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人才驱动下的区域一体化与数字化转型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与人才发展研究报告20181070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长三角地区无论在数字经济规模还是在增长速度上都大大领先于全国水平,是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重要的“风向标”,其中尤以融合型数字经济为强。2.长三角地区劳动力分布最多的五大行业依次为:制造、建筑、软件与信息技术、教育、零售。与全国就业情况相比,软件与信息技术行业就业优势突出,仅次于制造和建筑业,远远超过其在全国的排名。3.基于领英会员公开数据的分析显示,长三角地区高水平人才和数字人才占比最高的五大行业为:ICT、制造、公司服务、消费品、金融,从人才角度看数字化转型程度最高的行业为制造业,基础型和融合型数字经济都处于蓬勃发展期。长三角地区的高水平人才和数字人才教育背景丰富,近30%的人才具有国际(及港澳台)教育背景,35%以上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4.上海市的高水平人才和数字人才在行业分布上比较均衡,ICT和制造是人才最集中的两大行业,人才数字化程度高,大大领先于长三角其他城市。消费品、零售、医疗、教育、金融等行业也具备良好的人才基础,在长三角地区的人才和产业发展方面处于引领地位。5.从人才的行业分布来看,浙江省表现出基础型和融合型数字经济并重的特点,各城市呈现差异化发展。杭州以发展ICT基础型产业为主,ICT行业高水平人才占比高达45%,数字人才占比43%。宁波以发展制造业数字化的融合型数字经济为主,制造业数字人才占比达到42%。金华则偏向于消费品、零售等产业。6.江苏省高水平人才和数字人才在传统产业的占比更高,以制造业为主的融合型数字经济发展突出,但是不同城市的差异化不明显。从人才分布来看,除南京以ICT为主导行业外,苏州、无锡和常州均以制造业为主导,其中常州数字人才在制造业的占比超过50%。7.从高水平人才和数字人才的储备来看,安徽省在长三角地区存在一定劣势。以合肥市为例,高水平人才主要分布在ICT、教育和制造三大行业,但整体数字化程度较低。8.长三角地区对于国际及港澳台和国内其他地区的高水平人才和数字人才都存在较强的吸引力,其中尤以上海、杭州和苏州的综合吸引力最强。9.从全国范围来看,长三角地区高水平人才和数字人才流出的主要目的地和流入的来源地基本一致,前五大城市分别为:北京、深圳、广州、武汉、成都。在长三角区域内,高水平人才流动的主要目的地是上海、杭州和苏州,但是从人才吸引力来看(人才流入/流出比),最强的城市是上海、金华和宁波;南京和合肥的人才吸引力最低,人才流失比重较高。长三角地区内数字人才吸引力最高的城市是杭州,吸引力最低的是南京、合肥和常州。10.长三角地区的主要城市多偏向于吸收高级职位人才而输出初级职位人才,上海正好相反,它吸收更多的初级职位人才,输出中高级职位人才,为其他地区或城市的人才结构优化提供了重要支撑。人才驱动下的区域一体化与数字化转型Ⅰ核心发现人才驱动下的区域一体化与数字化转型Ⅱ课题组清华经管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陈煜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清华经管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马晔风: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清华经管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秘书长黄鹤:清华经管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邢景丽:清华经管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赵逸书:清华经管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助理王苏:清华经管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实习生祝家阳:清华经管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实习生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杨耀武: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郝莹莹: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博士顾承卫: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高显扬: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博士王敬英: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宁: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博士本研究由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和领英中国经济图谱团队合作完成,特别感谢领英中国经济图谱团队在数据分析方面给予的支持,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532006,71325005)、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以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金项目资助(16JJD630006)。获取电子版请联系cidg@sem.tsinghua.edu.cn©清华经管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LinkedIn(领英)2018版权所有10/2018领英中国经济图谱研究团队王延平:领英中国公共事务部总经理任玥:领英中国公共事务部顾问魏岩:领英中国公共事务部经济图谱总监PeiYingChua蔡佩颖:领英经济图谱高级数据科学家第一章引言1第二章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22.1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布局22.1.1国家层面战略布局22.1.2区域协同创新32.1.3长三角各省市实践行动42.2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态势92.2.1整体发展态势92.2.2省域发展态势92.2.3人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10第三章长三角地区总体就业现状103.1总体就业情况113.1.1长三角地区劳动力的行业分布123.1.2长三角地区重点行业的劳动力分布133.2高水平人才和数字人才就业现状143.2.1行业分布153.2.2教育背景163.2.3技能特点183.2.4职位等级203.2.5人才需求20第四章长三角地区重点城市就业情况214.1上海市的人才与就业214.1.1行业分布21目录人才驱动下的区域一体化与数字化转型Ⅲ4.1.2教育背景234.1.3技能特点254.1.4职位等级274.1.5上海市的人才优劣势分析274.2浙江省的人才与就业284.2.1行业分布284.2.2教育背景304.2.3技能特点324.2.4职位等级344.2.5浙江省的人才优劣势分析344.3江苏省的人才与就业354.3.1行业分布354.3.2教育背景384.3.3技能特点404.3.4职位等级424.3.5江苏省的人才优劣势分析434.4安徽省的人才与就业444.4.1行业分布444.4.2教育背景464.4.3技能特点474.4.4职位等级494.4.5安徽省的人才优劣势分析49第五章长三角地区的人才流动情况505.1国际及港澳台流动情况分析505.2国内流动情况分析515.3长三角区域内流动情况分析555.4流动人才群体的职位等级分析58第六章总结与建议60人才驱动下的区域一体化与数字化转型Ⅳ人才驱动下的区域一体化与数字化转型-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与人才发展研究报告12017年以来,随着网络化基础设施日渐完善和区域经济发展力度的加大,数字经济正通过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质量提升和转型变革,并进一步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布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在地理空间上进行统一的战略规划和资源重置,打造城市间互联互通和跨城市生活圈,同时各城市突出自身特色与功能定位,发挥体制多样性,找寻更优的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组合,最大程度发挥集聚效应、分工效应、协作效应和规模效应。