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第一,让生活更美好!2020年是第18个全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为了普及职业卫生知识,宣传职业病防治法,我国将每年4月的最后一周确定为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安全对于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企业来说都是首要大事,保证安全才能让生产、生活稳步持续的发展。基本安全保障职业健康安全1、张海超“开胸验肺”1981年出生的张海超说“从2004年8月到2007年10月,在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打工,车间里有很多粉尘。”张被医院诊断为“尘肺”后,他就怀疑是在公司打工期间得的这个病。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位于张海超家不远处的新密市曲梁乡境内,以生产耐火砖为主。张海超在该公司打工期间,历经杂工、破碎、压力机三个工种,他说这三个工种都会接触到粉尘。2009年,尘肺病人张海超开胸验肺,是中国肺部活检第一人。职业病的诊断、鉴定乃至最终的工伤认定、赔偿是个漫长的过程。同为振东公司工人的张喜才2006年11月即被诊断为“尘肺Ⅱ+期”,但还没有走完整个工伤认定程序,就已经去世了。2、煤矿工人集体洗肺一工人洗出48瓶黑水2010年10月15日拜城县铁热克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送一批工人到乌鲁木齐进行尘肺灌洗的职业病治疗,最小的36岁,最大的59岁。“每个工种灌洗出的液体颜色是不一样的。煤矿工人洗出的水是黑色的,水泥厂工人的是灰褐色的,木工的是浑黄色的……”该院职业病科副主任医师古丽娜孜说。•其中一位工人灌洗出了48瓶水,48瓶灌洗出的液体由墨黑逐渐清亮。6正常二氧化硅石棉煤炭各种尘肺的症状正常二氧化硅石棉煤炭精炼厂员工作业时防护面罩未规范佩戴导致钢渣入眼公司化验室氢氟酸烧伤12职业健康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3常见职业危害因素目录CONTENTS节后综合症职业健康安全的概念4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5职业病危害防治原则和措施1职业健康安全的概念1、何为职业病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哪几类?•职业病危害是指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广义:由于工作环境中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狭义: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职业病概念2、什么叫职业病?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构成法定职业病必须具备四个要件患病的主体必须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必须是在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引起的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产生的3、国家规定的职业病种类※4、职业病的特点:⑴病因明确:由职业病危害因素所致,这些人为因素被控制消除,即可防止疾病发生;⑵病因可测:所接触的危害因素(病因)通常可以检测,过量接触才得病;⑶群体性:接触相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常集体发病;⑷多无特效药:早发现,易恢复,晚发现,疗效差。5、如何发现职业病最有效是做职业性体检•就业前体检:发现职业禁忌症•在岗体检:早发现可疑职业病、禁忌症•离岗体检:证明在职期间有无得职业病或损害6、毒物进入人体的三个途径•呼吸道(最常见最危险的途径)•皮肤(有些毒物只要与皮肤接触,就能被吸收)•消化道(职业中毒的机会极少)2了解职业病法律、法规职业病防治法律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尘肺病防治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职业卫生配套规章:*职业病分类目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职业卫生监督程序......放射卫生配套规章:*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防护器材、含放射性产品管理*放射事故管理*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核设施放射卫生健康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通过•江泽民主席签署•第六十号主席令•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高毒物品目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3常见职业危害因素16:3223一、工业噪声声音和噪声一切惹人讨厌、令人烦躁、对人有害、人们不愿意听的声音。噪声通过空气传播的振动波,人耳可听到的舒适的感觉。声音弹琴钻地16:3224噪声存在的区域原料链板机焙烧煤磨焙烧回转窑选矿球磨机16:3225听力损失症状耳鸣,凭空听到嗡嗡声或其它不正常的声音听不到高频和低频声谈话困难,总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所有的声音都听不真切,象被闷住了一样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噪声的危害长期接触噪声可对人体各个系统产生影响:①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产生头疼、脑胀、昏晕、耳鸣、多梦失眠、心慌、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征候群;②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交感神经紧张、心跳加快、心律不齐、心电图T波改变、传导阻滞,血压变化;③对视觉器官的影响:眼痛、视力减退;④对消化系统的影响:食欲不振、恶心、胃张力减低。噪声的声压级范围日接触时间/h接触限值/dB(分贝)8854882911940.597工作场所噪声等等效声级参考接触限值29噪声的防护★控制和消除噪声声源是一项根本性措施。但要完全消除生产性噪声,既不经济也不可能,只能通过工艺改革以无声或产生低声的设备和工艺代替高声设备。★合理进行厂区规划和厂房设计。★对局部噪声源采取防噪声措施,采用消声装置以隔离和封闭噪声源。★控制噪声的传播和反射。