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弗洛伊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安娜·弗洛伊德•第四小组一、安娜·弗洛伊德二、安娜的成就三、评价一、安娜·弗洛伊德1895年安娜·弗洛伊德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她的父母都是犹太人,父亲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S.弗洛伊德,自幼不受父亲重视,但她并未让父亲失望,自幼对学术有兴趣,15岁以前已经开始阅读父亲的论文,自行研习精神分析。•14岁即出席旁听父亲主持的精神分析研讨会。•1920年,父女两人一块儿参加了在海牙举行的国际精神分析学会。•1922年安娜获准参加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并取得正式会员资格。•1924年首次在学会提出研究报告,题为《击败幻想与白日梦》,引起精神分析学界重视。1925-1928年曾担任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主席,并担任维也纳精神分析教育学院院长,她还积极参加了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活动,并担任过该会的名誉主席。1939-1945年,她在维也纳创办了一所私立小学,将原来用于病人的精神分析理念扩展用在教育上以研究儿童。后来成为著名心理学家的E.艾里克森,当时即在该校任教,并跟随安娜从事儿童精神分析研究。与此同时,她还在英国伦敦创办汉普斯特战争疗养院。机构创办初期,照顾在战争中和双亲失散的小孩,战后她改为儿童诊护所,开设儿童心理治疗课程,并对精神紊乱的儿童和成人进行临床诊断和分析治疗。这一时期她还走遍欧美,作专业和通俗的精神分析讲演,并担任耶鲁大学法学院和儿童研究中心的访问教授。此外她还开办了一个健康儿童科,一个因社会案件而设的幼儿班和一个专收盲童的幼儿班。1952年起她担任汉普斯特诊疗所的所长直到逝世。安娜未接受大学教育,无正式学历,学术成就全靠自修,她终身未婚。一般认为,安娜在心理学上最大的贡献乃是她对父亲的牺牲奉献,当S.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尚未得到重视,唯安娜仍坚守在父亲身旁。1923年弗洛伊德患口腔癌,开始依赖安娜的照顾及看护工作。当他需远赴柏林进行治疗,陪伴他的只有安娜。因为弗洛伊德患重病,一个保护心理学的秘密组织成立,安娜是其中一个组员,她要求其它组员捐出一只指环以示信任。那年开始,安娜便成为弗洛伊德的秘书及代理了。而当奥地利被德国纳粹入侵时,安娜还为了保护父亲,代父接受盖世太保的侦讯。此外,她协助S.弗洛伊德使其晚年著作得以出版,并编纂了24卷的弗洛伊德全集英文标准版。二、安娜本人在心理学的成就,主要有以下三点:1.自我心理学2.对防御机制的诠释3.儿童精神分析1、自我心理学弗洛伊德把自我当作“本我的佣人”来看待,自我把绝大部分能量消耗在对本我的控制和压抑上,因而自我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本我影响的;而安娜·弗洛伊德则不同,她反对过分强调本我,而强调要给予自我以应有的重视。她认为从临床的角度,更应该重视自我。安娜认为人在幼儿时期,个体的自我十分软弱,行为常常受本我驱使。随着儿童的发展,在社会现实和教育的影响下,儿童的自我和本我都发生了变化。自我不再是一味地服从本我,它对客观现实的态度逐渐超越了俄狄浦斯情结(恋母情结)。儿童进入青春期之后,他(她)就不再完全依赖父母,认同作用开始取代他的客体爱(object—love)。此时他的自我能够控制本我的愿望,父母和教师对儿童的希望、要求和理想等都在儿童的内心发生了心力内投。这时超我开始建立起来,就是说,青春期的自我在控制本能过程的斗争中获得了一个新的同伴——超我。在这种情况下,自我就不再无节制地满足本我的欲望,否则它就会同超我发生冲突,而受到良心的谴责。然而自我和本我之间并未停止斗争。随着生理过程的发展,出现了本能过程的新刺激,这就是力比多参与到青春期的生理过程中来了。随着青春期生理过程的发展,受本我控制的力比多数量日益增多。如攻击性冲动,嗜食,顽皮,对口欲和肛欲的兴趣,粗鲁野蛮的行为,以及童年早期的某些性观念等都开始表现出来。青春期的自我与童年期不同,青春期的自我一方面要满足本我,另一方面还要根据超我的要求(即按照社会道德标准)办事,有时为了压抑本我的本能冲动,或者为了防止由此而引起的焦虑,自我便尽可能多地使用各种防御机制,力图以此来改变心理上的失调,进一步适应环境和使心理得到安慰。