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变革者之“死”即便变革者业绩骄人,即便贿赂丑闻与他并无干系,但公司丑闻为变革的反对者们提供了一个“政变”的良好机会。这难道不是另一桩丑闻吗?如果仅从业绩上来考量,柯菲德(KlausKleinfeld)可能是近年来德国企业界最杰出的CEO。他仅用了两年时间就使西门子改头换面,由一家沉稳得接近笨重的老牌企业变成了一艘勇往直前的战舰。但在德国商界,尤其是管理西门子这样一家与政界、工会联系紧密的巨型企业,仅有业绩是不够的。雄心勃勃的柯菲德可能怎么也想像不到,他的下台竟会是源于一起与他本人没有任何直接关系的商业贿赂案件。商业正确并不等于政治正确。柯菲德的下台,既可能是他以往的激进改革埋下的祸根,也可能是他在关键时期未能得到那些业界大佬足够的支持与袒护。无论如何,失去了“老人”们支持的CEO,不论能力、业绩如何卓越,都免不了挂冠去职的命运。4月末,柯菲德主动提出辞呈,西门子监事会在匆忙之中,只用了40天时间就选定了一位以往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家,原德国默克药业公司的二把手罗旭德(PeterLoescher)接替柯的职位。柯菲德的“红绿灯”2005年1月,柯菲德从冯必乐(HeinrichvonPierer)手中接过权杖,出任西门子集团CEO。冯必乐是德国企业界的长青树,担任西门子CEO长达12年之久,隐退后仍继续担任西门子监事会主席。德国大型企业中设立的监事会由劳资双方代表共同组成,其权力与美国企业管理模式中的董事会相近。换言之,在德国,监事会就是CEO的老板。与冯必乐沉稳渐进的管理方式相比,深受美国企业管理文化熏陶的柯菲德更加激进,改革手段也更加强硬,甚至不惜得罪势力庞大的工会组织。这部分得益于柯菲德在西门子美国分公司多年的管理经验,更与他长期从事西门子全球战略研究分不开。从1987年加入西门子以来,柯菲德最重要的两个职业履历就是执掌西门子管理咨询集团和担任西门子美国分公司CEO。在管理咨询集团中,柯菲德深入了解了西门子全球各个业务部门的具体情况,在内部改革创新及重组方面出谋划策。在此期间,柯菲德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帮助冯必乐在西门子内部推广改善业务流程的“TOP+”计划。而在担任美国分公司CEO期间,柯菲德果断地关闭或改造亏损业务部门,使该分公司的业绩在短期内实现扭亏为盈。在美国,柯菲德学到的本事是裁员与出售亏损业务部门。这些在全球商业环境下的从业经验也使柯菲德深信,全球化的分工是德国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德国僵化的劳工制度正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枷锁。“只有使企业更具竞争力,我们才能够确保就业机会的存在,并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而这种观念也使他始终与工会处于矛盾抵触的状态。这些具有前瞻性、但又十分强硬的管理风格在柯菲德登上西门子的权力顶峰后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在西门子集团内部,柯菲德引入了他在美国试验成功的“红绿灯”奖惩计划。根据这个计划,效益最差的部门将被亮“红”灯。如果“红”区业务部门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实现业绩扭转,柯菲德就会裁撤主管人员,甚至关闭、出售整个业务部门。手机部门不幸地成为柯菲德手术刀下第一个牺牲品。上任不到半年,柯菲德就力排众议、坚决地向台湾明基公司整体出售了手机部门。但明基公司此前对西门子手机部门的扭亏估计过于乐观,在接手后又发现转型困难重重,最终被迫关闭整个手机部门。此事引发了德国工会与媒体对柯菲德的极大反感,他们甚至怀疑柯菲德是否与明基公司沆瀣一气,有预谋地实现了间接裁员。与此同时,柯菲德进行了大规模的收购,以进一步提高优秀业务部门在全球的竞争力。去年一年,西门子用于收购的资金超过了36亿美元。这是西门子多年来最大规模的收购行动,收购对象包括:奥地利的VATech、美国的CTI分子成像公司、Photoscan公司等。这些购并大大增强了西门子在医疗保健、新能源等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因为柯菲德相信:“只有处于业界领先地位的企业才可能在投入巨额研发费用的同时持续保持盈利能力,而这是未来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石。”在柯菲德的带领下,西门子获得了脱胎换骨式的变化:2006年集团运营利润比2005年提高12个百分点,达到52.56亿欧元,而2007年第一季度更是实现所有业务集团全面盈利,而且其中大部分业务部门的利润额和利润率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深陷“贿赂门”尽管激进的改革难免得罪工会及业绩不佳的内部管理人员,但柯菲德提交出的骄人业绩足以使所有反对者闭嘴。