的资费政策,这对FMC业务发展的要求将不适合,因此在FMC模式下的资费管理是很大的挑战。”鲁阳表示。此外,传统的固定网和移动网有着完善的用户服务质量保证体系和网络信息安全保证机制,而通过WLAN等接入互联网的FMC技术,由于互联网固有的一些限制,有可能造成用户服务质量的降低以及网络安全的保障缺陷,并且在这种方式下,紧急服务号码是否能像现在一样可靠等问题也会出现,这些都是电信监管部门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频率管理头绪繁多融合趋势促使大量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涌现,这也对现有的频率资源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比如说一项新技术可以打破现有的频率划分;自动选频技术改变了频率指配方式;新技术还能够改变无线电业务的性质,这些都对频率管理和频率划分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副局长李海清说。李海清表示,在新技术、新业务层出不穷的形势下,我国在频谱资源管理上还存在很多问题。“新技术发展很快,但我们对频率规划的前瞻性研究却不够。比如说现在WiMAX已经逐渐进行试验,RFID技术也在美国沃尔玛超市得到强制执行,而我们现在还没有这方面的规划频率,这就属于前瞻性研究不够。”李海清说。此外,多业务频率公用的电磁兼容等基础性研究也有待加强。他表示,现在很多业务都是在使用同一个频率,因此相互干扰的问题也需要研究。“还有,现在无线电业务每一个频段内都没有空的频段,随着新技术、新业务不断出现,要规划新的频率,必然要引起原有频段内无线电设备的退出,这就可能需要有一定的经济补偿,因此频率收回与调整的难度较大,调整的经济成本也比较高。”李海清说。再有,目前频率需求严重不均衡,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也是管理部门面临的挑战之一。“对于频谱管理,下一步工作就是对新技术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理念和规则,对每一个新出现的新技术要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则。为了制定适宜的管理规则,我们就要对每一项新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管理部门要为新业务、新技术选择适当的频率以及确定无线电指标,最后要确定它的管理模式。”李海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