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学术概论》读书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论梁启超“以复古为解放”之说——读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在中国悠久的学术历史中,清代学术占据着重要地位,清学思潮对后世中国学术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清朝晚期,中国传统学术出现低迷徘徊之景象,在清末民初,学者梁启超提出“综观二百余年之学史,其影响及于全思想界者,一言以蔽之,曰以复古为解放”①的观点,主要体现在他的《清代学术概论》、《近三百年来学术史》等著作的内容中。简而言之,梁启超复古与解放的总结,是他借鉴欧洲文艺复兴而得出的观点。一直以来,人们对其“复古为解放”的观点褒贬评价不一,如今而言,一段历史必有其发生之线索,一种思想必有其存在之条件,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的人类的唯物观、唯心观皆不相同,所以,对待这样一种思想的正确与否的个人讨论,需要从不同的观察轴入手。简要而言,我将此处的分析暂命名为“横纵分析法”,纵曰时,观察“复古为解放”之说提出并存在的历史背景;横曰事,讨论清代学术史的内部以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的对比,从而得出结论。一、“复古为解放”提出的背景清代学术“以复古为解放”学说提出于梁启超1920年的经典著述《清代学术概论》正文的第二节,之后又分别从阎若璩、胡渭、顾、黄、王、颜、谭、章等人的学术成就的叙述,总结清代学术之各个时期的状况,又分析戴震、惠栋等人的学术来做出了关于清代考据学的批评。在梁启超看来,从清初顾炎武对王学的反动到康有为颠覆一切经典,清代考据学者以考据为手段节节复古,而结果是思想的层层解放。以反孔教为重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是梁启超眼中的清代学术一路复古、解放思想所导致的直接后果。认为“反动”、“复古”、“解放”互相依托,是梁启超论清代学术的最大特色。让我们回顾这本《清代学术概论》的成书背景。其成书于1920年10月,梁启超在此书的序言之中写道:“吾著此篇之动机有二。其一,胡适语我:晚清‘今文学运动’,于思想界影响至大,吾子实躬与其役者,宜有以纪之。其二,蒋方震著《欧洲文艺复兴时代史》新成,索余序,吾觉泛泛为一序,无以益其善美,计不如取吾史中类似之时代相印证焉,庶可以校彼我之短长而自淬厉也。乃与约,作此文以代序。既而下笔不能自休,遂成数万言,①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朱维铮导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页7篇幅几与原书埒。天下古今,固无此等序文。脱稿后,只得对于蒋书宣告独立矣。”①由此可见,《清代学术概论》这本书原本应该是以《序言》——《乾清一代中国思想界之蜕变》的形式出现的,但是梁启超下笔入神,仅半月竟成数万言。篇幅过大,故独立成篇,甚至先于蒋先生的《欧洲文艺复兴时代史》面世,刊登于《改造》杂志,后才更名出版发行。因此,在历史背景上,可以将《清代学术概论》认为为《欧洲文艺复兴时代史》的一件附属品或者刺激品。从作者出发,当时梁启超刚西游回国,他目睹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满目疮痍的欧洲国土后,思想难免有所转变。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的首篇中认为“科学万能论”已经破产,对西方文明的进一步认识使他把目光逐渐集中在中国传统文化上,并着重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迥异之处(比如在《清代学术概论》末尾提到的美术),从而开始积极探索中西文化融合之道。梁启超说:“舍西学而言中学者,其中学必为无用;舍中学而言西学者,其西学必为无本;无用无本,皆不足以治天下。”因而他断言“二十世纪,则两文明结婚之时代也。”当然,梁启超所说的“科学万能论破产”并非指西方文明破产,也并非排斥科学,相反,他仍然承认西方文化的长处并表达了对欧洲前途的信心。他断言,欧洲的文明“是建设在大多数人心理上,好像盖房子从地脚修起,打了个很结实的桩儿,任凭暴风疾雨,是不会动摇的”。他认为西方文明已经造就了有责任感和创造力的现代国民,因而坚持主张“拿西洋文明来扩充我的文明,又拿我的文明去补助西洋文明。”将这种中西文化相互调和、补充的论调加之转变,实际上就是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所体现之精神。由此观之,作者所受到的环境之影响,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清代学术概论》内在思想和主旨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特色。二、具体内容分析在这本《清代学术概论》中,梁启超先生贯之以时代思潮兴盛转承的主线,论析有清一代的学术思想,涉及经学、史学、考古学、哲学、地学、金石学、文献学、佛学、美术、诗歌、历法、数学、水利等学术领域。