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皮肤性病的治疗目的和要求掌握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外用药物剂型。熟悉其它治疗药物及方法。了解皮肤外科治疗。第一节内服药物治疗一、抗组胺药(一)组胺1946年——苯海拉明问世肥大细胞抗原释放嗜碱性细胞组胺消化道、皮肤微小血管皮肤、粘膜血管脑组织H1受体H2受体(二)H1受体拮抗剂1.第一代优点:价格便宜缺点:①易透过血—脑屏障;②抗胆碱作用;③半衰期短。禁忌:高空作业、精细工作、前列腺肥大患者常用药物:氯苯那敏、苯海拉明、赛庚啶、异丙嗪、酮替芬2.第二代优点: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②抗胆碱作用小;③半衰期长。缺点:价格较贵。常用药物:西替利嗪(仙特敏)开瑞坦(氯雷他啶)皿治林(咪唑斯汀)息斯敏、特非那丁(三)H2受体拮抗剂拮抗组胺引起胃液分泌、抑制血管扩张、抗雄激素作用常用药物:甲氰咪胍(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常用于慢性荨麻疹、人工荨麻疹、带状疱疹等疾病。二、糖皮质激素1.作用:抗炎、免疫抑制、抗增生、抗细胞毒、抗休克(1)抗炎:对各种类型炎症的不同阶段皆有明显抑制作用。①抑制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移行到血管外;②抑制炎症性毛细血管扩张;③抑制前列腺素、白三烯、缓激肽等产生;④稳定肥大细胞和溶酶体酶;(2)免疫抑制:①抑制巨噬细胞吞噬和处理抗原;②干扰和阻断淋巴细胞的识别;③抑制炎症因子生成。(3)抗增生: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4)抗细胞毒:保护机体细胞和亚细胞结构,缓和机体对各种内毒素的反应。(5)抗休克:主要通过抗炎、抗过敏、缓解毒血症起作用。2.适应症:变态反应性疾病(重型药疹、过敏性休克、接触性皮炎等),自身免疫性(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瘢痕疙瘩、斑秃等。3.主要副作用:满月脸,皮肤萎缩,肌无力,多毛,痤疮,浮肿,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并发或加重感染;诱发或加重消化道溃疡,精神症状等。4.常用药物低效氢化可的松20mg中效泼尼松(强的松)5mg泼尼松龙(强的松龙)5mg甲基强的松龙4mg长效地塞米松0.75mg倍他米松0.6mg5.用量与用法视皮疹的性质和病情而定以强的松为例:小——10-30mg/天中——30-60mg/天(0.5-1mg/kg/d)大——60以上/天(1-2mg/kg/d)减量:一般每3-7天减量一次(总量的1/5~1/3)早期可稍快,后期宜缓慢。每日早上8时顿服可减轻对HPA轴的抑制严重者使用冲击治疗。三、抗菌药物1.青霉素类——主要用于G+菌及螺旋体感染。如丹毒、梅毒、皮试、防止过敏性休克常用药物:苯唑西林钠,苄星青霉素(长效西林)氨苄青霉素,新青霉素Ⅱ。2.头孢菌素类——主要用于耐青霉素的金葡萄菌和一些G-杆菌的感染。注意与PG交叉过敏。常用药物:头孢氨苄(先锋Ⅳ)、头孢雷定(先锋Ⅵ)、头孢三嗪(菌必治)3.氨基糖苷类——主要有链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壮观霉素(淋必治)4.四环素类——广谱抗生素.主要用于痤疮和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常用药物:四环素、美满霉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米诺环素(12岁以下儿童禁用)5.大环内酯类——主要用于G+菌感染.常用药物: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齐霉素,交沙霉素,麦迪霉素。6.喹诺酮类——抗菌谱广,主要用于皮肤感染和支原体感染(18岁以下、孕妇、哺乳期不宜使)。常用药物: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0.25Bid;氧氟沙星(氟嗪酸,泰利必妥)0.2Bid;诺氟沙星(氟哌酸)0.2Bid;7.抗结核药——结核感染常用药物:异烟肼、利福平等8.抗麻风药——治疗麻风病、结缔组织病、血管炎等常用药物:氨苯砜、沙利度胺等四、抗真菌药1.灰黄霉素—是一种窄谱抗真菌药,对皮肤癣菌有抑制作用。主要用于:头癣、泛发性体癣(对花斑癣及深部真菌无效)成人用量0.6-0.8g/d,小儿15-20mg/kg/d。副作用:胃肠不适、肝损害、头晕、光过敏、白细胞减少。2.多烯类—与真菌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结合。药物有:两性霉素B—广谱,主要用于深部真菌病,静滴。制霉菌素—主要用于念珠菌和隐球菌.口服或外用。3.唑类——是人工合成的广谱抗真菌药,对酵母菌丝状真菌,双相真菌有较好作用。外用: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联苯苄唑。内服: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4.