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案例研究:广州AA蓄电池公司姓名:倪浩平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工商管理指导教师:李业20061001案例研究:广州AA蓄电池公司作者:倪浩平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参考文献(31条)1.沙尔坦·克默尼大师论营销.燕清联合20052.加里·哈梅尔.普拉哈拉德战略意图2005(08)3.卢泰宏解读中国营销20044.阿妮塔·麦加恩随行业变化轨迹而动2005(02)5.孙明华论多角化企业的竞争力源泉[期刊论文]-环渤海经济瞭望2005(4)6.加里·哈梅尔.普拉哈拉德战略意图2005(08)7.理查德·帕斯卡尔.安东尼·阿索斯日本企业管理艺术19888.ThomasPetes.RobertHWaterman追求卓越20009.劳伦斯·G·弗里德曼.蒂莫西·R·弗瑞.何剑云.沈正宁创建销售渠道优势200010.唐·舒尔茨.史丹立·田纳本.罗伯特·劳特朋.[台]吴怡国.钱大慧.林建宏整合行销传播200211.何润宇企业品牌战略的实施途径[期刊论文]-集团经济研究2004(11)12.李鸿杰技术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期刊论文]-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13.诺曼·R·奥古斯丁危机管理200114.麦克·波特.陈小悦竞争战略199715.麦克·波特.陈小悦竞争优势199716.CollisDJ.CyrlthisMCompetingon:resourcestrategyinthe1990s1995(08)17.张胜.路风企业竞争范围与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能力范式的解释[期刊论文]-世界经济2003(9)18.吴建南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期刊论文]-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9(1)19.蓝海林核心专长的分析和确认[期刊论文]-企业管理2000(3)20.彭剑锋打造企业核心力是关键2004(z1)21.白津夫核心竞争力:理论与战略问题[期刊论文]-学习与探索2003(1)22.朱志砺业务战略的窘境2003(09)23.马旗戟.陈建功你的市场地位稳固吗72005(08)24.REKrider.CBWeinbergCompetitivedynamicsandtheintroductionofnewproducts:Themotionpicturetiminggame25.OGadiesh.LGilbertProfitpools:Afreshlookatstrategy26.林叶战略选择和管控模式是如何决定企业成败的[期刊论文]-经济导刊2005(7)27.白津夫现代企业的战略竞争与产业选择2003(08)28.郑小敏.黎娜娜浅析营销组织结构的新特点[期刊论文]-管理科学文摘2005(5)29.张仁良新世纪市场营销新战略[期刊论文]-经济师2005(6)30.李业.曾忻顾客不满意的反应、影响及抱怨化解策略[期刊论文]-中国流通经济2002(6)31.朱延智企业危机管理2003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王程《南国早报》的竞争优势与竞争战略论析2007本文将企业管理的价值链理论、SWOT分析方法、竞争优势与竞争战略理论移植到报业管理领域,并与新闻传播理论、市场营销理论紧密结合,采用系统论、辩证思维的研究方法和问卷调查等实证研究方法,对报业价值链的重构、整合、增值,对《南国早报》现实的竞争优势作了从理论到实务的分析、概括,在此基础上,对《南国早报》未来的竞争战略的选择提供了具体的对策。本文认为:《南国早报》在读者市场、新闻和资讯服务、印刷能力、发行渠道、广告营销、读者服务、社会影响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本文通过对读者调查问卷数据和调查材料的解读、分析,得出了上述结论。本文对《南国早报》现有竞争优势的来源作出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从竞争优势的“四个基石”和报业价值链的六个环节以及三个基本竞争战略等多个角度归纳出了其中的一些规律:①都市报要形成竞争优势,必须充分利用市场机会;②都市报要形成竞争优势,必须要有恰当的功能和服务定位;③都市报要形成竞争优势,必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④都市报要形成竞争优势,必须要有独具特色的新闻资讯产品;⑤都市报要形成竞争优势,必须要有创新的组织文化和管理机制;⑥都市报要形成竞争优势,必须要完善、整合、优化其产业价值链条;⑦都市报要提升竞争优势,必须要制定出切合实际并高瞻远瞩的竞争战略。