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治理中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上市公司治理中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姓名:刘丽娜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杨蕙馨20031008上市公司治理中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作者:刘丽娜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柏培文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参与企业收益分配问题研究2006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纷纷参与企业收益分配,但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在转轨经济中经营者不论良莠纷纷参与企业收益分配,跟风现象普遍;经营者收入增长迅速,但企业利润增长不高;业绩较好的企业有的经营者甚至没有参与企业收益分配,而业绩低下的企业经营者却积极参与企业收益分配;存在职工非议与建立和谐社会的矛盾等.因此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要研究这个问题必须弄清楚几个核心问题:一、在两权分离下经营者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深层根源是什么?二、在我国到底什么样上市公司经营者可以参与企业收益分配?三、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机制缺陷在那里?四、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参与企业收益分配有没有带来企业效益的提高?五、如何改进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机制?为此,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数量模型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得出如下研究结论和成果:一、认为经营者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深层根源在于经营者的经营才能稀缺性.让经营者参与企业收益分配是企业治理的重要手段.对于经营者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理论根据有多种分析.其中,现代企业理论的有关探讨影响最大,而其他理论的影响较小.现代企业理论提出了多种依据.但是如果作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实际上只有三个因素,分别是控制权、资产专用性和重要(关键)性资源.通过进一步研究还可以发现三个悖论:分别是资产专用性与控制权两种解释的悖论、控制权解释理论与实际情形的悖论以及资产专用性解释理论与实际情形悖论.为此,本文提出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资产稀缺性是影响谈判力的最根本的因素,从而影响企业剩余索取权安排.根据这些分析,认为经营者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深层根源在于经营者的经营才能与物质资本相比较变得同等稀缺或更稀缺,经营者参与企业收益分配多少是经营者的经营才能与物质资本双方博弈的结果,具有稀缺性才能的经营者参与企业收益分配体现其智力资本的要求.二、考察了转轨经济中的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现状.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参与企业收益的分配是特定的实践、理论和政策环境下的产物.在实践探索、理论和政策的推动下,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参与企业收益分配取得了进展,在分配方式上除了传统的奖金外,主要采用:年薪、绩效计划、股份持有、股票期权和管理层收购.通过经营者参与企业收益分配,从总体上来说,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收入快速增长,并持有少量公司股份.但是我国经营者在参与收益分配上体现出以下特点和问题:跟风现象、自我定价、做假帐、收入业绩不平衡以及结果效率不高等.三、对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参与企业收益分配在机制上进行分析,并进行实证研究,解释和检验了我国经营者参与收益分配的特点和问题.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参与企业收益分配在机制上存在严重不足.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决定在某些行业或某些企业让经营者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条件是存在的,但由于计划经济和制度原因在现实中却存在刮风现象,导致分配激励步骤扭曲.本来只有合格或优秀的经营者才有资格参与企业收益分配,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不成熟,上市公司经营者识别和选择机制存在严重不足,很多不具备经营素质的普通人占据了经营者的位置,但也参与分配,导致分配激励对象扭曲.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严重内部人控制,经营者在社会力量允许下凭自我道德和价值标准参与收益分配,结果导致分配激励规则扭曲.其最终结果必然导致物质激励效果扭曲、效率不高.为了检验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参与分配激励效果,文中对关联行业企业经营者参与企业收益分配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营者参与企业收益分配并没有带来企业效益的提高,在国有企业,经营者参与企业收益分配带来经营者的收入的大幅提高,并且经营者的收入可能每年更高些才能保持企业较好效益;相比而言,私营企业要好得多.四、提出我国现阶段的上市公司经营者参与企业收益分配对策.根据全文研究的结果,提出了在现阶段对上市公司经营者参与企业收益分配采取的对策,以期对现有分配机制有所改进.本文在写作中力求有新意、有创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关于企业经营者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理论的依据很多,本文在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从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历史发展、变化和作用角度进行考察,提出决定企业收益分配的深层根源是资产稀缺性.二、在企业理论中都是既定企业家能力,而在转轨经济中实际上企业的经营者良莠不齐现象很明显,一些企业经营者并不具有企业家才能,本文依据经营者参与企业收益的分配根源在于经营才能稀缺性的原则,提出只有合格的上市公司经营者参与企业收益分配才是合理的,并从机制上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参与企业收益分配存在分配步骤扭曲、分配对象扭曲和分配规则扭曲.三、提出一个有效的经营者激励效果,应当包含一个企业时间纵向激励效果和一个行业不同企业横向激励效果两个方面的设想,前者具有动态特征,后者具有静态特征.国内在上市公司经营者收入与业绩相关性的实证研究中,一般收集连续三个年度的报告,或者某一个年度的报告数据,然后采用回归方法进行研究,这实际上是从横截面来比较不同公司之间的有关变量的关系,而缺少公司时间纵向的经营者收入与业绩关系的研究.本文选取样本企业连续六年的数据,不但采用回归方法考察了不同公司之间变量关系,还采用成对样本检验方法,考察样本企业经营者收入逐年提高和股份比例逐年变化是否带来业绩逐年提高,这样通过企业时间纵向和不同企业横向的研究能够更准确判断上市公司参与企业收益分配有无带来企业业绩的提高.这种方法在国内几乎没有文献采用过.