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本书内容框架●对外开放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对外贸易(第2-4章)●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第5-8章)●中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第9章)●外贸体制和对外贸易管理(第10-13章)●各时期外贸政策及外贸关系(第14-15章)第一章中国的对外开放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对外贸易本章主要内容:1。对外开放是我国的长期基本国策2。中国对外开放的内涵与进程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对外贸易对外开放是我国的长期基本国策1、为什么说对外开放是中国的长期基本国策?思考角度:◆基本国情◆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目标和市场经济建设◆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中国对外开放的内涵与进程1、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含义2、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a.经济领域开放优先b.向所有国家和地区开放3、我国对外开放政策主要内容中国对外开放的内涵与进程4、我国对外开放政策最主要内容5、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最根本内容6、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第一大阶段:政策性对外开放(改革开放至入世)第二大阶段:制度性对外开放(入世之后)中国对外开放的内涵与进程政策性对外开放又可以分为2个时期:第1时期(78.12--92):有重点的对外开放第2时期(92--2019.12):全面性的对外开放中国对外开放的内涵与进程制度性对外开放(入世以后)入世以后我国的开放从自主性、政策性转向制度性、规范性和可预期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对外贸易1、不同时期我国对外贸易的性质解放前:半殖民地性质新中国成立初期:全民所有制改革开放后:以公有制为主体,其他形式为辅助、补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对外贸易2、改革开放前的对外贸易(“自力更生”观念占主导地位)a.地位:从属地位b.作用:互通有无、调剂余缺c.发展状况:发展缓慢、规模很有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对外贸易3、改革开放后的对外贸易a.地位:重要战略地位b.作用:“发动机”c.发展速度:爬飞d.发展规模:外贸依存度65%、全球第三位附:中国目前的主要贸易伙伴有哪些?第二章中国开展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3大理论依据:◆马克思的国际分工、国际价值理论◆邓小平的对外开放、对外贸易理论◆西方资产阶级的国际贸易理论一、马克思的国际分工、国际价值理论(一)马克思的国际分工理论▲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发展→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每个国家必须根据本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找到合适的分工位置,才能通过对外贸易充分发挥本国的优势,国民经济才能获得较快发展。马克思的国际分工理论▲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本国在分工中的地位→本国贸易地位及贸易收益▲世界生产力发展水平→国际分工的程度和内容(垂直、水平、混合)→国际贸易格局(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产品内贸易)马克思的国际分工理论▲国际分工理论对我国的适用性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国际分工地位较低→我国在较低的分工链条上找到并发挥本国的优势(体现在劳动力资源丰裕、廉价)着重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快速拉动了我国经济增长从而验证了马克思的国际分工理论的正确性马克思的国际分工理论总结:国际分工理论解释了一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其对外贸易开展状况之间的关系。要更好地发展对外贸易,必须提高本国生产力水平。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二)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马克思认为,一国开展对外贸易可以提高国民福利水平;可以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实现价值增值。举例:注意:必须找到本国的比较优势产品。(二)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总结: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着重探讨一国开展对外贸易的实际利得。实际利得越多,本国越愿意开展对外贸易。二、邓小平的对外开放、对外贸易理论(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本含义(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说明了对外开放、开展对外贸易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因为后者是改变不发达状态,迅速提高生产力水平和国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推动力。同时,前者还要求后者的开展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总结:邓小平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分析开展对外贸易的必要性以及目的。三、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一)古典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二)新古典理论H-O理论里昂惕夫之谜三、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三)新国际贸易理论(二战后)规模经济理论、需求偏好相似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理论等。(四)新新国际贸易理论(21世纪后)该理论把企业差异性引入到贸易一般均衡分析中,从企业微观层面解释贸易行为的发生和贸易所得。第三章中国对外贸易战略主要内容:中国对外贸易战略含义特点及类型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演变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次级战略对外贸易战略的含义特点及类型●对外贸易战略的含义指有关一国对外贸易领域长远的、宏观的、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规划或安排。●外贸战略的特点全局性:战略的制定要着眼于世界经济的分工体系;充分考虑本国国内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目标整体性:指对外贸易各组成部分之间应保持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稳定性:战略的制定在一段较长时间内要保持相对稳定,不能朝令夕改对外贸易战略的类型出口导向外贸战略进口替代外贸战略★注意:这两种战略仅指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所采取的战略。出口导向贸易战略含义:指发展中国家通过扩大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来促进整个经济的工业化,从而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适合实施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特点国内市场狭小国内资源稀缺地理位置优越贸易政策宽松实施该战略成功的国家或地区:亚洲“四小龙”实施出口导向战略的优点克服了国内市场狭小、国内资源短缺的限制,能够充分地利用国外市场、国外资源便于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便于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等,迅速缩短差距促进本国产业规模经济的形成由于贸易政策宽松,国内产业面临激烈竞争,有助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实施出口导向战略的弊端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较高,本国经济发展不太稳定(如金融危机)发达国家作为进口国一般会使用贸易壁垒来限制产品的大量输入不利于本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出口导向发挥的一直是本国优势产业的优势,劣势产业没有得到机会发展)进口替代战略含义:指发展中国家有意识地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的工业,实现对进口工业制成品的替代,以达到削减进口、节约外汇、减少对国外的依赖、建立本国工业体系等目的。