她认为,自我是一个媒介,要了解本我和超我,必须通过自我。这样的自我观,自然让她的治疗观也不同,安娜说:“研究本我及其活动方式永远不过是达到目的手段。我们的目的是始终如一的:及矫正心理异常,使自我恢复其统一性。”据说她的自我观是她父亲的自我心理学思想的发展,她给父亲做了16年的秘书,这种说法也是可信的。弗洛伊德在写《论自恋》就提出了自我本能,描述了自我依照现实原则行事的功能。到1923年的时候,在《自我和本我》中,不把自我仅仅当做一种本能形式来处理,而把自我当作一个独立的结构。但在《精神分析纲要》中,他还是坚持认为自我的能量来自本我。安娜·弗洛伊德的观点和弗洛伊德的观点有些近似,但出发点不同。弗洛伊德到死都不忘他的科学心理学的任务,这离开了他的心理玄学是不行的;安娜则只想用理论说明、解释、指导临床工作,自然是研究自我就够了。安娜是哈特曼和埃里克森的老师,这两个人的理论中都有安娜的理论的影子。他们的理论又对客体关系学派有重要的影响。由自我心理学出发,安娜论述了她的两大理论成就——防御机制和儿童精神分析弗洛伊德作为临床实验和精神分析学书籍治疗的床2、对防御机制的诠释弗洛伊德断断续续地提出了一些自我防御机制。安娜·弗洛伊德对此做了系统的归纳。她整理了其父亲提出的十种防御机制,又补充了她自己提出的五种防御机制。在安娜看来,这些自我防御机制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标志,作为探讨神经症起因的必要手段。安娜在伦敦的时候,观察了一些战争创伤后长大的儿童,这些孩子一、两岁就失去父母,颠沛流离。她说“这些孩子非常神经过敏,心神不安,富有攻击性,难以控制。他们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自体性欲行为,有些人甚至出现了神经症状的萌芽,但是他们既不是有先天缺陷者,也不是有违法犯罪行为者,更不是精神病患者。”从这些观察和分析中,安娜坚定地认为生命初期的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她甚至认为“个性的一切特征在五岁以前就确定了。”安娜认为,儿童正在向成熟发展,他的身心既是脆弱的,又隐含着巨大发展的可塑性。所以儿童分析者不要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神经症状上,而应该集中在儿童未来的心理健康这一发展目标上。在安娜看来,具体的神经症状只是儿童心理问题的一小部分,而真正威胁儿童心理发展的障碍却主要在于他所关心的对象,是它导致和控制着儿童的神经症状。此外,即使儿童在行为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神经症状时,这些症状在儿童的生活史中也具有和成人大不相同的含义。因此,儿童精神分析决不能完全照搬正统精神分析的方法。安娜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体系,它强调的是人格的形成,探索的是造成人格畸形发展的原因,高度重视的是对人格健康发展的严重威胁,而对那些给儿童的心理发展造成的不太严重但又不可避免的伤害则不予理睬。安娜在她1936年的《自我与防卫机制》一书,系统总结和扩展了其父对自我防御机制的研究。她指出人类的最重要的防卫机制是压抑。防御机制(defensemechanism)是指个体习惯性的一种带有潜意识的反应方式,其目的在于防止自我因挫折冲突引起焦虑的压力。安娜一共论述了以下15种:1.压抑(repression)。是指把那些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冲动、观念或回忆、情感等压抑到潜意识中去。这是最古老的和最危险的防御机制之一,也是使用其它防御措施的先决条件。2.否认(denial)。是指“当对外部事件的知觉象征性地与有威胁的冲动相联系时,人们会潜意识地阻止外部事件进入意识”。否认就是通过拒斥而把危险排除在外。3.禁欲(asceticism)。是指青春期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特点。在安娜看来,青春初期的青少年常常对出现的性冲动感到不安,为了使自己不致于因此而做出越轨行为,他们便通过放弃一切欲望和快乐来保护自己。4.投射(projection)。是指把自己所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和思想转移到别人或其它对象身上。使这些冲动脱离自我,好象它们不是自我的一部分。人们经常用这种方法来避免意识到那些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感情或想法。