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年企业文化教案许净2企业文化课程辅导课程介绍:十个任务考核要求:(广开网络形考作业五次)教学安排:(授课时段,案例讨论时段;作业练习时段.)资料说明:考试类、作业类3企业文化课程辅导广开网上形考作业,题型介绍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4企业文化课程辅导1、自我介绍:许净手机,13078288020,邮箱:914172398@qq.com2、认识同学(认识班长)3、我们与企业文化的联系:(求学与企业文化;就业与企业文化;管理与企业文化)5任务1认知企业文化任务2企业理念体系建设任务3企业的制度文化设计任务4企业的行为文化塑造任务5企业的物质文化设计任务6企业文化传播任务7企业文化建设任务8企业文化变革任务9企业识别系统任务10企业文化比较企业文化静态认识企业文化动态演绎67任务1认知企业文化1-1企业文化理论的兴起于演进1-2企业文化的内涵与结构1-3企业文化的功能与类型8企业管理发展历史上的三大模式:科学管理模式行为管理科学模式文化管理模式9一科学管理模式19世纪末,美国“管理学之父”泰罗创立了“以物为中心”的科学管理模式。它认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是吃好、穿好。它把人当做机器一样看待,要求人和机器达到一种最佳的匹配,最终使人成为机器流水线的一部分。它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化为一种物与物之间的关系,都是为了金钱和财富而相互利用,通过双方交换,最大限度地获得金钱和财富。优点:这种管理模式,通过金钱、财富的激励而创造出比较好的经济效益。缺点:难以形成企业的凝聚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对简单。10二行为管理科学模式在“科学管理模式”的弊端暴露无遗的情况下,20世纪3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梅奥提出了“人群关系管理理论”,标志企业管理理论从“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行为管理科学”模式。它在管理实践上注重战略计划、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等“刚性”管理;在人的管理上实行契约化、法律化、理性化。它在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上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认定人生的价值不再仅仅是物欲的满足,而且还有物欲之外的心理需求的满足。11二行为管理科学模式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第一,生理需要。第二,安全需要。第三,爱的需要。第四,自我尊重的需要。第五,自我实现的需要。12三文化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热发端于日本企业管理的丰富实践。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开始称雄于世,在此之前,美国经济几乎独步全球,从未受到任何国家的挑战。然而,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企业经济飞速发展,这主要是依赖于企业的文化力。震惊之余,美国人开始苦苦思索,发现日本企业的文化威力之大。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开始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强调“企业即人”,认为企业中的人、财、物的管理应是一个有机系统,其中人处于管理的中心和主导地位。企业文化更应强调企业精神、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取向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凝聚力、向心力,因而称其为“柔性”管理。《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企业文化》、《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等著作的问世使企业文化热达到了高峰。很快,一股研究企业文化的热潮席卷全球。13三文化管理模式文化管理对管理的新界定“管理就是利用别人将事情办成”,这种定义代表了实用主义的看法,他们将管理看成怎么利用别人来替自己办事的一种方法。“管理就是如何指导人,激励人的方法与技术”,这种价值观基本代表了“人本”理论的观点,将管理看成是发挥人的积极的方法。文化管理具有注重”以人为本”的特点二十一世纪企业管理是文化管理时代14经济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一、古典管理理论阶段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三、管理丛林阶段四、企业文化阶段15一、古典管理理论阶段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①最佳动作原理②第一流的工人制③刺激性付酬制度④职能管理原理⑤例外原理⑥“精神革命论”经济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162、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①进行劳动分工。②确定职权等级。③建立规章制度。④人际关系非人格化。⑤工作程度系统化。⑥雇佣、提升能力化。经济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173、法约尔的管理理论①经营六职能。这六种职能活动是: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管理仅仅是经营的六种职能活动之一。②管理五因素。这是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③十四条管理原则。这是指:分工原则、权限与责任原则、纪律原则、指挥或命令统一原则、尊重等级和横搭跳板的信息传递原则、个别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原则、报酬原则、集权原则、等级系列原则、秩序原则、公平原则、保持人员稳定原则、首创精神原则、集体原则。经济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18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1社会人假说2X-Y理论3需要层次理论①生理上的需要②安全上的需要③感情和归属上的需要④地位和受人尊敬的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4超Y理论5群体理论经济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19三、管理丛林阶段①管理决策论②决策过程论③决策准则论④决策技术论第一,偏重吸收了自然科学研究成果,而忽视了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吸收。第二,重视物的因素,忽视人的因素。第三,过分强调理性因素,忽视了感情因素;崇拜逻辑与推理,贬低了直觉和热情的作用。第四,过分依赖定量的方法,片面地以为只有数据才是过硬的和可信的。经济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20四、企业文化阶段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是企业文化阶段。企业文化理论是在以前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创新而成的。企业管理从科学技术、经济上升到文化层面,是管理思想发展上的一场革命,给企业管理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经济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211-1企业文化理论的兴起与演进一、企业文化理论的兴起二、企业文化理论的演进三、企业文化理论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四、企业文化实践的发展趋势221-1企业文化理论的兴起与演进四、企业文化实践的发展趋势1、企业文化需要适应“结盟、融合、共赢”新战略发展的要求。