2.学位论文徐松屹制造类企业资源与竞争战略匹配关系研究2007竞争优势对于企业获取长期高绩效具有极端重要性,因此在战略管理领域一个重要研究主题就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以及企业可以采取什么样的竞争战略以获得竞争优势。自从资源观(RBV)理论逐渐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理论的主流范式以后,尽管特异性资源要素(也包括核心能力、动态能力等)对于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是对于企业资源是否会对其竞争战略产生影响尤其是如何产生影响依然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解答。本文研究目的在于遵循资源观的基本分析框架,利用实证研究方法探索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即企业资源)与竞争战略之间的匹配关系以及这种匹配关系的动态演化规律,从而试图打开企业资源到竞争优势这一因果关系的“黑匣子”。基于上述研究目的,本文采取调制型匹配关系研究范式,即以竞争战略与企业资源之间的匹配关系为着眼点,以企业经营绩效作为判别标准,分析企业资源是如何通过与之相匹配的竞争战略进而促使企业获得良好经营绩效。首先,本文结合战略管理文献中对于企业资源、竞争战略以及经营绩效三者之间影响关系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RSP基础分析框架,用以描述企业资源、竞争战略以及经营绩效三者之间的基本逻辑关系。其次,为了深入探讨特定类型的资源与特定类型的竞争战略之间具体的影响关系,本文利用实证数据对企业的资源进行了测度研究,最终将企业资源划分为生产经营类资源、社会资源类资源、组织文化类资源,并据此构建了企业资源与竞争战略之间匹配关系的概念模型。然后,选择了厂商层次(firmlevel)的制造类企业为调研对象,采用问卷调研方法进行数据收集:第一阶段发放问卷330份,回收问卷113份,其中有效问卷数为77份;第二阶段发放问卷573份,回收206份,其中有效问卷158份。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本文综合应用了描述性统计、探索性因子分析(EFA)、验证性因子分析(CFA)、多元线性回归、方差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定量分析得到统计结果以后,本文还选择台湾联华公司面粉事业和浙江KD汽车轮毂公司为个案进行了深入案例分析,以揭示企业资源与竞争战略两者之间动态匹配和演化的规律。最后,通过理论推导、定量研究和案例分析,本文得到以下主要研究结论:(1)企业资源测度可以按内部一致性从三个维度展开,据此也可相应划分为三种类型。本文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EFA)和验证性因子分析(CFA)相结合的方法将15种常见资源类型划分为三大类:生产经营类资源、社会资本类资源、组织文化类资源。其中生产经营类资源既包括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更包括贸易秘密、技术诀窍、知识产权等无形资源;社会资本类资源包括企业声誉、内部网络资源、外部网络资源等;组织文化类资源包括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等。(2)企业资源禀赋会影响其战略选择。对于社会资本类资源而言,一方面它会影响其它两种类型资源的形成,另外一方面它也直接会对企业的经营绩效产生影响,但是与企业竞争战略之间只具有间接关系。而对于其余两种资源类型(包括了企业中绝大多数的常见资源类型),它们对企业竞争战略有直接的影响关系,其中组织文化类资源与差异化战略之间存在显著匹配关系,生产经营类资源与两种基本竞争战略均存在密切关系,但双方之间的具体匹配形式有待进一步研究。(3)企业所选择的战略类型会对企业资源的效用发挥起到促进或者抑制作用。在企业资源引致竞争优势的逻辑链条中,竞争战略扮演着关键角色,确实起到了重要调制作用。这一研究成果也说明,企业资源与竞争战略之间确实存在着匹配关系,并且两者之间匹配程度的大小决定了企业可以获得竞争优势还是竞争劣势的可能性程度,并最终体现为企业经营绩效的高低。(4)企业资源与竞争战略之间的动态匹配遵循“双环模式”。通过案例研究,本文发现企业资源与竞争战略之间的匹配关系并不是一种静态的匹配,而是体现为一种动态的匹配和互动。一方面,企业资源会决定企业可能采取竞争战略的范围;另一个方面,企业的战略选择如果与其资源特质相匹配的话,将可以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并最终形成较好的经营绩效。