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商品和价值这些是商品吗?商品到底是什么呢?第一节商品及其内在矛盾商品的概念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注意两点:1.是劳动产品2.目的是用来交换1.商品经济的产生背景偶然的、极少的交换商品交换很常见商品生产(以交换为目的)⑴没有剩余产品、没有商品⑵第一次分工、剩余产品⑶第二次分工、私有制(4)第三次分工、商人阶层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原始社会早期、中期原始社会末期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商人从社会生产部门中分离生产力发展一、商品经济生产力高度发展,共产主义生产关系成熟,商品经济逐步消亡!商品和商品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商品经济就是以交换为目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在原始社会末期,商品经济已经有了萌芽,但到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才成为普遍的经济形式。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1)社会分工是指各种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的部门或行业,各个生产者依照社会需要生产不同的产品。例: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交通业等。第三产业:服务业,包括:商业、金融、房地产、通讯、信息、旅游、餐饮、娱乐等。A.社会分工生产不同的产品;需要对方的产品。需要交换(一般基础)2)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B.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决定性条件)可能交换(现实基础)要得到对方的产品,不能无偿,只能自愿互利。3)社会分工使商品交换具有必要性,生产资料和产品归不同所有者所有则使商品交换成为现实。注意:没有剩余产品,就不存在交换的对象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实现所有权的转移3.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分工、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决定决定反作用反作用㈠简单商品经济(小商品经济)㈡市场经济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处于从属地位。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占统治地位。4.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至今已有近七千年的历史,现已发展成为最普遍、最一般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1)两种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个体私有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5.三种商品经济及其相互关系6.商品经济的主要特征商品经济是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形式,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主要特征有:A.商品经济具有自主性B.商品经济具有平等性C.商品经济具有竞争性D.商品经济具有开放性背景资料:发展商品经济的必要性商品经济作为几个社会共同存在过的人们互相交换其活动的经济形式,既可以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也可以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尤其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取得革命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可能逾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进入社会主义建设,而决不可能逾越商品经济充分发展阶段。二、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的二要素:使用价值价值(一)使用价值(1)指物品的有用性,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不同的物品由于其自然属性不同,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如:钢铁可供人们造机器,拖拉机可供人们耕田,粮食、蔬菜可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衣服、鞋袜可以满足人们穿的需要……等等。同一种物品,可以有多种使用价值,可以满足人们多方面需要。如:煤炭既可以作燃料,又可以提取化工产品,用来制造化肥、农药、塑料、合成纤维等。(2)性质: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3)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①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②它不是供生产者自身消费的使用价值,而是为别人,供社会消费的使用价值,它是社会使用价值。③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它必须通过交换,把使用价值转移到社会上需要它的人的手里。使用价值本身并不反映社会生产关系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不管社会经济关系怎么变化,人们从商品的使用价值中,分辨不出它是那种社会制度下的产物,使用价值本身并不反映社会生产关系。(二)交换价值概念商品通过买卖所具有的能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即交换价值。表现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上的关系或比例。例如,商品生产者用一只羊换两把斧子,羊和斧子之间的交换比例表明一只羊可值两把斧子,这两把斧子就是一只羊的交换价值。=一只绵羊两把斧子(三)价值(1)定义: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最本质的属性,它只存在于商品经济中,是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四)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是内在的、抽象的、不能自己表现出来,只有通过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才能获得表现;交换价值是外在的、具体的现象形式。价值是一种绝对的量,而交换价值则是一种相对的量,即通过两种商品的价值比较而相对地表现出来的量。它可以与价值相一致,也可以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与价值相背离。(五)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有价值必有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在一个商品体中。没有使用价值就不可能有价值有使用价值不是劳动生产物不用来交换也不是商品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价值空气、水任何人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卖方),他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取得价值,而要取得价值,就必须生产出不是供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并让渡出去;对于商品消费者来说(买方),他购买的目的是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为此就必须支付商品的价值。无论生产者或购买者,都不可能既占有某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又同时实现它的价值。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是由劳动创造的。商品的二要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劳动二重性包括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一)具体劳动概念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2.具体劳动的性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由不同种类的劳动生产出来的商品,具有各种不同的作用。例如,铁器是由铁匠的劳动生产的,木器是由木匠的劳动生产的。这些生产劳动都是在特定的形式下进行的,都有不同的生产目的、劳动对象、劳动手段、操作方法和劳动结果。具体劳动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恒条件。不论在哪种社会形态下,人类要生存和发展,都必须从事各种具体劳动,生产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但是,具体劳动必须同自然物质相结合,才能创造出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和自然物质是生产使用价值的两个不可缺少的要素。(二)抽象劳动概念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生产各种商品的具体劳动,尽管在特殊性质和具体形式上千差万别,但是,它们所创造的各种各样的商品都可以互相比较和交换,这表明在各种不同的具体劳动背后隐藏着某种共同的东西。撇开生产各种商品的劳动的具体形式和有用性质,就会发现,无论是木匠的劳动,还是铁匠的劳动,都不外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即人类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的生产性耗费,这是一切劳动共有的东西,即一般人类劳动,也就是抽象劳动。2.抽象劳动的性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是价值实体。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它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一定社会关系。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价值劳动二重性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第一节商品和商品经济(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矛盾统一的关系。1、统一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统一的。2、矛盾和差别:①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特殊性来考察的,用以说明各种不同劳动之间质的区别;抽象劳动则是从劳动的共同性来考察的,用以说明生产各种商品的劳动之间共同的质。②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永恒范畴;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是商品经济条件社会特有的历史范畴。③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而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并且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四)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理论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基础。马克思利用劳动二重性,分析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他认为工人的具体劳动在创造新的使用价值和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的同时,其抽象劳动形成了新的价值。在这新价值中,包含着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四、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一)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1、个别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私人性质。私有制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是他私人的事情;生产的结果,无论好坏,都由自己独立承担2、社会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社会性质。社会分工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具有社会性:社会等同性和社会有用性。(二)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矛盾社会劳动是间接的,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实现为社会劳动。当交换不成功时,私人劳动就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这就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四)商品流通过程具有二重性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个别劳动要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经过流通过程。商品流通的特点:1.目的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2.内容是同量(价值)异质(使用价值)的商品交换3.流通方式是买、卖商品流通的内容是同量(价值)异质(使用价值)的商品交换,这种价值量相等的交换得到实现,意味着个别劳动完全表现为社会劳动,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得到解决。商品进入市场并被市场所接受,对商品生产者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例如:农民种橘树,因没有了解市场供求规律,看别人赚钱,都去种,结果导致市场上供大于求的情况出现,果实烂掉也无法出售,橘树最后被当成柴火烧掉。第二节价值量商品的价值不仅有质的规定,还有量的规定。商品的价值量就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即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量。劳动量是由劳动时间来衡量的,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所以,商品的价值量只能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劳动量是由劳动的自然尺度——劳动时间来计量的,因此,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劳动量劳动时间第二节商品的价值量个别劳动时间的概念每种商品都是由许许多多的商品生产者生产的,由于生产中的各种主客观原因,每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各不相同。各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同一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叫做个别劳动时间。一、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2页)。这里所说的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现时某一生产部门大多数产品生产已经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这里所说的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是指中等水平或部门平均水平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是劳动的主观条件。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是该种商品的社会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图示二、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但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随着各个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商品的效率。它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以单位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二是以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公式为:产品量=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与单位时间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在劳动生产率变动的情况下,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的数量增多、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的数量不变、单位产品所包含的价值量下降。)产品量=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1.劳动者的技术熟练程度;2.科学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