例如,①吸声:用多孔材料如玻璃棉、矿渣棉、泡沫塑料、毛毡棉絮等,装饰在室内墙壁上或悬挂在空间,或制成吸声屏;②消声:适用于降低空气动力性噪声;③隔声:用一定材料、结构和装置将声源封闭起来,如隔声墙、隔声室、隔声罩、隔声门窗地板等。★个体防护:由于技术上或经济上的原因受限,岗位噪声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职工,应采用个人佩戴的耳塞、耳罩或头盔来保护听力。★定期对接触噪声的工人进行听力及全身的健康检查,如发现高频段听力持久性下降并超过了正常波动范围(15~20dB),应及早调离噪声作业岗位。新工人就业前体检,凡有感音性耳聋及明显心血管、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者,不宜从事噪声作业。噪声的防护★建立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定期对车间噪声进行监测,并对产生严重噪声危害的厂矿、车间进行卫生监督,促其积极采取措施降低噪声,以符合噪声卫生标准的要求。耳塞的正确使用方法二、职业眼伤据了解,职业性眼外伤约占整个工业伤害的5%,而占眼科医院外伤的50%,据中国眼外伤会议曾经公布的资料统计,在全国职工中每年眼外伤为1%-3%,而有的工业部门则高达34%。在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工业性眼伤害因素包括异物性眼伤害、化学性眼伤害、非电离辐射眼伤害、电离辐射眼伤害、微波和激光眼伤害。作业过程中存在的眼部伤害1、异物性眼伤害异物性眼伤害是指在从事碾磨金属;切削非金属或铸铁;使用手工工具、手提电工工具、气动工具冲刷和修补金属铸件;切铆钉或螺钉;切割或刮锅炉;粉碎石头或混凝土等作业时,砂粒、金属碎屑等异物进入眼内或冲击面部。2、非电离辐射眼伤害在电气焊接、氧切割、炉窑、玻璃加工、热轧和铸造等场所,热源在1050~2150℃能产生强光,紫外线和红外线。紫外辐射可引起眼结膜炎,有畏光、疼痛、流泪、眼睑炎等症状。因多发生于电焊工,故常称为“电光性眼炎”,是工业中常见的职业性眼病。3、电离辐射眼伤害电离辐射主要发生在原子能工业、核动力装置(如核电站、核潜艇)、核爆炸、高能物理试验、医疗部门诊、同位素诊治等场所。眼睛受到电离辐射可发生严重后果。当总剂量吸收超过2Gy时,个别人开始出现白内障,其出现率随总剂量的增大而升高。4、微波和激光眼伤害微波由于热效应可引起晶体混浊,导致“白内障”的发生。激光投射到视网膜上可引起灼伤,大于0.1μW的激光还可能会引起眼球出血、蛋白凝固、溶化和永久失明。5、化学性眼(面)伤害生产过程中的酸碱液体、腐蚀性烟雾进入眼中或冲击到面部皮肤,可引起角膜或面部皮肤的烧伤。飞溅的氰化物、亚硝酸盐、强碱可引起严重的眼烧伤,因碱较酸更易穿透。眼部伤害实例眼睛的防护佩戴正确的防护眼镜,可有效保护您的眼睛!三、化学毒物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经呼吸道或皮肤,短时间内吸收大量化学毒物引起的中毒,称为急性职业中毒。在生产过程中,如果不做好防范,会容易埋下隐患。可接触到化学毒物的环节化学毒物可能出现在生产的重点环节有:(1)原料开采与提炼:开采过程中可形成粉尘,如锰矿中的锰尘﹔逸散出蒸气,如汞矿﹔冶炼过程中可产生大量蒸气或烟,如炼铅。(2)材料搬运与储藏:液态材料因包装渗透而经皮肤进入人体,如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贮存气态毒物的钢瓶泄漏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3)加料:在加料过程中,固态原料可导致粉尘飞扬,液态原料有蒸气溢出或有液体飞溅。(4)化学反应:某些化学反应如控制不当或加料失误可导致意外事故发生,如产热或产气的反应进行太快可发生冒锅或冲料,使物料喷出反应釜,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出有毒气体或蒸汽,有的可同时带出有害雾滴。可接触到化学毒物的环节(5)工业三废处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氟化物、汞、铍化物等。(6)检修:管道、设备维修、检修,容器清洗等过程可有气体逸出,或有液体溢出、喷溅而污染双手或体表等。(7)其它:如进入地窖、阴沟、矿井下废巷道或清除化粪池时,会有硫化氢逸出等。发生急性职业中毒的物和岗位急性职业中毒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毒物一次或短时间至数小时内,大量进入人体后所引起的中毒。直接导致急性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质较多,主要以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气、氨气、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苯及其同系物、金属和类金属等为主,不同行业引起急性职业中毒的化学物有所不同。易发生急性职业中毒的岗位:急性职业中毒事故以化学、制造、水处理、开采、建筑等行业多见,清洗、检修、生产、采矿、挖掘等岗位的危险性较高。如何预防职业中毒用人单位应对作业场所使用或产生的毒物种类进行识别,通过现场检测评估劳动者的暴露水平,采取综合管理措施:(1)工程控制措施:如改进生产工艺,采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生产中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和密闭化,减少劳动者接触毒物的机会﹔加强通风排毒等。(2)管理措施:制定有效的职业中毒预防管理制度,建立岗位操作规程,保障现场监测、工程控制设施及个体防护用品的有效运行和使用等。(3)加强个体防护:个体防护用品可以进一步降低危害水平,合理使用,可以将危害水平或强度降低到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水平以下,是工程控制措施的有效补充,也是最后一道防线。如何预防职业中毒(4)加强健康教育,普及职业卫生知识,严格操作规程。(5)做好职业健康监护,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早期发现健康损害,及时调离职业禁忌工作岗位。(6)消除和控制环境污染,使毒物的排出量低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预防职业中毒的个体防护(1)根据毒物存在的形式和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护,个体防护用品包括各类呼吸器、安全防护眼镜、护目镜、防护面屏、防护服、防护帽、防护手套和涂抹类皮肤防护用品等。(2)有毒物质如果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就必须采取呼吸防护﹔毒物经皮肤吸收,或作业中手直接接触毒物,应重点考虑皮肤防护,包括使用防护手套和防护服﹔如果毒物刺激眼睛,或作业方式导致毒物喷溅伤及眼、面,应采取眼、面部的防护。(3)在有毒物质作业场所,还应设置必要的卫生设施,如盥洗设备、淋浴室、更衣室等,对能经皮肤吸收或局部作用危害大的毒物,还应配备皮肤和眼冲洗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