5.利他(altruism)。在安娜看来,利他主义也是一种投射作用。她认为,人们通过采取某种行动,—方面满足了自己的需要,一方面又帮助了别人;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人们可能会不惜放弃自己的需要来满足别人的愿望。6.转移(displacement)。是指对某一对象的情感由于含有危险(或其它原因)而无法直接向该对象表达时,人们有时会把这种情感或冲动转移到其它对象身上,使自己的情感得到渲泄,心理得到平衡。7.自我约束(turning-against-self)。是把冲动向内转向自我,而不是向外转向某一对象。这种自我约束的结果通常会导致心理不适、罪疚感、抑郁以及受虐癖的情感。8.反向(reaction-formation)。是指把别人或社会所不能接受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它们的反面,使之成为可接受的。9.反转(reversal)。是一种类似于反向作用的防御机制,它可以把冲动从积极主动的方式变成消极被动的方式。这是因为原来采纳的行为方式是社会所不容许的,为了求得心理的平衡,人们便采取了这样一种反向作用的防御手段。10.升华(sublimation)。是把某些冲动和欲望通过某种高尚的行为转变为社会所接受的东西,这是一种“本能目的替换作用”。11.心力内投(Introjection)。是把外部对象或自己所赏识的某些人物的特点结合到自己的行为和信仰中去的一种防御机制。12.对攻击者的认同(identificationwiththeaggressor)。安娜把它也视为一种心力内投的防御机制。它是对自己所恐惧的人或对象的行为进行模仿和学习,使人在心理上感到自己就是那个令人恐惧的人或对象,以此来消除自己的恐惧心理。13.隔离(isolation)。是强迫性神经症的一个典型特征。指人们把社会所无法接受的冲动或欲望在意识中保留下来,但与此同时却剥夺了其中的情欲和意义,以此来达到一种理智型情绪隔离,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14.抵消(undoing)。是指一旦发生了一些令人无法接受的事情,人们常常以某种魔幻般的姿态或仪式来抵消由此而造成的心理不安。15.退行(regression)。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或面临焦虑、应激等状态时,放弃已经学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而退行到使用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以满足自己的某些欲望。3、儿童精神分析安娜对人格的发展深感兴趣,前后花了50年时间把她父亲的精神分析理论用于儿童心理分析和教育工作。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主要以成年人为对象,虽然其人格理论提到儿童的心理发展,但实际上并未深入对儿童进行精神分析的经验。安娜则不同,她长期从事儿童心理分析和教学工作,她的《儿童精神分析技术导论》一书,就是她对儿童实施精神分析的经验之谈。由于儿童语言能力有限,无法实施自由联想或释梦技术,安娜创造应用游戏观察和家庭访问观察方式进行。1938年随父定居伦敦后,她就在居家附近开设儿童精神分析诊所,一面对儿童实施精神分析,一面训练精神分析人员。她的《儿童精神分析治疗》一书,即在该所工作的研究记录,对儿童精神分析贡献极大。具体表现:A、儿童精神分析的标准B、儿童分析的准备阶段C、儿童分析过程的技术与手段弗洛伊德是通过病人的自由联想,在病人身上重建儿童期的生活事件,来了解心理障碍的起因。但安娜却发现,儿童病人虽然富有自由精神,但对他们运用自由联想的言语分析技术则是注定要失败的。在安娜看来,这是由于儿童不象成人那样自愿来接受精神分析,寻求医生的帮助,而是往往在父母的催促和带领下才来接受治疗的。但是成功的精神分析又要求病人必须在理智和情感上都愿意接受治疗。否则用自由联想就很难获得成功。本世纪20—30年代有一种流行的看法是,精神分析治疗对任何有情绪和理智障碍的儿童都是有益的。但在这一时期安娜却认为,精神分析只适用于那些由于严重的童年期神经症而使其进一步发展受到抑制的儿童。这是因为儿童和成人不同。安娜扩展了精神分析的一个重要方法,即把对儿童施行彻底的病理治疗转变为对儿童发展过程和对过渡时期心理损伤的治疗。这样,判断一个儿

1 / 9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