四、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参与企业收益分配在现实中引起公众、特别是广大职工的关注,但理论界却几乎没有系统研究的上市公司经营者参与企业收益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实际效果,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办法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问题,并纠正社会中的不正确看法.2.会议论文陆正飞.童俊莉会计信息与经营者选择关系之实证检验:A股与AB股上市公司间的比较2001本文就会计信息亦即会计业绩指标对A股和AB股上市公司经营者选择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得出了两个基本的假说,即会计业绩指标较市场业绩指标对上市公司(无论是A股还是AB股)经营者选择都具有更为显著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在A股公司比AB股公司表现得更为显著。这两个假说基本得到了验证。3.学位论文闫邹先我国上市公司最优激励约束结构研究——以防范上市公司合谋为例2008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形成委托代理关系。在这种委代关系中,委托人追求收益最大化,而代理人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由于他们各自追求的目标不尽相同,因此代理人具有摆脱委托人控制的倾向,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产生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问题。合谋就是代理人与其他代理人或监督者串通起来,采取不正当手段欺骗委托人或社会公众以从中渔利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合谋会影响委托人、国家或外部投资者的经济利益,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影响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因此,如何防范上市公司合谋就成了理论界和政府监管部门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随着人们对合谋认识的不断增加,理论界对合谋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应该说目前在如何防范合谋问题上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和完善,得出的结论也比较一致:①加强对代理人的激励;②加强对代理人的约束;③提高合谋的交易成本。实际上,目前国内外在研究如何防范合谋问题上主要是从激励和约束这两个方面开展研究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作为防范合谋的重要手段也一直受到众多上市公司的重视。具体到我国,从最近这几年开始,我国上市公司加大了对代理人即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强度,经营者的薪酬激励水平越来越高。从理论上,随着激励强度的增加,合谋次数应该是越来越少,但在我国并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认为主要的原因在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在激励结构、约束结构设计方面存在着偏差造成的。基于上面的认识,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通过对激励约束结构与上市公司合谋的传导机理的分析和对我国上市公司激励约束结构现状的分析,认为激励约束结构失衡是造成我国上市公司合谋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然后考虑到目前我国在激励经营者方面主要有工资、津贴、奖金、股权等激励手段,根据这几种激励手段性质的不同,我们分为固定薪酬报酬和风险报酬这两种激励手段,考虑到这两种报酬手段利弊恰好互补,本文通过对经营者效用函数的扩展,利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构建了经营者最优的激励结构问题。再次,在静态分析最优的激励结构问题的基础上,本文又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经营者最优持股量的问题,也就是经营者动态的激励结构问题。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委托代理模型并把动态的薪酬管制引入到模型中,分析了经营者在没有合谋行为和有合谋行为这两种情况,得出了经营者最优的持股比例问题。但本文还认为尽管经营者持股处于最优,但在约束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经营者仍然可能进行合谋行为,我们又提出要加强国有股减持、加大独立董事独立性、加大媒体监督、法律监督力度等政策建议。上面的分析主要是从单个层面分析结构问题,本文又从激励约束角度综合分析了经营者的最优激励约束结构问题,认为加大激励和约束力度之间需要一个均衡,本文又利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构建了一个最优的激励约束结构问题。此外,本文实证分析了激励结构、约束结构对上市公司合谋的影响。最后是本文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除绪论部分外,本文其他章节安排如下:第二章是激励约束结构与经营者合谋的传导机理分析。本文首先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激励结构的现状分析和约束现状的分析,发现在激励结构方面,我国上市公司主要存在着激励结构不合理、激励方式单一、长短期激励失衡等问题。在约束结构方面,主要存在债权人参与约束机制较差、监事会的监督机制不健全、独立董事监督弱化等结构性缺陷等。在激励结构与经营者合谋的传导机理分析方面,我们认为人在心理上具有类似会计核算式的多重会计核算体系,都会核算在每个会计项目上的收支情况。它表明在特定激励结构中,诸要素之间替代关系的有限性,这就为多激励要素组合的激励结构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论解释,这表明任何组织在进行激励时,都要采取若干激励方式的不同组合。由于经营者有其特定的需求结构或偏好所决定的理想的激励结构,而上市公司为其设计的激励结构常常偏离其理想的激励结构。于是,经营者就有自动校正现实的激励结构与其理想激励结构之间差异的动机,这种典型的自我选择机制造成了经营者合谋的动机。而在约束结构与经营者合谋的传导机理分析方面,我国上市公司约束结构普遍存在着“内部人控制”,使的内部约束不足,而基于信息的角度,外部约束虽然有效但却有滞后性,约束结构的这种结构性偏差则给了经营者合谋的机会。因此,经营者的合谋行为不可避免就出现了。第三章主要是货币报酬与股权报酬的最优组合研究。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激励手段的分析,我们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激励经营者方面主要有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股票期权等手段,根据这几种激励手段的性质不同,我们把其分成两大类,即固定薪酬与股权报酬这两大类激励手段,这两种激励手段各有利弊并且他们的性质是不同的,把他们的优点结合起来是可以有效的防范经营者的合谋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经营者效用函数的扩展,利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我们找到了经营者最优的激励结构。但这仅仅是一种静态的理论分析,并不能确切的知道经营者的激励结构问题或者经营者持股量问题,尤其是当经营者持股数量的变化能给上市公司带来利润递增时,这时候公司的预算线就会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又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经营者的激励结构问题。我们通过建立一个委托代理人模型并把动态的薪酬管制引入到模型中,发现经营者持股和企业价值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形状。经营者持股比例客观存在一个最佳规模,股权激励存在一个“拐点”,在这一点上,股权激励效应最大,企业的价值最大。

1 / 5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