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我国推进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探索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模式的重要尝试。长三角地区作为长江经济带中起引领作用的重要发展极,在过去二十年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地区在高质量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探索和实践将为其他地区提供宝贵的经验。当前,从国家顶层设计到长三角各省市的布局规划,都在大力推进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的协同发展。在区域一体化和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人才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协同、城市共融、制度创新的重要驱动力,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本报告从人才角度入手,结合长三角地区的劳动力就业数据和从领英人才数据库抽取的人才样本,深入分析并呈现了长三角地区高水平人才和数字人才的就业现状、行业分布、人才特征和流动特点,并对比分析了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合肥等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人才优劣势、人才吸引力以及当前的数字经济发展态势,进而对不同城市如何抓住经济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机遇,在区域协调发展中找准自身功能定位,发挥区位和产业优势打造创新高地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一.引言长三角数字经济与人才发展高峰论坛——暨《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与人才发展研究报告》发布会长三角数字经济与人才发展高峰论坛——暨《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与人才发展研究报告》发布会人才驱动下的区域一体化与数字化转型-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与人才发展研究报告22.1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布局2.1.1国家层面战略布局国家层面,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及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已经成为重要方针。《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围绕着数字经济核心技术与发展方向,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顶层设计文件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行业性文件。2015年以来,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制造领域、“互联网+”领域、大数据领域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规划文件(见表2.1),这些文件在战略目标、重点任务以及相关举措方面均体现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核心技术与相关产业的战略布局。二.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35号)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到2025年,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到2025年,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初步形成,“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培育高端智能、新兴繁荣的产业发展新生态。推动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探索大数据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研究制定智能制造发展战略。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战略重点,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推动优势和战略产业快速发展。“互联网+”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益民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人工智能。发展工业大数据。发展新兴产业大数据。大力培育互联网金融、数据服务、数据探矿、数据化学、数据材料、数据制药等新业态。推进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完善大数据产业链。到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万亿元。到203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体系,统筹布局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培育高端高效的智能经济,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建设安全便捷的智能社会。文件名称(文号)重点战略目标相关重点任务表2.1国家层面相关顶层设计文件人才驱动下的区域一体化与数字化转型-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与人才发展研究报告3在战略目标上,提出了要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到2025年,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推动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在人工智能领域,提出了不同阶段的发展规模目标,到203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在重点任务上,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战略重点,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推动优势和战略产业快速发展。围绕“互联

1 / 7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