适合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国家特点国内市场较大国内资源比较丰裕具有二元经济特征(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部门)实施进口替代战略的好处有利于培育本国的落后工业体系有利于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有利于减轻对国外的依赖有利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弊端进口壁垒的设置会使国内产业面临竞争减弱,因此国内产业缺乏竞争意识、缺少动力改进技术、提高生产率等只利用国内市场发展产业,很难形成规模经济,造成成本过高不利于本国资源的优化配置(好多资源被迫从优势产业转移到进口替代产业)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演变一、中国制定对外贸易战略的原则◆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相结合的原则(原因:二元经济的存在)◆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战略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产业发展状况)◆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相结合的原则(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二、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演变历程●改革开放前的进口替代战略(由基本国情所决定,“自力更生”思想的影响)●有限开放时期的混合发展战略(78~92探索试验为特征的政策性对外开放阶段)●全面开放时期的出口导向对外贸易战略(开放观念的增强以及党的十四大队市场经济地位的确定、大经贸战略的实施)中国对外贸易的次级战略●对外贸易次级战略的含义:就对外贸易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所作出的战略性安排或规划。●次级战略类型:以质取胜与品牌战略科技兴贸战略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走出去战略以质取胜与品牌战略它是行业领导者眼光长远的体现由低级竞争向高级竞争转变的关键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产物案例:“三鹿”奶粉事件及反思科技兴贸战略战略提出时间:2019年初战略包括内容: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运用高新技术成果改造传统出口产业,提高传统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战略实施的意义:有助于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有助于中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领制高点顺应世界经济、贸易调整的需要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该战略实施的好处:有利于减少对少数发达国家的过分依赖有利于缓和贸易摩擦有助于实现规模经济有助于降低发达国家大公司对国际市场的垄断“走出去”战略★该战略的含义:鼓励国内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公司开展跨国经营,进行海外投资,充分利用东道国的市场环境和当地的资源,努力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以巩固和扩大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战略实施与吸引外资的逻辑关系根据我国当前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基本状况,我们重点应该放在吸引外资上,在吸引外资目标基本达到基础之上,再鼓励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第四章中国进出口贸易本章主要内容:●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状况●我国进口贸易发展状况进出口辨证关系●中国对外贸易包括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出口贸易是物质基础,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能够带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可能会带来经济结构的失调,单纯追求出口的过快增长长远来看难以让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大幅度提高。●进口贸易能够有效弥补出口贸易的缺陷,优化经济结构;进口的良性发展能够促进出口的发展,同时出口的增长也能带动进口的增加,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关系:“车之双轮、鸟之两翼”第一节中国的出口贸易●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历程●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特点●对我国出口贸易的评价●衡量出口竞争力的指标一、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出口农副产品、部分原材料,来换取国内所需的物资。对取得反封锁、反禁运斗争的胜利,改善人民生活及抗美援朝都有积极作用。此阶段主要是为经济建设、五年计划的实施“热身”。第二阶段: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此阶段我国经济开始以建设工业经济为中心,重点发展重工业,和前苏联关系较好。取得很理想的结果。出口产品结构有了改善。第三阶段:第二个5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a.经济目标偏高,浮夸风、左倾、3年自然灾害、与前苏联关系恶化。b.8字方针此阶段前半期出口较快,出口产品以轻工业产品为主,后半期速度减慢。第四个阶段:“文革”十年与拨乱反正(1966-1978)对外贸易开展在“文革”初期遭受重创,以后逐渐恢复,出口产品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出口主要产品(后期):石油第五个阶段:改革开放新时期(1979-2019)入世前的政策性对外开放阶段第六个阶段(2019-)对外开放提升到一个新层次,进入制度性对外开放阶段二、中国出口贸易发展的特点1、出口增长速度快,出口商品结构升级明显2、加工贸易占主流贸易方式3、外贸依存度较高,体现出较高的外部依赖性4、高科技产品、附加值高产品、技术、服务等仍以进口为主5、出口市场日益多元化6、政治因素长期困扰中国出口贸易开展三、对我国出口贸易的评价地位:辅助、补充重要战略地位作用:发动机效果:使我国整体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改善,世界地位明显提高展望:要逐渐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转移静态优势动态优势四、衡量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指标1、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指一国某种产品的出口额占该产品世界总出口额的份额与该国总出口额占世界总出口额的比率。比值>1,表明该国该产品有比较优势比值<1,表明该国该产品无比较优势2、贸易竞争指数(TC指数)●贸易竞争指数也称贸易差额系数,指一国一段时期内某种产品的进出口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TC=(出口-进口)/(出口+进口)TC∈[-1,1]▲如果取值大于0,则表示该国是该产品的净出口国,表明该国这种产品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具有贸易竞争优势,且数值越大,优势越大;▲如果取值小于0,则表明该国是该产品的净进口国,其生产效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处于竞争劣势,绝对值较大,劣势越大。3、国际市场占有率指一国的某种产品的出口总额占世界该产品出口总额的比例,大概反映一国某种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注意:以上3个指标有时并不一定能够真实反映一国某一时期某种产品(某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第二节我国的进口贸易一、中国开展进口贸易的意义1、进口贸易能够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协调发展2、进口贸易能够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3、进口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