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三年级数学课程纲要课程名称:数学课程类型:必修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审定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教学课时:62课时设计者:刘红莉韩寺镇古城小学课程背景:本册的部分知识只是以前所学知识的拓展延伸,如万以内的加减法,方法与二年级学习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相同,因此对于这样的内容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培养他们的迁移类推能力。对于一些学生初次接触的知识,如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等,对于这些操作性较强的知识,他们的好奇心会非常强,求知欲望很浓厚,因此应充分利用好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程目标:数与代数: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运算。2、在自主探索,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会进行相应的验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3、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认识秒,了解时分秒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4、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空间与图形: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统计与概率: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2、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3、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的。4、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课程内容:教学主教学内容课教学主教学内容课题时题时第一单元:时、分、秒秒的认识1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计算时间1两位数减两位数1初步认识所经过的时间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1复习时、分、秒1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1练习三1估算1练习六1整理与复习1第三单元:毫米、分米的认识毫米的认识1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加法2分米的认识1三位数的加法1千米的认识1加法的验算1吨的认识2减法2合理分配方案1三位数的减法1减法的验算1减法的估算2整理与复习1第五单元:倍的认识倍的意义1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口算乘法1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1笔算乘法3已知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求这个量1位数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1练习十一1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1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1有关0的乘法30和任何数相乘1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1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1乘法估算的实际应用1乘除法混合运算及其实际应用1整理和复习1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四边形1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1长方形1几分之几1正方形1分数的简单计算1周长1长方形的周长1分数的简单应用1正方形的周长1第九单元集合2第十单元总复习5课程实施:1.教师基于课程标准编制课时计划、组织教学。课时计划的体例结构分为: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准备、学习新知、学后练习,由此对学习全过程进行指导。2.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3.实践操作学习。在观察图表、操作学具、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得新知,形成能力。4.自主探究学习。通过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探究。5.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新知的学习,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初步建立合作意识,体会合作学习的作用。课程评价:评价指标由平时学习和测试成绩两项构成。评价方式多样化(一)平时学习评价包括学习态度、作业情况、成长档案袋的整理、成绩等构成。1、学习态度包括:(1)预习情况(学习内容的预习、课本准备)(2)课堂学习状态(听讲、参与、回答、讨论、合作)学习态度评定等等级为: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2、作业情况构成:(1)是否上交(2)是否独立完成(3)是否及时纠错。评定等级为: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当堂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点评,表现优秀的在班级评比栏内加分。具体评价措施:(一)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1)及时记录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充分发挥表扬栏的激励作用。(2)监督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及家长对孩子作业的关注度,给予适当的定量评价;(3)注重学生错题成因的分析;(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1、坚持课前五分钟口算练习,课后五分钟小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2、把好单元测试关。概念平均错误在20%以内,口算、平均错误率4%以内,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每分钟8道题;动手操作平均错误率在20%以内,综合运用解决问题错误率在25%以内;关注学生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3、间月进行作业展览,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4、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古城小学刘红莉201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