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工作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家庭教育工作报告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对人才的重视以及社会上人才的激烈竞争。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关心,并懂得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孩子越来越优秀。但有些家长不懂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急功近利,盲目要求孩子,给孩子造成许多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使孩子的健康受到影响。根据近几年来搞家庭教育工作的实践,我想从以下几方面做一小结:一、近年来家庭教育工作的新特点、新经验1.把唠叨变成有言在先有言在先就是通过事先定好的规则让孩子行动,而不是靠父母的唠叨。举个例子,每个孩子都喜欢玩,喜欢游戏和娱乐,小学阶段的孩子会不断地和父母看电视、动画片的时间讨价还价,中学阶段的孩子会不断地同父母争取打电脑游戏的时间。很多父母常常因为孩子管不住自己、看电视没完、打游戏没完而唠叨,唠叨多了,为成了生气、抱怨、发脾气、甚至打骂孩子。孩子也和父母冷战、闹别扭、不理家长。非得等到几天时间过去,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这种紧张才能得到缓解。可是下一次再碰到类似的事情,同样的场面又会发生,如此恶性循环。如果父母能有言在先,就会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的僵局。前几天去一位朋友家,她家有一个初中男孩,我到这个男孩家时,他正在打游戏,我和朋友聊了一会,他就下网了,因为很少见到孩子会主动停下游戏,我很奇怪地问朋友:你儿子怎么这么自觉,自己下网了,我看你一句话也没说.朋友说:她的孩子也非常喜欢打电脑游戏,但是她规定孩子每次只能玩半小时,而且只能在周末玩.打游戏的时间都是我们事先规定好的,几年来一直就是这样,所以孩子习惯了,到了时间他自己就会下网了.我听了就问朋友:我觉得一般对玩的东西都会或多或少地上瘾,比如有些平时一般不玩游戏的成年人,在无聊进打开手机游戏玩一会,一会就觉得停不住.你的孩从怎么会有这样的自制力呢?结果我听到了让我最惊异的看法。“我觉得小孩比大人有自制力,只要你对他有言在先。以前我也和很多家长一样认为孩子管不住自己,我是在孩子6岁的时候发现并不是这样。6岁前,孩子看动画片也是没什么节制,我常常给他规定看动画片的时间,可时间到了,他仍然照看不误,并没起到什么效果。到了6岁上学,我们觉得孩子不能因为看动画片而影响了做作业和学习,所以就要求他遵守规定。”我唯一庆幸的是这件事情我是和他商量的。那天刚好我们全家一起到公园里玩,边玩边和他谈这事,可能是氛环境都比较轻松,经过我们的建议和解释,最后孩子自己说:“那我以后每天只看20分钟动画片。”开始我还怀疑他是否能做得到,可是后来我发现,果然他每天就看20分钟,时间一到,他自动站起来把电视关掉了。从那以后,我才明白,只要有言在先,孩子很容易遵守约定,根本不需要你多费口舌头。一直到初中,我们一直是这样做的,我觉得我也省事,孩子也轻松。朋友的经历真是给了我最好的启示,父母不要唠叨并非父母不可以说,而是说得合适,说得合宜,合适,她是在轻松的环境中说,并采用了商量的方法;合宜,她是一种有言在先,而不是事后补救。有句古老的箴言说:合宜的话,就像金苹果放在银网里,可以让别人受益。希望父母尤其是妈妈们能够走出唠叨的迷局,让自己的话能够成为真正造就孩子的箴言2、“相信孩子,尊重孩子。”这应该是一个很老的话题,但关于这个话题我又不得不和在座的家长说一说,在座的的家长有的是孩子的父母,也有的是孩子的爷爷奶奶,而且经常和孩子在一起,有的还经常和孩子一起上学一起放学,简直就是孩子的“书童”和“保镖”。你的孩子刚上一年级,你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想法和许许多多的担心,我认为这都是很正常的,爱子(女)心切都是人之常情。但在我们对自己的孩子倾注大量的爱的同时我们有没有考虑过要相信和尊重自己的孩子。有的家长会说:我一直都很相信和尊重我的孩子,他(她)要什么我就给他(她)什么,他(她)说什么话我们都听他(她)的。其实这不是相信和尊重,这是对孩子的溺爱。举个我们在校门口经常看到的例子,因为我们学校的校门口场地比较窄,离学校教学楼教室比较远,于是有的家长就不放心了,怕孩子的书包重、怕孩子走这么长的路会累着、怕孩子在路上走着会跌跟斗,于是就有家长不顾学校的规定帮孩子拎着书包一直送到楼上教室里,有的孩子他内心并不要家长送进校园,但家长就是不相信孩子的能力,于是本来该背得动的书包也变得背不动了。