丙烯胺类——有杀灭和抑制真菌的双重作用,主要用于甲癣和角化过度型手足癣,对念珠菌及酵母菌效果较差。代表药:特比萘芬5.碘化钾——治疗孢子丝菌病的首选药。五、抗病毒药: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更昔洛韦、泛昔洛韦、利巴韦林等。六、维A酸类:调节上皮细胞和其它细胞生长和分化第一代:异维A酸,维胺酯第二代:阿维A酸、阿维A酯第三代:维A酸乙酯七、免疫抑制和抗肿瘤药适应症:免疫性皮肤病,如天疱疮,SLE常用药物: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氨甲喋呤、环孢素A、雷公藤多甙片副作用:骨髓抑制,诱发感染,胃肠道,肝功能等。八、免疫调节剂常用:卡介苗,左旋咪唑,干扰素,转移因子,胸腺素九、维生素类维生素A——角化性皮肤病。维生素B2——口周皮炎,口角炎,唇炎,脂溢性皮炎。维生素B6——脂溢性皮炎,痤疮,酒渣鼻。维生素B12——带状疱疹神经痛。维生素C——多种皮肤病。烟酸、烟酰胺——光线性皮肤病、疱病十、其它药物1.钙制剂——糖酸钙、碳酸钙2.硫代硫酸钠——花斑癣、湿疹3.氯喹、羟氯喹——红斑狼疮、光线性疾病第二节外用药物治疗一、外用药物的种类1.清洁剂作用:清除渗出物、鳞屑、痂皮和残留药物药物:生理盐水、3%硼酸溶液、0.1%呋喃西林溶液、植物油、液体石蜡、高锰酸钾溶液等2.保护剂作用:保护皮肤、减少摩擦和缓解刺激药物:滑石粉、氧化锌粉、炉甘石、淀粉等3.止痒剂作用:止痒药物:5%苯唑卡因、1%苯酚、糖皮质激素4.角质促成剂作用:促进表皮角质层正常化,收缩血管、减轻渗出和浸润药物:5%~10%黑豆馏油、3%水杨酸、3%硫磺等5.角质剥脱剂作用:使过度角化的角质层细胞松解脱落药物:20%~40%尿素、5~10%%水杨酸、0.01%~0.1%维A酸等6.收敛剂作用:凝固蛋白质、减少渗出、抑制分泌、促进炎症消退药物:0.2%~0.5%硝酸银、2%明矾液、5%甲醛7.腐蚀剂作用:破坏和去除增生的肉芽组织或赘生物药物:30%~50%三氯醋酸等8.抗菌剂作用:杀灭抑制细菌药物:3%硼酸溶液、0.1%雷夫诺尔、2%莫匹罗星、0.5%~3%红霉素等9.抗真菌剂作用:杀灭抑制真菌药物:2%~3%克霉唑、1%益康唑、2%咪康唑、2%酮康唑、1%特比萘芬、5%~10%水杨酸等10.抗病毒剂作用:抗病毒药物:3%~5%无环鸟苷、10%~40%足叶草酯等11.杀虫剂作用:杀灭疥螨、虱、蠕形螨药物:5%~10%硫磺、1%r-666、2%甲硝唑等12.遮光剂作用:吸收阻止紫外线穿透皮肤药物:5%二氧化肽、10%氧化锌、5%~10%对氨基苯甲酸等13.脱色剂作用:减轻色素沉着药物:3%氢醌、20%壬二酸等14.维A酸类作用:调节表皮角化、黑素代谢,抑制表皮增生药物:0.025%~0.05%全反式维A酸霜、0.1%他扎罗汀凝胶等15.糖皮质激素弱效:醋酸氢化可的松等中效:醋酸地塞米松等强效:丁酸氢化可的松等超强效:卤米他松等二、外用药物的剂型1.溶液:是药物的水溶液。作用:清洁、收敛适应症:急性皮炎湿疹常用药物:3%硼酸溶液、1:8000高锰酸钾等2.酊剂和醑剂:药物的酒精溶液或浸液。作用:消毒、杀菌、止痒适应症:慢性皮炎湿疹常用药物:2.5%碘酊、复方樟脑醑等3.粉剂:一种或多种干燥粉末均匀混合而成。作用:干燥、保护、散热适应症:急性皮炎无糜烂及渗液常用药物:滑石粉、氧化锌粉、炉甘石粉等4.洗剂:粉剂与水的混合物,互不相溶。作用:止痒、散热、干燥、保护适应症:急性皮炎常用药物:炉甘石洗剂、复方硫磺洗剂等5.油剂:植物油溶解药物或与药物混合而成。作用:清洁、保护、润滑适应症:亚急性皮炎湿疹常用药物:25%~40%氧化锌油、麻油、花生油等6.乳剂:油和水经乳化而成。分油包水和水包油作用:保护、润泽适应症:亚急性、慢性皮炎常用药物:对氨基苯甲酸乳膏、地塞米松乳膏等7.软膏:用凡士林、植物油、动物脂肪等作为基质的剂型。作用:保护创面、防止干裂适应症:慢性皮炎湿疹常用药物:红霉素软膏、金霉素软膏等8.糊剂:含25%~50%固体粉末成分的软膏。作用:保护、收敛适应症:亚急性皮炎常用药物:氧化锌糊剂、湿疹膏等9.硬膏:用脂肪酸盐、橡胶、树脂等组成的半固体基质贴附于裱褙材料上而成。作用:保护创面、防止干裂适应症:慢性皮炎湿疹常用药物:氧化锌硬膏、肤疾灵硬膏等10.涂膜剂:将药物和成膜材料溶于挥发性溶剂中制成。作用:保护适应症:慢性皮炎常用药物:水杨酸火棉胶三、外用药物治疗原则1.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种类:根据皮肤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选择真菌感染选择抗真菌药物;瘙痒者止痒角化过度者选角质剥脱剂2.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剂型原则:①急性皮炎:有渗液和无渗液②亚急性皮炎③慢性皮炎④单纯瘙痒无皮损者3.详细向患者解释用法和注意事项针对患者的年龄、性别、部位等第三节物理治疗1.电疗法2.光疗法3.微波治疗4.冷冻治疗5.水疗法6.放射疗法7.激光治疗第三节皮肤外科治疗1.切割术2.皮肤移植术3.毛发移植术4.体表外科手术5.腋臭手术疗法6.皮肤磨削术7.Mohs外科切除技术思考题1.一代抗组胺药和二代抗组胺药的优缺点各有哪些,其代表药物有什么?2.什么是洗剂?3.如何正确选用外用药物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