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寒假学习专题鉴赏评价D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⑵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值:9--11分题型:1道客观题(3/5分),1道主观题(6分)限时完成:15分钟《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心内容题目作者体裁2019Ⅰ赞美画艺,艺术欣赏闲情题许道宁画陈与义宋诗Ⅱ干谒引荐,求功名,清高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唐诗Ⅲ田野劳动,旁观喜悦插田歌刘禹锡唐诗2018Ⅰ打猎抒怀,励志自勉野歌李贺唐诗Ⅱ饮酒草书抒怀,落魄爱国醉中草书陆游宋诗Ⅲ歌颂精卫精神,励志自勉精卫词王建唐诗2017Ⅰ贡试纳贤之喜悦,自得阅进士就试欧阳修宋诗Ⅱ送别留言,兄弟情谊送子由使契丹苏轼宋诗Ⅲ出书的喜悦,自得微怨戏赠元九白居易唐诗近三年全国Ⅰ、Ⅱ、Ⅲ卷高考诗歌鉴赏题1.选材集中在唐宋两代,且多是名家作品。2.选文以唐宋时代的诗歌为主。3.有完整的短诗,也有长诗节选的。4.题材广泛杂多不一。5.主题及中心内容,各种各样。忠君爱国,奋发向上,自励自勉;闲情逸志,干谒功名,消沉埋怨等。考情扫描试题考点2019Ⅰ尾联有何含意?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内容、观点态度Ⅱ颈联描写在情感和结构方面的作用。情感、手法Ⅲ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比,语言风格不同处。语言2018Ⅰ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内容、情感Ⅱ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形象Ⅲ诗最后两句是以精卫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为什么?内容、观点态度2017Ⅰ“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赏析其精妙之处。手法、情感Ⅱ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形象Ⅲ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情感1.紧紧扣住诗文最突出的特点,信息最密集丰富含意最深广的地方命题。2.围绕高考诗歌考点“内容、情感、形象(意象/物象/人物形象)、语言(炼字/词)、手法”进行考查。3.6分题,分值较大,分点规范作答,难易有效结合。4.实在写不出来了,就将相关诗句的内容讲述一遍。考情扫描磨刀不误砍柴工,找对方法巧做题一、解读“诗家语”,“变形”是难点古代诗歌,通过非常精练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律、绝、词、曲还得符合格律的要求,故作者在创作诗歌时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1.变“性”——改变词性。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2.变序——改变语序。古代诗歌中,诗人为了对偶、押韵、表情达意等需要,往往对正常语序进行调整。如“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正常语序应为“千古江山,无处觅英雄孙仲谋”;“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正常语序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3.省略成分。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产生了省略现象,出现了空白,从而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如贾岛《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如李弥逊《春日即事》:“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4.互文见义。“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如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5.善假于物。(利用选项信息加强判断)近几年高考试题中,选项一般设置为3对1错,错的那一项也仅仅是细节设误,还有很多可以利用的信息,善于借鉴这些信息,对于快速疏通诗意,披文入情,有很大帮助。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真题展现(2019.全国Ⅰ卷)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借鉴信息]提示本诗为题画诗,写了画中之景并抒情,还涉及全诗的语言风格。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借鉴信息]联系A项,提示本诗所写景物为山水,其中主要内容是写江水。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借鉴信息]虽然局部内容判断有误,但提示考生诗人看到了“广阔辽远的万里江山”。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借鉴信息]提示考生颈联描写了哪些具体的景物——“众木”“孤云”。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理解有误,“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的意思是说,一向广阔辽远的万里江山,如今尽入图画。答案:C古代诗歌选择题设误类型1.望文生义解释诗句时,不考虑整体内容,错误解说诗句中的词句等。2.无中生有凭空解说一些诗歌中没有体现的内容,比如相关的表达技巧等。3.说法绝对选项内容太过绝对,不符合客观情况。4.胡乱联系选项的内容将诗歌的某些特点与学过的诗句从手法、情感、内容等角度联系起来,但这种联系不是必然的。5.拼凑词句把几句没有本质联系的话放到一起作为解释诗歌的具体内容。