特别是到了放学的时候,孩子从教室走到校门口,他一路上背着书包还是蛮轻松的,可是一碰到接他的大人就开始背不动书包了。这都是家长包办代替的结果,其实你让他自己将书包背回家,既锻炼的孩子的自主能力我们也可逐渐放心。从今天开始我们不妨可以试试,让他自己背着书包回家,试着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你相信他他就一定能做好。我们在相信孩子的同时也要尊重孩子,我常看到有的家长动不动就在孩子的面前发火,甚至动手打人,这都是不可取的表现。孩子做错了或做坏了某一件事,要提出意见和批评,甚至严厉的批评进行惩戒,使他吸取教训。但我们做家长的批评必须实事求是,不能打骂,更不能当众侮辱。六七岁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立性,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想法,他们不再把大人看作是无所不知的人了,他们希望能与家长“平等”相处,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顺从大人的要求,取而代之的是追求自己的权利,不再认为大人可以操纵一切,甚至有时候会对大人说:我应该有我的权利,就像你有你的权利一样。近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力量。”只要是人,无论大小强弱,每个人都有自己潜在的成长欲望。所以我们家长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同时坚持尊重原则:我尊重你,和你谈话,希望你也一样。当然,该阶段孩子有可能会出于对公平的强烈要求而表现得更加“放肆”,家长可以采用互惠的方法解决问题:我为你那样做,你也应该为我这样做。借助互惠原则,在孩子有某种愿望时,家长可以在满足孩子愿望之前要求孩子答应做某些你希望他做的事情。有时我在校门口看到孩子哭哭啼啼不肯进校园,家长发了一通脾气后总算把孩子吼进学校,但是到了明天这种情况又出现了,家长不妨可以试试我上面讲的方法,只有尊重了孩子,孩子才会理解你和听你的。家长的以身作则也是对孩子很重要的一种尊重。《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说:当父母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孩子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父母自身不端正,而要求孩子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孩子也不会很好地服从。我们要求孩子早睡早起,可我们自己却晚上打麻将打牌看电视天天不过半夜不休息;我们要求孩子言而有信,自己却常常在孩子面前不守信用(不要经常不切实际地许诺);我们要求孩子尊老爱幼,而自己却很少去关心自己的长辈;我们要求孩子多读点书,可我们自己从来不读书不看报;前几天就遇到一位家长,为了免除责任,在教师面前对着自己的孩子说谎,这怎么能让我们有底气去教育我们的孩子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的言行将影响孩子的一生,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让我们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孩子。正如一本书中这样说:“孩子的素质,更多的出自家庭而不是学校。没有父母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有孩子素质的提高。”说到读书,大家可能背诵过这样的诗: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动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向远方。伟大诗人狄金森的名句被世人铭记和实践。学校是读书的地方、是成长的地方,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补充和延续,但是学校教育它永远代替不了推动世界的手——母亲摇摇篮的手的巨大作用。在这里推荐大家要读一读我国母亲教育研究专家王东华先生《发现母亲》。也推荐大家读一读世界百万畅销书之一,(美)吉姆·崔利斯的著作《朗读手册》,提高自身素、提升育儿水平。经常鼓励孩子,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这也是尊重孩子。前几天听一年级的课,我们的老师就是用鼓励的方法来激励学生认真听讲和积极思维的。老师们鼓励的话语至尽还在耳边回响:“比比哪组最神气,神气加个★。”“看XX同学坐得端正,向他学习!”