如果一切按照正常的轨迹运转下去,柯菲德很可能进入自己在西门子的第三个“黄金十年”,并成为未来德国业界最受尊敬的企业家之一。然而,一桩商业贿赂调查案意外浮现,打乱了柯菲德的所有雄伟计划。2006年9月初,意大利一个地方检察机构首先对西门子公司展开调查,称该公司在1990年代为谋求意大利国有电信公司的订单,向意邮政部前高官实施巨额贿赂。随后,希腊、瑞士、奥地利和德国的检察机关也介入对西门子公司设立境外秘密账户从事腐败交易的调查。检方相信:有至少10名西门子现任或前任员工卷入腐败案,他们通过设立境外秘密账户从事腐败交易,换取国外电信市场合同。去年11月,德国警方突击搜查了包括柯菲德在内的西门子三十多位高管的办公室和私人住宅。这一大规模行动被视为正式揭开了西门子腐败案调查的序幕。事件的发展犹如“多米诺骨牌”般引发了连锁反应。此后的调查工作更是不断有惊人发现:西门子已知涉案的海外贿赂可能涉及尼日利亚、印尼、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多个国家;德国媒体披露西门子的内部审计部门管理人员在获悉奥地利方面的调查活动后曾试图采取掩盖措施。而涉案职员也承认:在非洲等地区通过贿赂谋取订单的现象“很普遍”。此时,柯菲德对调查做出了积极配合,聘请了一家著名律师行进行内部自查。西门子披露的信息显示:过去7年里公司有高达4.2亿欧元的资金支付存在问题,且这一数字可能会继续上升。西门子股票上市地点是美国,美国证监会已经介入对西门子贿赂案的调查,并会对西门子处以高额罚金。这些海外商业贿赂事件突显了德国企业治理中的“软肋”。美国早在1977年就出台了反对海外商业贿赂法案,但在德国,直至上世纪末,向海外政府官员支付咨询费仍是正当行为,并可被列入税前抵扣项目。与此同时,一位西门子高管被指控向监事会中一位劳工代表账户拨入了3400万欧元,以寻求获得这位监事的支持。这简直就是火上浇油。这一行贿行为的产生应是德国独有,与德国的“共同决策”企业监管制度息息相关。如前所述,德国企业中的监事会享有与美国企业中的董事会相似的权力,而其成员主要是由劳资双方代表共同构成。这种监督机制在历史上成功地解决了劳资双方的矛盾,使劳资双方可以为企业发展共同努力。但批评人士指出:现在这个规定已经过时,甚至可能成为企业管理层向劳方代表行贿的主要诱因。这一系列商业贿赂丑闻使西门子声誉严重受损,而持久的调查行为也使企业内部人人自危。4月初,冯必乐引咎辞职,因为这些贿赂案件全数发生在他执掌西门子大权的12年间,而他对这些事件毫不知情的辩解显然难以服众。德国钢铁公司ThyssenKrupp原总裁克罗默接替冯必乐成为西门子监事会主席。替罪的代价事件进展至此似乎已可告一段落。毕竟,所有调查都显示柯菲德与商业贿赂案无关,而且,饱经震荡的西门子比任何时期都需要有一个稳定、强有力的管理层来确保这艘巨舰可以重归“平静的水面”。但柯菲德的反对者们却获得了一个“政变”的良好时机。4月末,西门子监事会宣布柯菲德主动提出不再与西门子续签雇佣合同。“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司需要确保其管理层的清白。因此我决定不再续签合同。公司应该有完全自由的空间来裁度下一步的行动。”柯菲德在电子邮件中淡然地提出了辞职要求。或许,在这种看似轻松的语气背后,隐藏的是他对西门子监事会极大的不满与失望。在此前几天,柯菲德仍在努力地保住自己CEO的职位。他把第一季度的业绩公布时间提早了两天,提早到监事会开会的前一天。而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柯菲德也坚决地表示自己从没有过辞职的念头。但克罗默在面对德国《明镜》周刊时则表示:柯菲德辞职是美国法律顾问提出的建议,因为如果柯菲德未来被发现与商业贿赂有关的话,西门子将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与其冒着今后被揭穿的风险,不如现在就将柯菲德赶下台,从外部找一个完全干净的新面孔来代替他。无论如何,所有这些猜测反映出的只有一点:柯菲德的下台并非出自商业原因,更多的是非商业因素及企业内部政治斗争的结果。柯菲德在激进改革过程中已经得罪了工会与许多中高层管理人员,这些企业内、外部的敌人此时只要借波助澜,轻轻一推就可以除掉柯菲德这个“眼中钉”,何乐而不为。但是,投资者显然对柯菲德抱以相当的同情,在他辞职的消息公布后,西门子股价下跌了1%。正如摩根士丹利分析师所说:“这极为令人失望。事实是,柯菲德什么都没有做错。他让公司的股价涨了两倍,让营运利润率翻了一番,现在却无缘无故地要离职。”柯菲德宣布辞职后,西门子实际上陷入了群龙无首的混乱局面,直至监事会找到了名不见经传的罗旭德。现在还没人能断定罗旭德是否能担负起重树投资者信心、渡过西门子动荡期的任务。但批评家们认为:西门子监事会把柯菲德当作“替罪羊”的做法既无知又无耻,这既玷污了德国业界的企业家精神,更损伤了投资者对德国企业治理水平的信心。据德国《经济周刊》报道:柯菲德可能在6月底离开西门子后加盟美国私人投资集团黑石公司,离开德国前往美国工作。如果真是如此,德国将失去一位优秀的企业家,也许在未来人们会发现,这将是西门子丑闻的最大代价。管理责任编辑: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