(2017·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题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方法1联系背景还原诗歌原景【分析1】B项,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错误类型: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望文生义。解答此题可以联系到欧阳修的《秋声赋》中“衔枚疾走”的说法,背景为行军士兵口中衔着枚(一种器具),以防喧哗。用来表达的是寂静。而考生看到“衔枚”容易联系到行军打仗,而脱离诗歌的语境去望文生义地主观判断。方法2设身处地体会作者用意【分析2】E项,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错误类型: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无中生有。后半句的错误之所以难以看出,是因为没有关注到题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所提供的诗歌写作背景,更不能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古人说话的习惯。以至于容易误判为正确选项,实际上诗歌的尾联是作者自谦的话,表现了他对同僚的谆谆嘱托,不是说作者自己就是体弱多病。二、重视标题蕴意,破解赏诗信息古诗歌,除一部分词、曲只有词牌、曲牌外,多数是有标题的。古人作诗,最重标题。标题常蕴含下列信息:①提示写作时令(如春、秋)、节日(如除夕、重阳)、地点、对象、事件;②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③标明写作对象、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④提示题材(情感),如送别怀人、即事抒怀等;⑤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标题往往给我们留下了猜想揣摩诗的内容的空间,是我们读懂诗歌的重要向导。抓住了标题,就等于抓住了诗歌最直接、最牢靠的信息内容。卷别标题蕴含信息2019·全国Ⅰ卷《题许道宁画》①交代写作缘由②表明所咏对象2019·全国Ⅱ卷《投长沙裴侍郎》①交代写作缘由②表明诗歌题材2019·全国Ⅲ卷《插田歌》①点明所咏对象②表明诗歌题材2018·全国Ⅱ卷《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①交代写作缘由②暗示作者情感③表明诗歌题材2018·全国Ⅲ卷《精卫词》①点明所咏对象②暗含作者的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注]许道宁:北宋画家。真题展现(2019.全国Ⅰ卷)•《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首先,翻译过来:为许道宁的画题写的一首诗•然后,推想这个题目暗示了什么?•1、题写在画幅上的一首诗,(题画诗)•2、画面的内容是什么?诗人为何题诗?•3、画作的水平如何?诗人作何评价?•4、诗、画作者关系怎样?•这样推想,多问几个为什么,阅读是不是更有方向感?三、依注释找信息,知人论世注释往往暗示着重要信息,一定要仔细审读。诗歌注释蕴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①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②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③介绍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读懂诗句;④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⑤提供与“此诗作于作者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的注解——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等情感有关。或链接他人评价,暗示艺术特色或思想内容。[2017·全国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从注释①看,“短李”是当时的典故。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是一种对友人的戏谑,没有“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首联,从注释②③看,是写作者的诗歌成就。颔联,从注释④看,写自己的诗歌被元稹模仿、让李绅服气。诗歌的前两联表现作者对自己诗歌创作成就的自得。颈联,是作者的牢骚话,表现了自己在当世不被重用,表现了作者的不平与无奈;尾联,表现作者对自己诗歌新编成集的欣喜。由此可见,作者的情感态度有两层:一是对自己诗歌成就的自得,二是对不能被当世重用的无奈和自嘲。四、紧扣内容找关键,分析诗歌悟情语读诗时千万不能匆匆一扫而过,这样绝对是读不懂的。而应一个字一个字地品读,边读边想其意,力求还原诗歌画面。有些诗歌有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或句子,应牢牢把握(位置多出现在诗的后两联,尤其是尾联、词的下阕)。有些也“移情”到景、物中,如杜甫《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的“哀”字。另外,不是诗中所谓的“情语”都是作者最真实的情感表达,有的诗人会故意用反语(这种情况很少)。寻找关键字看“情”点找名词锁定意象或感点,品味情感找动词锁定情感态度,体悟情感内涵找副词锁定情感程度,确定情感倾向找形容词锁定人物举止,联想情感找诗眼锁定首句或尾句,把握情感基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登原州城【注】呈张贲从事•魏野•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注】原州城,即今宁夏固原。•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意象、意境、情感•解析:颈联承接颔联写塞外风光。角声四起,和着北风,或高亢嘹亮,或呜呜咽咽;原州城外,泾河水早已被冻住了,教人不禁顿起哀思。作者耳闻声声塞角,呼呼北风,面对绝漠孤城,一脉冰河,内心涌起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