企业绩效的提升,又可以使得其本身进行更加深入的资源投资,用于加强已有的资源基础或者弥补资源差距进而培育新的资源优势。伴随外界环境变化,新的资源优势又可为企业进行战略变革打开机会窗口,并进而形成新的竞争战略。如此因循反复,如果企业能够在其资源禀赋与所选择的竞争战略之间动态保持匹配的话,那么这一企业将可以持续地获得竞争优势。本研究创新之处可归纳为三点:第一,验证并修正了企业资源与竞争战略之间匹配关系的传统理论观点。从企业资源对竞争战略的影响作用,以及企业战略对资源效用的调制作用两个角度对企业资源与其竞争战略之间匹配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剖析,从而深化了人们对于两者匹配关系的认识,拓展了从企业资源与竞争战略匹配角度来对企业竞争优势来源进行解释的新视野;第二,基于案例研究分析了企业资源与竞争战略之间动态匹配的具体演化路径,并据此总结提炼出两者匹配关系的“双环模式”,描述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企业如何通过企业资源与竞争战略的动态匹配持续获取竞争优势的内在机理,突破了传统“单环模式”的局限性;第三,与传统基于型态相似性对企业资源进行分类的方法不同,本研究提出并验证了事业层次企业资源的测度模型,据此将企业资源划分“生产经营类资源”、“社会资本类资源”和“组织文化类资源”,从而初步建立起一种按内在一致性对企业资源进行分类的方法。3.期刊论文谭影慧企业簇群、竞争优势与企业竞争战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7(1)竞争力是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的逻辑起点,动态地考察企业竞争力的来源有利于科学地把握企业簇群的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形成机制.企业簇群能够通过地理集中、产业组织优化和群体协同效应获得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提升,但只有确立企业竞争战略观,才能使企业持续地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4.学位论文邓修明建立以核心竞争优势为基础的竞争战略2003本文通过对中国企业越来越恶劣的竞争环境的回顾,指出企业为了生存发展必须更加慎重地进行竞争战略选择。当前的关于竞争优势和竞争环境的理论研究,更倾向于对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研究,即对竞争能力和资源等方面的研究,而理论界对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外在表现形式,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外在评价等问题的研究较少。实际上,对企业来说,企业的能力和资源等是核心竞争优势的来源,企业会对资源和能力相当关注,而对顾客来说,顾客对企业的能力和资源等并不是非常关注,他们真正关心的是企业满足其需求的程度如何。有鉴于此,本文将以顾客需求为基础,研究企业既能满足顾客需求又能使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以弥补理论界对竞争优势外在表现的研究方面的薄弱环节。本文的研究是以企业为什么能存在为研究基础,以企业的存在为基础演绎推出企业的竞争、竞争优势、核心竞争优势、竞争战略选择等。企业为什么能存在,按照美国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理论,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造就顾客,也就是说,没有顾客需求存在,企业就丧失了存在的基础。由于顾客需求不同,企业在满足顾客需求过程中,每个企业呈现出不同的异质性特点。有的企业资源丰富,有的企业能力强劲,而另外更多的企业则是资源、能力有限,无论企业资源、能力状况如何,他们为了生存,为了更好地发展,都希望获得更多的优势资源和能力。按照经济学的假设,资源是有限的,资源有限性的结果是导致了企业各种各样的竞争。只要有竞争,则有企业的参与(竞争主体),则有竞争的领域(竞争客体),有竞争面临的竞争环境(竞争的客观方面),也有企业竞争的战略目的(竞争的主观方面),竞争主体、客体、客观方面、主观方面便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竞争画面。企业为什么要在一定竞争领域竞争,实际是企业希望在该领域建立起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关系,即竞争优势关系。竞争领域,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