2、注意学习氛围的培养。3、与生态文化有机结合4、将更注重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5、更注重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6、企业文化更重视于人本管理23任何管理理论都是一定管理环境的产物。1.传统管理是以物、以事、以任务为中心的管理。2.传统管理靠的是纪律和监督,是强制性的管理。3·传统的管理靠的是权力而不是人的意愿,是独裁式的管理,一切事情只由管理者一个人讲了算,下级和员工没有自主权,而以人为本的管理则强调实行分机强调自主管理,参与管理,鼓励员工发表意见,提倡员工参与决策。传统管理理论与企业文化的比较:24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管理和传统管理的比较:1传统以物、以事、以任务为重的管理;现代以人的要求、欲望、兴趣为主来激励2传统依靠纪律和监督的强制管理;现代注重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合科学分析,满足合理需要来激励。3传统依靠权力的独裁式管理;现代实行分析,强调自主管理、参与管理。传统管理理论与企业文化的比较:25企业文化西方基本学说的总结:1、他们都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重视人,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方式,代表着企业管理理论的新发展和新阶段,强调要把企业建成一种人人都有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命运共同体。2、他们都从观念形态的角度来界定企业文化,把企业的价值观念体系和职工的群体意识作为企业文化的重点和核心。3、他们都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认为企业文化的内涵中,既不包括厂房、设备,产品之类的物质性因素,也不包括科学技术知识,更不括行政性的,务必强制执行的规章制度,因而其含义比较狭窄而专一。4、他们都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公司)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特定文化观念、价值体系,道德规范,传统,风格,习惯和与此相联系的生产经营观念。而企业正是依赖于这些文化来组织内部的各种力量。将其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下。26企业文化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以海尔公司的发展变化为例,分析企业文化在中国的成功探索。人类的需要是多层次的,随着生理需要的满足,人类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强烈。为此,海尔做到:1.企业不断强化“人人是人才”观念。2·实行“三工并存、动态转化”的原则。3·实行多层次的精神奖励,为职工自主管理创造更多的“自我创造”、“自我设计”、“自我表现”的机会。总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的企业界以海尔为代表,初步形成了一套企业文化理论模式,这标志着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相信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实行,我国的企业管理水平必将有更大的提高,必将形成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文化理论模式。271-2企业文化的内涵与结构一、企业文化的含义与特征(一)含义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企业文化理论的核心就是以人为中心,尊重人,信任人,把人放在企业管理的主体地位上,强调文化认同和群体意识的作用,反对单纯的强制管理,注重在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和先进管理思想的基础上,为企业建立明确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以此实现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的有机结合,实现企业内部物质、精神、制度的最佳组合和动态平衡。281-2企业文化的内涵与结构(二)特征系统性;共识性;功能性;根生性291-2企业文化的内涵与结构1、系统性。企业文化不但包含一系列要素,而且要素的组合是有结构层次的,要素间也对应着特定的关系,构成了一个多要素关联与制约的系统。共同价值观具有核心地位,价值观决定了人们的行为方式,而价值观与行为方式又会产生相应的结果和表现形态的逻辑关系。2、共识性。企业文化是一种集体共有的文化。企业文化的一大基本使命,就是要建立共同价值观,倡导一种经由全体员工或绝大部分员工接受、认同、内化,达成共识的健康科学的价值观,从而保证企业成员在工作中有一致的行动原则。301-2企业文化的内涵与结构3、功能性。企业在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中生存与发展,主要面临来自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是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另一方面是企业内部人员的凝聚力和积极性的波动。企业文化要对这些基本的问题予以回应,解决企业外部适应和内部整合问题的。4、根生性。企业文化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经验,它是企业实践中对于外部适应和内部整合的系列问题给予的回应,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条件及其历史延续的反映。311-2企业文化的内涵与结构二、企业文化的要素与结构1、五要素:企业价值观;英雄人物;典礼与仪式;企业文化传播网络;企业环境。321-2企业文化的内涵与结构2、企业文化结构:同心圆图示精神层:内化于心制度层;固化于制行为层;外化于行物质层;美化于物33精神层制度层行为层物质层341-2企业文化的内涵与结构精神层:内化于心精神文化即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核,是企业文化建设一切活动的源泉,包括企业理念体系,主要是指企业使命、愿景、企业领导者和成员共同遵守的基本信念、价值观、经营管理理念、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精神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决定制度层、行为层、物质层的关键。制度层;固化于制制度文化即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通过制度化融入管理的重要载体,是员工践行企业文化和梳理企业形象的重要保障,包括企业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与流程。制度层在企业文化中居中层,属于强制性文化,强调的是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活动中应建立一种自我管理和约束的制度机制。351-2企业文化的内涵与结构行为层;外化于行行为文化即员工践行企业文化理念的具体言行表现,包括员工的行为规范与员工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还包括企业风俗、仪式活动等。行为层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折射出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物质层;美化于物物质文化即企业文化在物质层次上的体现,是企业文化的表层部分,是企业文化的物质要素,是企业理念体系的物质载体。包括企业VI、英雄故事、象征物、产品和服务、企业文化传播网络、品牌形象、利益相关者关系与社会形象等。36文化的含义《大英百科全书》将文化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性”定义,是指“总体的人类社会遗产”。另一类是“多元的相对的”定义,包括一个集团的“语言、传统、习惯和制度”,“包括有激励作用的思想、信仰和价值,以及它们在物质工具和制造工具中的体现