“谁的眼睛睁得又大又亮,我就请他来读一读。”“看看谁的写字姿势最正确,我就奖他‘红苹果’。”“ⅩⅩ同学答得好,我们给他来点掌声。”“谁的举手最标准,我就请他讲一讲。”孩子们被老师鼓励激发了学习热情,在课堂上他们都竖起了耳朵、瞪大了眼睛、高举了小手,这样的学习效果肯定是最棒的。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比如处理生活上的一些小事和朋友之间的一些麻烦,体力上要承担一点任务时的困难等,家长这个时候不要包办代替,也不要简单地骂孩子“笨蛋”,给孩子以压力,而是要关切地看一看,提示一下,帮一帮,让他们感到自己自己的力量而努力去做,并从完成任务和取得成果中体验到成功、坚定并树立了信心。最后说一个故事给大家听:古代的外国有一个善于雕刻国王叫皮格马利翁,他精心雕塑了一座少女像,美丽动人,皮格马利翁真心地爱上了她。由于他把全部热情和希望放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结果,奇迹发生了,塑像被皮格马利翁的真心所打动,少女“复活”了。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这个神话故事告诉我们,用赏识的眼光和鼓励的话语去对待孩子,一定会起到很好的效果。美国有一个家庭,母亲是俄罗斯人,她不懂英语,根本看不懂儿子的作业,可是每次儿子把作业拿回来让她看,她都说:“棒极了!”然后小心翼翼地挂在客厅的墙壁上。客人来了,她总是很自豪地炫耀:“瞧,我儿子写得多棒!”其实儿子写得并不好,可客人见主人这么说,便连连点头附合:“不错,不错,真是不错!”儿子受到鼓励,心想:“我明天还要比今天写得更好!”于是,他的作业一天比一天写得好,学习成绩一天比一天提高,后来终于成为一名优秀学生,成长为一个杰出人物。著名记者陶继新去年出版的长篇通讯集《非常父母》分五组十篇记述了成功家长的教子育女之道,也推荐给大家。赏识孩子、尊重孩子,挖掘孩子的闪光点,是我们的责任。家长朋友,教育好孩子是我们共同的大事,让我们经常联系加强沟通,从相信、尊重孩子做起,为孩子灿烂的明天、幸福的人生打下扎实的基础。二、当前家庭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1、“拐杖式”家庭教育不可取,要陪孩子成长,不要替孩子成长据新华社电(记者周润健)现实生活中,为了管孩子,很多父母在生活中事无巨细,充当“保姆”;在学习上不遗余力,甘当“拐杖”。但教育专家指出,父母管孩子“保姆式”和“拐杖式”的方法不可取。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关颖说,天下父母都不愿自己的孩子落后,为了孩子好好学习,很多人将精力大多用在了对孩子的管理上。比如生活事无巨细地管孩子,使得五六岁的孩子不会自己吃饭,上小学了不会穿衣服,上中学了还由父母收拾书包,上大学了仍需要大人给洗衣服……这种“保姆式”的管,使孩子没有自己动手的机会,丧失了基本的生存能力。在学习上,有的父母甘当孩子的“拐杖”,陪孩子读书,帮孩子做作业,不惜重金为孩子请家教……在父母如此不辞辛苦、忘我地付出之中,孩子自幼便养成了依赖性。这种“拐杖式”的管,往往使孩子前功尽弃,功败垂成。关颖指出,在许多家庭中,管孩子的父母很累,被管的孩子很烦,父母对孩子管得越多,孩子身上的毛病越多,亲子关系越是紧张。关颖表示,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事事替孩子想得周全,孩子就会想不周全,而在家长的“周全”当中去享受;家长事事“不管”则能调动孩子的思维和四肢自己去管。而且这样做下去,孩子就越来越能管好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寓“管”于“不管”之中,才是最好的管。2、问题孩子往往出自问题家庭这话不假,问题孩子的后面往往都有个问题家庭。可越是这样的家庭却往往不能够发现问题的根源,他们会怪罪学校,怪罪老师,怪罪孩子,却不会怪罪自己。其实,孩子大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我们做父母的友谊无意培养出来的。家长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因此,要想让自己的孩子不成为问题孩子,首先要经营好自己的家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首先要做好自己,其次,做孩子的榜样。班里有个孩子,学习成绩不错,但其他方面问题挺多,同学评价他:最馋最贪最懒。的确如此,耳闻目睹的都是这样。就拖拉作业与家长沟通,他与孩子交流后却说:听他解释,好像蛮有道理。不做作业蛮有道理?他为自己开脱,自然找理由。孩子认为有理由,你家长也这么认为?还是个一贯的三好生呢!向家长反映孩子必须收劳务费才肯教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