该书的论析中,梁启超把清代近300年视作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力图从中梳理出中国文化迈向近代的历史进程。全书包括两大自序、一篇序言,以及正文分为三十三节,梁启超在第一节就将清学发展的启蒙期、全盛期、蜕分期、衰落期类比为佛学之“生、住、异、灭”。在第三节开篇,他便提出“清学之出发点,在于宋明理学一大反动”②,即梁启超认为可以把整个清代学术史看作是一个“复古”的过程,它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复宋之古,对于王学而得解放(对明代陆王心学的反对),清代学术复古之风开启;第二阶段,复汉唐之古,对于①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朱维铮导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页1(自序)②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朱维铮导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页7程朱而得解放(反对宋代程朱理学),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的解放;第三阶段,复西汉之古,对于许郑而得解放(反对东汉许慎、郑玄的“古文经”的权威),古代传统文化获得新的解放;第四阶段,复先秦之古,对于一切传注而得解放(反对“今文经”),也就是指恢复到了百家争鸣那样思想开放的时期。梁启超认为所谓思潮是指“凡文化发展之国,其国民于一时期中,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进路,同趋于一方向,于是相与呼应汹涌,如潮然。始焉其势甚微,几莫之觉;浸假而涨—涨—涨,而达于满度;过时焉则落,以渐至于衰熄。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其时代之要求者也。凡‘时代’非皆有‘思潮’;有思潮之时代,必文化昂进之时代也。”故中国学术思想源远流长,在近乎两千余年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先后形成了先秦诸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考据学等诸学,但能称之为学术思潮者仅后四者。而在清代思潮中,前半期为“考证学”,在后半期为“今文学”,而今文学强调的“清学思潮”又是“对宋明理学之大反动,又实从考证学衍生而来。”追溯至思想之最早期,整个清代学术史就是在不断回流、反思和解前人之弊中发展壮大的。在《清代学术概论》第三十一节和三十二节,梁启超将清学与文艺复兴相比,认为清学也是在不断解放。但是我们一定要看到这二者之间其实存在着区别,其根本之处就在于阶级环境有巨大差异。二者都为“解放”,可是却用着全然不同的方式,目的和结果也不能归为同一类。例如梁启超认为,清代自然科学的不发达是因为没有“由后人承袭前人知识之遗产,几张增高”,清代文艺美术的不发达也是由此故。他认为清学美术差于文艺复兴的发展,认为文艺复兴的美术发达是因为“返于希腊”。可是文艺复兴前期,学者在欧洲很少,绝大多数又被经院哲学所网络,文艺美术只是被经学、哲学的迫使下的产物。况且,在后来文艺复兴艺术兴起的时期,艺术家是可以得到权势、萌芽的资本主义的支持。对比我国清朝,众多的学者都选择朝廷、选择官权,首先思想目的便不同,更何况他们的阶级环境与文艺复兴的艺术家们大相径庭。这是就时代、阶级背景而言,不能将清代学术与欧洲文艺复兴相比较。综上,在清代学界中,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方向、思想都不尽相同,顾、王、黄、颜等对王学存在着批驳的思想,但是每个人都有深厚的思想底蕴,在派别的界定上也并不清晰。而梁启超“复古和解放”的看法,新颖独到,也对后世学术留下了很大影响。梁启超“以复古为解放”这样一个言论、思想虽然出现的背景有些许特殊,但是,仅这样的一部无心插柳之作却被广大的学者尊为中国清代学术史的经典之作,其思想绝对值得讨论,其价值绝对值得掂量。虽然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但也不可否认那样的“时代特征”成为既定事实,那中具有时代特征的思想代表着时代。所谓时代就是历史,就是梁启超认为的“生、住、异、灭”的过程。横观清学之本身,梁启超把“以复古为解放”概括为清代学术思想史发展的总趋势,这一论证显然是符合清代学术发展特点的。只是欧洲文艺复兴与中国清学的背景、目的都不相同,故“清代思潮,其动机及其内容,皆与欧洲之文艺复兴绝相类”将其与欧洲文艺复兴相类比,有些不妥。参考文献: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朱维铮导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年梁启超:《欧游心影录》,[M],上海,中华书局,民国25年(1937年)李锦全:《评“以复古为解放”说——读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求索》1984年第3期张瑜:《“以复古为解放”的现实意义》,黑龙江史志2010.19(总第236期)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